Book Attic和Booktique:被尘封的书阁与转型后的家庭图书乐园

外间觉得书店这市场愈来愈小,但永远不会是零,英文书市场还是有需求的。
位于湾仔的独立书店 “Booktique”。
风物

跳出主流中文书店,外语书店也是通向世界与时空的旅途,选书人的心思藏在其中。这些书店有些消失,有些仍在,都是风景一道。

Jennifer和Karen二人因为爱书而踏进英文书店店主的行列。Jennifer经营书店6年,因为多个原因,决定不再搬店而是把它暂时结束。Karen的书店,前身是澳洲连锁书店Dymocks的香港特许经营店,经过多年摸索及独立经营后转型。两间书店虽然走上了不同的路,但不论它们是活在过去、现在,甚至未来,细读二人的故事都会让人因为他们的用心而动容。

二手英文书店“书阁Book Attic”的店主Jennifer。
二手英文书店“书阁Book Attic”的店主Jennifer。

风景一:只留下最好的,暂被尘封的“书阁”

“本来有5000多本,现在只选了最好的,留下3000本。”

“这就是我的书。”蓝色大门后,有个巨型书库,堆叠了很多纸箱。“不舍得也没办法,它们总有一天会有归宿。”Jennifer摸着一个个纸箱,像跟久别重逢的好友重聚。“这次再不是3、4个月,是3、4年。”Jennifer的书店就是在这5年间结业的其中一间英文书店。那时她营业6年的书店停业后,数千本书就被搬到工业大厦中的仓库。幸得一个书商朋友帮助,书本才不致无家可归。结业到现在,已经过了快3年多时间。营业6年间,书店分别经历过湾仔和中环时期,在开业第3年时搬了一次家,也是得这位好友相助,数个月后就搬到中环的新家了。
“本来有5000多本,现在只选了最好的,留下3000本。”Jennifer手搭着纸箱,让摄影师拍照,也开始说起书店的往事。Jennifer曾经是一家二手英文书店的店主,书店名叫“书阁Book Attic”。她是一个真正的爱书人,没再经营书阁后,她就专注修复书籍的事业,还是没有离弃书本。

英文图书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喜欢阅读是天生的吧。”她与书的缘分在小时候已经结下,“爸爸的兴趣是钓鱼,我自己就用阅读来忘忧。有时他去钓鱼,6、7岁的我更会带《儿童乐园》去念书给疍家小朋友听。艇上的小朋友没书读。”她提到自己小时候更会因太过爱书而被以为是自闭,外面家人在打麻将,自己总躲在房间里面看书,“还没认字就已经看图画书。”她兴奋地动动手,在脑袋上作出大爆发的手势,“看书时很多想像空间,可以天马行空,那时我看文字就会看到图画!”

“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看中文书了。”书阁是一家英文书店,这必然与主人的偏好有关。Jennifer在香港长大,阅读英文书原本只是一心想学好英文,看了三年后,果然有进步。从图画书到中文书再到英文书,阅读的世界变得更广阔。她中学时爱阅读日本文学,如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作品,那时不懂日文,只得看中文译本。后来碰上英文译本,才发现英文版才是最爱。

记者本来一直以为由华人翻译的会因有相似文化,而能写出更好的翻译本,Jennifer却有另一番见解,“有时中文译本会很随便,用电脑,2、3个月直翻出来。英文译本却会由数个耶鲁大学的教授组成翻译组,花2、3年时间完成。”意外的是,有时中文著作她也会同时阅读中英两个版本,一来为了方便跟外国朋友沟通,二来是去看英文版是否翻译得好,“看是否翻译得好,其实也是学英文的好方法。”而她偏爱英文作品也因为其扎实的内容,“外国小说中有很多事实去支持故事背景,传记也是。”

理想书店,就是一种聚沙成塔的坚持

“开书店的构思像堆沙,一点一滴累积的。”Jennifer在20岁时已经有对理想书店的想像。经营书店的梦终于在她决定离开已工作多年的全职岗位后,慢慢实现。离职后,Jennifer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期,在假期中她到不同的英文书店当兼职,“一个月的薪水连管理费也不够交。时薪可能只有20元。”她在打工的期间透过不同的观察,慢慢摸索出书店的理想模样。她提到有时书店因为无法负担聘请员工的成本,而改为请完全没经验的员工。她也认为书店可以办更多文化活动。

后来幸运地,那时很快就在湾仔找到开书店的铺位,于是书阁终于在2008年诞生。Jennifer认识多年的出版社朋友钟先生,在旁边对记者说,Jennifer跟其他二手书店店主的分别,是她会把每本经过挑选后的二手书仔细消毒。“一瓶消毒药水才12元,不算什么。”Jennifer笑说道。而她也只会收自己觉得有价值的书。

言及书,她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意

“旧书店除了是文化承传,也是爱的传递。哈哈,可能是我太感情用事,但是没办法。”

“虽然赚不到钱,却赚到很多朋友、故事。”6年间,Jennifer说只有在湾仔最后的3个月能做到收支平衡。不过对她来说,故事绝对是无可取代的。其中最深刻的事是跟一个医生有关。“我曾经收过一批来自一个放射治疗科医生的书,有时书中会有眉批和他的字迹。”

她把故事娓娓道来,“书堆中有不同语言版本的《易经》。我在其中一本书中发现关于病人的笔记。里面有病人的出生年月日。原来他是用易经去计算。这个医生竟然会为一个病人起卦!”他如此关心病人的心思,令Jennifer非常敬佩,可是她惋惜的说:“医生那时已经不在,是家人送来,但没留下任何联络。心想如果能够认识这个人就好了,可惜为时已晚。”Jennifer后来在一本书中找到医生的美国朋友给他的回信,是唯一跟那位医生有关的联系人,她立刻写信给他,希望他可以转告其家人,谢谢他们把一批好书送来。可惜信件被退回。“他的书我到现在也不舍得卖,只卖出过一本,里面放着一封学生写给他的信。我跟客人讲,如果不保留,就不会卖给你。”她觉得从书中认识一个朋友是珍贵的事,“旧书店除了是文化承传,也是爱的传递。哈哈,可能是我太感情用事,但是没办法。”

静待下一个天时地利人和

“我到现在还是只会觉得书店是停业,不是结业。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又可以再生存。”

“湾仔的客人不会再到中环去。而中环区都是金融界人士,都去喝酒放松,不想用脑。也试过8小时都没客人。那时想,明年2月就租约期满,这样都还要继续吗?”在租约到期前一年,Jennifer已有结束书店的决定,那是很多原因结合而成的结果。除了经济考量,还有满足感的退减。湾仔时期是她最怀念的美好时期。那时不获续租搬到中环后,似乎很多事都有了改变,包括书店环境改变。当时因需迁就租金,而租用唐楼的单位,却遇上骚扰跟卫生情况欠佳。“要去比较好的地方又没有能力,租金不高的地方又会这样,有人捣乱。”

“金融海啸后,原本工作了很多年的外国人,有些做金融业的就离开香港。当中老一辈的是会看书的人口,离开了就等于会阅读的人又减少了,新一代会看书的就看电子书。”外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影响营业额的因素之一,英文书店的确很依赖外国顾客。Jennifer自己有这样的观察,“之后仍有外国人来,只是以前大多是英国、美国人,新来的一批,都是非英语系的人口,如西班牙、法国,此消彼长。”这批新来的外国人,不一定看英文书,而新的工作模式也进一步削弱阅读文化。“除了人口变化,现在年青人来港工作,已不是以前的工作条件,不会像从前一样多的空闲时间,工作时间长,很多更被派到内地。”

“如果没有那位加拿大人给我工作,可能那时湾仔的三年租约完结后,就没法搬到中环。”多年过去,Jennifer与不少客人也变成了朋友,其中一位于开业第2年到访的来客,更意外地成为了书阁的恩人。她说的是一位从《纽约时报》得知书店的90岁老先生。他们除了书,也会聊到音乐跟书店,老先生更会致电长途电话问候。那时Jennifer希望同时找一份工作帮补,老先生不久就为她找到,就是替他工作。这份“莫须有工作”更有不错的薪水,至少能够在书店无法达到收支平衡之下,支持书店接下来数年的支出。“这不是因为有市场需求,而只是靠另一份工作支持。”钟先生慨叹说。Jennifer感激当时书店的每个善心人,除了老先生,还有义工们。“善心人和义工大都是外国人。外国义工们甚至不会愿意收下任何回报的金钱,知道我艰难。”

“我到现在还是只会觉得书店是停业,不是结业。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又可以再生存。”天时地利人和,是Jennifer在访问中常挂在口边的话。也许当年暂时的结业,只是环境跟时机变得不适合经营书店。“如果李嘉诚突然给资助我,说:‘Jennifer,钱你拿去开书店吧。’那就太好。我就会去开一间结合修书跟书店的空间。”虽然说在等待一个未知的时机,但Jennifer每每在沉浸在幻想时,还是藏不住眼里的幸福神情。

书店停业后,Jennifer离开香港,让自己有沉淀的空间,也去了进修。回来后,又再次投入跟书天天相对的日子,全职当一个修书师,用巧手和学问延续书的生命。“在修书时,我从来都不会接电话。我只全神贯注在眼前的书本上。”对书本的尊敬与热爱,和很多很多的执着,也许就是这个前书店店主独特的地方,也是让书跟书店都真正活过来的养分。天天浇水,不离不弃,等待一个时机。

位于湾仔的独立书店“Booktique”。
位于湾仔的独立书店“Booktique”。

风景二:内藏家庭图书乐园的“小商店”

“Booktique的意思是书的boutique(小商店)。小商店跟百货公司的分别就是,店主会卖自己认为好的东西。”

“我希望我的书店,可以令每个家庭来到时,各个家庭成员都可以找到乐趣。可能爸爸喜欢看杂志,妹妹就可以到旁边的儿童读物区找喜欢的书。”这大概是最能代表这家书店的一句话。“如果有很多间独立小书店,是不同种类的,这会很有趣。”Karen说。主要出售古籍的有Terry的书店,那大概Karen的书店就是家庭的小图书乐园。

我没有常来座落湾仔的合和中心,感觉里面跟平常的大商场没有很大分别,但多了很多西方人脸孔。我准备搭乘升降机,瞄了瞄楼层指示牌,看到中心上层有很多律师楼跟会计师楼,看来这里是不少专业人士的聚集地。到达书店所在的17楼,店铺们围绕着升降机成一个圈。我不小心错过了升降机门对出的书店,沿途经过了证券行、租车店跟咖啡厅,终于绕回书店。书店招牌是醒目的湖水绿,上面写着“Booktique”。店面比我想像的小。一进去便留意到杂志类跟儿童读物类,占了小店不少区域。第二个使我注意到的地方是很多书上都用心地贴上了一些小标签,上面写着图书简介。

“Booktique的意思是书的boutique(小商店)。”店主Karen看来很年轻,没想到经营书店却已经超过6年。诉说着亲手建立的书店,Karen看起来还是热情满满。“小商店跟百货公司的分别就是,店主会卖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经营书店多年,Booktique这个品牌却只有短短的一年历史。Booktique的前身是澳洲连锁书店Dymocks在香港的分店之一。去年在Dymocks决定撤走香港办公室后,在合和中心的这间分店是留下来独立发展的其中一间。自己一向对英文书有情意结,从英国留学回来之后,发现香港很少小书店,小时候逛的又消失了,加上从不觉得中文书店欠缺,就开始有经营英文书店的想法。不过当年碰上Dymocks的专营店加盟制度是最大的推动力。从那时开业后一直演变、摸索,也经历转型变成独立书店,便成了现在的Booktique。

英文书店Booktique的店主Karen。
英文书店Booktique的店主Karen。

“三唔识七”?独立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记得那时重新装潢,没有了Dymocks帮忙装潢,都是自己亲自弄,连天花的装饰都是我们自己挂上去,但同时也更大满足感。”Karen说独立发展之后,拥有更大自由度,也觉得跟书店其他6、7位员工变得更像个小家庭。不过去年的转型也算是个挑战。“现在的时代去开一间完全没人听过的店?虽然仍在同一个铺位,但香港人注重品牌,会否光顾‘三唔识七’(不认识,从没听过)的店呢?”

“另一难度是我们小小的店面,怎样跟大书店做出分别呢?”虽然Karen会有这样的担心,但却一直因为书店的独立跟自主性,为小书店增加了很多特别的元素,是连锁书店没法相比的。“很多时候,总有客人匆忙走进来就开口问有没有哪本哪本书,但我们最想做到的是跟客人聊天、介绍给客人我们在卖什么书。但这一点不易。大家都是日理万机的城市人,不会去听有没有别的推荐、为什么会购入这本而不是那本。我们都有原因去选那些书,但总要建立关系才有机会去聊天。”她想让客人知道在这里可以找到跟大书店不一样的体验,因为自己也不享受大书店那种冷漠。

“其实我们的职员都很爱书,只要你捉着他们问最近有什么红的作家、在读什么书,他们都会愿意分享。”图书上面的小标签都是职员自己制作的,贴在自己想推荐的书上,例如最近是Han Kang的“The Vegetarian”这本书。我记得当Karen问职员可否帮忙选两本不同版本的书时,他都非常纯熟地挑出来了。“哈哈,我们的职员都‘周身刀’。”

迎合市场所需?折衷之余仍可钟己所爱

购入英版书是书店主人Karen的其中一个偏好,但除了这点,还是有处处有她的影子,例如走家庭定位的路线。

那你可曾留意过英美版图书的差别,甚至执着于收藏其中一个国家的版本?“英美两国的书,不论书的执面、字型大小、纸质,都不一样。”Booktique其中一个特别之处是,书大多购至英国。Karen分别选了两本让我看看差别,我所感受到的是跟美版比较,英版的封面跟内页的纸质都比较厚跟光滑。“有差别是吧?我们的客人也是偏向选英版。”Karen也笑说,“可能我们也不会给他选择,都是我个人喜好。”同一本书可以出硬皮、平装、然后口袋书,一开始出版的是最大本、精美的。“他说他的书柜很美,又不会带同书出外。”她提到曾经有一位客人对书的版本很执着,坚持只会选硬皮的。“有人有心想收藏在书架,当然想选本更精美,即使不同版本的内容完全一模一样。”

“家庭路线其实是慢慢摸索出来的。一来它可以维持到书店收入,也很贴合自己的性格喜好。我们期待可以跟家庭一同成长。”购入英版书是书店主人Karen的其中一个偏好,但除了这点,还是有处处有她的影子,例如走家庭定位的路线。“家长自己没时间,反而又很愿意让子女花时间去阅读。”家长对儿童读物的种类接受度高,购入时可以更敢尝试,令她很享受对采购的角色。她多年前刚开始开书店这门生意,自己采购的经验还是不多,她回想那时也不免笑起来,“那时候看到喜欢的就买,这本好,那本都好。乱七八糟。最后就糟糕了,看着卖不出去的书,都快要哭。”现在有了经验,懂得考虑市场,自然多了计算。“现在看到一些书还是会很想购入。但例如讲非洲动物的图集,有多少人会看呢?货量流转对小书店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外间觉得书店这市场愈来愈小,但永远不会是零。一个社会应该要有不同的玩家,有大有小。我总希望有更多出现小店的竞争,让我知道我不是孤军作战,英文书市场还是有需求的。”Karen说出了这样的一个期盼──一个理想的书店生态圈。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