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Walker:必列者士街,和牛奶仔聊聊天

本地姜也来自由行,自由,却真的是「自由」的本意。行走,是和城市肌肤相亲的方式,我们在tea time时间带你去去香港一些小街小巷、隐秘地点、闲散去处,散散步,聊聊天,呼吸一下那里当季的空气。第一站,我们来到上环的小街,必列者士街。
风物

必列者士街二十分钟就能走完。

这里是上环一条清静小街,清静的意思即是:即使接近黄昏,中上环挤满下班回家、或去赴约的人群,但只要从士丹顿街或太平山街转来此处,还是会发现行人稀少,几分钟才有一架车走过。

于是,必列者士街是一条即使走在马路上也不会多危险的街道,逃避我城纷扰,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时光停留,在英殖时期

初秋些微凉意,在必列者士街,初秋色彩与它的殖民地风格正相映衬。的确,这里是回顾香港殖民地年代一个不错的地方。

朋友 Mido 就在这里,开铺卖古董眼镜,已经十年。他祖籍印度,但在香港土生土长,走街时遇见他,跟他聊聊天。

其实 Mido 来这里做生意,喜欢的就是附近的历史氛围:

“这里的路面,是香港最早出现的柏油路之一。由街头行过来,最先看到的,是全港第一间 YMCA 会所,里面的游泳池,是香港第一个室内游泳池。再走下去,那间小学是 1962 年建成的。街市在街尾,是二战后的香港第一个“街市”……”

Mido 的广东话非常流利,他一口气介绍下来,仿佛端出一个能够凝住历史的空间。

红砖墙 YMCA 会所,是电视台拍剧及歌手拍 MV 的热门景点,常常会碰见有新人在此取景拍婚纱照。摄:卢翊铭/端传媒
红砖墙 YMCA 会所,是电视台拍剧及歌手拍 MV 的热门景点,常常会碰见有新人在此取景拍婚纱照。

而 Mido 的外表始终是印度人,他谈香港掌故,那种错摸的感觉很强烈,不过除了外貌,他的而且确是个纯正的香港人,“我祖父那一代已移居香港,来当公务员……回归的时候我也在香港,后来,和大多数港人一样,很怀念九七前的美好。”

“我本身就有收集旧物的喜好,由于我祖父是当公务员的,我自己对英殖时期的物品也特别有感觉,后来找到必列者士街,索性租下地铺将收藏公诸同好。”结果旧物件愈储愈多,反而正经生意眼镜店已缩在店铺最里边的角落,其余四分之三的地方,都变了“展览馆”。

Mido 特别喜欢收集有关士多的物品,“士多是上一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现在已经买少见少啦,本来在必列者士街也有一间的,就在我的店铺斜对面,去年也结业变成餐厅,唯有将士多的旧物储起,留下那一份回忆。”

Mido 店内陈列的旧物均为非卖品,但有时遇到知音人,也不介意给它们找新主人。摄:卢翊铭/端传媒
Mido 店内陈列的旧物均为非卖品,但有时遇到知音人,也不介意给它们找新主人。
菲林相机、打字机、旧时医院用的药物樽⋯⋯凝住了昔日的情怀。摄:卢翊铭/端传媒
菲林相机、打字机、旧时医院用的药物樽⋯⋯凝住了昔日的情怀。
店铺前面全被收藏品侵占,眼镜店“被迫”缩到店铺入面。摄:卢翊铭/端传媒
店铺前面全被收藏品侵占,眼镜店“被迫”缩到店铺入面。
门外放满椅子,方便街坊坐低聊天。摄:卢翊铭/端传媒
门外放满椅子,方便街坊坐低聊天。

你听说过三十间?

说着说着,碰见住在这里、在这条街长大的老街坊“牛奶仔”,他站在街边,说出更多必列者士街的故事,“这条街的名字,是当年一位律政司(编按: William Thomas Bridges )的中文译名,但实在太难读!以前成条街只得约三十间铺,所以好多人暱称此处是“三十间”,甚至你坐的士跟司机说三十间,就知道要在必列者士街下车。”

种满椰树的街道,你能想像这里是香港的一隅吗?摄:卢翊铭/端传媒
种满椰树的街道,你能想像这里是香港的一隅吗?

一个“活”的社区

道别牛奶仔,跟 Mido 在街上行一转,附近的住客及商店老板都跟Mido攀谈,即使行到下面的太平山街,依然到处都是热情跟他打招呼的人。似乎这样的小社区,在香港已迹近罕见?

“基本上街头巷尾都是认识的,我也不是经常四围逛,但就算不见一段时间,碰面时依然讲不停口。” Mido 正说著,就遇到附近时装店的老板,谈起上海理发店门外常用的花柱款式,一谈就谈上半小时:“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新事物,就像这间手工啤酒店也是新开的,有趣的地方正是如此。”既保留了历史痕迹,又有新事物不断加入冲击,社区因此才是“活”的。

地板已经发黄变色,但跳飞机依然光洁如新,难道还有人每天在跳?摄:卢翊铭/端传媒
地板已经发黄变色,但跳飞机依然光洁如新,难道还有人每天在跳?
最早出现在香港的柏油路之一,如今仍保存得相当好。摄:卢翊铭/端传媒
最早出现在香港的柏油路之一,如今仍保存得相当好。
摄:卢翊铭/端传媒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