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张宇韶:中甘建交摆下的棋局

北京的作为存在理性的动机,然而舆论关注的是,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之际,北京借此释放什么讯息?
2016年3月17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与冈比亚外长Neneh Macdouall举行签署仪式宣布恢复外交关系。

甘比亚这个非洲小国,自2013年与台湾断交后,日前再度与中国大陆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上次是在1974-1995年间)。自冷战以来,甘比亚经常游走在两岸的外交赛局中,在反复的建交与断交的历程中,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两岸政府不断转换输家与赢家的角色,这投射了国际关系的利益现实与无奈。毕竟外交没有永远的朋友或敌人,只有根本的国家利益。北京的作为存在理性的动机,然而舆论关注的是,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之际,北京借此释放什么讯息?即将执政的民进党政府的解读为何?

“边缘策略”解读北京之误

进入分析前,有必要厘清某些观念。部分台湾的媒体评论者,将北京归类为危机处理模式中的“边缘策略作为”(Brinkmanship);对这种解读,本人提出不同见解。

一般而言,会执行边缘策略的国家(例如北韩),都存在明显的生存危机──有的遭遇内部权力斗争与经济发展失据,有的碰上国际强权的施压,使其濒临失败的国家解体状态。这类政权为了转移内外矛盾,才会采取逐步输出危机的方式,累积与对手议价谈判的筹码,并借此挽救政权垮台的后果。

但若用这个思维解读中国,似有疑义。即便台湾政党再次轮替,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埋下某些风险变数,但将中国大陆与北韩采取的外交政策类比,仍存在若干不合理之处。因为北京毋须与华府对抗到底;中国大陆目前的政经秩序,亦未有瓦解的可能。从而,两岸关系也无采取断然解决方案之必要。

更重要的是,边缘策略其实是小国对抗大国所采取的“理性的不理性作为”──试图用冒险的行为,获得策略上最大的收益。毕竟剃刀边缘与华丽冒险,虽然可能获取政治谈判筹码,但也可能全盘皆输。1982年福克兰群岛战争中的阿根廷贾蒂瑞政权的作为,以及希特勒在1930年代中期以来一连串外交冒险,皆为鲜明个案。北京当局目前拥有较多资源优势,在其大国外交的宣示下,实无采取此一政策选择之必要。

排除了北京采取边缘策略的可能,我们应该将两岸的互动,置于赛局理论与谈判策略的假定中。

两岸赛局中,并无孤注一掷的条件

赛局理论有几个重要的基本假设。首先,其假定国家是理性行为者,其外交政策必然是“先计算后行动”下的产物,在经历1996年导弹危机与上次政党轮替的教训,北京应从政治后果中得到启发:两岸关系发展不是片面行动的结果,理性计算对手的反应也是重要变数。

再者,双方必须认识到,各别坚持的“最佳方案”,或许正是损失最大的零和结果。为了让整个赛局有意义地延续下去,“不能让对手一无所有”是初期互动的重要认知,因为这样才能在双方欠缺足够的信任基础下,创造未来合作获利的可能。追求“一次性”或“最终处理”模式,无法解决复杂的问题,如果可以采取“渐进”模式,寻求“双方虽不满意,但是都可接受的‘次佳方案’”策略,才能在顾及双方的立场与得失间解决争议。这意味北京与台北不可能在当下,选择戏剧化改变台海现状的作为。

最后,民进党与中国大陆欠缺政治互信,然而在维系两岸和平发展与管理两岸危机上,确有存在某种默契;更何况两岸经贸紧密的互赖关系,客观上制约了双方的积极意图。虽然民进党的中华民国宪政体制之说,仍不为北京当局接受,但是双方迄今尚未发展出孤注一掷的毁灭性思维,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绵密细致的政治互动。

北京“战略清晰”的立场

这可从北京刻意低调宣布与甘比亚建交的讯息(甘比亚早与台湾断交),以及民进党得知讯息后由发言人的三点声明(不是蔡英文本人)得以解释。我的理解释是,北京与台北的反应,都是某种考虑后果的理性作为,因为双方理解升高危机螺旋不会带来收益,而且可能增添无谓沟通成本。

双方的思维逻辑十分接近,那就是“留有余地、不把话说死”、“在原则中,保持最大的弹性与回旋空间”。而更重要的则是,“如何在欠缺信任下,建立基础的学习与适应模式”。若用北京的思维思考,就是不希望在保留空间之际,又让民进党过度乐观解读,例如日前王毅的宪法说后,张志军随即强调“两岸同属一中”立场,就有这种味道,就是希望降低彼此的“试错成本”。

我认为,中共近期对台政策的目标,在于表达其“战略清晰”的立场,意即“九二共识”与“一中原则”的内涵。其希望蔡英文就职演说的内容中,至少可以提出,涉及两岸政治定位是趋近“两岸同属一中”的语言符号或政治逻辑。

对于北京而言,九二共识不能简化为国共之间的政治默契而已;其政治价值与意义,高于台湾政局转变,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条件。九二共识是维系两岸最低政治信任的基础,亦是诠释现阶段两岸分治的典则。北京希望民进党可以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正面且清晰回应北京期待;其务实灵活的作为在于“可不用九二共识之名称”,但原则性在于“必须面对‘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或是“两岸关系是国家的内部关系而非国际关系”。

中甘建交摆下的棋局

与甘比亚建交,并未全盘否定过去马政府的“外交休兵”,因为已是在选择伤害最低的方式向进行。其主要的对话对象仍是即将执政的民进党政府,实际作为是由双方签署建交公报,释放清楚的讯息:“一中原则实为北京的原则与底线”。

这个思想轴线,可从去年习近平包括“地动山摇”等一系列谈话看出端倪,其可视为北京在台湾大选前采取的预防性外交(或压制性外交)措施。然而在台湾政局大势底定之后,北京必须面民进党执政的客观事实,对台政策必须转换成为实际的政治行动,其中自然包括了各项谈判策略的开展。换言之,甘比亚建交只是手段而非结果,这是“具有北京特色”的政治对话。

我们相信这只是个开始,并不会结束。北京口中的地动山摇究竟是个形容词、动词或是名词?两岸关系未来是否终止协商、降低交流规模?这都取决于民进党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回应;这也说明了,棋盘赛局已经摆好了,就看民进党是否进场或怎么下。对于民进党而言,既然已理解近期“具有北京特色政治对话”的意涵,“亦步亦趋”与“后发制人”似乎才是最佳策略。因为在这场赛局中,除了对局者外,尚必须考虑观局者与队友们的微妙角色;更何况,民进党还是资源相对较少的一方。

(张宇韶,两岸政策协会研究员,曾任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副主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