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施威全:北京部署邊緣策略,蔡英文的過招

「邊緣政策」是藉着推動一系列的危險動作,讓形勢到達衝突的邊緣,達到屈服對手的目標。

刊登於 2016-03-14

施威全:大陸對就任後的蔡總統會如何出手?還沒定調,因為還有幾項指標待觀察。攝 : Philippe Lopez/AFP
施威全:大陸對就任後的蔡總統會如何出手?還沒定調,因為還有幾項指標待觀察。

期待到那時候後台灣新的執政者會以自己的方式,來表明願意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願意接受他們自己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 2016.02.25

王毅部長的這幾句話可說是大陸對台政策從九二共識往前邁進妥協的一大步,讓兩岸和解的路更加寬敞,也讓民進黨新政府與大陸政府互動的政治基礎出現可協商的空間。

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  2016.02.26

王毅的彈性與堅持

2011年夏季某日,和時任國台辦主任王毅的會面中,談話將結束,他和我起身邊握手邊走向會客室門口。互道再見的寒暄裏,聊到了他是否可能訪台。「賴主委歡迎不歡迎我去爬玉山啊?」王毅主任的語調輕快了起來,我們手還握着,他猛地把我拉近小聲地說:「我跟你講,如果我去,我只會在台北市待半天就往南走,到鄉下去。我不要在台北,我才不會像他們去什麼請客吃飯,哼!」

王毅的「哼」,與賴幸媛主委的觀點頗一致:

「1987年的母親節,老兵何文德在街頭上披着白布條,寫着『想家』和『媽媽我想妳』,開啟了兩岸交流序幕。是小老百姓的需求,啟動了大時代的變化。兩岸交流的真諦,絕對不在於五星級飯店的簽署儀式與衣香鬢影的宴會。」

之前賴幸媛主委公開場合的幾次演講與專訪,都會如此強調;我與大陸官員們溝通時也常引述。王毅在我耳邊對請客吃飯很不屑的一句話,也同時呈現了他的作事風格。陸委會同仁與我對他的觀察是:在他的領導下,國台辦講究效果、務實,呈現和以前不一樣的工作風格,的確創造了成果。

那次會面,王毅穿着深色POLO衫,深褐色尖頭短靴。話題嚴肅,但他神態語言頗揮灑、不緊繃。雖然會面前已先說好著便裝,但相較於王毅的輕鬆,他的幕僚和我都只是把西裝外套脫下,拿下領帶、解開白襯衫領扣,看起來僵硬。有大陸智庫學者評論王毅:「沒有他某些前任的土霸味,多了些時尚氣味。」這是貼切的觀察。

伴隨着王毅直爽、彈性作風的,是他對底線的堅持。他擔任外長後,我幾次聽到我政府駐外前線同仁評論:王毅沒有因為對兩岸議題、台灣內部形勢的了解,而在外交上放軟。美國涉外的官員也點評王毅在亞洲局勢上相當強硬。穿西裝的王毅與穿POLO衫的王毅並沒有變,他的風格吻合對岸領導人習近平的方圓並濟。例如,堅持兩岸領導人的會面不是國際事務,不在國際場合;但同意在第三地會面。這是習的意思,是他拍板的。

習的權力相當鞏固,表現出大國領袖的自信,有魄力作些突破。習在中共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後展現出明確的決策風格,大陸權威智庫負責人稱為「底線思維」:作風有彈性,但底線是原則。馬習會的新加坡模式便是經典前例:爭議的部分可以各自表述,我們總統的記者會上有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大陸沒意見。但這模式就無法延伸到大陸境內。

民進黨的過度解讀

2016 年2月25日王毅提到「他們自己的憲法」。童振源認為是「從九二共識邁進妥協的一大步」;民進黨諸人則認為,王毅談憲法的同時,沒有提九二共識,這就有了「不講九二共識」的空間,蔡英文主席新任總統後可以另起爐灶與中共達成新的共識,在新共識上延續兩岸制度化協商。

我認為,民進黨陣營過度解讀了王毅的說法。在習的底線思維下,王毅不可能背離原則;王毅做事強調堅持底線,言論更不可能出軌。這陣子趁着兩會,大陸各方發表了「一中」、「九二共識」的定調言論,只是再確認民進黨某些人的誤判。中共立場沒有調整,也沒展開什麼新的步伐。中共在公開場合早已多次講過「兩岸各自的法律規定」,首次公開講出「憲法」兩字,只是語言的靈活。

王毅部長的說法,與王毅主任時代國台辦的說法一致。有幾次在溝通場合,國台辦官員就直率地說:「兩岸各自的法律規定意思,就是兩邊的憲法」。至於王毅沒提到九二共識,這是大陸外交部門在國際場合上的常態:涉台部門面對台灣會強調九二共識,外交部門面對國際會講一中原則;見人說人話,一中是底線,九二是底線原則下的務實作法。王毅做事很務實,有時言語舉止靈活,活潑,但立場硬。他的發言不會背離定調的底線與原則。

在2015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前,大陸幾次傳遞的訊息便很直接明確:蔡主席可以不講出「九二共識」四個字,但要具體體現「一中原則」。之前2012年總統大選期間,有民進黨中國小組與對岸智庫接觸時,提出「沒有九二共識四個字的九二共識」的說法,得到的也是「必須有一中核心意涵」這個回答。陳水扁總統執政時,民進黨政府公開、私下幾次提出以「1992年香港會談所獲得成果基礎上」來替代「九二共識」四個字,這就是「沒有九二共識四個字的九二共識」的由來。從彼時至今,民進黨的企圖頗一致,大陸的立場也沒改變。

大陸對就任後的蔡總統會如何出手?還沒定調,因為還有幾項指標待觀察。總統府副秘書長或辦公室主任的人選是指標之一;該人選若是兩岸協商經驗豐富者,有助於不讓蔡總統誤判形勢,但這尚不是關鍵指標。陸委會主委人選是指標之一;但蔡總統本身嫻熟大陸事務,在她的領導與事必躬親下,未來的陸委會主委是幫蔡總統穩健守護主委這個位置的人,也非關鍵指標。關鍵的指標,仍在520就職演說或之後蔡總統的發言。

四年多來,大陸許多人與單位都在關切,蔡主席的兩岸觀點是否改變。蔡主席的「變」有前例:以區域「經濟整合、自由貿易」為例,參與米酒談判的學者蔡英文,後來的蔡英文副院長,以及現在的蔡英文主席,立場並不一致。蔡主席在2010年與聯合國地球日獎得主席娃博士的對談中,就改變了學者蔡英文支持自由貿易的立場,反省自由貿易帶來的痛苦。她的轉變是務實地想要爭取農業縣的選票,強化其關心弱勢的形象?還是理念的改變?「蔡英文是理念型?還是務實型?」這個題目雖然有些化約,卻為大陸涉台各有關單位關注。

從大陸內部政治的角度看來,民進黨的勝選,當然是涉台工作上的挫折。陳水扁總統時代對台工作的痛苦記憶猶新,當時江澤民很不高興地說了「你們對台工作不要說馬後砲」,讓人灰頭土臉。如果蔡總統屈就現實講了九二共識,那將是大陸幾個部門敗績中的小勝,可以表彰上呈,對國家領導有了交待。

蔡英文與北京的正式過招

總統大選前後,蔡主席的言論的確一步步向大陸靠近。她先講出「維持現狀」,然後講出「在中華民國憲政秩序下」,後來在政見會上說「民進黨沒有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的歷史事實,也認同當年雙方秉持相互諒解的精神、求同存異」。

當選後的自由時報專訪,她說「會以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其中「政治基礎」四個字一直是大陸方面的用法,蔡主席竟然跟隨了。相較於大陸講的「在反台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馬政府時期的陸委會,講的是「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不用「政治基礎」這四個字。

蔡主席言語上的改變與靠攏,是對大陸flirting,但大陸會不會錯把flirting當成情投意合,反而在未來期盼落空時,歡喜盼望變成失落反目?從大陸的作為看來,並沒有。對蔡英文主席的flirting,大陸有回應。就在蔡主席說出「既有政治基礎」後,1月24日凌晨12點36分,大陸對台體系的中評社發出「快評」:

「蔡英文這樣的表述,是一種善意的表態,也表明她正在為尋求大陸能夠接受的表述作積極的努力。或者說,她正圍繞大陸堅持的『九二共識』尋求解套或突破。 可以說,蔡英文的新表述,離九二共識已相當接近,能否最後實現突破,只在蔡英文的一念之間。」

既然她拋媚眼了,大陸得表態說看到了。這篇評論發出前,相關部門先透過管道查證,報紙上呈現的遣辭用字的精確性。在了解「既有政治基礎」的確是蔡與幕僚仔細斟酌後,以自由時報為平台刻意釋出的訊息後,大陸方面忙碌討論,撰擬後儘速發出,才會在凌晨刊登。這是雙方的正式過招;這篇文字比行禮如儀的「兩會」中發出的聲明,更值得重視。大陸回應主調很清楚:我們對妳有善意,但妳到底是真心還是假意?

大陸強調拭目以待的前後幾天,央視等陸媒刻意報導了對台軍演,大陸鐵殼船不尋常的接近蘭嶼,同時陸客縮減的說法也在流傳。這些訊息,從沒有得到大陸涉台單位權威性地證實,也沒有必要。

但以陸客是否縮減為例,早在一年多前,大陸相關單位與智庫就在不同場合私下多次提到:「當大陸民眾覺得台灣不是一個友善旅遊的地方時,市場機制就會自然反應。」委婉話語表面上尊重市場機制,但意思是陸客必然減少。選後今年的一月廿七日,國台辦新聞發佈會則挑明「將根據兩岸關係形勢和兩岸旅遊市場的需求,視情況處理。」表面上仍提到「市場」兩字,但已不遮掩其將政治介入。

溫語鼓勵蔡主席的同時,大陸面對民進黨在為未來的 Brinkmanship(邊緣政策)做佈署。「邊緣政策」是藉着推動一系列的危險動作,讓形勢到達衝突的邊緣,達到屈服對手的目標。前國安會副秘書長張榮豐對邊緣政策有精闢的說明:「將我方可用的懲罰措施(或籌碼),按對方的威脅性,從小到大排列。同時不預告時限、措施、持續多久…等,視雙方談判情況依序執行,逐步升級(Escalating),讓對方陷入各種『不測』與威脅的想像,以達到威脅的作用。」

民進黨政府的兩岸困局

面對兩岸與國際形勢,未來民進黨政府會很辛苦。面對中共的底線原則,台灣最大的籌碼就是我們的民意與民主制度。過去與大陸協商協議時,賴主委善於拿民意做後盾,告訴大陸立法院的意見就是陸委會的底線,不可能退了。美國智庫就曾指出,這個「Our hands are tied.」的策略是ECFA談成的主因,才不是什麼大陸讓利。

未來民進黨政府當然可以依此策略提出訴求:今年第一次投票選總統的年輕人,九二會談時都還沒出生,難道新的世代不能有新的兩岸關係主張?但從蔡主席一步步靠攏大陸的flirting來看,走的是背離這策略的路線。何況,民進黨從「主張沒有九二共識」、「把九二共識污名化」到現在又「不否認九二會談的基礎」,其任意的、沒有一貫原則的說詞,壓縮了自己面對中共真槍實彈時,對九二共識的詮釋空間。對內,民進黨這樣地反反覆覆,又如何出面整合整個社會,形成新的共識?

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識,民進黨提得出新的共識嗎?民進黨贏得總統,但此大選結果不等於對九二共識的否定。民、國兩黨的民調與焦點團體訪談,都清楚顯示是民生問題決定了勝敗,因此就算民進黨想全盤否定九二共識,也沒有足夠民意後盾。

民進黨的另一條路,是放手讓「時代力量」(台灣新興政黨)等側翼發出激進台獨的聲音,以強化民進黨面對大陸時的資本。這或許會有些輿論上的成果,但功效限於台灣內部。因為素樸的台獨聲音,其擴張性就僅止於對基本教義有感覺的群眾,遑論成為主流,更不可能拿來面對大陸與美國。

台灣未來的困局還不在於民進黨面對兩岸與國際時的艱苦,而是民進黨一籌莫展後,會不會把困局內銷,誘發內部政治衝突,鞏固綠營基本盤以維繫權力基礎。這是陳水扁總統擅長之處,政績受挫,便發起族群清算、歷史清算,例如18%,炒作認同政治,在對立中尋找利基、鞏固權力。

未來民進黨政府如果如此操作,是可能成功,順利走向連任之路。不只是因為在認同政治的氣氛中,「千錯萬錯都是阿共仔的錯」容易得到共鳴,也是因為作為反對黨的國民黨,在國族主義的論述上先天匱乏。不只如此,陳總統執政期間的國民黨,搭建出政商相混的交流平台,政治上也淪為共產黨制衡民進黨的棋卒,交換特許利益。這讓台灣人民覺得國共聯手鬥民,鬥民進黨也鬥台灣人民,這才是陳總統族群政治成功的關鍵。

國民黨的角色

未來兩岸形勢中,大陸的共產黨需要國民黨這隻卒子。當面對民進黨無法開展兩岸關係時,有些涉台單位更需要有個國民黨主席或榮譽主席,到北京講講同屬一中等十六字箴言,以便向上報告:台灣還是有順從大陸主張的重量級代表,對台工作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也清楚,這種炒短線的手法,背離普遍的台灣民意,不利於長期發展,可是為了內部政治與短期政績,他們不得不。之前大陸邀連戰主席到北京,大陸智庫朋友就私下坦承,這是鋪陳「陞官圖」。

國民黨該如何扮演,忠誠於台灣人民的反對黨?不能成為大陸對台的棋子。國民黨必須理解,當大陸民眾熱烈關注「愛滋村」、「穹頂之下」的當下,國民黨大老們赴大陸的身影多麼老舊。未來國民黨要盡力推動和大陸環保運動的柴靜見面,和關心愛滋病的萬延海見面;要大膽西進。兩岸交流不是帶着自己兒子去和習近平握手,不是封閉的,大企業與政治人物才能參與的交流。國民黨看到的大陸,不能只有大財團、握有政治權力的人,要看到大陸的真實面貌。大陸也有對社會環境充滿熱情的年輕人,不擁抱大陸,但寄望大陸的年輕人。

2015年前主席朱立倫參與兩岸文化經貿論壇時,主題、成員與交流形式都做了改變,毅然改掉了傳統國共兩黨主席會面形式,帶着中小企業、漁民、青年代表上橢圓桌對談。這是個起點,民進黨執政下的國民黨能否持續?

(施威全,行政院中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曾任陸委會主委辦公室主任)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