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曾柏文:国民党初选落幕,前方的政治地景

如何看待这些民调数字,以及此刻的国民党?韩流到底从何而来,是否真是好打膨风?从初选落幕的时点往后展望,我们能勾勒出什么样的台湾政治轮廓?
2019年7月15日。国民党公布初选结果,韩国瑜大胜郭台铭,将代表蓝营角逐总统。
台湾 政治

2019年7月15日,国民党公布初选结果。结合“政党对比”与“党内互比”两种民调数据,高雄市长韩国瑜以综合指标 44.8% ,大胜党内主要对手郭台铭的 27.7%、朱立伦的 17.9%,确定代表国民党角逐2020总统大选。韩领先的幅度,让不少人颇感震惊。

在国民党公布的民调数据中,蓝营不管是韩国瑜、郭台铭或朱立伦出战,均击败蔡英文、柯文哲这两位主要对手。后两者中,柯也全面胜蔡。

但在不久前,蔡总统才在绿营的初选民调以35%支持率大胜所有对手。即便在7月15这天,有十个网路平台发起网路民调,蔡总统仍也全面大胜韩国瑜。呈现巨大反差。

由于选前网上充斥“有鱼吃鱼,没鱼吃菜”的反串投票指南,以及某些“一周韩粉”的自我嘲讽,不少网民把这种反差,视为蓝营初选“被绿营反串灌票”成功的证据。不少人认定韩最好打,甚至已提前替蔡总统的连任之路高唱凯歌。

如何看待这些民调数字,以及此刻的国民党?韩流到底从何而来,是否真是好打膨风?从初选落幕的时点往后展望,我们能勾勒出什么样的台湾政治轮廓?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初选民调的扭曲局限

谈民调先要指出,蓝绿这两次“初选民调”先天上就不同于“正常民调”,无法反映真实民意。民调要反映真实,需以严谨抽样减少系统误差,也就是确保母群中“每个人”被抽到的机会均等。但当初选民调先公告时程,等同于鼓励各候选人阵营,动员支持者“揪人守电话”,还要依照教战守则耐心回答每一题,以冲高完成“有效样本”的机率。

看公布数字,“有效样本”平均是“使用样本数”的一成左右,代表平均每抽样十通只有一通能完成。由于越狂热的粉,会有越高的抽样成功率;统计数字也必有系统扭曲,不代表社会真实民意。观察这次蓝绿初选民调结果,蔡总统从 35% 到 15% 上下的巨大反差,反映的当然不是民意骤变,而只是“绿营动员”换成“蓝营动员”。

不过,所谓“有鱼吃鱼,无鱼吃菜”的绿营灌票动员,以及网上掀起的“一周假韩粉”的流行,从最后初选民调数字来看,影响似乎有限。依灌票原则,理论上,蔡英文在对上韩(有鱼吃鱼)时支持度会陡降。但在实际统计出的民调数字中,蔡韩柯对决时蔡的支持度15.8%,还略高于对手为朱或郭的时候。

至于初选落幕后出现的各种“网路民调”,一来无乱数抽样,二来局限在特定网站,更只会成为特定“网路同温层”的自我取暖。毕竟会在脸书上投票的人,跟在晚上六到十点能接市话民调的人,应属不同母体。拿两者对比嘲讽,其实牛头不对马嘴。

回到根本,我个人反对政党以“全民调”提名。政党应是政治理念的集结,并依循该党理念“替民众推荐”过去有可验证成绩,未来有前瞻性的候选人。如果只会问全民“我该推荐谁?”,这是政党走向虚无的开始。

我相信民主,但民主是“选举”阶段的事,不是“政党推荐”阶段的事。政党基于政治专业推荐,人民经过投票表达偏好,这才能在民主与专业间找好平衡。如果完全仰赖民调,这是对政党责任的推卸外包,是只求胜选不计理念价值的退却。悲叹民粹时,须正视政党本身对政治专业的弃守。

2019年5月13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到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会面主席吴敦义。
2019年5月13日,鸿海董事长郭台铭到台北国民党中央党部会面主席吴敦义。

国民党的失落灵魂

国民党提名弃守政治专业,只能用民调勉力维持一个“公平公开”的形式价值,根本原因,是因为该党已难让人看见清晰的理念价值。

国民党在后蒋时期有过四个正当性(legitimacy)支柱,但多数非垮即斜。国民党原本坚持的“中国国族主义”,内受本土认同崛起侵蚀,外遭中共政权在国际上对“中国”内涵的垄断,显得进退失据。

国民党本来也代表“更能维持两岸和平”的选择。但北京在太阳花后“跳过国民党”姿态趋于明显,而中美对峙升高更在两岸投下变数。今年以来,先有习近平对台发言带来诠释空间的挤压,后有香港“反送中”抗争的跨域冲击,面对蔡总统动辄捡枪,党中央只能墨守马政府路线论述,几乎处于一路挨打。

国民党第三张牌是“经济发展主义”,但之前马政府时期留下“图利财团,全民无感”印象,使得这张牌略显乏力。日前朱立伦阐述的“生活经济”,都著墨于“大家能参与的经济成果”,是仅见有系统的修正努力。

国民党目前最有效的牌是“保守主义”,其社会基础是怀旧世代,矛头指向蔡政府近年诸多改革引起的社会纷扰,也确实引起不小共鸣。但国民党背靠保守主义立足,却几乎忘却该党百年前始于“青年革命政党”的出身,以及当时基因中的进步改革主义。

当代国民党,欠缺理念论述的开创力,与对未来的想像力;只剩下利益网络的结合,委身在某种陈旧的过时论述中。而当党产被扣,打散利益分享结构,更让这个党趋于孱弱。在这次选举中,国民党几乎成为各方势力借壳上市的标的。

其实以国民党的历史,以及这个组织背负的符号,不管对于台湾未来战略、两岸斡旋、大陆自由派追求的政改,或对更广泛的华语文化圈,都存在一些能被活化的价值角色,以及能做与该做的贡献。遗憾的是,目前国民党中央,罕见对此的著墨。

2019年7月15日。国民党公布初选结果,韩国瑜大胜郭台铭,将代表蓝营角逐总统,其支持者在国民党党部外恭贺韩国瑜。
2019年7月15日。国民党公布初选结果,韩国瑜大胜郭台铭,将代表蓝营角逐总统,其支持者在国民党党部外恭贺韩国瑜。

韩流的四股动能

国民党孱弱,所以舍不下韩流诱惑;但也正因为体虚,一不留神就被韩流架空,拱出一个才选上的新手市长,选总统。那到底这股韩流是怎么炼成的?回顾韩流崛起的短暂历史,至少可以梳理出“四股动能、三方外力”,逐次卷起这个完美风暴:

寻觅最初“韩粉”,我会追溯到 PTT 政黑板上若干赌烂蓝绿,欣赏柯、韩两人的“非典型”色彩的反建制粉。初期韩粉与柯粉有相当重叠——而这源于韩在北农时期与柯的交好,源于两人共同面对王世坚质询的画面,源于他们在吴音宁争议中的角色连带,以及两人“蓝绿都批、又充满娱乐性”的言论风格。

第二股伏流,则是韩在2017年选国民党主席后圈的中华民国粉。当年选举韩虽败北,但他富有个人魅力的言语风格,透过 Youtube 等平台开始扩散,吸引不少“对中华民国有情感,但对国民党失望”的海内外华人。在他们眼中,韩的诚恳直白,对中华民国的热爱,召唤出对蒋经国“亲民”的形象,甚至是孙文奔走革命的历史记忆。

前两股力量,成为韩流初期网路上的护航主力。不过在高雄一役更关键的,则是韩以“接地气卖菜郎”形象,杠上“高高在上的政治菁英”陈其迈,动员阶级矛盾号召出的草根庶民粉——

早年蓝绿两党,存在“蓝营穿皮鞋、绿营穿草鞋”的阶级刻板印象。蔡英文带领绿营朝“菁英化、文青化”转型后,背后却也造就一群失落的草根基层,创造出韩国瑜的机会缺口。韩陈一役,彻底颠覆过去蓝绿刻板的阶级代表性,更挑动出绿营地方网络中,基层对“头人吃香喝辣、喽啰民不聊生”的相对剥夺感而拔桩。韩因为背靠庶民,对“土包子”或“草包”之类标签甘之如饴,还借力打力,把抨击转化为认同动员的工具。

至于王金平动员规划的“三山造势”,则是国民党本土派察觉到这股动能,带兵助阵的汇流——可以说是韩流气旋的“触地”,韩粉空军与国民党本土派陆军的会师。有不少人到三山造势才注意到韩,因此把韩流错读为“失落国民党人的亢奋”,严重低估韩流力度。

韩流的三方外力

四股动能汇流,去年翻转高雄。延续至今,则还有三股外力替韩流加温。首先是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其从去年就长期持续押宝拱韩,以凌驾新闻选题专业的超高比例报导韩国瑜的一切,与韩流热潮相激荡。例如所属的中天电视台,就引来网民“韩天台”或“宗教台”的嘲讽。

其次是对岸涉台系统的加码相挺。其实从 2014 年的太阳花、2016 年蔡英文胜选,台办系统在中共政治体制中一直显得灰头土脸,亟需一场胜利来扳回颜面。因此即便 2018 年地方选举翻盘,完全不能解读为“台湾走向亲中”,台办系统仍不免收割称其为“对台工作胜利”。韩流带来久盼的甜美,台办系统自然在选后持续加码,透过订单与采购备忘录替韩市长拼经济、创人气,期待下一轮回报。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旺中亲中色彩浓厚,即便有政治采购相挺,韩国瑜离批评者扣上如“北京钦定”或“中共代理人”等帽子仍有距离。中共体制庞大,不管是地方台办或旺中能接触的层级都不高;他们挺韩只是向上邀功。若聚焦于中共中央,这些按部就班、多年历练才升上来的领导人,难以轻率信任韩国瑜这类“非典型政治领袖”——例如当韩出访陆港澳四城时,官方喉舌的人民日报并未跟进,观望气息仍浓。

最后的关键外力,则是批韩不遗余力的绿营。绿营持续打韩,实质效果是聚焦媒体关注,边缘化其他蓝营初选角逐者,更激起韩粉对“被欺负”的同仇敌忾,让韩流力度不坠。绿营不是新手,当然清楚打韩效果——不可讳言,其背后存在认为“韩最好打”而挑对手的动机,隐含著对韩的轻视。

不过如前述,韩流基底结合反建制民粹、阶级政治动能、中华民国怀旧情绪,以及国民党本土派系的集结——其构成远比许多人的印象复杂,也比多数人的初估强劲。而随著媒体炒作、陆方帮衬、绿营打韩的激荡,韩流更进一步演化成政治潮流,卷入更多元成员,让“韩粉”的集体面目与边界更难描绘。

日前绿营盛传“韩较好打”,显得一厢情愿。以过往政治崇拜的半衰期去看,韩流动能很可能会撑上三四年,也必然能延伸到明年。这是此刻台湾的社会现实,是大家要一起去经历的事;嘲讽只会添火加柴、激化对立。

 2019年5月1日,台北五一劳动节示威期间,工人展示了2020年有机会成为总统的候选人,左起王金平,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商人郭台铭,高雄市长韩国玉和台湾总统蔡英文的面具。
2019年5月1日,台北五一劳动节示威期间,工人展示了2020年有机会成为总统的候选人,左起王金平,台北市市长柯文哲,商人郭台铭,高雄市长韩国玉和台湾总统蔡英文的面具。

第三势力的想像

韩蔡就位,两位主将的巨大反差,除了拉出国家认同、阶级、菁英与民粹,甚至是性别政治诸多向度的复杂战线,也在光谱中央留下可观缺口,诱惑有实力的第三势力挑战者。这里是指柯文哲,但也包括甫于蓝营初选落败的郭台铭。

2014 年以素人之姿选上台北市长的柯文哲,四年来除“重现北门”与“省钱”外,并无让人印象鲜明的政绩。但凭博眼吸睛的言语作风,长年为媒体宠儿,在年轻族群的支持度也居高不下——直到去年选前韩流崛起,取代柯作为“首席政治娱乐家”的地位,柯才首度遭遇声量走跌危机。

柯后来在选前三天透过馆长直播冲高声量,低空挺过连任,已显勉强。前后强力站台的民代候选人也成绩惨澹,无力在国会或议会建立桥头堡。即便柯仍在政治光谱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未能成功组成“泛柯大联盟”,欠缺能合纵连横并肩作战的战友,问鼎全国的动能十分受限。

另一方面,郭台铭甫于党内初选挫败,郭董过去以“狐与虎”的霸气闻名,一辈子是打破与创造规则的人,从来不是乖乖牌。之前郭韩相争,裂痕已深;加上郭董跟蔡衍明的过节深重,除非韩切割蔡恩人,不容易想像郭韩整合。但看郭拿下夏普的耐心与决心,这次初选的投入力度,也难想像就此放弃。

初选刚落幕,郭先神隐盘整是必然。是否坚持选下去,也不急于短期表态。但他大可以其他形式维持能见度与想像——例如出资成立智库,或金援蓝营国会参选人,等著看韩是会自爆或声势走跌。同时,他可能试图与柯结盟,争取中间、青年选民,并以“投不下韩的蓝军”另一个选择自居,徐图在后期操作弃保突围。他甚至可以喊出 “由国会最大党组阁”的分权承诺,拉拢蓝营建制。

目前柯郭都无胜选2020的筹码,却都有足以左右战局的能量。一旦入局,也能取得与领先者叫牌的地位——值不值得,确实需要“开始仔细想一想”。如果郭柯整合,能整合各自资源与民气,那则会带来局势的大幅度盘整。问题是:柯郭两人的脾气,能合吗?

2019年6月25日高雄,2020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初选的政见发表会,朱立伦会见传媒。
2019年6月25日高雄,2020年总统大选国民党初选的政见发表会,朱立伦会见传媒。

“正常伦”的关键角色

韩眼下要化解郭的可能威胁,首要之务是争取朱立伦结盟。初选公布记者会结束后,韩立刻驱车拜访朱,显见已意识到这点。

韩朱特质反差很大,但这也代表彼此能高度互补。朱对政策专业的娴熟、勾勒过的国政蓝图,能回应外界对韩 “有口号无政策”的疑虑;朱相对稳健务实的性格,可以减少韩阵营爆冲的风险;朱对知识蓝、青年蓝的号召,也可强化韩在这块的弱势;朱与美方长期交流的关系与信任,也能补足韩这方面的缺口。而最重要的是,韩朱若能结盟,能助韩安定国民党建制菁英此刻的浮动。

谈朱立伦我无法全然客观。我担任过新北市府参议,朱是我曾共事过的长官;我任内曾盘点过新北升格以来,城市转型与社会治理的“新北经验”,也期盼这当中许多前瞻的观念作法能更普及。容我主观地说,如果未来的台湾历史会出现韩总统,我会希望朱立伦能在政府扮演关键角色。朱曾说自己未来要扮演蓝营的“黏著剂”;而我期待,朱能扮演韩团队——甚至是未来韩政府的“稳定剂”。

不过“结盟”只是两个字,涉及的政治与组织工程并不简单。特别是,韩朱两人领导风格迥异;团队的组织文化也很可能不同。

韩的眼前有许多难题:若要结盟,要委与朱什么角色,性格作风能否调和?彼此人马如何组织安排,跟国民党中央的介面又如何?未来的竞选团队如何领导统御,如何沟通顺畅?而如何避免“钢铁韩粉”排他性太强、表现过激而反伤自身,也是韩的棘手挑战。

7月15,蓝绿各自的方向

最后,在 7月15日蓝营公布初选结果这天,民进党也召开记者会,宣布由太阳花领袖、31岁的林飞帆担任副秘书长;并延揽吕家华筹组“政策对话工作小组”。这项人事案,展现出去年败选后,由“卓荣泰、罗文嘉”构筑的新体制,又一次新气象的布达。

林飞帆在年轻族群中有高度号召,长年也与时代力量交好。罗文嘉用半年说服他加入,除了对年轻世代有指标意义,也不乏在深绿独派与民进党裂解的趋势下,向进步主义的侧翼多拉拢一点社会基础的布局。

吕家华有执行“审议民主”丰富的实务经验,多次在价值主张分歧冲突的现场斡旋对话,延揽她主持“政策对话工作小组”,代表把“审议民主”机制内化于政党,代表民进党朝民主深化跨出的一步。

这天,国民党开记者会,选出富有怀旧情怀,支持者以中高龄为主的候选人。这天,民进党开记者会,任命两个年轻人,布局党的下个世代。如果多年后回望,人们是否会以 2019 年 7 月 15 这一天,作为两党走向世代对立的节点?而跨过 2020 展望更远的未来,这天,又将如何被引用于诠释两党日后的命运发展?

注:本文源于作者在7月15日晚的脸书贴文〈蓝营初选想法速记〉,经《端传媒》邀请作者以该文为底大幅增补修订而成。

(曾柏文,华威大学社会学博士。曾任端传媒评论总监、新北市政府参议)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蔡對韓時的表現優於對郭和對朱,只能否證「沒魚吃菜」,無法否證「有魚吃魚」的灌票。韓柯蔡的表態率高達八成,遠高於郭柯蔡和朱柯蔡的六成,這兩成的選票,就有可能是來自綠營「有魚吃魚」甚至「唯一支持韓國瑜」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