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选落幕,蔡英文总统以破纪录的817万余票、57.1%的得票率,顺利连任。争取连任的票数要比首任时还多,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一年前的2019台湾国家安全调查(由杜克大学牛铭实教授主持,政大选研中心执行)显示,仅有15%的民众支持蔡总统连任,支持柯文哲的有38%。一年之间情势改变甚多。如许多分析所言,去年1月2日习近平的“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谈话”之后,台湾的所有议题几乎都全数回到两岸关系与中国因素上,尤其是所谓“亡国感的对决”。
除了中国因素外,身为一个“自由派”选民,我觉得这一年来最关键的人物是行政院长苏贞昌。他主政下的行政院不只快速地回应各种政治议题,快速反击谣言,更重要的是拆解了反同婚法案公投的炸弹,在兼顾公投结果与大法官释宪的状况下,用巧妙的“专法”成功地让同婚完成立法,这也难怪同婚议题成为了最好的催票机。当然,蔡英文总统本人在领导风格和政治表演(尤其演讲)上面的进化非常明显,这是她和团队的努力成果。
其次可以注意的是,高雄人真的生气了,蔡在高雄的得票比历届高雄市长选举中、最高得票数的陈菊,还多十万以上,正式超过百万票。韩国瑜在高雄的崛起是“自边陲出发的奇袭”,然而,他一选上市长就去选总统的作为,似乎并没有说服高雄选民,在市政方面的满意度也是所有县市长的后段班。接下来的“韩国瑜市长罢免案”若成案,韩国瑜就真的要紧张一下他的市长身份了(仅需57万人出来投票而且同意多于不同意,即会罢免成功)。
此外,整体来看,2020总统大选的投票率上升不少,可见重大议题的动员是有效的,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不过从“催票率”(得票数除以总合格选民数)来看,这次蔡英文的催票率约42%,高于2012年的马总统,但低于2008年。在国会上,虽然泛绿阵营占据多数,但细致来看,依然有需要留意的要点。
泛蓝阵营得票有进帐
2016年投给新党的4%泛蓝选民,几乎都重回国民党票仓。
国民党虽然输了选举,但票数方面其实有进帐。韩国瑜拿了超过500万票,国民党不分区比2016年多150万票,也就是说,总统票比上次成长45%,不分区选票比上次成长44%,幅度算是惊人。简单来说,泛蓝选民“归位”的幅度很大,韩国瑜也催出不少“讨厌民进党”选民的选票,这是选举后期的主要基调。
排名不分区立委第14名的党主席吴敦义落选后已辞掉了主席,韩国瑜接下来如果拿下党主席之位也不意外——党主席之争此时才正要揭开序幕。有意思的是,这次大选中的辅选行程,马英九和朱立伦的行程比韩国瑜及吴敦义还要多很多,形成了一种诡谲的气氛:国民党内显然并不完全接受韩国瑜成为总统候选人的事实,并没有整合成功。
国民党在不分区立委名单提名了好几位在“统独光谱”上立场极端的统派候选人,例如不断撑港警的叶毓兰(2016年曾被极统派的新党提名),到中国人民大会堂听习近平讲话的退役将领吴斯怀(同时他也上很多中国政论节目,指导解放军作战原则),原本还打算提名主张中国武统台湾的邱毅(后来转以新党提名)。2016年投给新党的4%泛蓝选民,几乎都重回国民党票仓。
统独光谱中间空出来的位子,则由柯文哲的台湾民众党填补上。从政治学的“空间理论”来看,民众党的政党票能破10%、成为第三“大党”,并非不合理。
统独光谱中间空出来的位子,则由柯文哲的台湾民众党填补上。
未来民众党在立院内的投票行为,可能会变成“小国民党”,而柯文哲也确定会拿到2024年的总统选举门票。事实上,从柯文哲的种种言行来看,他的发言已经明显地亲中(时常赞扬中国、替中共讲话,例如他曾对香港抗议者开玩笑,也说西藏人自焚给中共带来困扰;质疑美国军售,不时批判一下民主政治)。
只是,他先前批判过的“当台北市长就想要选总统所以市长会做不好”,似乎成为了他的自我实现预言。台湾民众党在台北市的得票率并没有显著高于全国平均,这对柯来说已是重大警讯;更不用说前文提到的,一年之前他在全国的支持率还有近四成。
几位红统人士在这次选举中也进入国会。
除此之外,几位红统人士在这次选举中也进入国会,几位泛蓝立委们明显的反美亲中立场(反军购,反对台湾抵抗中国可能的入侵),相信接下来也会发挥很多声量。连马英九都跳出来说美国对台帮助“无实效”,还有一群政治菁英回避中共干预台湾、信息战的问题——国民党从1950年来的亲美路线可能再也回不去了。笔者认为,即便是在泛蓝阵营中,假如对中共的警惕全部消失,对国民党以及台湾来说都是危险的事。
至于第五次参选的宋楚瑜,这场“终局之战”可能真的终局了。宋的得票表现比上次要差,选前他的议题发言也明显跟不上节奏(例如针对“反渗透法”,他的发言很明显地是连条文内容都没看过,在政见发表会上面讲这段也文不对题),也没有像上次一样推出一系列贴近年轻人的形象广告,更致命的是,宋身边的许多大将又被民众党挖走。
原本各类民调预估他可以拿到7~10%的选票,但结果只剩4%,中间差距就是所谓的“弃保票”(投给次喜欢的人,以防止最讨厌的人当选)——大概有3~4%原本想要投宋的泛蓝选民,把票转投给韩。亲民党也没有超过5%的分配席次门槛,立委部份全数落选。
这就注定了亲民党的发展局限⋯⋯
2000年宋楚瑜出乎意料地与总统大位失之交臂,后来又没有在当时气势如虹的亲民党支持度基础上面继续发展,反而于2004年重新亲近国民党(与连战搭配正副总统候选人,且大量亲民党要角重回国民党),这就注定了亲民党的发展局限,路线及主张几乎完全和国民党重叠,缩小及泡沫化只是时间问题。
泛绿分裂投票及选举“惊奇”
在几乎所有选区都是总统票显著高于立委选票。整体来说民进党席次稍有减少,表现只能说维持平盘。
蔡英文拿了超过八百万票,但民进党不分区选票只有481万,二者相差300万以上,得票率也相差超过三成,可以说民进党的不分区只是拿到了“基本盘”而已;在几乎所有选区都是总统票显著高于立委选票。整体来说民进党席次稍有减少,表现只能说维持平盘(虽说先前大部份媒体预估要单独过半都很困难,这样的表现已超出期待)。为什么这么多选民宁可选择第三势力小党而不愿相信大党?这是之后执政党的重要课题。
不过,有好几个选举大惊奇存在。最大惊奇首推台湾基进党的陈柏惟挑战台中颜家成功。这区是由民进党礼让小党参选,主要也是因为颜家在这里的优势太强大。然而最后是由陈柏惟胜出,跌破所有人眼镜。
惊奇程度同样很高的是台中第五选区(北区及北屯区)的政治素人庄竞程赢了政坛老将沈智慧。这区长期都是蓝大于绿的选区,蓝军得票率从未低于五成、且是现任市长卢秀燕的大本营,而沈智慧所代表的选民议题立场也是很鲜明(保守派),但最后是由新人挑战成功。
另外,伍丽华(Saidai Tarovecahe)成为首位民进党籍的“山地原住民”立委,同样具有历史意义(台湾一共有六席原民立委,分成平地与山地两区,采复数选区制,一人投一票。这个分区是没有意义的奇怪分法,非根据族群部落也非根据地理范围)。不过,其实民进党对原住民区的经营还有很多的不足,这是之后的隐忧。
民进党对原住民区的经营还有很多的不足,这是之后的隐忧。
在新北市第12选区(金山、万里、汐止、平溪、瑞芳、双溪、贡寮),27岁的赖品妤成为本届最年轻的国会议员。她所在的选区现任是时代力量素有战神之称的黄国昌。然而,黄一直无法确定要不要竞选连任,在六月份时还曾经批判支持他连任的民进党籍市议员沈发惠,认为民进党“礼让之说”是占小党便宜(沈原本在四年前就打算上阵,但后来礼让黄国昌参选),一直拖到八月中才宣布弃选,由办公室主任上阵。因此,民进党在此区一直到九月份最后一波提名才正式决定由赖品妤上场。她年轻又活泼的形象,加上勤跑选区而最后成功翻转民调劣势。
同样受人关注的是马祖(连江县)立委选举,年轻的民进党人李问在马祖刮起旋风。马祖的整体立场较为亲近国民党,自1995年以来的一共七次选举,民进党第一次只拿到33票,2002、2008年都只拿了一百多票,2012、2016年甚至推不出人选。这次李问下场拿了706票,比2008年的民进党选将成长近5倍,有所突破,而蔡英文在马祖的总统票也逼近20%。
虽说以上“惊奇”有所突破,但还是有些遗珠。例如,素有“花莲王”之称且官司缠身的傅崐萁,打败了广受好评且认真经营的萧美琴;洪慈庸以些微的差距输给杨琼樱,这两位都是评鉴表现优秀却无法连任的例子。另外,彰化谢家王朝成型,谢衣凤完成了一家三代都当选过立委的纪录。
不过,地方派系要角失利的状况也是有,例如上面提到的台中颜家(颜宽恒),彰化萧家(萧景田),以及云林张家(张嘉郡),他们都落选了。
小党抢票吗?
在不少激烈竞争的选区,出现了小党的竞争者,而因为选情激烈,小党成为了关键少数的影响力。
台湾是单一选区两票制,在政治学上经常遭遇“杜瓦杰法则”:在单一选区下会倾向于两党对决,第三党很难有机会突破。新竹市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时代力量”推出的人选高钰婷支持度很高,但最终仍无法超越两大党候选人,还有分析称高钰婷分了民进党的票,导致国民党候选人当选。
事实上,大党不应该责怪小党“搅局”。
事实上,大党不应该责怪小党“搅局”。很多时候是无法确定小党吸走的是哪边的选票,这需要更多调查资料才能推论(例如游走蓝绿之间的台湾民众党,他们在许多拉距的选区扮演吸票角色,但我们目前实在无法确定是影响哪边。但可以确定的是,党主席柯文哲曾表示过,他们提名区域立委的目的之一是要“让人不当选”)。
“时代力量”的表现需要盘点。过去三年半以来,时力没有好好运用立院席次塑造一些“议题所有权”,而且因为内部路线之争,而在本次大选中失去了几乎所有的创党元老以及政治明星。这次选举中,除新竹市以外,在全台各选区,时力候选人的得票率普遍不高(几位稍有名气的候选人,得票率跟政党票平均差不多)。
目前看起来时力仍然是最有能力去经营议题、监督执政者的小党,就看他们是否可以好好利用国会席次在各种法案上面折冲,建立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形象。
虽然这次政党票得票数比2016年多出40万票左右,但其抢攻的主要是对两大党不信任的“中间选民”选票。如果之后要在单一选区的地方选举(县市长)中获得席次,“时代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看起来时力仍然是最有能力去经营议题、监督执政者的小党,就看他们是否可以好好利用国会席次在各种法案上面折冲,建立属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形象。
时代力量和民众党(以及其他众多小党)的选票,代表的是台湾许多选民对两大党的不信任,而希望由第三势力来制衡。总的来看,在不分区选票方面,国、民两党加起来还不到70%的比例,也就是说其实各小党们仍然是大有可为。
未来的关键议题
接下来执政者有没有办法好好处理几个台湾内部的重大议题(例:空污,劳保改革,转型正义,司法改革等等),也将决定之后的政党政治走向。
从立院席次变化可以看到,超过三成政党票的高比例投给了小党,说明即使蔡英文获得破纪录高票而连任,接下来的挑战仍然很多。先前民调就已指出,台湾人对两大党不信任程度愈来愈高、自认无党派的比例突破一半,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对长期的政经结构问题感到不满。两年后马上又会有地方选举,时间其实很快;大党和小党马上又将面对各种协调问题以及肉博战,各党的政治明星是否要投入选举,又将会牵动政治版图的变化。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后续观察是,台湾政党政治中的重大议题会如何演变。在这整场选举当中,对于政见政纲的讨论大大缺席。一方面是因为韩国瑜的崛起靠的不是扎实的政策讨论,而是“愿景”和口号(这在高雄市长选举时或许有用,因为选民对长期执政此区的民进党感到厌倦,但在全台选举时,韩阵营依然没有拿出具体可行的“发大财”政策);另一方面就是整个选举聚焦在中国因素和守护主权,所以其他面向的政策讨论非常少。
同时,假信息泛滥的问题一直存在,很多时候政府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辟谣上面,几乎没有人有办法投入讨论政策的利弊得失。接下来执政者有没有办法好好处理几个台湾内部的重大议题(例:空污,劳保改革,转型正义,司法改革等等),也将决定之后的政党政治走向。
而在外交与两岸关系方面,应会维持目前走势(官方交流暂时停滞的状态),不会有太大改变。《时代杂志》日前专访蔡英文时,用了“华语世界当中最后的自由之地(last free place)”这样的修辞来谈台湾,而四年多前(2015)蔡英文还是候选人时,他们用的还是“华语世界中唯一的民主(the only democracy)”。从 the only 到 the last,中间变化令人玩味。中国因素仍然会是台湾政治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陈方隅,菜市场政治学共同编辑、密西根州立大学政治所博士候选人)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