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从问责消失到鸿星尔克:河南水灾的多重叙事与自我感动的民间情绪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场暴雨,国家意志与民间情绪,以更加民粹的形式团结在了一起。
2021年7月23日中国河南省新乡市 ,救援人员使用卡车从灾区疏散当地居民。

河南暴雨带来的洪水,和以快速反应见长的互联网之间,拉开了明显的时间差。以微博热搜作为坐标来看,7月20日下午2点,已经因暴雨而淹没了部分路段的郑州,在微博热搜中得到的话题呈现是“郑州的海来看我了”——这是近几年中国民间对城市内涝的常见浪漫化修辞,官媒也习惯用“开启看海模式”报道城市暴雨。下午5点,一小时內201.9毫米的超历史极值暴雨刚刚下完,话题“郑州地铁4号线成水帘洞”上升到热搜第6名,此时暴雨造成的惨剧已陆续发生。

直到当天晚上7点半,“郑州停电”、“河南暴雨救援电话”、“河南暴雨互助”等话题进入热搜榜,人们才普遍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并开始在社交媒体上积极转发求助和救援信息。当晚8点之后,水灾舆论聚焦在被洪水淹没的郑州地铁上,人们转发困在地铁里的人发出的呼救视频,但信息也陷入混乱之中,郑州市政府一度发出消息指受困者已全部被救出,又迅速被求救者发出的信息证伪。在21日凌晨近4点官方通报地铁中有12人死亡之前,人们对地铁5号线的救助和伤亡情况所知甚少,而截至本文发稿时,官方也只公布了其中9名遇难者的信息,此外,仍有地铁失联者的家属在要求官方继续搜救。

信息混乱的局面在后续几天也没有得到显著好转。一方面,民间依靠互联网快速建立起发挥“调度中心”作用的自救网络,但面对分布在整个河南省的大面积受灾人口,仍然力有不逮;另一方面,河南政府以沉默寡言的姿态守住了关键信息的发布权限,尽管大量市场化媒体在前线发回调查报道,始终未能凝聚起问责的声音。当局没有承受需迫切回应的公共舆论压力,伤亡人数和名单也只能等待官方“权威发布”。

暴雨过后,救援与调查仍要持续一段时间,这创造了一个舆论窗口期,众多游离在灾难核心叙事之外的社会议题逐一登场,测试民间情绪的水温。

2021年7月24日中国河南省新乡市,救援人员使用装载机疏散当地居民。
2021年7月24日中国河南省新乡市,救援人员使用装载机疏散当地居民。

天灾与人祸的辩证法

在输赢叙事里,舆论监督正是亟待抛弃的西方经验,中国模式优越在政府有强大的自净能力。

在河南暴雨发生前,以“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为宗旨的《新闻联播》连续5天播报欧洲洪水灾情,重点落在死亡和失踪人数上。《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7月17日也在微博评论德国水灾,认为这表现出“西方治理水平”和“人道主义”的破产,并高度认可中国的高铁和城市建设。7月21日,胡锡进再发微博,指出河南大水“不妨碍对德吹英吹美吹的鄙视”,“不妨碍对西方体制和能力的再认识”。

不寻常的河南暴雨与欧洲洪水同期发生,本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灾难性显现,也共同指向现有的城市设计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对极端天气的无力。不过在胡锡进代表的官方声音里,最重要的叙事框架并非气候变化,而是“定体问”:中国和西方的政治体制孰优孰劣?

为了凸显中国的“制度自信”,清除过去二十年舆论场积累下来的倡导西方经验的“公知遗毒”,在任何事情上进行中西对比都显得很有必要。胡锡进6月25日批评美国迈阿密楼房倒塌事故没有追责,并表示中国有严厉的追责机制;7月14日,中国苏州发生酒店倒塌事故,胡锡进再发微博,指出“像美国迈阿密塔楼塌楼那样的救援迟缓和放弃是不能被接受的”。尽管遭到不少中国网民的嘲讽,但这套输赢叙事有效地将重点转移到敌我之分上,而回避了在事实核查层面对执政者的舆论监督——在输赢叙事里,舆论监督正是亟待抛弃的西方经验,中国模式优越在政府有强大的自净能力。

由此,7月20日河南暴雨灾害发生当晚,专事民族主义“猎巫”的微博民粹领袖@无为李爷 迅速找到切入角度,论证郑州的“不可避免”和德国的失败:德国瞬时最大雨量只有郑州的1/10却死了100多人。虽然都造成了灾害,但前者是天灾,后者是人祸。@无为李爷 骄傲表示,“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中国政府的救援,就是世界第一。”在接下来几天,他和追随者的主要工作是追击对官方的问责声音。

2021年7月22日中国郑州,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损坏的汽车停在泥泞的路上。
2021年7月22日中国郑州,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处,损坏的汽车停在泥泞的路上。

不再有公共舆论危机,只有涣散的问责声音

这种日渐流行的话语认为体制主要由负责任且有能力的精英组成,他们没有做坏事的动机(比如不会瞒报),而体制也有自己的问责机制,因此舆论批评不可接受。

7月20日当晚,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在微博转发了一个视频,视频内容为《新闻联播》主播海霞7月12日对华北地区暴雨应对的称赞:“这才是应对极端天气该有的样子。这么做,也为后续的应对打了个样。”喻国明批评道,这一自我评价不够“审慎”。次日,喻国明表示他受到“有关当事方的有组织的反攻”,包括大量的人身攻击,随后,他被微博官方禁言。

7月21日,《冰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财新网等内地媒体陆续发出关于河南暴雨的详细报道。郑州气象局连续发布5次红色暴雨预警而地方政府却没有遵守防御指南(发出停课、停工、交通管制要求)的事实浮现,也引发一部分追责舆论,但并非舆论主流。正如媒体人宋志标所观察到的:“五号线、海绵城市、红色预警等焦点只是被提及,尚未被集中,问责舆情可以说相当涣散。”

地铁遇难者亲属在微博对地铁集团的控诉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情和支持,然而任何人直接点名批评政府都会遭遇强烈反扑。一位网民痛斥“垃圾官员”,得到的回应是“你嘴里所谓的这帮垃圾官员现在还在救援别的地方,这才是不能拖延,迫在眉睫的,没时间赔罪。”这种日渐流行的话语认为体制主要由负责任且有能力的精英组成,他们没有做坏事的动机(比如不会瞒报),而体制也有自己的问责机制,因此舆论批评不可接受。

和地铁事件一样,被淹没的京广路隧道事件也尚有大量事实未经披露。7月24日晚上,两位幸存者在微博讲述当日的经历,两人均质疑政府部门在事发前封闭了隧道出口而未封锁其入口,最终导致隧道堵车而造成惨剧。评论区有网民质疑两人说法的真实性:“是你本人遭遇吗?不是的话未经核实的信息请删掉,耐心等官方信息。”也有网民支持维权并表示:“真让人惊讶,为什么说出自己在当时遭遇的情况会引来围攻?这个网络世界怎么堕落成这个样子了?”7月25日凌晨,两位亲历者均已删帖。

两位香港建制媒体人(凤凰卫视记者胡玲、香港卫视综合台副台长秦枫),也在微博呼吁官方公布郑州京广隧道的真实死亡人数,他们收到大量谩骂和远高于评论数量的默默点赞,并和曾经任职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沈星一起,被骂为“黄尸(丝)”、“曱甴”。沈星在7月22日发微博称:“河南政府虽然很差劲,河南人民可真不错。”收到数百条谩骂和5万个赞后,其微博被禁言。

需要指出的是,喻国明、沈星,还有其他批评政府的普通网民遭遇的反扑,存在官方支持的职业网络评论员活动的痕迹,且同样没进入此次河南暴雨的舆论主流视野。换言之,围绕问责的正反方声音,都没有在河南暴雨舆论中引发太多关注和讨论。如果放在疫情后十分亲近政府的舆论环境中看,这次灾难明显激起了更多问责声音;但如果以2011年北京暴雨事故或2008年汶川地震作为对照,这次灾难的议程迟迟未能落在问责上,相关声音已经弱到无法引发公共舆论危机,也对政府不构成压力。

同样游离在主流舆论之外的,还有对“胡温时代”的闪现怀念。温家宝1998年任副总理期间,指挥当年的长江抗洪,留下的“如果荆江决堤,我就跳下去”的豪言被重新翻出。胡锦涛2008年冒着余震赴汶川地震灾区探视灾民的纪录片也在微博上被重新传播,似乎默默指向习近平和李克强二人对河南灾区的缺席。

2021年7月20日中国郑州,倾盆大雨后,一名男子在被洪水淹没的道路上背著一名妇女。
2021年7月20日中国郑州,倾盆大雨后,一名男子在被洪水淹没的道路上背著一名妇女。

普通人视角的“民族性”

7月21日由新华社主持的微博热搜话题“昨晚的微博太好哭了”,则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渲染河南人民和网民在灾难中的守望相助,成功接入民间情绪,不少网民直称“破防了”。

由宣传部门主导的救灾叙事一惯是自上而下的:最高领导人做出重要指示之后,部队、武警等人民子弟兵奋战在抗洪一线,挽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这一叙事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新闻联播》等党的喉舌媒体的版面,

但经过几年的“年轻化表达”(如武汉疫情期间拟人化的挖掘机)宣传试验后,“多难兴邦”的传统救灾叙事难以突破网民的心理防线。明显缺乏“网感”的郑州市委宣传部7月20日晚上7点在微博传达“正能量”:“这场历史罕见的大雨过后,城市会更干净,草木会更加翠绿旺盛!”立即遭遇网民的痛骂而改变措辞。

相比之下,7月21日由新华社主持的微博热搜话题“昨晚的微博太好哭了”,则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渲染河南人民和网民在灾难中的守望相助,成功接入民间情绪,不少网民直称“破防了”。“太好哭了”是网络高频词汇,常被用来形容电视剧或真实故事情节,也是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情绪消费。

同样,7月21日当天,“胡辣汤挺住啊热干面来了”一度排在微博热搜榜第二,将河南暴雨和武汉疫情在情感上相关联,助推了民间力量参与自救、自我赋能的冲动。当晚,“觉醒年代 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话题也冲上热搜榜单,网民引用中共建党百年的献礼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台词“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形容中国人的民族性。类似的表达还有“中国人真的太好了”、“生在种花(中华)家真的太好了”、“我们的同胞是最好的同胞”。官方用以塑造道德模范的“最美逆行者”虽然仍有被提及,但在此次灾难中的动员能力,远不如由普通人视角出发的“民族性”建构。

豆瓣网民“白面行歌”也发表观察,称“一位向来对公权力比较警醒的郑州朋友一直处于一种上头的状态,对质疑预警不到位和地铁动作慢的朋友发起攻击”,她/他分析这是因为这位朋友参与了救灾,自觉把自己卷入了共同体中,视一切批评都是对这个共同体的批评。这一观察也可与此次事故问责声音之弱相互比照。

微信公众号“小声比比”由民族性角度切入,写出《不是河南这场暴雨,我都不知道中国人这么牛逼》。这个句式是新时代爱国流量写作的开端,2020年初,公众号“青年大院”写下《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33年前这么厉害》,将早被媒体披露为“人祸”的大兴安岭火灾重新叙述为“厉害了我的国”。“青年大院”去年被销号,“小声比比”也很快删掉这篇文章。爱国流量写作还需要一个新的句式,来接入普通中国人将自我寄托于“民族性”的强烈需求。

互联网公司腾讯敏锐地抓住了灾难中的公关时机。7月21日中午,腾讯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详细还原民间救援组织如何通过腾讯文档在线协作,调度线下救援。文档的创建者后来被报道是上海的大学生,有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投入灾难救援行动,完全踩中基于“中式现代性”和“觉醒年代”的民族自豪感。

作为被监管部门和民间舆论打压了近半年的科技公司的一员,腾讯借机公关,为的不是塑造品牌,而是争取“民族自豪感”的荫蔽。同一天,中央网信办发文,针对儿童软色情问题约谈腾讯等企业。三天后,监管部门再次处罚腾讯,要求腾讯音乐解除独家版权。国家意志正在实行对科技企业的惩罚和控制,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前,如何宣示“忠诚”成为这些企业的重要命题。

2021年7月23日中国鹤壁市,洪水淹没一条村。
2021年7月23日中国鹤壁市,洪水淹没一条村。

水灾中的国货运动

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场暴雨,国家意志与民间情绪,以更加民粹的形式团结在了一起。

7月21日,暴雨仍未停止的时候,舆论场已经分出不少注意力给水灾的次生议题。当天有关“捐款”的话题25次登上热搜榜,网民开始统计企业和明星的捐款是否“到位”。就像7月1日统计明星是否转发中共建党100周年文案一样,这是孕育出饭圈文化的互联网对企业和明星的例行道德审查。

历次灾难发生,捐款都是最为挑动社会神经的行为,也最容易让当事人引火烧身。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房地产企业万科就被网民质疑只捐款200万太“寒酸”,引发了舆论场关于“逼捐”的讨论,最终以王石道歉、万科追加一亿捐款作结。但过去伴随着捐款而来的,对慈善机构比如红十字会的质疑,对捐款是否能替代公益的讨论,此次灾难中几乎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愈加严苛的道德审查。

作为新现象出现的,是宣称捐赠5000万元物资的厦门服装企业鸿星尔克,突然被网民的道德目光选中,推为民族企业之光。7月22日,“鸿星尔克的微博评论好心酸”是当日关于河南水灾最热的微博热搜话题,一个迅速建立起来并广为传播的叙事是:鸿星尔克作为一家濒临倒闭(并非事实)的企业,一双鞋平均只卖100块,却默默捐出了超过自己承受能力的5000万元。

这一叙事延续了前述对“民族性”的想象,企业被当作情感丰沛的人,一位网民写下的留言具有代表性:“特别像老一辈人省吃俭用一分一毛攒起来的存款,小心翼翼存放在铁盒子里。一听说祖国需要,立马拿出铁盒子,哗啦一下全倒给你!”这与网民对深陷新疆棉事件的H&M的捐款不屑一顾,及对“河南人民再缺物资也不买维他奶”段子的追捧,形成关于“民族性”的互文。

作为对民族企业的回报,7月23日鸿星尔克的销售额增长52倍。与此同时,支持者进入其他同类服装品牌的销售直播间攻击主播,要求主播罢卖其他品牌,这场网络袭击让不少主播只能以哭泣应对。民族,资本和国家,三者的边界在鸿星尔克事件中彻底模糊。这种集体情绪并非凭空而来,正应合了政府对在美国上市企业的警惕,或再往前看,与中美贸易战、新疆棉事件以来逐步积累的敌我之辨关系密切。可以想见,在“抵御外敌”的预言逐步自我实现后,类似的“国货运动”只会越来越多。

7月23日晚上,东京奥运会开幕,关于河南暴雨庞杂舆论场基本进入尾声。如果看中国网民对东京奥运会的羞辱式评论,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重新推崇,以及对中国运动员夺取金牌重新燃起的舆论饥渴(以金牌为目标的举国体制的弊端早在20年前就被充分讨论和反思),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场暴雨,国家意志与民间情绪,以更加民粹的形式团结在了一起。

作为水灾舆论余音的,还有对外媒记者的“围堵”。7月24日,河南共青团同一天在微博发布“寻人令”,号召在郑州的网民寻找BBC记者白洛宾,并表示“一定要友好问候一下”。有网民留言“见到可以往死里打么?”获得大量点赞。不过最后被民众发现的并不是BBC记者,而是德国之声记者Mathias Boelinger。在郑州街头拍摄时他遭到现场群众的包围,有市民制止他离开,询问他拍摄了什么内容,还有市民指责他“诬陷中国”、“攻击中国政府”。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网民愤怒地谴责在现场帮Mathias Boelinger说话的中国年轻女性是“带路党”。

至此,主流舆论已经完全甩开了对水灾事故的问责,以及对遇难者死亡人数的追查。

(李瑞洋,何沛芸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读者评论 5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河南暴雨,中國韮菜,中國人唯一的權利,就是被割的權利阿

  2. 捐款事件是我暑假最寒心的事情,关于明星捐款我不想多说别的,就说说我了解到的。因为我是明星王一博的粉丝,河南作为他的家乡他捐款捐物甚至还奔赴了前线,一路上都默默无闻,没有热搜,我们粉丝内部知道他去前线几个小时后热搜才上来。可是在整个水灾期间,网络上都是对他的质疑和谩骂,最后我忘记了反正是个很有影响力的媒体含沙射影说明星不要去前线会耽误正经人员工作,我不理解,因为路人传出来的视频中王一博包裹得很严,他一句话也没多说只是想救援而已,难道就因为他是一个明星就可以质疑他的好心吗?心真的很寒

  3. 新浪新聞7/25有一篇關於鄭州地鐵事件的報導底下留言有許多支持問責以及建設檢討的聲音,並且按讚數大概400-2000之間;災情之下,必然會有許多互相幫忙的溫情報導但似乎問責死檢討的聲音並沒有因此而消失。

  4. 之前看到一個内地自媒對內地民眾喊以後你們「歲月靜好」,真的說出心底話來「跟本沒有水災,只有溫情洋溢互相扶持。跟本沒有暴雨,只有大雨下盡忠職守上下一心」。每個國民不用吃飽、不用喝水也可用淚水填滿肚子。

  5. 南方都市報記者拍照之後被警察帶走,今日又有西安青年無人機拍照被打,親共分子不知道要如何洗地。

  6. 这篇写得好

  7. @夜雪深狐 高級黑?

  8. @戰略大忽悠 北京和香港的地方主義涉及中共的核心利益,誰管你民眾同情不同情啊😂

  9. @EricChan 在中国人民眼中,地方主义也分令人同情的和令人憎恶的。香港和北京的地方主义是最令普通中国人反感的,君不见某河北媒体人言及北京地方主义就是一顿猛烈抨击。河南毫无疑问是最令人同情甚至赞赏的,而且河南的上下官员真的在各方面都很努力。

  10. 其實這次水災我最讓我感到驚訝的是地方各省市政府或人民之間的博弈與角力,地方與中央之間對於防洪政策的不滿與對抗,這一點是過去20年少見諸於中國互聯網社會的。誓如新鄉,鶴壁諸縣對於鄭州水災後吸引了過多注意力,導致自己被忽視的不滿;安徽人民對於在颱風煙花與淮河流域上游洪水雙重夾擊下再一次成為洩洪省的怨懟;浙江對於過去數年面對洪災被忽視甚至被批評的不滿。再往前數月,河南與山東簽訂的“水質對賭協議”,以及網絡上鄭州不滿於自家的人工湖需要被填平,以保障黃河以致南水北調工程中對於北京的水資源供給,以致於把矛頭放在北京大量的高爾夫球場。相比於一如既往被壓制的對於政府的質疑,這種地方主義的抬頭才是中共需要去面對的挑戰。

  11. 通过此灾,中国人民的团结性,凝聚力又得到了加强。一堆人看到的是正能量,爱的传播等。人民的感动是真实的,文革时期老百姓对毛泽东的忠诚难道不是真实的吗。舆论的引导,不是将老百姓的真实情感选择性地激发出来吗?河南水灾,我们看到强大的民间力量,而郑州市政府到底做了多少事情?河南本来想着就是水灾高发地,相关的安全意识应该比较高才识。而这次水灾确实是不能防控还是过于懈怠?相关人员有没有做好本职工作?如果真是干事不力而不用追责,发生灾难而不用反思改进。那也好啊!反正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中国是个英雄的国家,这片国土最不缺的就是英雄。就让英雄们来填补上面的每一项过失,让伟大的感动迎接每一次的灾难。

  12. 只覺得是歷史的不斷重複和循環。辛苦研究人員有心力不斷的研究這些自己很無力的現實。

  13. “帶路黨”,就是“漢奸”。但所謂的“漢奸”,怎麼界定,什麼標準,沒有人知道。這次是翻譯,下次就是胡錫進。這就是養蠱,最後噬人噬己。

  14. 經歷過激盪的2019-2021,我最大的感觸是世界各地的反智群體儼然已成為民粹的基底,為民粹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無論在中國還是歐美,人們愈發相信和依賴陰謀論帶來的「因外部威脅而抱團」的集體安全感,人群因此被割裂成劍拔弩張的陣營,集權政治抬頭,國際社會進入一個愈來愈難以調和的階段,令人嗅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氣息。略有不同的是,歐美的反智暗湧往往與宗教保守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有內在聯繫,而中國的反智大潮則是常年仇恨教育仇恨宣傳下潛移默化後的集體爆發。故而前者的反智演變為愚蠢偏執無視科學的反口罩反疫苗反亞裔的鬧劇,而後者的反智則成為心懷仇恨拒絕民主的仇外獵巫盲目擁抱極權的馬前卒。很難說得清,愚蠢的反智和仇恨的反智,哪一種對世界造成的危害更大,或許經過相對和平的幾十年後的21世紀早期,我們再一次來到人類反智峰值的邊緣:內鬥與外戰,在野心家big brother的注視與推動下,德先生,賽先生與理女士節節敗退。

  15. 感谢系统梳理舆论场荒诞的现状,现在每一次公共舆论事件,仿佛不需要官方出手就能韭菜自己压自己了。看这篇梳理,官方其实是无所不在的。

  16. 公帑订阅网评员任重道远啊

  17. 唉,家醜不可外揚。但如果制止外揚的這個行為本身就是醜事呢?
    求仁而的仁,又何怨。

  18. 來福的分析很好看,希望有多些他/她的文章

  19. 分析的很不錯啊

  20. 感謝端的觀察

  21. 在這次水災里我看到的是社會上湧動著的洶湧的,生猛的的能量。這股能量是過去10年互聯網逐漸普及下,互聯網話語權逐漸下放所帶來的。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不管這股力量終將帶往哪個方向,總比一潭死水能帶來更多變革。畢竟現在內地互聯網的潮流是「義和團比公知要好嗎」。更重要的是自媒體公眾號的興起讓小粉紅,工業黨,入關人等各種勢力興起的同時還能繞過體制吃上飯,這必然會鼓勵觀點和政見上的差異與不同,畢竟差異化才能擴大自家輿論的市場,以致與隨之而來的攻伐與爭論,不安於現狀才是改變的開始。

  22. 如果是@Unicorn 如果是太魯閣事件,內地網民恐怕已經是高呼反轉,然後把指責的焦點放在掉落的工程車司機上了吧。你說評論區里的諸位是在尋求優越感,你說這些話又何嘗不是呢?不然你為什麼要在批評的言論里大搞whataboutism?還不如就事論事去談吧。

  23. 政府是黑箱,輿論民意也是黑箱,無法檢驗本文命題是否成立。繼續努力猜吧。中國人的道德狀態如何?果真是能夠被習思想改造嗎?毛的年代都辦不到的事習能辦到?

  24. 中國人覺得高雄氣爆案市府被中央糾正、判刑判賠、國營事業總部南遷不叫咎責,台鐵太魯閣案重新檢視所有施工案場、最高到副局長都受懲處不叫咎責,那連到底死了多少人都不清楚也不讓追問、案發現場連事故細節都一片空白忙著刪除網路影片與文章箝制言論算什麼?從SARS到武漢肺炎一模一樣的全面否認封鎖消息直到爆炸到現在危害全世界還在阻擋國際調查算什麼?五十步笑百步尚且叫人鄙夷,五百步笑五十步就是全然認知失調而已。
    無論是真心誠意、或只是因為沒有其他選擇基於心理需求只能自我催眠,是中國人自己的事,但全世界負面觀感數一數二的國家要是覺得別人面對自己優越感還需要特別找,也太自我貼金了。

  25. 另外所謂反思應該是要能留存下來的,中國互聯網上能有所謂『反思』可言嗎? 這部分我還是比較懷疑的。

  26. 長期以來看到發生災難事故,最常被激起的是對死傷數字的質疑。
    我的疑問是:
    政府是否有隱瞞人數的能力?
    政府是否有隱瞞人數的動機?
    民間是否有查核人數的能力?

  27. 最后吐槽一句,我觉得民众截下bbc记者,和19年hk青年截下讲普通话的人,或者没收/损坏拒绝删除照片的人的手机,侮辱殴打搬开路障的人,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前者还更轻微。

  28. @unicorn //民间依靠互联网快速建立起发挥“调度中心”作用的自救网络// 是作者没写还是你瞎了 怎么,还得跟着新华社一起歌颂了?

  29. 认为只有端的这种反思才是反思的那才是真不会反思

  30. 楼下,认识到现实才可能有真正的反思。。。正是看到了其他国家在这种事件上并不能处理得比中国更好,我们才知道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在敌对的舆论环境中迷失自己。好的要坚持,特别是全国上下一心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人民的善良,这是优势。在这个基础上也要坚决问责,并且不断总结,提高应对大灾大难的科学的方法。
    一定不能掉到舆论的沟里去。比如这篇,什么自我感动,多重叙事,等等。似乎我们的感动,善良就是不正当的,是被煽动的,包含为了掩盖问责的目的,是需要解构的。其实在大陆的人有多少分不清楚?那都是实实在在的人和事,是实实在在的感动。这是基础,是90%以上。微博上的一些极端话语就能代表大陆的理论环境和精神了?就能解构这种善良和凝聚力了?不可能的。我不否认有些人趁机党同伐异,捞取政治资本,制造舆论逃避问责。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你做的不好,肯定逃不掉。但“民间情绪”不是这么简单就能控制的,就能煽动的。我觉得端的这篇文章和很多外面的观察者一样,活在一种叙述的架构里,完全不切实际,把中国大陆的民众当成没有主体性,任人宰割任人操纵的人,把中国的舆论场当成垃圾堆。但是微博就是一个twitter啊。你挖挖twitter一样是个垃圾堆啊?你挖挖连登那连垃圾堆都不如啊?怎么没看见有什么深刻分析这些地方的(前两天端的圆桌,关于网络人肉的,还只引用连登,分明是在垃圾堆里觅食啊)?民主的垃圾堆就不是垃圾堆了呗

  31. @maximus
    你少跟我掰扯那些有的没的,我就问你事故发生几个月了,台铁改革了吗?合着死伤了三百多个人(比河南水灾一省死的还多),台铁发布几个内部处分这事就算完了?
    高雄气爆毁了几十个人的人生,合着赔个几万块钱,负责人蹲两年牢这事就算结了?问责呢?
    去年南方澳大桥垮塌,谁被追责了?当时承包这项工程的企业和负责人哪去了?当地长官谁辞职下台了?问责在哪呢?
    说到太鲁阁的事故,部分港台新闻媒体就抓住机会丧事喜办,遇难者尸骨还未寒,就开始夸耀当地民间救援力量反应迅速如何如何,似乎死了五十几人还没有炫耀他们民间团体的活力来得重要。
    说到河南水灾,来自全国各地数百数千支民间救援队几十万人的民间救援力量在他们眼里就和消失了一样,这些民间的救援行动在这些媒体眼里就成了炫耀“民族性”了,就成了“民粹”,他妈的你又算是个什么东西?
    问责当然可以,但有些人到底是来问责的,还是来找廉价优越感的,你们自己心里清楚。

  32. 为什么有人可以无视问责制,然后一直关注“其他国家也这样啊。”的言论…..
    很大程度上,真正重要的不是其他国家怎么说,而是去想“什么样的制度、政治、道德行为,才能说是‘有德性的’?”,至少需要一点古希腊哲学家(至少是苏格拉底式)的反思吧?
    看到好一些留言说其他国家怎么样的言论,看来你们的反思性意识超级无敌薄弱,而且超级可悲。

  33. 哦,端传媒没报道太鲁阁吗,没在推动追责吗,你看到端传媒在歌颂太鲁阁吗,你要把读者评论和媒体报道混为一谈是你的癖好我不管,别在这扮清醒人士。说一句河南水灾没有形成追责声音就刺痛你的爱国玻璃心了?

  34. @maximus
    你也差不多得了,都是受过教育的人,在这里装什么大尾巴狼呢?🤗
    这篇报道的评论区(尤其是繁体字评论)有多恶臭你以为其他人看不出来吗?
    高雄气爆案的问责在哪呢?几十个人的一生都被毁了,合着就赔点钱,责任人蹲两年班房这是就算结了?
    太鲁阁事故的问责在哪呢?台铁改革了吗?死了这么多人合着台铁内部发布几个内部处分这事就算完了?
    动不动就是“中国社会如何如何”,这群人什么时候拿相同的标准审视过自己?
    读了这样一篇短篇报道就以为自己了解过这场灾害乃至中国社会的全貌了,如果这都算不上偏见,那什么才是偏见?
    你以为我讲端传媒越来越像一个港台人士找无聊的优越感的回音壁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35. 楼下,这篇文章提出的比较都是跟中国的过去比,只有你搬出了港台,究竟是谁偏见更多?

  36. 有些脑子进水的人在这场危机中看到的是“国家意志与民间情绪,以更加民粹的形式团结在了一起”,但他们却看不到在这场危机中官方,企业和民间救援队在救援上的通力合作。
    在这场危机中,来自全国各地数千支民间救援队,超过四十万志愿者携带物资奔赴河南协助救灾,如果这算是一种民粹情绪的话,那我真心希望这样的民粹情绪在中国越多越好。
    你但凡随便在Google搜索一下“民间救援队奔赴河南”,你都能发现在这场危机中中国社会的团结,以及中华民族这个年轻的共同体的身份构建有多么成功。

  37. 这篇文章的叙事逻辑完全可以在发生类似灾害的情况下套到香港和台湾社会的头上,而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
    这篇报道有多少狭隘的偏见暂且不论,不过端传媒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区倒是越来越像是一个港台人士自嗨➕找优越感的回音壁了,我很失望。

  38. philhk12:请不要一下就扣“中国人喜欢如何如何”的帽子。

  39. 中國人很喜歡比較,水災說比德國死少很多人(先不管數字的可靠性),感覺人命很賤,不是應該一個都不能少? 不是應該問還有甚麼可以改善?除非他們覺得有些人是可以disposable,可悲

  40. 感謝端的專題報導。在現在非左則右的大環境下、對中共宣傳體系和操縱輿論的方法能有如此深入分析的報導實屬難得。

  41. 網路上本就充斥混亂紛繁的意見,但在中國網路場恐怖的是歷劫的清醒人們想發些理智的聲音,一頂「遞刀子」的民族大帽扣下來,只能倉皇刪文,運氣差一些還會被惦記著扯出來鞭屍。在這裡連普通人都做不了。

  42. 中國輿情就是各種怪誕不經,一個勁的找民族優越感,不講是非,只講集體,還是特別情緒化的那種。

  43. 氣象局發出的警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及落實,還是警告系統還沒有更新雨量數據?以澳門為例,隨着近年8、9甚至10號風球頻發,相應的警告標準已相應提升分級及更新,特別是經歷過天鴿台風後,預警系統完善了許多,市民應對台風的意識也提高,敏銳起來。

  44. 回复hsingtsan,有肯定是,但程度类似吗?所反映的舆论环境没有质的区别吗?
    我觉得那种描述方式有一棒子都打死的感觉

  45. 我看到是说鸿星尔克去年亏本了两个亿,还捐了500万感动国人。。。。河南水灾时,刚好在b站看到一个讲河南758事件的视频。点开来首先就是看到几条红色的弹幕:“注意,这个很可能是回旋针的小号”,要不是之前的报道,我都还不知道这个回旋针是谁。。。。现在这个弹幕已经没了。在剩下的弹幕里看到一条:既然在75年已经发生过这么大的灾难,为什么今天还是一样的措手不及(大意)。。。

  46. 同意davidlin的說法,但是其實這種網路環境不僅限於中國,即使在世界其他發達的民主國家,網路上呈現的論調很多也是這樣

  47. 中國的網路環境、社會環境就是一個無知、荒誕、仇恨堆積的修羅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