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兴停产,新技术降温,防疫放开一年后,中国疫苗市场萎缩|Whatsnew

科兴的“高开低走”是中国整个COVID-19疫苗行业的缩影。
2021年6月1日,菲律宾马尼拉一个疫苗接种中心,医护人员员正在为一名女士接种科兴疫苗。摄:Ezra Acayan/Getty Images
大陆 公共卫生 灾害

1月10日,题为“停发新冠项目绩效工资方案”的一纸文件在网上流传,将生物科技公司科兴生物(全称“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重新推上风口浪尖。该文件指,现阶段“公司新冠疫苗已全部停产且公司目前也无新冠疫苗产品销售”。

对业内而言,科兴 COVID-19 疫苗“退市”完全在意料之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免疫学家魏于全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解释称,这是“新冠疫苗迭代升级的结果”。他表示,科兴 COVID-19 疫苗是针对原始、非变异的冠病病毒而研发的灭活疫苗,随着 COVID-19 毒株经过多代变异,科兴疫苗的保护效力也有所减弱。

而民间涌动的情绪,更多指向对疫苗效力和副作用的质疑。许多网友评论提到接种疫苗后出现寻麻疹、紫癜、肺结节甚至白血病,但这些说法此前官方均多有“辟谣”,如过敏反应的比例很小,肺结节检出量增加与国产仪器进步有关,没有证据显示 COVID-19 疫苗接种会引起白血病或糖尿病。还有一些人重提科兴过往的贿赂案,怀疑2022年4月被查的原北京市卫健委主任于鲁明与科兴有关,但该案案情至今未有公布。

与之相对的是,去年12月初5款XBB变异株 COVID-19 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另一款最早获批紧急使用的XBB疫苗(威斯克生物/川大华西研发)于11月下旬开始出货,进入各地接种点。不过,官方虽然仍在强调大力推进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 COVID-19 病毒疫苗的接种工作,引导重症高风险人群积极主动接种疫苗,但民众疫苗接种意愿显著下降,疫苗研发和生产商积极性颇受影响。

从暴利到狂跌

据官方统计数据,全国 COVID-19 疫苗接种自2021年3月起步,7月达到高峰后增速逐渐放缓,到2022年1月接种总量已超过30亿剂次。2022年上半年新增接种数量为4亿多剂次,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以灭活疫苗为例为两针)人数分别达到全国总人口的91.79%、89.41%。而直到当年12月13日全国进入疫情高峰,下半年新增接种数量仅有5100多万。最近公布的数据停留在2023年4月27日,2023年前四个月新增接种数量只有732.3万剂次。(延伸阅读:《中国没有药神:缺乏监管、假药频现,人们为何抢购Covid仿制药?》)

公开资料显示,科兴 COVID-19 疫苗“克尔来福”于2020年6月在中国获批紧急使用,2021年2月5日获批附条件上市,成为中国国内第二款获批的 COVID-19 疫苗。在此前后获批的两款疫苗同为灭活疫苗,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和武汉公司研发生产。

得益于基础免疫阶段的先发优势,加上海外市场版图的不断拓展,科兴生物成为 COVID-19 疫苗市场“最大赢家”之一。2021年6月1日,科兴疫苗“克尔来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据科兴公司称,克尔来福全球累计供应量超29亿剂,是全球使用最广泛的C OVID-19 疫苗之一。(延伸阅读:《为什么防疫工作很难科学归科学、政治归政治?一场知识与意识形态的斗殴》)

美股上市的科兴生物公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公司总营收19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33亿元),比前一年增加37倍;净利润144.58亿美元(约合955.41亿元人民币),是2015年至2019年公司五年净利润总和的106倍;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即归母净利润)84.67亿美元,同比增长7571.97%。

但此后两年,科兴生物的业绩便呈断崖式下滑。2022年年报显示,科兴生物全年总营收14.93亿美元,归母净利润1.08亿美元,同比下降近99%;2023年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科兴生物总营收为1.40亿美元,归母净利润0.14亿美元,分别同比下降88.42%和97.10%。早在2021年末,科兴生物已向投资者提示未来收入下降风险,将此归因于 COVID-19 大流行减弱和与其它疫苗的竞争压力增加。

2020年9月24日,北京,一名技术员在科兴生物的实验室工作。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2020年9月24日,北京,一名技术员在科兴生物的实验室工作。摄: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XBB疫苗接种推进困难

事实上,科兴的“高开低走”是中国整个 COVID-19 疫苗行业的缩影。

早在2023年4月,开发有腺病毒载体 COVID-19 疫苗的康希诺对外宣布,决定开始暂停 COVID-19(疫苗)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2023年其前三季度销售收入4.14亿元人民币,但由于需求下降根据协议退货,冲减收入2.39亿元,实际营收1.7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9.85亿元。

两个多月后,万泰生物也宣布终止募资投资项目“鼻喷疫苗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原因是判断鼻喷 COVID-19 疫苗的市场需求量较原项目估计数量有所减少,已建成的产线可满足现有市场需求。

7月21日,斯微生物上海mRNA疫苗生产基地天慈工厂暂停试运行。斯微生物的考虑也是基于近期没有 COVID-19 疫苗生产需求,将主要精力回归研发。2个月后,斯微生物宣布转型开展CDMO业务(医药合同研发)以“自救”,同时还在积极寻求政府帮助。直到12月1日,2款mRNA COVID-19 疫苗获批紧急使用,分别来自沃森生物和石药集团新诺威,斯微生物的产品依旧没有下文。

除此之外,2022年底 COVID-19 疫苗产品获批紧急使用的三叶草生物,在近期回应媒体时称,病毒客观存在且不断变异,公司一直在关注 COVID-19 疫苗的业务机会,也会适时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关于 COVID-19 业务的资源投入。

截至目前,中国国内共有20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纳入紧急使用,包括5款灭活疫苗、9款重组蛋白疫苗、3款腺病毒载体疫苗、1款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3款mRNA疫苗。其中总共有6款针对XBB变异株的 COVID-19 疫苗。

财新网近期采访的一位河南某地接种点工作人员称,含XBB成份的 COVID-19 病毒疫苗尚未到货,而近期 COVID-19 疫苗接种需求下落,基本无人问津,只有极少数有出国需求人员前来咨询。据第一财经报道,有疫苗企业界人士表示,由于很多地市没有自费接种渠道,而一些地方疾控对“高风险人群”的定义不明确,也制约了一部分需求释放。

“新冠相关投资的降温已经在影响国内的产品开发,”一位国际组织中国区代表向第一财经记者称,市场导向的企业缺乏动力开发下一代COVID-19疫苗,但国家层面建立相关筹资机制,资助开发下一代 COVID-19 疫苗开发仍有其必要性。(延伸阅读:《下次大流行病,世界准备好了吗?独立监测报告指不容乐观|Whatsnew》)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