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谁杀了“互联网自由”?美国 TikTok 禁令与数字主权的胜利

谁杀了“互联网自由”?美国 TikTok 禁令与数字主权的胜利
2024年3月13日,美国德州布朗斯维尔(Brownsville),SpaceX搭载在超重型火箭的下一代星舰准备进行第三次无人试飞,有小孩在毗邻的海滩堆沙堡。摄:Cheney Orr/Reuters/达志影像

在近期美国对字节跳动旗下短视频平台 TikTok “非售即禁”风波中,现任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曾发帖称:“共产中国掌控 TikTok 的算法,是他们监视美国人并操纵美国舆论的入口。”吊诡的是,这种论述难免让人联想到中国政府封禁外国社交媒体时的辩解:自 2009 年起,北京将脸书、推特、谷歌等平台视作“境外势力”对华“和平演变”的秘密武器,强调未经审查的互联网对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美国政府曾一度批评中国政府网络封锁。2009 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上海时说道:“在美国,互联网的自由开放是不容置疑的优势,我认为这应该得到鼓励。”彼时奥巴马意欲维护的全球开放互联网,后来无论在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当政下,都曾或多或少展开封锁。而随著国会推动法案,以“国家安全”理由要求外国公司出售社交媒体平台,华府一度推崇的“互联网自由”议程,如今似乎趋向完结。

推倒数字柏林墙

在“历史终结论”的宏大叙事下,后冷战时期的美国曾对“全球民主化”充满了期许;随着西方自由主义在意识形态斗争中的胜利,威权制度虽仍然遍布世界多数国家,它似乎也逐渐失去动能。然而,在世纪交替之后,这种对全球自由主义的乐观态度經歷許多起伏:在“九·一一”恐袭后,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期间发动了失败的伊拉克战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对其政治制度的信心只增不减。在政治学家讨论“民主衰退”、“威权韧性”之际,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挑战了“华盛顿共识”。无论是认定“经济发展推动政治自由”的现代化理论,还是推崇“军事干预捍卫自由世界”的新保守主义,似乎都无法将美国設想的“全球民主化”变成现实。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