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厦海域冲突后,在端读者之间出现了一些饶有趣味的论辩——中国大陆读者强调人性,被部分台湾读者讥讽说中国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前就定性,然后发动法律战了;台湾读者强调渔船违反了台湾法律,是中方惹事在先,海巡署有权管辖,被中国大陆读者反驳称实质对管辖权的破坏已经发生了,而这才是重点。
不得不说,如果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看,双方互相给出的反驳意见其实更站得住脚。
毕竟,此一事件中更值得大众关注的,其实是其是否反映北京的对台政策有变化?抑或这只是一贯做法的延续?其扩大下去,可能会进一步产生什么样的冲突?本文会尝试讨论这些问题。
值得说明的是,其一,本文不僭越同行前辈,不具体分析台湾内部的讨论情况和政策路径,但将尝试分析北京眼中的台湾政治、外交走向是如何的,进而这种形象如何影响北京的政策;其二,本文并不预设北京不存在政策转寰的可能,即不认为在长远来看统一乃至对台战争就一定是陆方会不惜一切代价达成的目标,这也是笔者认为台海局势和俄乌战争很不同之处。
以下分析也将基于这样的判断展开。
是法律战思路,也是消耗战思路
台湾的观点认为,事情发生的水域按照台湾法律属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下的限制、禁止水域,海巡署是正常执法。
而这次北京借助快艇翻覆事件想要达到的效果之一,就是在台湾的主权论述之外,增加中国大陆方面的主权论述能力。
其中,对金门海域的巡逻意味著在客观事实层面上造成这片海域的管辖权并不唯一。在国际法层面上,对主权国家的定义包括了人民、领土、主权和政府。在非战争的情况下,北京很难撼动台湾政府对金门的管辖。但通过巡逻,其首先打破了之前双方在这一水域上各自管辖范围的默契,进而如果再“向前一步”,北京有机会“言行一致”地通过继续“切香肠”来追加证明对金门海域“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管辖”,可以借此从实质层面为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对台澎金马的主权寻找一些实际管辖上的例证,同时也略为削弱台湾的主权主张。这也就是中国国台办不断强调“不存在禁止区域”的台词逻辑。
这一思路和打破海峡中线等行动,属于类似的逻辑。即在实际上将海峡水域部分“内海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警相对台湾海巡其实更有优势。
其一,海警的船只更多,吨位更大,资源更丰富,甚至更加灵活。而且,因为台湾出于当前对两岸互不隶属的主权理解,并不会“主动出击”,因而中国海警和中国政府没有“防御”上的压力,可以自由决定在哪里发动更“进取”的行动来宣示主权。在未来,这一战术可能会努力使台湾海巡疲于奔命。同时,海巡的任务越是聚焦于维护领海和主权归属,就会愈可能因为实际对峙上的落差而陷于被动。
其二,中国大陆方面或许判断认为台湾方面不会先“开第一枪”。而海警又相比军队更有模糊性质。如果金门可以被海警抵近并使得禁止水域在部分时刻失去排他性的强制力,那么日后这种巡逻是否也可以扩展到其他位置,从而让台湾的海防力量倍感压力?尽管目前看来,北京方面还没采取这种手段,但运用类似事件“切香肠”是一个看起来相当具备可操作性的选择。
其三,尽管不能认为中国渔民都有政府背景,但中国渔业庞大,本来就容易在海上卷入纠纷或其他状态,而这就能给海警更多理由扩展这一“消耗战”的行动。
有评论认为,中国没有快速扩大巡逻,是考虑到金门相比台湾本岛毕竟还是对大陆较为友好。另一个限制是,扩大“宣示主权”也意味著和台湾海巡/海军正面冲突的可能性增加,目前的局势是否到了要这样做的时候?并不好说。
难以“维持现状”与北京的“切糕困境”
从始至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论述中,都不存在台湾海峡维持现状的论调,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主流的政治立场仍是要“解放台湾”,只是在与改革开放同步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和两岸恢复往来之后,武力进攻台湾,结束国共内战的立场,才改为某种实际上并不名言确认的“维持现状”。
笔者认为,对北京来说,“维持现状”和“台湾一定要也终将会统一”或者“台湾统一是历史必然”都是同一套逻辑。这里面的论述是:台湾一定要统一,但是统一迟早会到来的,不是一定要现在就有什么动作,所以现在可以维持现状。
换而言之,这里的北京版本的“维持现状”,其实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北京认为台湾在维持实际独立自治的前提下,始终具有朝向某种“统一”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维持现状”意味著提供时间以走向两岸统一。
而近几十年来,从中国民国作为某种“流亡政权”放弃其反攻大陆的政治目标开始,在北京眼中,“维持现状”就出现了风险——比如台湾“未来有一天会彻底独立”或者“可以永远拒绝统一”。从而在北京眼中,台湾方面对“维持现状”的坚持,是为了给彻底独立以时间,等待机会。
在以往,两岸各自有政策变化的波动,台湾方面也有较为平衡的政党轮替,在这两种可能性之间维持某种平衡。但近年来,围绕著统独问题的这种平衡已经不复存在,即虽然在军力上两岸越来越不平衡,但北京会认为在台湾内部关于统一和独立的论述竞争中,独立一方的实力和对现实的控制能力已经开始占据主导,从而北京正在面对一个已有的对台政策走入残局,“统一”越来越没有可能的境况。
这背后的原因当然较为复杂,且北京自身在内政外交、对香港等地的政策带来的影响有极大责任。但抛开这些不谈,笔者认为这导致的变化之一,就是北京开始建构一套属于自己的“统治台湾”的论述和“事实”。过去十年中,中国大陆一方逐渐突破了此前默契的海峡中线和台湾的防空识别区域,此次在金门海域的动作也是同一类举动的延伸。
随著“统一”事业愈发不顺利,中国大陆一方也许会试图打造出一个新的叙事:“此前台湾认为自己是独立国家,是在一中框架下中方让利导致台湾人产生的幻觉。你们以为的很多主权国家的权利,是我们过去为了统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许你们拥有的,未来我们要让你们感到痛,让你们醒一醒。”
但是,就算北京有此想法,也缺少足够的政策工具和能力。金门海域的对峙,也反映出这种困境,那就是对台政策其实很难用“小步快跑”的切香肠手法处理。
诚然,中国政府在金门或马祖等紧邻大陆的台湾外岛地带可以采取海警巡航、登检船只等手段加强“实际控制”的论述,但要想让台湾人感受到“北京可以剥夺台湾的主权控制能力”,对北京来说并不是一件可以“循序渐进”的事情。
毕竟,金门当地按照台湾的一些标准来说算是“亲中”,对金门“过度进取”反而对自身损害更大;况且,台湾是否有必要守卫外岛,仍然是争议项。从而如果北京想真的逐步在海上的法律层面宣示“对台湾主权”,那么仅在金厦海域动作是不够的,只能将类似手段扩展到海峡中线另一侧的澎湖乃至台湾海岸线。但这些行为,在目前的逻辑下意味著陡然升级局势,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在如今中国大陆仍然高度依赖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并且将两岸问题视为中美关系延伸的背景下,很难想像北京不会忌惮伤及自身利益而采取更为激进的行为。
从而,与其说中国政府正在台海问题上“切香肠”,不如说是只能在金厦海岸切香肠。而相同手法如果要扩展到台湾海峡,出现的尴尬会是“一刀下去就不可避免要切很多”,那样也就不是香肠,反而更像是中国街头曾经有很多小贩兜售的“切糕”了——想要10元的一小块,切下去却“切多了”,“一下子就要花100块钱!”——在低强度行为和准军事化行为之间,没有足够的“中间强度”的对台博弈手段和筹码,这是北京面对两岸问题时正在凸显的“切糕困境”。
“统一中国”愿景的变与不变
“切糕困境”的存在,并不是说中国政府不存在著冒险“动刀”的可能,毕竟,考虑到在香港推行《港区国安法》也必然会伤害到中国自身的许多经济和社会利益,不能认为习时代的中国就不可能在某种情况下把类似的决心比照用在对台湾政策上。从而,金厦海域的冲突,最后既可能是无足轻重的“毛毛雨”,也可能是更大冲突的开始。
同样,此次金厦海上冲突中,田飞龙作为港澳系统内强硬力量的代言人积极参与公开表达意见,或许反映出体制内部存在一个主张在台湾议题上使用更“进取”手段的群体。最新的中央对台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进一步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的最高指示,也为这种声音投入实践提供了某种环境。
假设存在著这种路径的尝试,那么大陆一方可能的选项,便是在“切糕”中拿出一小块部分,尝试将其常态化,控制其风险蔓延的强度和后续影响,从而硬生生从先前认为的“准军事对抗”的领域中拿出一块变成“中间强度手段”,从而打破“切糕式”的困境。这一手段要能成功的前提,一是两岸关系中再出现一些可以以非统独问题入手的理由——诸如渔民非正常死亡导致的人道主义事件,并且事件中可以指责台湾处理不当;二是在推进相关手段时,台湾方面既不能用主动升级事态,又无法阻拦陆方行为,从而应对失据。
从而在未来,中国大陆一方是否会进一步升级手段,也是观察习近平在接下来的任期中有多大决心推动“统一中国”议程的窗口。毕竟,按照上述理由,这一过程需要很强的政治决心,和接受风险的政治意志。
如若在未来习时代的中国不能或无法突破“切糕困境”那么,“统一”的目标大概率会变的愈发幻灭,在那时,政策的松动便并非不可能。虽然在官方层面上,统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政策不可逾越的前提和目的,也是从2019年以来习时代提出的对台政策的大前提。不过,在政治上,总是“形势大过人”,我们没有理由认为一旦政治环境有了大的改变,习时代的中国就一定会坚持“一定要统一”的立场。
但是,以当前局势观之,如果对统一理想幻灭的时刻真正到来,也存在著不同的路径可能,比如习可以依靠自己的权威压制体制内外的反对,搁置统一议程;但他也可以表面继续主张法理上有资源的“祖国统一”的论述,实际上在变相承认两岸互不隶属之外,增加对台斗争的论述,并且把“统一问题”置换为“台湾仇视中国人”和“台湾阻碍中国发展”的“敌对国家”论述。就笔者的观点看来,这种可能性正在随著两岸交流的减少、宣传系统对“民进党当局仇视大陆人”的强调,以及在大陆一方眼中台湾内部对中国政策“越来越不友好”“越来越强调抗中”等因素而有所升温。
笔者认为,尽管短期看来,北京方面对统一路线的坚持和尝试不会改变,甚至流露出某种不顾现实也要想像两岸一统的愿景,但金厦事件中中国官方对“人权”和“正义”的声索,配合民间的反应,其实正在萌生某种习时代后期或者再之后中国官方对台政策变化的可能方向。随著统一前景变得更加渺茫,中国对台政策在未来完全有动力出现“范式转移”,到那时,转变的方向可能是缓和,也可能是更加紧张,而当前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彼此想像,将成为届时转变的其中一块背景。
中國官方對此事件的操作,就是所謂的『碰瓷』。原以為碰瓷者乃道德敗壞、卑鄙下流之徒,人見之皆唾,應為兩岸互有之共識。
沒想到在中共將其昇華為『國粹』後,竟有這麼多人開始將『碰瓷』碰得正氣凜然、義憤填膺、理所當然乃至於出神入化。
碰瓷,儼然變成了一種可以精算成本的生意,用中國人的性命成就中國的偉大復興;生意既無本,賤之又何妨?
@Northern_Mulberry 你的論點若是出自台灣人之口,或許還能一聽。但今天擅闖他人家作奸犯科的是中國人,被如此『進出』侵犯還被那要求不能對賊人表示不滿,
只會讓人覺得像你這樣的中國人毫無羞恥心可言。像你這樣的言行恰恰反映出,不論中國人如何作惡,都被可以合理化成犯錯的是台灣人。
喔,顯然企圖指正你這件事,又是我的錯了。
@西湖酢猫 我相信這兩個人積極表達對中國人的善意;至於個人看法,參照端友所建議,答案是403--「無可奉告」。
@西湖酢猫
唐湘龍跟郭正亮之流就是跳樑小丑~~距離主流民意想法落差很大, 而且發表的論述很多都是吹出來的, 講話沒有什麼reputation.
切糕要小心,別弄成切睪,那就悲劇了🎭!
“這背後的原因當然較為複雜,且北京自身在內戰外交、對香港等地的政策帶來的影響有極大責任。”
此处应该是“内政外交”而不是“内战外交”?
已訂正,多謝指出!
今天你們網頁有問題,看一篇文章就要重新登入,有時還會變成error.site,無法閱覽!像今天關於台灣318十周年文章,本來已登入,後來閱覽其他文章,再回頭過來時,318這篇文章變成了error.site! Please fix it!
我一直有点好奇台湾人如何看待唐湘龙 郭正亮之流
问题是,若未来与台,与美转向纯粹的零和博弈,切糕就不再是困境,而是理性选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胜利吗?更何况你还比"敌人"体量大,消耗得起?所以我不喜欢表达仇恨,敌对的人。小粉红觉青这些民族主义魔怔人,就会各种被侮辱被损害要强硬要报复要"正义"要反抗。当然在端这种绿色媒体你只能看到后者"代表台湾",就像你在观察者网只能看到前者"代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