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讲到:“泛滥成灾的暴力,愚蠢,残酷和仇恨被各种好消息中和,但它们无法掩盖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这个世界出了问题,这种感觉曾经只属于神经质的诗人,如今却已成为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但实际上,暴力,愚蠢,残酷与仇恨一直存在于历史中,它不是今天、此时此刻才存在的事件。而那曾经独属于“神经质”的诗人的情感——不确定性与焦虑感,为何成为了今日普遍的情绪?
我们又如何得知好消息的发生?什么又是坏消息?什么引导我们走向幸福?是对未来的希望吗?那对于“未来的感知”与“希望”又被如何构建?幸福究竟是一种标准还是一种感觉?不可否认,可以得到幸福的途经与现实产生了裂痕,许多人在向着“幸福道路”前进时,被保证的结果却并未到来,于是人们开始发问。
文章有浓浓一股蹩脚的翻译感,语言不精炼地简单介绍了酷儿研究领域的几个基本概念
Temporality
修讀過酷兒時間理論的課程,感覺本文是很好的理論綜述。我也曾十分受用這些思想。但樓上的批評也是我心中時常有的不安:這些理論的書寫方式同其內容一樣寫意、詩性、拒絕本質論或目的論的框限,其實是反理論的,更像是一種心學。面對「你什麼都說了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清楚」的反問的確是無需回應也無法回應。
好文!感谢书写!
哈哈哈哈哈下面的留言喔
我們不在左右而在彼此之中——張懸
所以線性歷史有什麼錯嗎?異性戀「規範」到底是什麼?筆者似乎挪用了很多不同的理論試圖拼貼一幅「反幸福圖像」,但到底說明了什麼?規範是現象學式的身體、sedimentation,還是一種社會邏輯?散文式書寫並不是定義鬆散的免死金牌,老實說我不知道自己讀了什麼。
謝謝「參考影片」。
有時間會找來看看。
Thanks for a really well-written review! Perhaps it would be useful to have a reference list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