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时刻,当官方批评“极化”爱国者
张学友一开始遭遇的是一个旧剧本。他在给中央电视台录的祝福香港回归25周年视频中,提到“香港这25年经历了很多,高高低低,起起伏伏”和“香港加油”,引起一些网民的不满——“全程没有提祖国两个字”,“怎么的?你这是不满意啊”。央视也见风使舵,删掉了这则视频。
但旧剧本有新变化。此事后续进入更大的公众视野、成为舆论事件,主流声音不是谴责“张学友不爱国”,而是对“张学友不够爱国被网暴”表达厌恶。事情发酵一轮后,从新闻客户端、短视频平台、到微博的评论区,普遍看到的是对“爱国者”的批评——“现在的内地人思想都走火入魔了”、“太敏感了”、“赞美不够也是罪”。
政治站位一向颇高的《北京日报》(正是两个月前主动对“极端女权”出击的党报),也发声批评极端化的爱国者:“如今网络上确有一批人,喜欢拿着放大镜对别人的只言片语进行 ‘道德审核’。强行关联、乱扣帽子,凭空制造事端、加剧戾气。”《北京日报》还把此事跟湖南卫视改歌词(将郑智化《星星点灯》中的“肮脏的一片天”改为“晴朗的一片天”)的事件关联,称社会风气“有时候过于敏感、爱搞极化,是形式主义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