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许辉:口罩荒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难题

经此一疫,对中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恐怕是跨国公司主动分散供应链布局来避免风险,这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目标,很不幸,此次肺炎疫情可能会帮他做到。
2020年1月25日,广州一个购物商场内,市民大多都戴上了口罩。

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已经对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安全威胁,由于飞沫传播是这种病毒的主要传播形式,为了最大程度地切断传染途径,戴口罩成为了医护人员和未被感染者最基本的防护手段之一。这就导致对口罩的需求在短时间内出现井喷的现象,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市场上口罩基本销售一空,连世界卫生组织都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经导致目前对口罩、手套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个人防护用品的长期短缺将成为人类应对这场肺炎疫情的巨大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制造能力毋庸置疑,数据显示中国口罩的年产量占全球的50%以上,2018年全年共生产45.4亿只,平均每天1243万只,但目前即使达到肺炎疫情前的最大产能,每天2000万只,也完全无法满足应对肺炎疫情的“战时”需求。根据测算, 在全面复工的情况下,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每天需要消耗5.3亿只口罩,在极端情况下,仅供第二产业、医疗救治和交通运输的工作人员的口罩数量也将达到2.38亿只。

因此,中国政府正采用多种措施协调企业增产转产,国家发改委在2月19号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连续多天保持100%以上,每天的产量超过1000万只,其中医用N95口罩每天的产能是60万只,能够保证全国一线医护人员的需求。随着原材料供应和物流运输的逐步恢复,以及大量全自动口罩机的投产,到2月底,中国的各类口罩产预计能达到近1.8亿只,将大大缓解目前的供求紧张局面。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口罩的生产涉及到化工、机械、物流、电子等不同地区的多个产业的协同,因此口罩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此次口罩荒现象是肺炎疫情下的极端情况,中国企业和个人的全球采购不仅引起世界关注,而且震动各国的库存市场,可见口罩虽小,影响巨大,因此中国口罩产能的恢复与增加对全球应对此次肺炎疫情,提升公共卫生防护能力至关重要。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口罩的生产涉及到化工、机械、物流、电子等不同地区的多个产业的协同,比如原材料聚丙烯颗粒来自于中石油的镇海炼化,在湖北仙桃加工成中间产品熔喷无纺布,生产设备口罩机来自于广东东莞,鼻梁条、挂耳绳、粘合剂等小配件来自于全国各地。由此可见,口罩荒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笔者特别留意有关口罩生产的调查报导,综合各种信息,笔者认为口罩荒背后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再思考,分别是低端产业与高端产业的主观划分,人力劳动与自动化的路径选择,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政策差别,管中窥豹,这三点也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所在。

2020年1月25日,广洲一个商场的电视上播放央视新闻片段。
2020年1月25日,广洲一个商场的电视上播放央视新闻片段。

低端产业如何摆脱“低端”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业升级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新概念、新名词、新政策层出不穷,高端取代低端成为主要的政策导向,但是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2015年由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最顶层设计,里面列举了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十大领域,其中一个领域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具体包括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

显然,口罩,尤其是医用口罩并不在此列,因为口罩实际上是一个冷门行业,并不高端,2019年中国口罩行业的总体产值只有102亿元,而医用口罩产值仅55亿元,平均到各个企业就更少,在习惯于追求大项目的地方政府眼中,这类企业基本不是招商引资的重点,而且在此次肺炎疫情前,天眼查的数据中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医用口罩的企业数量只有633家,每天的医用口罩产能只有60万只。

口罩行业虽然产值规模不大,但是处于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状态,企业状态良莠不齐。此前媒体报导了湖南常德的农民工郝进捐出18000只医用防护口罩的事迹,这些口罩的来源就是他去年在一家口罩生产企业打工,因为效益不好,工厂发不出工资,给他价值两万元的一次性医用防护口罩充抵工资的。在此次肺炎疫情前,这种口罩企业因为经营困难,出现发不出工资的情况应该并不少见。

但是,口罩生产真的是一个低端产业吗?如果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这么认为,那么美国3M公司肯定不同意。3M公司因为在1967年具备了无纺布和静电纤维滤棉的专有技术而开始生产防尘口罩,1984年3M中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但只向矿产、钢铁和造船等企业销售工业用途的安全防护口罩。2003年“非典”期间,3M口罩因为被不少医护人员佩戴而建立了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成为消费者的放心之选。2013年在PM2.5的威胁下3M公司在中国市场销售了1亿美金的口罩,在全球工厂生产的N95口罩在中国卖到断货,占到中国市场九成份额。

相比于其他国际国内的品牌,3M口罩最外层是无纺布纤维,可以阻挡外界灰尘,中间过滤层是3M的经典滤棉,可以高效过滤PM2.5,内衬面柔软舒适,整个口罩贴合脸部设计,透气性好,3M口罩如今是中国口罩业的行业标准,可以说是口罩界的“苹果”手机,其他国内品牌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知名度都还不够,短时间内难以撼动3M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业升级一直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旋律,新概念、新名词、新政策层出不穷,高端取代低端成为主要的政策导向,但是这种二元对立的划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实践中容易一刀切,以至于一些关涉重大民生就业的所谓低端产业被一汰了之。虽然从国家战略层面考虑,国际经济竞争需要不断往全球价值链上端移动,但是学术界的经验研究也表明产业升级有多种实现路径,包括采用新的高科技和节省人力的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来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

以口罩生产来说,此次肺炎疫情让口罩成为战略物资,未来防护等级较高的N95和医学口罩的需求占比会提高,但目前的产业痛点是低端产线储备不足,高端产线自主程度低,这是中国口罩企业的现状,同时也给未来转型升级指出了的方向。近日上海一家企业利用新型纳米材料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可循环使用、可多次消毒,同时过滤级别达到N95的防护口罩,这就是通过产品创新升级,在所谓低端产业做出高端产品的具体案例。

2020年1月27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名工人正在制作医疗用的保护衣,以应付中国当前的医疗需求。
2020年1月27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名工人正在制作医疗用的保护衣,以应付中国当前的医疗需求。

“机器换人”的成本与风险

在经济下行和贸易战的环境下,出口型制造企业如果订单不稳或者减少,推进自动化升级的动力就不足。

具体分析此次肺炎疫情中出现口罩荒的原因,除了产业规模本身的结构性限制外,整个口罩生产链上的企业开工率不足是导致产能无法迅速恢复的重要因素。由于肺炎疫情爆发的时间正值春节假期,农民工基本都已经返乡过年,加上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交通停运、封城封路等隔离措施,农民工返城复工非常困难,即使有的口罩原材料公司和生产企业开出三倍的工资,也难以招到足够的工人来达到完全复工。

招工难是过去几年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的常态化问题,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的工作内容与工资福利对年轻一代农民工的吸引力正在不断下降,他们大多厌倦了流水线上日以继夜的无意义的重复性劳动。而此次肺炎疫情的发生实际上是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推到了极限状态,在这样的压力测试下,如果农民工无法及时返岗复产,大部分的制造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因此,中小制造企业集聚的农民工输入大省,如浙江、广东,都较早制定了用火车专列、长途包车等多种形式从为农民工返城复工提供点对点的出行服务。

自动化被认为是解决企业用工荒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几年珠三角的政府和企业都曾大力推动“机器换人”,在汽车、电子、家电等不同行业引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流水线,减少对普通农民工的使用,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最快速的市场。以口罩的生产来说,半自动化和全自动化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平常时期,从成本的角度考虑,半自动化一般是企业的优先选项,而在肺炎疫情的“战时”状态,全自动化生产则是必然。

以一拖二外耳带全自动口罩机为例,这套设备由一台料卷上料机,一台平面口罩打片机(本体机),一套连线机和两台耳带焊接机组成,可以自动入料完成口罩的本体成型,自动加鼻梁筋和耳带焊接,以及自动计数。整个自动化操作过程只需配一个收料员,一位操作工可操作多台设备。不过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有人来做口罩的质检,整理和装箱工作。其中质检就是用手撑开口罩的弹力绳,看会不会断,检查四个焊点是否焊好,口罩表面是否有污渍,熟练工一晚上(12小时)可以完成三万只口罩的质检。

“机器换人”固然是解决招工难的重要举措,但对企业来说,导入自动化生产线的决策根本上还是要考量投资回报及发展前景,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和贸易战的环境下,出口型制造企业如果订单不稳或者减少,推进自动化升级的动力就不足。但是企业工资低就招不到工人,提高工资会增加经营成本,又不敢贸然做“机器换人”,这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

口罩生产也是一样,在肺炎疫情的战时状态下,需求量井喷,使得超过3000家企业的经营范围新增了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测温仪、医疗器械等业务。目前市场上一台自动平面口罩机的价格在12-45万,而自动N95的价格在30-55万,企业增设、新设全自动生产线,投入应急生产,但是等疫情过去了,市场需求恢复常态,这些产能很可能会过剩,届时企业的经营状态就要看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了。

2020年1月26日,武汉的一条街道上有一个废弃的口罩。
2020年1月26日,武汉的一条街道上有一个废弃的口罩。

民间中小企业的困境

中小企业由于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规模小、业务单一,自由现金流匮乏,如果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导致跨国企业的供应链重构,迁出中国,分散布局,这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为了应对肺炎疫情而转产口罩的企业类型多样化,除了纺织服装和卫生用品厂商之外,最突出要属汽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是车企中最早开始调动供应商生产口罩的,比亚迪、广汽集团随后跟进,相比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汽车生产线,口罩生产工艺并不复杂,而且汽车企业本来就具备洁净车间,而且有大批机械设计、自动化、供应链管理和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人才,这些都是转产口罩的天然优势。

汽车企业生产出来的口罩除了满足自身及合作伙伴的复工复产需求外,剩下的交由各地政府统筹分配使用,不对外出售,这种计划订单是肺炎疫情战时状态下的特殊举措。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口罩企业被当地政府以生产资质、产品质量的问题进行检查、处罚,甚至关停,在口罩总供应量绝对短缺的状况下,这样的处置其实有待商榷。据凤凰网财经报导,有民用口罩厂质疑政策“一刀切”,因为民用口罩虽然达不到医用口罩的防菌标准,但平时也可以在超市正常销售,买不到医用口罩,也可以用民用口罩部分替代。

口罩生产并不是像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广汽、富士康、中石化这样的大型企业的主营业务,等疫情结束后,口罩生产线大都是要被淘汰的,这并不会影响到这些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是对中小型口罩企业来说,在未知疫情何时结束的情况下,处罚关停可能会直接导致它们破产倒闭,这对疫情过后的经济恢复与就业保障并不利。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应对口罩荒的生产激励计划可以作为参考,具体措施包括为企业提供设备投资补助金,新增一条生产线最高补助3千万日元(约200万人民币),动用总额4.5亿日元(约3000万人民币)国家预算,给大企业补助三分之二的设备投资费,给中小企业补助四分之三的设备投资费。

中国的中小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产品创新,80%以上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其发展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状况。这次肺炎疫情已经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的破坏性影响,中小企业由于在产业链上处于弱势,规模小、业务单一,自由现金流匮乏,如果疫情短期内无法结束,导致跨国企业的供应链重构,迁出中国,分散布局,这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到时令人担忧的就不是招工难问题,而是更为严重的失业潮。因此,在疫情之后的经济恢复期,国家的经济政策需要给脆弱的市场经济和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虽然中国已经建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整体而言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虽然各级政府一直不断地出台各种战略规划、扶持政策,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仍然充满挑战,前路漫漫。前有贸易战,后有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经此一疫,对中国未来产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恐怕是跨国公司主动分散供应链布局来避免风险,这是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一个重要目标,很不幸,此次肺炎疫情可能会帮他做到。

笔者过去几年一直在关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此次口罩荒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笔者在田野调查中观察到的问题。而能否在低端产业中做高端产品,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赋能中小企业,则考验着中国制造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许辉, 德国耶拿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WTF 这文章水平如此。。同财新网,经济学人同类报道对比。。真是觉得编辑要反思下。

  2. 我沒有理解作者想要闡明的觀點

  3. 關於口罩的過往產能生產數字,作者完全沒做功課,都是錯誤的,也沒搞懂口罩生產集中在什麼地方,所以這篇文章就是不做功課憑空想像的rubbish

  4. 問題是,版權與專利缺乏保護。
    就算創新低端做得超棒棒,運氣好就被搶設計血本無歸,運氣不好命都沒有。

  5. 广州啊,不是广洲,好吗!写得怎么样先不谈,至少不要有错别字吧,最基本得都做不到,谁会想继续看下去?反正我就只看到错别字那里。

  6. 「近日上海一家企業利用新型納米材料開發出國內第一款可循環使用、可多次消毒,同時過濾級別達到N95的防護口罩,這就是通過產品創新升級,在所謂低端產業做出高端產品的具體案例。」
    作者不會是指那家上海童裝企業弄出來忽悠人的口罩吧?

  7. 韩国kf94也挺不错的
    这次口罩荒发掘出了不少国内品牌
    口罩达到标准即可,不必过分在意何地何公司生产

  8. 咦,第一part“高低端的划分”那里,不就是那句心灵鸡汤嘛:再low的行业,只要努力深耕、提高自己的水平,都有可能赚不比高逼格行业少的大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