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王嘉尔、张艺兴、吴谨言等表态支持香港警察的艺人在Instagram收到大量负面评论,他们的粉丝随即翻墙到Instagram留言“控评”。控评文案(“我家哥哥出道几千年 现存最古老文明”)把中国人格化为爱豆(idol),不少表情包用“阿中哥哥”来指代中国。
随后两天,《环球时报》等媒体跟进报导,“我们都有一个爱豆名字叫阿中”、“守护全世界最好的阿中”登上微博话题热搜排行榜,成为8月16日舆论场的焦点。
“出征”的粉丝被观察者网概括为“饭圈女孩”,相关报导的漫画配图,是手持键盘、头戴兔耳朵帽(因为漫画《那年那兔的那些事》的走红,兔子成为年轻民族主义者的常用符号),站姿昂扬的女性形象。
“阿中哥哥”和“饭圈女孩”的出现,可以看作最近几年诞生的“粉丝民族主义”(Fandom Nationalism,又称“饭圈民族主义”,由刘海龙提出的概念,指“像爱护爱豆一样爱国”)日臻成熟的标识。“不关心政治”的饭圈在表面上完成了跟官方民族主义的合流,合流背后的两条脉络,一是党团宣传战略的布局,一是饭圈文化(强组织、反黑、控评、打榜)的自我演变。
民族主义者与饭圈女孩:从征讨到合流
网络出征的历史,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六九圣战”,几乎可以看作是男性民族主义者对“饭圈女孩”的征讨。到了2019年,“饭圈女孩”几乎独力扛起舆论战的旗帜。
网络出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贴吧时代的“爆吧”传统,其中最著名的一场战役“六九圣战”,几乎可以看作是男性民族主义者对“饭圈女孩”的征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韩国明星组合Super Junior的粉丝为了争抢门票在世博园内发生踩踏事故,有武警和志愿者被粉丝殴打和辱骂。“魔兽世界吧”网民随后集结,通过“爆吧”的方式瘫痪了韩国明星网站和贴吧。
“脑残不止,圣战不死”是这场运动中广为流传的口号。从此以后,追星族,尤其是韩星的粉丝,在互联网居民的图谱上,被放置在幼稚、缺乏政治敏感、女性化的一端,跟民族主义者的形象完全没有重合之处。
2013年,台湾歌手张悬在英国演出时,接过台下台湾学生给她的中华民国国旗,一个大陆学生当场喊出““No Politics Today”(今天不谈政治),此事在当年酿成一场小风波。尽管许多人已经指出,“不谈政治”这句话本身也是一种“去政治化的政治”,但是我们还是能从中窥见一种试图分隔追星娱乐与政治生活,回避政治话题普遍心态。这种心态当然是危险的,对明星和粉丝而言,“六九圣战”的教训历历在目——国家面前无偶像。对一向重视青年工作的中国当局更是如此,“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
2014年1月,共青团中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共青团工作五年发展纲要》,强调要“经过5年努力,力争形成内容上与青年思想实际和认知规律相适应,方法上更具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的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体系”。
这一目标在当时属于艰难任务。2014年前后的舆论环境里,“爱国”并没有太大市场。以捕捉互联网情绪见长的咪蒙,在2013年的定位还是一个“公知”,她发布的一条微博,言辞激烈地把爱国比喻为“兽交”,现在回看仍难以想像。2014年国庆前夕,共青团中央在微博发起与国旗合影的活动,应者寥寥,还遭受了不少网民的嘲讽。
随着国产流量明星时代的到来,和宣传部门战略的调整,舆论场的水温逐渐发生变化。2015年五四青年节,韩庚、王俊凯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组织的优秀青年会,11万条粉丝留言中,“少年强则中国强”尤为醒目。时任共青团宣传座谈部新媒体处处长吴德祖,在一次公开培训中分享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个道理,能打败公知脑残粉的,只有偶像的脑残粉。”
2016年,因为周子瑜“台独”风波,“帝吧”网友远征Facebook,在蔡英文、三立新闻、台湾苹果日报等主页下留言洗版。此次出征并没有获得官媒的背书,唯有共青团中央的微博以“90后,相信你们”等微博明确表态支持。爱国青年需要官方撑腰,“团团”需要青年粉丝,双方各取所需,从此结为亲密盟友。今天饭圈内部出现纠纷,向共青团中央互相举报几乎是常规操作。
“帝吧出征”以周子瑜道歉结束,民族主义的另一个旗手《环球时报》用一句话为这场出征点题:“祖国才是大本命。”随后,共青团中央写了一篇《小粉红是谁》,将“爱国女孩”确认为民族主义战线的一员。
这篇文章延续了对年轻女性的刻板印象,她们依旧和“六九圣战”时期一样,被形容为是幼稚(“不太懂网络安全,不懂网络舆论”),缺乏政治敏感(“不关心政治,分不清‘左’右)的女性(“有个爱她们的男朋友,是我们的女儿,我们的妹妹,我们暗恋的隔壁女孩”)。
但这次的不同是,在官方(男性)论述里,她们爱的不止是流行文化(包含偶像),还有祖国。“脑残粉”与民族主义者的形象,终于可以重合。
到了2019年,“饭圈女孩”几乎独力扛起舆论战的旗帜。7月份,帝吧谋划出征香港“连登讨论区”,但在出征之前,组织者遭到香港网民的起底,并在被官方约谈后宣布停止活动,出征以失败告终。相对地,8月份“饭圈女孩”出征在Instagram,则在事后受到官媒的集体背书,大受表扬,进而才有了“阿中哥哥”与“祖国反黑站”。
饭圈逻辑与中港问题,新的民族主义叙述
饭圈术语不是被民族主义借用,“阿中哥哥”也不是浮夸的修辞术,这场舆论战,究其本质,就是一个饭圈事件。
严蔷分析过明星“粉丝团”,认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已经内设了某种“战争”,其组织本身极富军事隐喻。换言之,饭圈就像一个练兵场,日常的打榜、控评、反黑是“军事演习”,只要换个旗号,随时能进入民族主义的舆论战场冲锋。
控评是饭圈的制式动作,粉丝团的“初级侦察兵”每日会不间断地在微博搜索偶像的姓名和姓名缩写,一条条翻阅搜索结果,进行初步的舆情监控,将负面微博呈报“反黑组”。这是大部分遭遇战的开始。
2018年7月,《人物》杂志记者谢梦遥在微博上批评流量明星吴亦凡的唱功,一天之内评论数破万,并登上微博热搜。吴亦凡的粉丝成批涌入谢梦遥微博,先是在评论区向他介绍吴亦凡的实力和进步,希望破除他的“误解”。交涉无效后,战役进一步升级,“战斗粉”进场,谢梦遥的私信收到大量辱骂、人肉搜索和死亡威胁。还有不少粉丝向《人物》杂志社举报、投诉谢梦遥。
今年7月,针对香港反修例运动的舆论战开始后,饭圈文化(控评与反黑)几乎完整地内化于这场陆港舆论战之中。表态支持香港示威者的微博被逐一侦查,“阿中哥哥”的支持者出现在评论区跟他们进行论辩、争吵,“战斗粉”则对他们进行辱骂和死亡威胁。
对支持者进行人肉搜索和公开举报的情形,比饭圈内斗时更加凶猛。以笔者所知的情况,7月份至今,有至少10个人因为在朋友圈或脸书表态支持香港运动(或同情香港示威者)而被公开举报,他们的详细个人信息被发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配以“港独”的指控“游街示众”,并报送给他们的工作单位、毕业学校、属地公安和网警。
在微博超级话题“祖国反黑站”(一个完全移植自饭圈的概念)里,至今还在不断地更新这类举报和指控。吊诡的是,如果从民族主义的视角出发,那么敌人理所当然是搞乱香港、试图分裂祖国的“港独分子”,也就是大陆媒体所指的香港示威者,可是在“祖国反黑站”里,大部分帖子指控的却是支持香港、批评大陆的“内奸”。对比2016年帝吧出征时被钉在靶心的周子瑜,这一反差并不寻常。
同样呈现出反差的,是“微博反黑站”在超级话题榜排名和活跃度,远比“中国一点都不能少”要高。这似乎显示了大陆民意的重心,并不在于领土主权是否完整,而是中国的形象是否受到诋毁。也因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完全无涉“港独”议题的香港反修例运动,会在大陆引起这么大的民意反弹。除了当局的信息操纵,另一个重要原因当然是,自2012年反水客运动的“蝗虫论”之后,大陆涉港舆论一直处在“被香港人看不起”的阴霾中。“为什么香港年轻人会如此仇视中国大陆?”这个问题是香港反修例运动以来,大陆网民不断发出的疑问。对大陆年轻一代来说,最重要的政治问题,是他们是否被看得起。
也因此,有关香港衰落的文章,几乎每篇都会成为爆款,年轻人们亟须看到大陆的“流量”超过香港。研究粉丝文化的学者林西曾经指出,流量明星的商业价值与他的微博数据排行有很大关系。意识到这一点的粉丝,主动投入到数据的生产线中,把自己的时间用于打榜,置换成偶像的商业价值。“哥哥只有我们了”,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事实。以饭圈逻辑理解中国大陆与香港的关系,则大陆必定需要在排行榜上战胜香港。尽管大部分经济学者都指出,一个经济繁荣的香港有利于大陆市场,对于官媒来说,渲染香港的衰落也是为了尽快恢复社会秩序,但是在饭圈思维中,排行榜上只有输赢之分,大陆必须发展,香港必须衰落。
可以说,饭圈术语不是被民族主义借用,“阿中哥哥”也不是浮夸的修辞术,这场舆论战,究其本质,就是一个饭圈事件。控评、反黑,都是饭圈用来描绘他们所处世界的术语,“阿中哥哥”的出现是这套术语的再完善,它是饭圈一代对个体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在饭圈语境里,国家不是一个政权,不是一片土地,不是一种文化,而是一个“正主”(指自己的偶像)。饭圈规则,“正主”只能被维护,不能被质疑。
毛泽东曾经写下,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和朋友,这也是饭圈的首要问题——谁是哥哥的敌人,谁是哥哥的朋友。
讽刺的是,如果用饭圈逻辑处理反修例运动中大陆-香港的关系,结果只可能是分裂的而非统一的。因为饭圈男孩女孩们不仅需要一个“正主”(中国大陆),也需要一个“对家”(香港)。饭圈生活,只有在守护正主的无止尽战斗中才变得有意义。这种二元对立,正是民族主义认同的起源——在“他者”中想像“自我”。所以饭圈逻辑越是深入人心,一个新的“中国”的形象就越是清晰,这个新的“中国”,不包含香港。从这个角度讲,最大的“港独”势力不在香港,而在中国大陆。
文革的幽灵“复活”了吗?
在饭圈的逻辑里,是“我”选择了爱豆,重要的是粉丝的意志而不是偶像的意志。对于宣传机构来说,年轻人的个人意志显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工于在互联网上起底、举报、游街异见者,且受到官方盖章认证的“饭圈女孩”,被很多人看作新时代的红卫兵,激起了藏在历史深处的恐惧。在政治挂帅的中国社会,举报几乎是毁掉一个人生活和前途的最简单方式,也被看成是道德上最卑劣的行为。而在饭圈的游戏规则里,“先撩者贱”,首先挑起冲突的人(比如在自己的微博批评了流量明星)在道德上处于劣势,被认为要承受自己带来的后果。
两种道德观的迥异令人咂舌,但须要厘清的是,饭圈并非真的是“道德沦丧”之地,作为一个亚文化圈子,饭圈内部斗争往往默认不会影响到原住民的现实生活(跟踪、偷窥偶像的“私生粉”,也为其他粉丝所不齿)。饭圈的举报,大部分是指通过微博平台进行投诉,以促使举报对象的微博言论被删除,起底、游街并不是主流做法。这两个月来凶猛的起底行为,有许多来自官方雇佣的职业五毛,他们和“饭圈女孩”同属一个阵营,但谈论动员问题时,应该分开看待。
真正的问题,是变动中的中国社会也早已处在巨大的道德焦虑之中,经济唯物主义历史观并不教导年轻人如何面对道德问题。真空之下,习得的圈子规则(除了饭圈,还有二次元圈,耽美圈,美剧圈等)成为一代人在不安定年代的行为指南。
最近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识课老师郑文峰因为和学生关于期末论文的争执,其“四大发明在世界上都不领先”的言论被学生举报,由此引发了又一波文革焦虑。而在关于此事的一个知乎问答里,有人如此评价这一事件:通识课程是不重要的课程,学生一般都是随便应付论文,老师也会默许,这个事情是老师先打破了规则。换言之,“先撩者贱”——饭圈规则再次生效。
也因此,“饭圈女孩”等年轻一代对香港支持者的起底和举报,尽管在行为上接近文革幽灵的复苏(人民批斗人民),其思想资源却十分简单,只是把“饭圈”规则用于理解和处理政治问题。这样一个“饭圈”世代,遇上以“讨好”年轻人作为宣传战略来占领舆论阵地的共青团中央和其他官媒,造就了低龄、易受冒犯、愤怒、缺乏同理心的社会与媒体景观。海外中国留学生在民主墙手撕反修例海报,在香港学生喊口号时集体回以粗口,开法拉利车队上街表达爱国,都可看作是这种“圈子”规则的应用——他们知道如何用小团体的规则处理小团体的纠纷,但是从没学会向世界表达意见的恰当方式。
在对香港的舆论战上,“饭圈女孩”和官方民族主义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合拍,但是,是否可以把两种逻辑的交汇时刻,看作官方完成了对“饭圈女孩”的收编,仍然存疑。
官方民族主义的逻辑,是自上而下推进文化和政治的统一,以此呼唤国民对现存政权的“天然”效忠,国家的意志强大且不容置疑。而在饭圈的逻辑里,维护“正主”,是因为“哥哥只有我们了”,是“我”选择了爱豆,重要的是粉丝的意志而不是偶像的意志。进一步说,真正的饭圈女孩,看到“阿中哥哥”遭遇如此多黑粉,一定会骂他的公司和经纪人。
对于宣传机构来说,年轻人的个人意志显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在对“香港暴徒”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舆论攻击之后,《人民日报》微博在8月23日开启了一个新的话题“你好我的香港朋友”,试图缓和舆情。但这条微博并没有起到效果,评论区依然充满对香港的厌烦、不原谅、敌意。以至于《人民日报》不得不对评论进行筛选和出动水军,生硬地留下满屏“张国荣”。
随后两天,《人民日报》再次转换口径,以极端激烈分子形容“香港之路”的参与者,怒斥示威者为“暴徒”,再次与“饭圈女孩”同仇敌忾。对于官媒来说,香港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暴徒,取决于政治风向的转变,舆情服务于政治目的,年轻民族主义者们最好能像水军一样服从他们的指挥。但对于“饭圈女孩”来说,没有和解的理由,不仅如此,按照饭圈的规则,这是粉丝之间的战争,如果“正主”下场劝停,甚至有可能引起“脱粉”。同样在今年7月份,当大批网民向广电总局举报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出现台独地图不获处理后,他们转而怀疑广电总局的立场。
正如1966年,煽动和支持学生造反派的中央文革小组,发现他们难以掌控红卫兵运动,甚至还遭到红卫兵的质疑一样,历史的回音再一次出现,眼下的宣传官员会发现他们可以操控舆情,但难以审查“民心”,被鼓噪起来的仇恨情绪,在年轻人的规则里,已经难以平息。
饭圈女孩宋彬彬在得到“正主”阿毛爷爷的亲切接见后改名宋要武,以”先撩者贱“的大义化身“战斗粉”亲自打死七个”对家“反革命分子。成功”守护了最好的阿毛爷爷“。
可能因為熟悉「粉絲民族主義」的思路,看這篇的時候沒有感覺有什麼新東西。
快一年了,我又回來重新看了一遍這篇文章,實在拿捏得太精準了。
半年之后,再来回看这篇内容,还是忍不住击节赞叹。
我觉得“饭圈女孩”不是一个可以轻易一概而论的群体。因为追星而进入一个圈子的人,可能除了追星之外并无共同点,而大家追星的程度和目的也并不相同。对于饭圈女孩出征,包括官媒站出来背书,其实也有很多别的饭圈女孩表示过不满甚至觉得恶心。用几个标签去衡量整个群体并不是很合理。
其次,「對大陸年輕一代來說,最重要的政治問題,是他們是否被看得起。」似乎有些言重了。对很多大陆年轻一代来说,并不存在什么政治问题。香港问题也并没有那么多人关心,很多人只是隔岸观火看个热闹罢了。“出征”也好,举报也好,只是一种饭圈思想主导下的无意识行为。也许她们想的只是,“爱国”一定是对的,饭圈操作是最熟悉的,方便快捷不浪费时间,何乐不为。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宣传部门的投其所好和圈子内的检举揭发行为。
“ 歷史的迴音再一次出現,眼下的宣傳官員會發現他們可以操控輿情,但難以審查「民心」,被鼓譟起來的仇恨情緒,在年輕人的規則裏,已經難以平息。” 不是这样的。首先,她们会质疑广电总局,但一定不会(或者说不敢)质疑中央,这二者在她们眼里还是有区别的。其次,这股仇恨情绪如今(9.24)已经在微博失去热度了,很难说这段经历在饭圈女孩心里还留下了多少痕迹。
我真心觉得可怕,因为一直以来饭圈女孩在我心中都是一个贬义词。
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呀。而且解了我很多惑。
看完评论,很高兴,无论是好的文章、偏激的文章,对于多数观众,都是有共识的。
好文章,鼓掌,感谢!
饭圈女孩与其说是维护“正主”,不如说是维护自己对“正主”的选择,她们的很多行动都夹杂着自己也不愿意承认的情绪。
在墙内看过这篇文章,很快就被封禁了,墙内环境可见一斑
这篇对于饭圈思维的拿捏太精准了。
我近两年开始关注国内明星,顺便也稍稍涉足了下国内这种可怖的饭圈文化。个人拙见,饭圈文化会将人极端扁平化、标签化,无论是对粉丝还是对明星。并且在这种文化下,“男主女客”、“性别刻板”的思维被发扬到了极点(有些女性粉丝甚至能说出“女化男明星是种侮辱”这种话)。
看到“阿中哥哥”这一称呼,我甚至有些些开始怀念“祖国母亲”的叫法了。
想想能够接受这种文化且不假思索深以为然的人占了大多数,也挺悲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饭圈文化
在反思内地年轻人的时候,希望也能看到反思香港年轻人在这次运动中的行为的文章。
雨伞那次我还转很多文章,希望能有人理解,可是大家都不关心。
这次关心的人多了,反而噤声不敢开口,气氛太可怕。
作为追星的大陆女孩,看到这篇觉得委屈又无法反驳,因为我目睹的和文章里一样。太无奈了。
嗯,好文。
好文。這種飯圈文化大概也只有中國有,也是因微博興盛,才會有刷數據的需求。只是正如文中說的,飯圈的這種軍演式文化,大小粉頭層層控管攤派的管理,使得他們不管侵入哪個領域,都會做出擁護正主,攻擊對家的作為。
@borisliang 台灣已經是事實獨立國家,正走向法理獨立,居於這個地位上,台灣人放棄國家主權的機率幾乎為0,何況將主權移交給中國,這更是絕不可能的事⋯⋯台灣的國家認同已經幾乎形成。
因此台灣人看到中國人高唱愛國主義,認同感是0;更不用說看到五毛黨、小粉紅,或什麼民族主義飯圈,台灣人只覺得這是下等人、次級人類的行為。
“低龄、易受冒犯、愤怒、缺乏同理心”,人格成长过程通常会经历的一个阶段。被居心不良者用为伥,实在可怜。
題材很獨特。
@sakra 飯圈文化在台港日韓也不是沒有,像早年張國榮 vs 譚詠麟,劉德華 vs 黎明,粉絲之間都會互起衝突。但是將飯圈文化和祖國民族主義合流成為征戰狂潮,只在中國才有的現象
想不明白共青团微博这些广义中共喉舌鼓动年轻人“出征”收获了什么。
就从一个角度来说,统一台湾。
今时今日,武统是肯定不可能的了。那么只有从别的方面,经济文化政治来拉近距离。
就“出征”这件事,你觉得台湾人民会怎么看,会产生有利于“统一”的向心力吗?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煽动民族主义。
以色列——借冷战期间各国站队完毕的东风,在大军压境时果断选择了先下手为强,制造既成事实打了不准它惹麻烦的美国人的脸,从而当着全世界人民的面向美国证明:我想活下去,我不是累赘
保加利亚——对原本同宗同源的大一统民主派(希腊民国派)的蛮横和霸道忍无可忍,为了最大限度地恶心之,选择了仗着境外势力(俄国人)的保护去认其死敌(东方蛮族保加尔人)做祖宗,通过国内武斗和国外舆论轰炸式宣传相结合,成功发明出了一个19世纪以前根本不存在的民族。是谓——汉儿学得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克罗地亚——为了摆托大一统苏维埃政权的压迫,从史料中搜寻自己曾经有过主体性的证明,而以为前殖民政权翻案的手段发明民族
乌拉圭——本来没有任何人想要独立,也没有任何人想要发明民族,仅仅是因为无法继续忍受被两个大一统主义者(巴西和阿根廷)撕来扯去的日子,想要努力保护自己的小确幸而不得不发明民族
没有任何含沙射影的意思嗷
。
看臉書的反應,似乎很多人都覺得好笑。
但我覺得很噁心。噁心之處在於他們的不講道理,
他們會扣帽子,但不講理。
他們會飆髒話,但不講理。
他們會貼梗圖,但不講理。
他們只管喊個聲嘶力竭,用口水淹死人,卻從沒打算講道理。
地球上有 20% 人身受其害,被害甚至持續上升中。
面對此等文明災難,很難想像要有多 tough 才笑得出。
你地香港真系有咁高水准的话,请向果D爱国的五毛六毛,表明你地唔系港独,你地都爱国。策略上,咁样有利你地争取支持,道义上,亦好应该。可惜啊,你地一无策略,二,其实内心相当厌恶“爱国”,以致于叫爱国果D要畀你闹。唉,原来水准同你地口中的五毛,半斤八两
好文
不偏不倚,清晰,冷静。好文章,难得。
從來說香港示威者是港獨的都是一個經簡化後的扣帽子,來煽動接觸不到更多資訊的愚民
中國人為什麼就是那麼喜歡不停的鬥爭?是不是找不到其他生存意義?
"阿中哥哥只有我们了" 真是可笑又可怕。
好奇的是,是不是只有中國有飯圈文化?我指的是刷榜、聯合發文洗板、如文內所提的監控輿情,等等。不清楚韓國,但日本台灣香港應該都沒有這種行為吧。灌票有,小圈圈互相攻擊也有,但天天偵查輿情?中國的粉絲群體是為了什麼這麼努力?
Interesting.
不光是偶像,cp 也可掐得腥風血雨xd
所以中國的未來將如何?一篇短文便說完了⋯⋯中國上兩代人「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拼搏精神,在短短40年便已消磨殆盡。
實幹興邦的精神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有過則改,少逞口舌之快;以實例服人,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如今的中國人,一受批評就要狡辯、一被說兩句就到處霸凌別人。
自我感覺十分良好⋯⋯空談誤國,都忘了嗎?
糟心。
为什么哥哥只有我们了?因为公司宣发死光了啊
作者的觀點很有意思,饭圈文化所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变化会对诸多行为产生深入影响这个观点我是第一次见到。
文化真空之下,諸如飯圈文化之類的亞文化會影響年輕一代的思維方式。而此次飯圈出征的種種荒謬在作者看來並非是飯圈話術被利用,而是飯圈思維的年輕人的自主行為。這種思維方式一旦在青年群體中扎根,可能會對未來產生長遠影響。
煽動起來的民情和情緒,永遠都需要一個敵人。
香港反修例浪潮有中央撐腰,給了他們在針對這個塑造起的敵人暢所欲言的機會,只要是針對反修例就沒有後果。但恰恰中央最不喜歡的也是人民的暢所欲言。粉絲的力量和偶像的意志並無關係,重要的是粉絲的意志所向。但中央會容忍這重反客為主的勢力嗎?
說不定下次的愛國出征就不符合中央利益了,說到底你的愛國只是中央容許你的愛國。
好文章 手动点赞
中国的所谓碍国者才是对中国国情最无知的一群人
好文
当香港被打倒,她们可以很容易给正主塑造又一批敌人,对外是台湾,美国及海外势力,对内是不同意见者,毕竟没有敌人相衬,正主也失去了维护的意义。只是很好奇这些小粉红们在五到十年后,在经历社会碾压后,如何回想她们深爱的永远支持的阿中哥哥以及其他爱豆,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当然那时候新一代饭圈女孩男孩们的崛起从未间断
從來最大的港獨勢力都在中國大陸。梁振英之所以被稱為「港獨之父」也是因為只有他跟官媒三番四次地提起港獨,在香港民間,港獨根本不是共識,只是很多與港獨無關的議題,也被扣上這頂帽子而已。
鬼才文章,一口气读下来神清气爽,观点新颖且有意义。
"所以饭圈逻辑越是深入人心,一个新的“中国”的形象就越是清晰,这个新的“中国”,不包含香港。从这个角度讲,最大的“港独”势力不在香港,而在中国大陆。"
不不不,这个并不矛盾。新的“中国”包括一个被他们“说服改造“以后的香港。作者没有代入他们的想象。
這個角度切入追星族與民族主義的關係挺不錯 值得深思
題外話 是繁簡轉換的關係嗎 不少「發生」的發字寫成為髮字
这篇文章....一言难尽
想說自作自受,可是苦的還是普通平民,haiz。
共青团迟早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只有我一个人现在特别期待阿中哥哥和饭圈女孩的本子出现吗?🙈🙈@孙渣
这篇文章写的不错,给个赞。饭圈文化就是换了皮的文革文化,终究会被反噬的。
“真正的問題,是變動中的中國社會也早已處在巨大的道德焦慮之中,經濟唯物主義歷史觀並不教導年輕人如何面對道德問題。真空之下,習得的圈子規則(除了飯圈,還有二次元圈,耽美圈,美劇圈等)成為一代人在不安定年代的行為指南。”
一针见血.
Btw, 2020年马上都要到了, 花千芳都成笑话了, 七八年前的那年那兔这种词库竟然还在用, 这帮饭圈倒是有点儿创造力学会更新迭代啊.
玩火者,必自焚。
想起《美丽新世界》了。
以后幺蛾子更多 中国这么疯魔也不过是从08年奥运后感染 12年习上台后开始发病 这才7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