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徐子轩:另类贸易战——日本与韩国的白色冲突

两国互动的结果,更将直接影响未来数十年东北亚,乃至于整个亚洲的区域体系格局。
日本安倍内阁决议将韩国从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名单中移除,意味著韩国不再享有宽松的出口规则。图为韩国示威者剪烂一幅安倍的肖像,抗议日本对韩国的贸易政策。

八月初据媒体报导,日本安倍内阁决议将韩国从可信赖的贸易伙伴名单(即所谓的白名单)中移除,意味著韩国不再享有宽松的出口规则。此被外界视为是第二次制裁,第一次是七月初,东京决定采取对出口到韩国的三种化学品采取更严格的管制,这些材料是制造半导体和显示器不可或缺之物。

日本之所以会对韩国设下限制,给出的理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虽然安倍内阁没有明确指出具体事实,但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暗示韩国没有落实对朝鲜的制裁,让某些日制产品流入朝鲜。另外也有论者认为,这是安倍对韩国几年来不断纠缠在历史问题,甚至以司法判决对付日企、军舰雷达照射日机的报复。

对日本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军民两用材料出口,并将韩国从白名单移除等举措,韩国深感不满。除了宣称将日本从韩国的白名单移除、诉诸WTO裁决等反制外,文在寅政府更主张日本刻意打击韩国经济,特别召开紧急国务会议,并向全民直播,以诉诸超越日本的民族主义凝聚韩国人民共识。

日韩两国会走到今天的“白色冲突”并非一日之寒,背后的因素极其复杂。摆在台面上的,是历史恩怨与民族情感,台面下的,则与地缘政治、大国争霸息息相关,而两国互动的结果,更将直接影响未来数十年东北亚,乃至于整个亚洲的区域体系格局。

历史幽灵再作祟

对韩国来说,近代最大的历史痛处,应属被日本占领殖民长达35年,更深一层的仇恨,则可追溯到16世纪所谓壬辰倭乱的血债,以及后续战争。这也是为何当日本七月初管制化学品出口,文在寅立刻搬出1597年鸣梁海战的李舜臣将军,强调韩国应该秉持12只船的护国精神,激励韩国民心抗日。

自文在寅政府上任以来,开始调整对日政策,具体呈现于强迫劳动者和慰安妇的索赔,隐然有重新清算历史的趋势。此让日本难以接受,因为1965年日韩基本关系条约使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该约规定,东京在10年内向首尔提供价值3亿美元的赠款和2亿美元的贷款,东京主张据此解决所有殖民时代的债务。

然而,韩国一直有声音认为该约没有妥善解决历史问题,且该约是基于冷战格局影响,美日为求团结反共,强迫韩国接受,故韩日应该重新商谈。文在寅政府更表示,虽然该约涵盖了部分战时债务,但它并未包括重要的索赔者,如强迫劳动者或慰安妇。

2019年7月20日,韩国首尔,市民到日本领事馆外集会,抗议日本对韩国的贸易政策。
2019年7月20日,韩国首尔,市民到日本领事馆外集会,抗议日本对韩国的贸易政策。

对此,东京主张2015年已和朴槿惠政府达成“不可逆转”的协定,日本向针对慰安妇赔偿的和解与治愈基金会提供10亿日圆,安倍也表达歉意,希望争议到此为止,无须延续至下一代。需注意的是,这份协议制定的关键,其实不在于日韩两国的真心和解,乃是为稳定东北亚区域局势的妥协之举。

换言之,两国希望合作面对中国崛起与朝核问题,华府亦乐见这种发展,此为韩国保守阵营的基本思维,也是过去数十年来饱受进步阵营批判之处。文在寅继任大统领后不久,平壤不断进行核导测试,朝鲜在韩国民众心中的形象急遽恶化,与中国的关系又因萨德(THAAD)陷入谷底、并受到中国经济制裁,韩国可谓腹背受敌。

为了解决困境,首尔必须获得更多的国内筹码,于是文在寅政府选择让日本充当韩国分裂的历史替罪羊,借此操作民族大义牌,缓解韩朝对立。是故他一方面宣称不会毁弃2015年协议,另一方面却又利用国内力量施压日本,试图寻求更好的补偿,以强化他的政权合法性。

在慰安妇方面,去年文在寅政府解散和解基金会,但暂时不退还10亿日圆,避免被东京视为完全撕毁协议。在强迫劳动者方面,韩国最高法院作出判决,裁定日企三菱等公司必须赔偿,今年韩国地方法院更应被告要求,申请扣押冻结一些日企在韩国的资产,引发两国重大外交问题。

东京随后出招,指责首尔违反1965年协议,要求组成仲裁委员会解决争议,但未获首尔正面回应,因此有声音建议诉诸海牙国际法庭裁决。此外,东京也敦促首尔采取适当措施纠正法院的判决,也被首尔以司法独立为由回绝。种种举措都让安倍内阁认为文在寅政府拒绝对话而不可信任,终于做出制裁的决定。

尽管表面上东京没有提出这些理由,但首尔咬定限制出口、白名单除名都是对韩国法院判决的报复。除了谴责日本违反禁止强制劳动等普世价值、出口管制有违自由贸易精神外,文在寅政府更决定全面回击,将安倍内阁的限贸举动称为“死路一条”,扬言韩国将走出自己的新路。

手机、半导体材料受打击,韩国国产行得通吗?

7月初,日本限制三种化学品出口,包括氟化聚酰亚胺(主要用于智慧手机显示器,日本生产的份额约占全球的90%)、光致抗蚀剂(又称光刻胶,主要用于晶片上的涂层,日本生产约占全球70%)、氟化氢(主要用于清洗半导体,日本生产约占全球70%)。

根据韩国贸易协会2018年的数据,韩国从日本厂商采购84.5%的氟化聚酰亚胺、93.2%的光刻胶,以及41.9%的氟化氢,而应用在系统半导体上的氟化氢,则是将近百分百,如此不难理解韩国电子产业对这些材料需求甚殷。

以出口规则观之,东京并没有禁止关键材料出口,只是采取新的批准程序,最长可达90天,也可能以国安为由卡住某些材料,造成韩国厂商的压力。一般估计韩国大厂如三星、LG大约有1至3个月的材料库存,东京希望藉著技术优势作为外交利器,迫使首尔因时间压力同意东京的条件。

7月初,日本限制三种化学品出口,包括氟化聚酰亚胺(主要用于智慧手机显示器,日本生产的份额约占全球的90%) 。
7月初,日本限制三种化学品出口,包括氟化聚酰亚胺(主要用于智慧手机显示器,日本生产的份额约占全球的90%) 。

以光刻胶为例,是应用半导体的极紫外光刻(EUV)上不可或缺之物,也是良率的保证。最近三星才凭借特殊技术,击败头号对手台积电,抢下NVIDIA新7 奈米制程 GPU的代工订单。如果光刻胶供应中断,势必会影响产品良率,还可能会拖累三星预计明年推出的7奈米晶片量产计划。

了解半导体业界者应该记得,今年年初台积电才因使用有问题的光刻胶,被迫销毁数万片晶圆,损失5亿美元,足见关键材料的重要性。要知道,日本材料不只有量产优势,亦有著他国难以匹敌的品质,短时间要找到同等级的替代品,或是自行生产都不如想像中容易,要取代日本材料需要长期过程。

更重要的是,这些化学材料有难以储存的特性。光刻胶很容易变质,启用后几周内就会失效,且储存条件非常苛刻,业界认为长期大量储存并不现实。又如氟化氢具有毒性,需要昂贵的处理预防设备,若要额外存储也有难度。对此,韩国厂商只能寻找其他供应商,或是向位于他国的日本厂商采购。

像是三星已接洽中国和台湾等地的氟化氢供应商,SK海力士也向本国厂商采购测试。然而,日产氟化氢的纯度远超过他国,使产品合格率极高,若使用纯度较低的氟化氢,就会损伤晶圆。且即使决定采用非日产氟化氢,还需要数月的时间测试,才能确定是否可维持现有产品质量,让产业界进退维谷。

对此,文在寅政府决定强势以应。就如中国面对美国在技术上截断华为供应链的“倒逼改革”说,文在寅政府也表示这是摆脱过度依赖的日本的机会,将推出材料、零组件与设备竞争力的强化对策,选定半导体等六大领域的100个项目,预计一年内实现20个项目的进口来源多样化、五年内投入80种项目的研发。

然而,韩国半导体和手机等产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但在材料和零组件等领域却非常依赖于日本的技术,即使近年两国政治纷争加剧,韩国厂商仍大量从日本进口关键材料。因为日本的技术乃是长时间累积淬炼而出,仍在全球市场具有压倒性优势,也是日本从战后一直都对韩国享有长期贸易顺差的主因。

就产业界看来,意图在短期内降低对日依赖度、提高国产的政策并不现实,甚至有人认为至少要半世纪才能超越日本。更有甚者,文在寅无视朝鲜最近进行了四次导弹试验,趁机利用反日民族主义,再度兜售和平经济论,强调透过南北合作,韩国便可超越日本,亦被批评为远水救不了近火。

对峙升级或趋缓

经济事务外,文在寅政府也决定要给东京更有效的警示,即是扬言取消韩日两国军事情报保护协定(GSOMIA)。GSOMIA是朴槿惠政府时期的产物,文在寅上任后不久就有抵制此协议的做法,将共享情报限制在与朝鲜核计划和导弹计划相关范围内,而非更广泛的两国军事合作。

由于GSOMIA是韩日之间信任的指标,韩国舆论认为日本既然已经不信任韩国,那么就应该针对日本的出口限制措施反击,废除GSOMIA。最新民调显示,有47.7%赞成废除此协议,反对则有39.3%。这也给了文在寅政府杠杆,表示考虑退出协议。

如果走到这步,就已经不是日韩两国的外交问题,而是东北亚战略的变局,基此,华府不能再置身事外。先前外交界曾传出川普(特朗普)愿意调停,但很难想像安倍与文在寅会真的希望川普介入,让事情更复杂。相反地,这应是有心人士操作,希望透过川普之名,释放信息让日韩知道两国冲突兹事体大。

随后,今年东协区域论坛期间,美国国务卿庞培奥(蓬佩奥)邀集日本外相与韩国外长举行会谈,鼓励两国向前看。日韩外长虽碍于庞培奥面子,勉强同席会谈,但仍未达成任何共识。国务院官员则强调,韩日之间的冲突是两国问题,对外澄清美国只是为日韩牵线、无意仲裁。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于G20峰会上见面。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韩国总统文在寅于G20峰会上见面。

需注意的是,韩国内部有人认为,日本的经济报复或者得到了美国的默许,可视为美日同盟向韩国的警告。因为无论是在朝核议题,或抵制华为5G技术上,韩国都不似日本配合美国,甚至尝试走自己的道路。当日韩冲突加深,若要扭转韩国的劣势,就要设法让美国介入,有利于韩国压制较强的日本。

就美国看来,日韩相互依赖,美国也仰赖他们维持东北亚安全,若是出现缺口,会降低彼此护卫的能力。是故,当废除GSOMIA之议一出,华府开始积极动作。甫上任的美国国防部长埃斯佩尔(Mark Esper)近日出访日本,表示将要求韩国和日本迅速解决最近的局势,将注意力集中于朝鲜和中国,正符合首尔心意。

最新的发展是,安倍内阁虽然修改了输出贸易管理令,将韩国改列为需出口许可的B级国家类,有1100多种军民两用物品必须审查。但目前限令除了光刻胶等三类材料,并没有做更多的管制,像是碳纤维等关键材料,也都有扼紧韩国其他产业的效用。

无论是受到外来压力,还是基于国内企业的请求,东京的政策都表示有意缩短战线。一方面推出法律遵循计划(CP),只要是合格登记的日籍公司,就可享有快速审批出口程序。CP名单里包含生产聚酰亚胺的住友化学、光刻胶的JSR、氟化氢的昭和电工等,都是世界级的厂商,也长期供应韩国电子产业链。

另一方面,东京也为海外日企开了方便之门。如台湾、中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虽不在白名单内,但享有特定数量的关键材料进口额,等于让韩国企业可以在第三地采购、继续使用日本材料。如韩媒报导,迄今已有日企通过申请,向三星位于中国西安的工厂出口氟化氢

最后,从韩国民调可知,赞成反制日本的韩国民众约有七成多,显示无论进步或保守选民都不满日本、反日是政客不可不利用的一帖良药。如文在寅对日本越强硬,支持度就有所提升,这是他化解因经济政策失效、却仍能巩固基本票的不二法门。

相对地,韩国的进步左翼势力越盛,就越激励日本的保守右翼反扑。从这个角度观之,文在寅政府跟安倍内阁其实是天然盟友,双方都藉著点燃彼此的民族主义,遂行自身意志而刻意忽视大局。

即使目前这场白色冲突有舒缓的倾向,但是难保日韩双方不会再因国内政治再使冲突升级。说穿了,文在寅的任期还有两年多,安倍也才刚通过选举测试,预计还能再掌权数年,也就是说,只要这两人还在位,日韩两国的冲突就不会有真正休止的一日,更难见真正和解的一日。

讀者評論 1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hiccup 後來想想你是對的,針對文章中你所不認同的定義/定位提出質疑,正是評論機制存在的目地。換作今天若文章裡寫中國台灣,我也會留言表達異議。
    但是台灣是不是ㄧ個國家,我覺得同樓網友說的合理。您列出了許多法律文件說明台灣不是一個國家,但是某些文件是否如此解釋尚無定論。先不談如何詮釋,法律的觀察除了文義理解,也必須觀察實際上法律如何被踐行。在踐行的角度上,台灣是否不獨立於中國體制之外?

  2. @hiccup
    所以你認為中國和台灣,確實是兩個國家囉?

  3. 一切只為了選舉。

  4. 文在寅这么搞,三星集团同意了吗?

  5. @hiccup:
    我以為端傳媒的讀者遍及兩岸三地,對於不同地方的作者用詞取捨都有一定的容忍度。
    你如果真要繼續挑刺....我也不反對(笑

  6. @hiccup:
    倒不如說以經濟貿易的角度討論,台灣如何是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同一個國家?
    你能不能舉一個實務上的例子,證明台灣跟大陸有實際上的從屬關係?
    如果中國台灣一詞有實際意義,那大陸人也不過就是淪陷區的災胞而已。

  7. 一直想看看日韩贸易争端的梳理,脉络写的很清楚了,感谢。

  8. @folldark
    这篇文章是媒体报道,是端传媒的载发。如果端传媒认为部分用词有误或有争议,可以知会作者要求更正,或者表明端传媒仅为平台,并不代表其同意文章全部观点。
    日韩贸易战正如作者所言,涉及到东北亚局势,甚至于东亚+东南亚局势,不捋清楚哪些是国家,何谈东北亚?东南亚?

  9. @hiccup 這篇文章在報導日韓貿易戰。

  10. 这篇文章再次将台湾作为「国家」与被广泛承认的国家相并论了,这是端传媒被台资入股后就发生的转变,毫无理据可言。
    试问谁能拿出台湾从中国独立出去的证据出来?既然不能,那么哪来的「台湾」这个「国家」??
    估计有的人要和我扯什么国际通认「台湾和中国是不同的国家」。
    那么,我想问了为什么朝鲜和韩国在国际上被广泛(主要为只与其中一国建交的国家才会这么称谓)称为北韩和南韩??
    还有过去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被称为西德和东德??
    那是因为在国际社会眼里前后提到的两组国家——都是过去是同一个国家、未来也会合并为同一个国家的。既然如此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才应当国际社会通认的表达,而非不明所以的把台湾字眼抠出来单独列举。
    法理上支持「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表达的法律文件,草草列举一下就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宪法》、三个《中美建交公报》等150多个建交公报,《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联合国2758号决议。

  11. 问题来了,韩国民众抵制日货但光刻胶无法抵制,所以他们是说一套做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