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林韦地:回顾马华公会一步步走向溃败之路

早年的马华公会成员和领导层,多由英文源流的华人精英所组成,素质不错,但对华人民族主义并不热衷,比较功利,对华文教育(华教)等相关课题和华人权益,非常轻易妥协。
2018年4月7日,国阵举行第14届全国大选国阵竞选宣言大会,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发表宣言,宣布涵盖10大承诺和10大计划的竞选宣言,主要促进华教及新村发展。
东南亚 选举

日前马来西亚第14届全国大选结束,在野的希望联盟(希盟)获胜并取得执政权,实现了马来西亚民主政治上第一次的政党轮替。

在大选之前,希盟的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行动党)国会议员张念群,公开说要勦灭马华公会。这番言论被马华公会拿来大作文章,摆出背水一战的哀兵姿态,结果马华公会却兵败如山倒,全国上阵39席输掉38席,输到只剩一席,而且赢得该席的魏家祥只险胜行动党的刘镇东三百多票,多数票比废票(556张)还少;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在文冬也败给行动党的黄德。

在首相阿卜杜拉·巴达维(Abdullah)执政时代,马华公会在2004年的第11届大选还赢得31国席(占全部国会议席的14%);2008年第12届大选时掉到15席;已是纳吉时代的2013年第13届大选再掉剩7席(3%),基本上是以打五折还要再减的速率在掉,而且选票也从2004年的15.4%掉到2013年的7.85%,今年只剩5.3%,14年内减少的选票比其多年来的死敌行动党的选票增长还多。相反,行动党在这次大选横扫华人和非土著选票,上阵47席赢得42席。

马华公会──既得利益者的集合体

马华公会输得这么惨,最关键的原因,当然还是思想贫乏,和意识形态虚无。马华公会此一右翼政党,在国阵政府里,理论上是作为华人民族主义的代表。然而实际上,马华公会的历史,和马来西亚华人的华人民族主义实在没有太大关系。早年的马华公会成员和领导层,多由英文源流的华人精英所组成,素质不错,但对华人民族主义并不热衷,比较功利,对华文教育(华教)等相关课题和华人权益,非常轻易妥协。

马华公会史上有多次内部党争和路线问题,但最终都是有理想的改革者(如民政党创党人林苍祐)在党内被革掉了。

因此,马来西亚的华教斗士如林连玉等人和马华公会在意识形态上其实有一定差距,前者对后者在政治上的表现甚至常颇有微词。几十年下来,马来西亚华教能有今日的规模,能努力抵抗巫统的同化和霸权,几乎全是前者的功劳,而和马华公会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在马来西亚华教的基本教义派里,林连玉基金会这样的机构的声望是最高的,由林连玉推动成立的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董教总)虽然近年耽于权斗,但冲着这块招牌,也没人敢说要勦灭董教总,即使是马来民族主义的巫统也不敢这么说。

而正因为大家都知道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资本和筹码在华教,所以马华公会和行动党才会在大临近选时动不动就吵一轮承认独中统一考试(统考)的议题(目前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统考文凭,在国内不受政府和公立大学承认),因为马华公会在华人民族主义者心中实在是没有什么地位,需要以此争取华人好感。

马华公会缺乏意识形态和中心思想,因此说实在,也就是一群既得利益者或希望成为既得利益者的集合体、巫统的党羽和华人买办。在巫统声势如日中天的时候,马华公会政客还有很多油水可以分,但当巫统自顾不睱,行动党也吸走很多见风使帆者的时候,马华公会就树倒猢孙散,空空如也。

结果,这就造成马华公会党员的素质问题:马华公会要笔战无人可战,要辩论无人可辩,要论述无人可论述,在选前其党员只好在社群媒体或网络上到处复制贴上别人的文章,有时甚至不注明出处或作者,或乱增删内容,或乱配图;分享他人的文章时也没有中心思想,只要是行动党的敌人就是朋友。

2018年4月19日,“正能量,爱文冬”选前之夜晚会,包括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在内的国阵候选人出席。
2018年4月19日,“正能量,爱文冬”选前之夜晚会,包括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在内的国阵候选人出席。

在国阵中无话语权的马华公会

大选前几个月,和马华公会相关的新闻都予人啼笑皆非之感。

以马华公会大战巫统籍的旅游和文化部长纳兹里为例:当纳兹里批评在香港长期发展的马来西亚大资本家郭鹤年忘恩负义,要取消其公民权时,马华公会没有选择冷处理,强调这只是巫统内部的少数激进言论,又或是多引用巫统开明派如新山国会议员丹斯里沙里尔等人的言论,让华人选民觉得国阵/巫统还是有理性的人,演好国阵多元互相尊重的大戏。反之,马华公会竟然跑去大战纳兹里,搞得各大媒体都是纳兹里的版面,然后一脸委屈地求首相纳吉主持公道还不得愿。如此窝囊,试问哪个马来西亚华人会想要被马华公会代表?

更不高明的是,竟有马华公会党员提出退出国阵以威胁巫统的主意。马华公会选前才拥有7国席,真的退出了对巫统也不会有任何影响。

其实,在1969年的大选之后,马华公会便不再对执政联盟有任何重大影响力。那年大选,执政联盟在选举遭遇重挫(但仍控制国会),及后更引发“513事件”,严重的种族冲突延续数月。马华公会在选前拥有财政、工商、房屋及地方和社会福利四个部长席位,结果选后公会在国会中仅获13席,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只明确邀请了陈修信一人入阁为内政部长(并称保留一部长予马华公会)。马华公会随即发表声明,称大选结果已反映出华人拒绝马华公会代表华人参与内阁,因此决定退出内阁。

马华公会退出内阁后不久,513事件发生,东姑阿都拉曼被迫下台,马来西亚政治上真正的多族共治也走入历史,巫统从此再也不曾让马华公会在国阵的议席分配上,有任何机会扮演关键少数的角色。这意味着,在这数十年里马华公会的席次虽然看起来好像不少,是第二大党,但实质上马华公会单独退出国阵,也不会影响国阵的多数优势。因此,马华公会自以为“退出国阵”这招是必杀技,但其实对巫统根本一直无效。2013年时任马华公会总会长蔡细历退出内阁的动作,在政坛只是被当笑话看而已。果不其然,2014年廖中莱接任总会长后,就乖乖地回到内阁去了。

多年来,巫统透过分散行动党和马华公会(还有其他多元政党)代表的华人政治力量,令华人群体在国阵内部和外部,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

因此,如果马华公会真的下决心要退出国阵,没有了执政的政经资源,这个利益共同体只会溃散的更快。而在这次大选前仍有钱有权的巫统,随时可以轻易扶持另一个以华人为基础的盟党作为华人在国阵政权的代表,用民政党也行,另外弄一个党也行,不是太麻烦的事。

马华公会在这十年的处境非常尴尬,在华人选区完全不是行动党的对手,要在混合区靠巫统的马来票仓保护,才有机会获胜,这个状态使得马华公会的基层在巫统的基层面前常抬不起头来。而纳吉政府虽然推出了全民不分种族共缴的消费税、减低上巿公司的土著固打(配额)、不分种族分派给穷人的一马援助金,也增建迁移及拨款给华文小学等对华人较公平的政策,但马华公会完全没有论述保护和宣扬这些政策的能力,无法赢得华人的支持。

纳吉和巫统政府的贪腐形象也影响到马华公会,给社会大众不好的观感,让人觉得马华公会不过是纳吉和巫统政府的利益共同体、权贵的集合,对中下阶层老百姓的需要毫不关心。

而在国阵政府下台后,巫统也不知何去何从,马华公会未来的路线为何,已经引起诸多讨论:是该老老实实地当一个反对党,留在国阵内和巫统共存亡,还是退出国阵走自己的路,还是转型成非政府组织做慈善,甚至是解散或合并,这些选项在两个政党内部和马来西亚华人社群都有人提出思考。

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

2018年5月10日,马来西亚大选后,一名华人在吉隆坡的一家餐厅内阅读中文报章。
2018年5月10日,马来西亚大选后,一名华人在吉隆坡的一家餐厅内阅读中文报章。

我认为,马华公会在政治上的溃败,或许和马来西亚华人在身份认同上的转变不无关系。

“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其实是很两极化的。

在一端,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华人”,去掉“马来西亚”的部分。这种身份认同的问题是,其意识形态很容易受大中华影响,看不起马来西亚这个国家,看不起马来人,走向华人沙文主义。

在另一端,有些人觉得自己是“马来西亚人”,去掉“华人”的部分。这种身份认同的问题是,其意识形态表面上看起来很大爱,但华人在马来西亚是弱势,拥抱马来西亚国族主义,其实只会造成华人被同化,被压迫,失去自己的历史文化教育和主体性。

行动党的官方说法是后者,但其支持者实际上很多是前者。

依马来西亚的历史和社会现况,追求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精神,或许最好的定位是在中间,“马来西亚华人”。即这个国家马来西亚,有马来西亚马来人、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印度人、马来西亚东马各族,每个人都在马来西亚这个框架下,多元存异互不同化,并存并荣。这个立场的难度很高,因为几乎和所有其他立场冲突,包括伊斯兰神权主义、马来西亚国族主义、华人沙文主义;马来西亚宪法里的马来人特权也是一个问题。

重视马来西亚华人主体性,强调马来西亚华人的身份认同,原本应该是马华公会的立场。可惜,马华公会素质差,里头的人对马来西亚华人的历史、文化、文学大都一无所知,难以推动此议程。马来西亚华人确实需要一个有骨气的政党来捍卫马来西亚华人的利益,只是那个党不会是马华公会。而在行动党一党独大的情况下,是否会使马来西亚华人的意识形态和身份认同往马来西亚国族主义倾斜,还有待观察。

(林韦地,祖籍广东惠来,生于马来西亚槟城,台北念小学,马来西亚念中学,英国念大学,现在新加坡工作。现任职于新加坡莱佛士医院,同时为新加坡草根书室董事,马来西亚大将出版社董事,马来西亚文学阅读杂志《季风带》发行人)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希望海外華人一起反共。

  2. 見風轉艃?樹倒猴胡散? 與我過去學的不一樣啊?希望有人做校對啊

  3. 又想融入當地族群,又想保持自己的主體性,如何可能?

  4. 我對作者關於馬華公會的理解基本贊同。
    但對於行動黨的詮釋,恕我直言,我覺得偏差極大。
    尤其後來作者主張強調國族建構將毀掉使華人趨向同化這一塊。我不清楚作者所謂的強調國族是什麼形式。
    但此次行動黨乃至於希望聯盟的競選宣言就包括承認華人民間開辦的獨中文憑,也承諾要制度化撥款給華文教育(早前華文教育只獲得部分或毫撥捐的),簡單而言,強調所有民族學系自己母語的權利。除非華人自己情願放棄,在這個框架之中,是沒有同化的導向的。
    希望一眾讀者留意這個面向。

  5. 馬來西亞在歷史上唯一有機會邁向偉大國家的時刻是當李光耀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唯有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而非馬來人的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才可能成為亞洲甚或世界強國,想像一下馬來西亞的資源結合新加坡的治理會是怎樣的一番局面?可惜,從新馬分家後馬來西亞華人人才持續流出,內政遭貪污腐敗還秉持種族歧視的巫統把持數十年至今,馬來西亞崛起的契機一去不復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