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公主”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拘捕一事引起广泛关注。美国虽有因违反制裁禁令而处罚中国公司的先例,但直接拘捕公司高层还是第一次。何况美国“打压”华为并非单一事件。有理由相信,这是美国打击华为的一环。
基于华为与中国政府不清晰的关系,美国担心华为的理由有三个:第一,5G是当前各国竞争的大蛋糕,华为在5G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第二,华为曾有“剽窃”美国科技的历史,美国认为华为一直盗窃美国技术;第三,美国担心华为可能在设备中安放后门,为中国“间谍活动”提供便利。至于华为涉嫌偷运美国禁运品给伊朗,只能算较为次要的理由(但正好被用来做口实)。
平心而论,所谓剽窃和“间谍活动”都缺乏证据。即便是美国智库CSIS最新的相关报告(James A. Lewis: How 5G Will Shape Innovation and Security A Primer),在剽窃和安全问题上对华为的指控都非常空泛。
华为多年前曾被指控剽窃思科的技术,但现在华为投入巨大的研发费用,其获得的专利不太可能仅凭“剽窃”就能得来。不过,除了一般理解的投入开发新技术之外,华为近年还大规模收购外国科技公司,因此华为“自主研发”的投入并没有纸面上这么大。只是虽然这些收购行动已经引起外国的关注,但收购本身是合法的,通过收购获取技术/专利也是西方企业惯用的模式,因此把华为的行为指责为“剽窃”也有失公道。
至于美国不断声称的华为在硬件中安放后门的指责,虽然在技术角度确有可能,但美国也很少拿出真凭实据。CSIS报告在这方面引用的还是美国2012年国会报告的内容,里面提及的“证据”大都是环境证据,比如认为华为和中兴对美国调查不配合,没有正面回答美国方面的问题(大部分是华为和中国政府的关系)等等。美国不拿出直接的证据,可能是没有,可能是有国安方面的考量,但在中国人看来更像是“口说无凭”。
事实上,美国2012年国会报告中花最大量篇幅描述的,是华为与中国政府的可疑关系;CSIS报告重点放在华为5G技术的进步对美国国安的影响上。综合分析,若华为成功占有市场,美国将面临三种国安挑战:第一,在5G技术中将不得不受制中国;第二,华为万一在设备中安放后门,美国就无法防备;第三,华为在5G技术的领先将帮助中国在其他高科技产业领先,从而可能在科技上“弯道超车”。
可是,华为在5G上的“领先”有没有被夸大,这种“领先”是不是这么重要?值得进一步分析。为此,必须回顾并分析电信与5G技术的发展史。
5G技术是全球化的产物
5G时代与之前不同的地方是,从一开始,国际电信产业的持份者(包括制造商和运营商)已策划了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
在电信发展史上,全球无线电话长期使用多个标准。在1G时代(模拟制式的“大哥大”电话),日本用NTT,美国用AMPS,北欧用NMT。在2G时代,全球有GSM和CDMA系统两个阵营。到了3G时代,全球进一步分为UMTS 、EDGE、W-CDMA、CDMA2000、WiMAX、TD-SCDMA等阵营。这些标准不统一,加大了制造商和运营商的成本,国际旅行者到标准不一的地区旅行也非常不方便。
到了4G时代,如果不算上“3.5G”的HSPA+技术,一开始LTE和WiMax技术并行,最后LTE(及其变种)战胜了WiMax。LTE有两个变种,一个是分频系统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一个是主要是中国在用的分时系统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FDD和TDD在底层编码上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双工”(duplexing)的模式,FDD用两个频率,一个频率用于上行传输,一个用于下行传输;TDD用一个频率,以交错的时段分别实现上行和下行。有人认为由于在底层它们相通,于是还只算是一个标准。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LTE算是全球首次基本用上统一标准(当然这是竞争之后的产物)。这在无线通讯中是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它极大降低了生产和使用的成本。现在大家到国外旅行,手机上网漫游非常方便,费用也相当低廉,标准统一是最非常重要的因素。
于是,到了5G时代的门槛前,全球电信业持份者纷纷认识到全球标准统一的好处,于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不搞两套系统,而是共同协商同一标准。这在无线电讯史上是第一次。
不另起炉灶的一个原因是5G系统非常复杂。5G计划把三个不同的应用场面聚合在一起。第一个是“传统”的电信和移动上网服务(eMBB场景),这个应用的关键是带宽要够宽,速度要足够快。某种意义上说,是4G的升级版。第二个场景是远程控制(uRLLC场景),例如无人机、无人汽车、远程医疗等,这种应用更需要低延时性。第三种应用场景是把能想到的日用设备都连上网(mMTC场景),纷纷从“笨蛋”变为“智慧”,比如电冰箱、电饭锅、电灯之类(即所谓“物联网”)。这种应用场景不需要很快的速度,也对实时性要求不高,但由于涉及的“智慧产品”数量极为庞大,于是要求网络容量足够高,功耗则越低越好。
这三种场景的要求差别很大,很多时候甚至互相冲突,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要连上网。于是整个5G系统就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单独开发的难度很大。统一标准,能便利系统开发。
解释5G系统不再另起炉灶的另一个说法(甚至更重要),是到了4G年代电子产品已进入微利,如果5G继续分裂为两个或以上的阵营,会严重影响整个行业的盈利。这一点与以上讨论的5G系统复杂也是相关的:正因为系统复杂,开发和建设费用都高,投入必然相当巨大,也影响赢利。
不过,笔者认为,微利预期只适用于传统场景的情况。而且,在传统场景下,以当前应用而论,对大部分人来说,4G速度已经足够快,更大的需求WiFi可以满足。因此对普通消费者而言,若没有“杀手级的应用”,他们是否愿意花更多钱去从4G转用5G,尚有很大疑问。很多普通消费者并没有强劲的数据需求——美国2G服务在2017年底才中止,使用3G网络的还大有人在——或许“增强现实(AR)”是一个应用,但目前还限于游戏领域。
相反,如果5G应用真的能成功扩展到其他两种场景,涉及的多是行业应用,利润将很大。可是,无论“智慧产品”还是远程控制,都要等5G建设好才能发展应用,但能否实现、以及真实需求的规模,都还有待检验。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是否实用?比如是否每人都需要一个从办公室就能控制的电饭锅?即便这些电器“应该”连上网,为何不用wifi而要用5G?这些都很成疑问。
因此,虽遭媒体力捧,5G技术仍然像是一种营销的手段,真实的赢利前景和赢利时间尚无法肯定。
华为并非“一统天下”
整个5G系统,大致可分为用户设备(包括传统移动电话及非传统的设备如智慧用品、无人汽车等)、无线接入网络(RAN)、骨干网络三大部分。制定5G标准的联盟(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3GPP)包括芯片设计、网路设备商、运营商等等。由于系统复杂,“部件”众多,涉及的标准和专利很多,没有一家能“独吃”。如科技评论者项立纲的一篇文章指出,现在全世界5G标准立项且通过的标准共50项,中国移动的标准占了10项,数量最多。
华为之所以比中国移动还引人注目,是因为华为竞争的是最基础、最核心的标准,即编码标准。编码标准分为数据信道(实际数据的编码)和控制信道(控制信号)两种,数据通道又分为长码和短码两类;控制通道的编码很短,故此不涉及长码。编码标准主要有三家激烈竞争,美国高通主推的LDPC方案、中国华为主推的Polar方案、欧洲主推的Turbo方案(该方案在3G和4G时代是主流标准)。
在2016年10月的国际会议上,在eMMB情景中的数据通道的长码方案采用高通主推的LDPC码,短码悬而未决。2016年11月的第二次会议中,eMMB情景中的数据通道的短码方案也被LDPC拿下,但eMMB情景中的信号通道的短码方案则被华为的Polar方案拿下。在2018年6月,这些结果正式被公布为5G的标准。
这里值得指出几点。
第一,在5G应用中的三大情景,目前只确定了eMMB情景的编码标准(即最传统的手机语音数据应用),其他两个情景尚在讨论中。
第二,中国很多媒体和自媒体一直宣传的华为赢得5G标准有点夸大其词。正确的说法是,高通和华为在三项投票中(数据通道长码、数据通道短码、控制通道)赢了两仗,输了一仗。
第三,华为力推的Polar码,其实不是华为自己的发明,是一位土耳其专家提出的理论。华为基于这种理论做研发,获得一些专利。但亦有人指出,专利并不都在华为手上。因此,它应该被形容为“华为力推”的方案,而不是“华为的方案”。这两者有很大分别。
因此,华为在5G中是成功的,但其成功程度并非没有被夸大的嫌疑。从技术上说,华为尚未取得令人担忧的垄断和领先地位,在关键芯片上还依赖外国,整个5G国际市场还是多边合作的共赢局面。这本来也是全球化经济的特征和愿景。
5G技术先天带有“产业国家主义”色彩
放在以前,华为这些成功实在不足以被专门针对。讽刺的是,5G技术又先天带有“产业国家主义”色彩,与这种产业全球化理念相悖。
首先,5G时代的愿景是把一切可以连上网的事物都网络化,社会将前所未有地依赖网络,这必然带来安全问题。
在5G之前,电讯业其实也被广泛视为“重要基础行业”,与国安密切相关。中国尤其如此,比如中国电信业一向禁止外资插足;当年新加坡电信想要收购香港电讯,还被香港政府和中央联手阻止。但在前5G年代,“产业民族主义”一般只限于运营商必须是国资企业,5G系统比以前复杂得多,还涉及远程控制和物联网,以及背后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一旦被渗透后果不堪设想。因此美国从只关注中国运营商扩展到关注网络设备的安全性,是值得理解的。
其次,由于初始投入巨大(特别是基建,因为5G 频率高,传输距离短,需要极多的基站),盈利前景尚不明朗,没有国家政策的推动,5G很难成事。5G还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激烈竞争技术相关联,这对国家科技竞争力很重要,若完全由市场运作,分立的公司未必有全盘规划的眼光。
正因如此,5G必然带有“产业民族主义”的基因。到了在世界开始质疑全球化的年代,“产业民族主义”就不得不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思量因素。
中美都致力5G的发展,将其视为下一个科技竞争的焦点项目。中国早在《中国制造2025》中,已经把5G产业列为重中之重,多个部门联合支持5G基建,金融机构提供资金、外交机构为之护航等,几乎是举国之力。在5G基建方面,中国现有的无线基站已经有35万个,远超美国(3万个左右)。
美国意识到落后,也一改在1G—4G时代任由市场发展通讯产业的态度,开始积极制订5G产业政策。今年10月25日,特朗普签署了总统备忘录,要求制定积极的频谱政策支持5G。这当然只是第一步,而美国各界也不断呼吁,政府应该在基建等方面“松绑”,减少监管。可以预期,美国政府积极干预政策将不断出台。
中国和华为未能化解外界质疑
其实华为之所以被单独拿出来针对,也有部分中国和华为自己造成的原因。除了华为与中国政府关系不明这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外,还有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华为追求“通吃”。
华为的真正强大之处(或令美国担忧的地方)有两个。首先,它是一家市场占有率很高的最终设备商和集成商,而不只是芯片商或者电脑提供商。相对于芯片商等,最终设备商和集成商最容易在设备上“动手脚”。即便安装时百分百安全,单是定期的更新已给“动手脚”留下空间。
更重要的是,华为特点不在于“特别精”,而在于“特别广”。可以看出,在用户、无线网路和骨干网络三大块中,华为的设备都占重要地位,而且它是唯一采取这个“由上至下”通吃的公司。
在设备内的八个关键部件上,尽管华为尚未能像设备市场那样通吃,但在小型基地台芯片组和网络处理器方面,华为都跻身前三,能与华为匹敌的公司寥寥无几。而且华为在市场占有率不高的其他六个关键部件上,还有备用的技术和开发能力。
这与其说是华为拥有过人的技术,不如说是一种充满中国式的自力更生的“产业民族主义”市场策略。与之相比,美国不但没有一个“通吃”的厂商,在无线通讯网的基建上,甚至整个美国都没有设备商。美国以前最有名的设备商朗讯(Lucent)早在2006年已经被阿尔卡特(Alcatel)兼并,随后整个阿尔卡特—朗讯又被诺基亚兼并。思科公司一向只提供骨干网络设备和用户端设备。于是美国要建设5G无线网络,不是用中国的华为、中兴,就是用欧洲的爱立信和诺基亚产品。
美国之所以在无线通讯网设备上“全军覆没”,是因为美国厂商基本遵循市场优化的原则,不会不顾成本地在各条战线上追求“一统天下”。朗讯本身就是从巨无霸AT&T分拆出来的公司。美国政府基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考虑,也没有出手扶持设备产业。在全球化时代,这些做法都没有问题,但放在“产业民族主义”的角度下考量,美国公司的策略不能不说是一个颇大的缺口。这也是美国一定要拉上欧洲的原因。
华为为何能(看起来)违反经济规律,这和中国政府的支持当然关系重大。不过详细讨论超出本文的范围,此不多谈。
由于华为的“通吃”特性,它的规模远超其他的电讯设备公司。2017年它的销售额接近第二名的思科两倍,接近其无线设备竞争对手诺基亚和爱立信的3-4倍。其规模有助于它利用更低的价格把对手挤出。华为设备价格的相对低廉,也很可能与中国政府背后的支持有关。这些都有助华为占领市场。早在2014年,华为就获得世界第一份5G商业合同,在俄罗斯测试5G技术,为2018世界杯服务。华为董事长最近宣布,华为已经获得22份5G的商业合同,在5G市场获得先机。
第二,中国过分强调民族主义,过分强调“技术独立”,“统一的国家利益”,进一步加深外国的质疑。
中国在产业标准上早有“产业民族主义”的先例。比如在2003年,中国提出WAPI标准,要求所有Wi-Fi设备都需要用其标准,而且手机上不得支持Wi-Fi。中国和Wi-Fi联盟角力好几年,到2009年,中国才不得不采取“兼容方案”,为Wi-Fi开禁。
在2006年,中国又在3G标准上力推大唐TD-SCDMA标准。如果按照完全的市场运营原则,不成熟的TD-SCDMA标准必然不可行,其能上马完全是中国提供大量补贴、硬性要求中国移动的力推的结果。中国移动的3G业绩很糟糕,于是不得不提前升到4G,在4G时代抢了先,在5G年代也率先推出多项标准,这有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G时代依然如故。2018年5月,中国网上突然兴起讨论,指责中国联想公司在上述2016年的两次国际会议的投票中“出卖华为”,引起不小风波。矛头直指联想老总柳传志。联想否认,但含糊其辞,鉴于柳传志人脉甚广,因此还出现“电讯业大佬纷纷力挺柳传志”之事。这种指责认为,正因联想没有“支持”自己人,在2016年第二次会议的对数据通道短码的投票中,联想以及其子公司摩托罗拉没有支持华为的polar方案,以致其落败。在一些人的眼中,中国公司“必须”支持中国公司,否则就是“卖国”。
这种“产业民族主义”的心态与全球化摒弃国界区隔的潮流,或者说与国际产业界决意形成“统一的5G标准”的国际协作精神背道而驰。一方面,这种心态进一步鼓动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它也助长了外国对中国的“阴谋论”,担心中国在制定科技标准背后的意图。
在这种“产业民族主义”的宣传下,即便华为真的不存此心,要摆脱外国敌视,也注定无法成功。中国这样做到头来可能会得出“一拍两散”的结局。美国传出消息,正考虑以“紧急状态”的名义,规定美国不得进口华为和中兴的设备。其他国家暂时没有这么极端,但相信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响应美国的盟国最终不在少数。最极端的情况,5G产业在政治压力下再次形成两个标准或两个阵营,这对整个产业界来说可能是最大的苦果。
(何边书,科技与科技史作家)
時隔一陣子再來看這篇文章,發現作者當下完全沒把「間諜」問題考慮進去。但技術部份,受教了!會自己再進一步瞭解。
@China 1: 名詞翻譯是小事. 作者完全不懂”技術民族主義”內涵才是大事. 自從TD-SCDMA失敗後.中國電信產業已經全面放棄自有標準.沒有人再敢講”技術民族主義” 這不是是針對內行的文章. 還要我一年花60USD我 來讀…誰給我翻譯翻譯.
這個作者給人感覺是被華為收買了。
我覺得總體而言這是一篇好文章。
首先,技術上沒有什麽問題,解釋的也很清晰。5G確實是可能帶來很大變革的行業,不僅僅是加速而已,譬如物聯網、P2P通訊等。至於FDD/HDD的翻譯方法有很多,譬如“頻分多值/碼分多值”也行,不用苛求。作者是否技術專家我不知道(畢竟不是一篇針對内行的技術文章),但至少我不覺的是“技術盲”。
其次,文章邏輯也很清晰,從國家的角度來解釋華爲的困境。孟被捕我覺得明顯是政治事件,而不單純是技術或司法。美國對華爲的調查持續了多年,而且華爲也都積極的配合,一直都還算太平;爲何在這個微妙關口出事?又是用這種嚴重方式?凡事都不可能是100%,如美國三權分立的制度。“紙牌屋”描寫的很清楚了。
最後,我也認爲華爲雖然是犧牲品,但是在中國國家的背景下又是很難避免被犧牲的。華爲這些年國際化做得非常成功,可謂是唯一不通過并購實現國際化成功的中國企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爲任正非的眼光,包括努力擺脫中國本土公司的形象。譬如國際化人才、管理體系、技術體系等,同時他本人對政府干預市場也很反對(這是當年堅持不做“小靈通”的原因)。但是,在目前國家和國際的大背景下,最後還是擺脫不了他的“中國根”帶來的困局。
難得一篇好文章,是現在的端文章裡很難有的!
我認為與其說是彎道超車,不如說是暗渡陣倉。彎道超車是大家能看見,也能期待的。暗渡陣倉是不能察覺的。現在對家已來到你家門口,才驚覺自己反應原來太慢了!當然仍是要急起直追,但就算有國策配合,還是不夠的,所以要用其它技倆,拖慢對家的速度,兼杜塞他的其它進路。
@Vanning 完全正確. 我估計作者沒有法律背景(LLM JD.)也不是念電信產業出身.
@Derf: 作者是技術盲. 華為5G就像一個小賊而且還是未遂. 中國的技術民族主義的美夢在3G國標TDSDCMA失敗後就已經沒有了.更有趣的是, 當初華為實際上也沒有真的大力支持TDSCMDA.反而投資更多在歐洲3G標準WCDMA
華為被打擊不是因為想在5G佔領一些規範, 動了誰得奶烙 就只是因為華為是中國廠商. 我曾在北京就做這個課題一年, 沒有技術和一些法律背景做不好, 會讀書是沒有辦法深入這個課題
华为终端和网络设备都离不开全球化包括美国的供应商,所谓独立自主在产业链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前提下无法成立,即使利用政府资金研发自主,只能赢得既有产业里的短期优势,在长期关键革命式创新上,所谓政府扶持根本靠不住
有幾個沒有轉成繁體的字(种 -> 種)。另外,雖然會很麻煩但不曉得有些用詞可不可以也能隨繁簡體調整? 例如:硬體<->硬件、遠端<->远程等。
這篇談很多產業/技術內涵,是很不錯,讓非業內人士開了眼界,可惜基本文字品質略有疏漏。有簡體字沒改成繁體,有不一致的寫法 (WiFi/wifi),有錯字 (贏利/盈利)。不是想雞蛋裡挑骨頭,但這狀況在好多篇文章都有,很難忽視。希望端傳媒能加油。
跟思科的诉讼结果,只说华为不在美国销售受到指控的产品,没看到说不进入美国市场。
孟被逮的罪狀是詐欺美國金融體系,在美國本來就是重罪,證據確鑿,不是什麼違反禁運。
非常全面,中肯,收获很大,感谢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的正確翻譯應為「頻分雙工」,請知悉。
此文作者究竟是對科技沒有起碼的瞭解,還是接受中共利益輸送為匪張目?華為剽竊沒有證據?華為竊取Cisco的操作系統,連代碼裡的comment都一字不改,居然說沒有證據?Cisco最終與其settle時,華為承諾永不進入美國市場,幾年之後華為撕毀協議,無恥到了極點。
端傳媒如果這類品質低下的文章發得過多,恐自毀聲譽。
我覺得樓下這位讀著沒有看懂文章,作者同意華為不是自己搞一套標準的,技術民族主義的部分是舉過去的例子論證為什麼現在華為會受到猜忌
作者自己也說華為只是偷雞摸狗在統一5G標準 之下想搞polar方案. 而且還失敗了.這哪是技術民族主義(當年的TD-SCDMA才是). 這是所有公司都會搞得技術堡壘.. 標題和內文完全無關.誤導的很嚴重
看得我都暈了.5G只有全球統一標準.華為也只是在統一標準下搶專利和市場. 中國沒有制定自己5G標準.也沒有能力. 作者完全完全不了解3GPP架構. 讀者請先掃盲一下https://www.esmchina.com/news/201806141357.html
这文章好,是近期我看过的非政治数文章中最好的,因能点出华为事情的“技术”面情况来说明现状,补充了现有新闻的缺乏和片面,谢
我记得孟被抓的时候,华为在网上一直刻意保持低调,估计目的就是为了不打草惊蛇,不让中共过度反应。现在中共为了孟可以连抓三个加拿大人,可见华为和政府的关系越来越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