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包淳亮:美国战略收缩、G20杭州峰会与中国梦

美国学者担心美国的胡作非为,中国学者则不妨看看中国是否无所作为。这是杭州峰会的背景,也是杭州峰会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2016年9月3日,中国杭州,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凉亭喝茶。

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甫落幕。中国曾尝试将国际会议办成超级大国的加冕典礼,但在美中南海角力、南韩布置萨德反导系统、英国搁置中资核电站、澳洲叫停电网售予中国公司等新闻阴影下,加冕典礼变得时地不宜。加上欧洲难民危机、俄乌冲突、叙利亚内战、全球经济衰退威胁等议题,世界说不上有什么欢喜气氛;一场“大拜拜”,就只能匆匆过场。

但是这些插曲,还是不能阻挡中国前进。例如到 G20 召开前,美国已经超过120天没有进入南海执行“自由航行任务”(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FONOP),被质疑虎头蛇尾。美国似乎不能拿中国奈何,但对于中国在世界扮演“负责任大国”角色,又有点欲迎还拒。美国为了继续领导推出的 TPP 与 TTIP 等贸易协定,又遭内外阻拦,似乎将前功尽弃。

世局关键在于:美国究竟还要不要领导世界?如果要,该如何领导?如果不要或不能,又该怎么办?中国又将如何扮演其角色?

近期因为特朗普的许多竞选言论,前述问题成为显性话题,特朗普的见解遭受不少嘲笑质疑。然而美国的国际政治圈,特别是信奉现实主义的国际政治学者们,却正在掀起一场对新保守主义干涉全球恶果的抨击,并推动“战略收缩”的辩论;其中许多观点,都呼应了特朗普的主张。

本文将先略谈中国高调举办 G20 峰会的意图,其次是 G20 的改革方向,最后是美国战略收缩的意涵。

G20 杭州峰会: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本次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所代表的意识形态,仍期望由美国领导世界。例如副总统拜登就撰文强调:美国要继续领导、管理世界。倘若希拉里胜选,可能成为下一任国务卿的坎贝尔(Kurt Campbell)也有类似态度。不久前,坎贝尔在一篇书评指出:有关美国衰落的担忧,在战后差不多每10年都会浮现一次;但它们往往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国际间的焦虑,而不是对美国战略形势思路清晰的评估。

然而正如如同新美国安全中心 Michael Lind 指出:虽然从1914年到2014年,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堪称“美国世纪”;但美国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毛额,到2014年已被中国超过──目前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外汇最多,也是百余国的最主要贸易伙伴。Lind 认为,随著中国成长,美国不让中国在东亚称霸的企图注定徒劳,美国也很难提升其在全球经济的权重。美国仍将是全球经济的三强或四强之一,军事的两强或三强之一,只不过没有一个国家是单独的超级大国了。

美国不仅整体国力相对下降,且国际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 David Francis 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包含了全球经济的四成,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贸易协定,使美国对亚洲出口占有优势。但是民主党可能在国会大胜,其反对将使 TPP 难以过关;何况共和党的特朗普也表示反对 TPP。

如果奥巴马前往杭州时,能一手带著国会刚通过的 TPP,一手是进展顺利的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议(TTIP),他便能在杭州睥睨群雄;中国就算是主场也只能甘拜下风。可是美国的内政发展,却让奥巴马两手空空,在杭州与之后在老挝(寮国)的东亚峰会,都像是被动的跛脚鸭。乃至于连菲律宾的新总统杜特尔特,都胆敢对他出言不逊。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布鲁金斯学会刊出专文,讨论“如何衡量中国在二十国集团会议上的成功?”该文指出:二十国集团成员占了全球生产毛额的85%,远比七大国会议(G7)具有代表性;但二十国集团会议“危机管理”的色彩较重,仍非稳固的全球治理机制。作为七大国会议成员之外的最大经济体,中国理应当试图提升 G20 的重要性。

在此背景下,杭州峰会正是中国在国际上展现号召力的机会。这场峰会能将让世界意识到,中国对全球治理的态度严肃,且组织力与号召力也无人可比。在全球贸易上,中国在环境商品协定谈判(EGA)中扮演核心角色,将推进资讯科技协定(ITA)的扩大;在全球反腐败、反逃税、网路安全、欧洲难民危机上,中国也可借由多边战略、单边承诺等,扮演更大的角色。

正当全球许多地方遭遇危机、怀疑全球化之际,中国费心主办此次会议,也将彰显中国对世界的领导信心。

因此,G20 作为全球治理机制的前途,才是中国主办此次峰会的考验,并将对中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留下长期的影响。

G20 的前途未卜

总体来说,杭州峰会可说是过去两年美中“斗而不破”背景下,中国展示世界发展蓝图的一次重要会议。在这个美中持续对峙的过程中,美国的“战略收缩”论点越益受到重视;同时美国诸多盟友持续受到大环境摧折,很难从美国得到其所期望的支援,于是一个个接受了中国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全球建设计划。

在美中“世界老大”之争白热化的当下,中国可利用 G20 扩大自己在全球的影响。相对的,G20 或许反而对美国不利。传统基金会的罗伯斯(James Roberts)就认为,美国很难从G20 的伙伴国家学到什么,“G20 已经变成缩小版的联合国,有著裙带关系和腐败,并且推动一些花更多钱、收更多税的政策”。罗伯斯撰写的报告《2017年全球经济自由议程》表示,美国应淡化 G20 的地位,而将 G7 扩大,使之包含更多以市场为基础的民主国家。

不过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G20 的亚洲代表性不足。既然 G20 本来就很有弹性,那么变成 G30来纳入更多亚洲国家,也没什么不行。只不过团体愈大,愈不能做事;这种期望恐怕也不会实现。相形之下, 中国学者鞠建东、余心玎提出以美国、中国与德国做为美洲、东亚、欧洲代表的 G3 体制,反而更能高效推动全球治理。

G20 成立之初就有很大的随意性,其未来也有很多不确定。二十国集团的许多作用,或许应由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大会担当,但是在延宕已久的联合国改革方案获得共识前,类似二十国集团之类的新组织,还可能层出不穷。对于中国来说,重要的是此时此刻利用所有机会,争取更多国家认可中国在国际上的组织力、号召力、领导力。两天的杭州会议或许并无可观,但放在两年、二十年的时间光谱上,仍然具有起承转合的重要意义。

美国战略收缩的意义

如同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沃尔夫(Martin Wolf)所说,当前的国际世界,全球化进程似乎有倒退的危险。由于中国是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最大获益者,且羽翼渐丰,自然有意愿也有能力利用 G20 捍卫全球化、自由化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已成为多边经济利益的捍卫者,而美国如何自处,反而变成世界最大的“问题”。

特别是,希拉里被许多人视为“奥巴马政府中头号对华鹰派人物”。倘若由她担任下一任美国总统,两强相争的结果实在令人不安。何况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悬殊,财政状况恶化,不应该也不能够任由希拉里,以及支持她的新保守主义路线四处兴兵。

若干美国国际关系学者,都在近日撰文表达此种忧虑。

例如 Freddy Gray 便强调,美国至尊的时代已经接近终点,冷战之后的单极时刻将要结束。奥巴马仍想要领导世界,但已经勉为其难。美国承担了北约(NATO)组织 75%的军事支出,过多的安全保证对美国弊大于利。美国可以有秩序地退出北约,而德国可以成为美国在欧洲的主要伙伴。他引述历史学家 Andrew Bacevich 的观点,指出美国的“大中东战争”,证明了作为超级强国也不能为所欲为。美国本来想传布自由、富裕与安全,结果只是适得其反。

他提到的 Bacevich 是美军退休上校,目前是波士顿大学杰出历史教授。他在九、十月号《外交事务》撰文指出: 1991 年在时任国防部副部长伍夫维兹(Paul Wolfowitz)推动下,美国提出《国防计划纲领》,要依照美国的喜好“塑造未来的安全环境”,这种念头让美国卷入了一场又一场战争。冷战时期虽然称不上和平,但从杜鲁门总统到里根总统,美国都还追求和平,但现在“和平”却已经从美国的政治话语中消失,战争反而成了常态。

Bacevich 认为,美国可以考虑 2025 年退出北约──在此期间先让欧洲人担任北约欧洲盟军统帅,然后逐步关闭美军在欧洲的基地,最后从欧洲撤军。他也认为美国应通盘考量,是否仍有必要在多达150国驻军?

稍早,哈佛大学的 Stephen Walt 也在《外交政策》撰文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预算捉襟见肘,中国已日益强大,下任总统得在欧洲、亚洲、中东与全球议题的优先性上,做出艰难选择,不能再期待美国同时介入多重议题。

麻省理工学院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Barry Posen 也指出,美国盟邦的价值,应该从其对美国安全的价值判断。但美国远隔大洋的地理位置难以被犯,使盟邦的价值很难超过其成本。倘若美国在同盟政策上更明智,则军事预算可以裁减五分之一,每年可节约一千亿美元左右。该校卓越教授 Harvey Sapolsky 也撰文主张:至尊对美国是一项坏战略

前总统克林顿曾说美国人基本上是“孤立主义者”,这一点现在更加真实。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Amitai Etzioni 撰文主张,美国与中国可以寻求交易,甚至可以把台湾议题当筹码,呼应其同僚 Charlie Glaser 去年在 International Security 期刊提的建议。他担心,倘若希拉里上任,最可能担任国务卿的坎贝尔似乎希望,将绝多数外交资源投入亚洲。问题是:中东经验显示美国并无点石成金的能耐;相反地,它碰到什么,就烧毁什么。

结语:迷惘中的集结号

如果只看主流媒体报导,特朗普似乎是一个狂人、疯子。但是如果看得更多更广,则会担心希拉里是个战争贩子。美国在中东的这15年,希拉里从参议员到国务卿,再到公任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可说贯穿始终,并且一直是最主要的战争支持者之一。加上之前她担任第一夫人期间,表现出对“美国例外论、美国优略论”的执迷,使得厌战的民众、学者乃至于军方将领,都对她的当选前景感到不安。

特朗普可能和俄国、中国谈交易,希拉里则似乎将继续过去几十年的意识形态东征。《外交政策》就刊出 Clinton Ehrlich专文,指出“克里姆林宫真的相信希拉里想要和俄国打仗”。例如希拉里近日宣扬在叙利亚设立“禁航区”,她虽然知道这意味著美军可能得攻击俄国军机,却只说“应该不至于如此”──好像俄国就应该、也一定会退让。

奥巴马虽然没有希拉里鹰派,但也是要“领导世界”。两人的亚洲再平衡,都很少“牛肉”,在 TTP 与 TTIP 等贸易协定上,还是搜刮其他签约国。法国就抱怨欧盟愿意付出很多,却获得很少回报,令人无法接受。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也在8月底表示,TTIP 谈判本质上“已经失败”,只不过“没人愿意承认这一点”。

与美国相比,中国虽然提出“一带一路”的大建设计划,但仍是新兴土豪,与世界的关系远不如美国紧密,无论经济或军事力量都还略逊一筹,可信度与可依赖度都尚待加强。

五年前 Ian Bremmer 与 Nouriel Roubini 在外交事务提出: G20 的世界其实也就是“G-Zero World”的时候,人们对此感受还没那么清晰;但现在看来,却真正反映当前国际社会缺乏领导的迷惘。只是五年前人们指望的“G3”,还是美、欧、日传统三强;现在日本已经退出了G3的行列。但由此也可看出,中国正确立中的超级大国地位,实在过于新鲜、缺乏历史积淀。

从各国、各经济体的发展趋势来看,可预见的未来,领导世界的也就只能是美国与中国。美国还将长期抵御其相对衰弱的趋势,中国的领导地位也还将耗费数年才能够确立,而两国目前谈不上同舟共济,使得世界缺乏领导的中心,这就使得几乎任何一个高峰会,都未能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

无论如何,大国的胡作非为是人类灾难,无所作为也是对全体人类的不负责任。美国学者担心美国的胡作非为,中国学者则不妨看看中国是否无所作为。这是杭州峰会的背景,也是杭州峰会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包淳亮,中国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最后一句话应该倒过来吧,中国在胡作非为,美国却无所作为……

  2. 这文除了一头一尾带过啦些中国“称霸”的困难,中间大段都用来鼓吹美国领导力的式微,可正如之前评论里讲的,例证只挑对自己有利,有失偏颇。只举一例,Trump那饱受指责的孤立主义在这里竟然摇身一变成了与“战略收缩”步调一致的“洞见”,要这真是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良方,那大清帝国的统治就该延续至今了。
    另外楼上那位,你讲IR时不讲IE?对外经济政策的成败又受着国内经济形势的左右,中国要不是靠搞进出口贸易哪来的这么些“底气”,美帝独霸的这么些年还不也是因为有别国愿意买它东西,当然这也恰是他们TPP、TIPP谈判停滞不前的原因。金融危机之后振兴国内经济始终是各国大选的主旋律,排外或民族主义也不过是被低薪与高失业率激发出来的情绪罢了。具体到美国这边就是Trump说要带给白人工人肉吃,Clinton声称可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至于中国的经济转型,看作者的头衔就知道不需要指望会有多少涉及。

  3. @FuryCelestial 人家在谈IR, 你在说Econ

  4. 现在谈中国领导世界还太遥远 再过30年就知晓了

  5. 作者夸大美国综合国力的领先优势衰退,却又完全不提中国最近的制造业衰退、地方债务高企、国进民退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差等经济问题,以及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个人,失去党内有限民主带来的活力和集体领导制度维持的约束力可能造成的政治危机。同时,说到美国大选,指希拉里是战争贩子,可在美国,连共和党籍的国安专家都认为特朗普的当选会严重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这位“最鲁莽的总统”会让整个世界都变得更加不安全和混乱。显然这种担忧是甚于对于希拉里的。 两两比较,作者却只挖掘能表达自己观点的事实和言论,忽略更为主流的看法,说此文“观点凌驾事实之上”一点不为过。顺带一提,此文有各种缺陷,但是对内地政治正确却高度贴合,能算得上是一篇优秀的propaganda

  6. 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在衰退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并不是美国国力在衰退;中国是以经济在影响世界格局,它的国力并不能和美国相抗衡,所以并不足以领导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