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犯罪
台湾职场性骚扰:说出“我们不要这样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气
如何在这波浪潮中,正视当事人的经验,重新盘点制度的缺点与完善度,是这波浪潮中应该推进的重要工作。
陈宗元:在台湾,性骚扰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么,司法如何避免二次伤害?
在现实中,各单位在处理相关事件时,多为遮家丑而以各种方式勉强、劝服被害人息事宁人,导致被害人反而被体制所伤害。
巴黎骚乱与马克龙时代不断扩大的警权|Whatsnew
“黄背心”之后,法国警察的暴力执法愈发频繁和普遍。而马克龙提出“共和国秩序”,更加维护警方的执法权。
乔瑟芬:台湾迟来的MeToo浪潮,民进党性骚事件何以成漩涡中心?
为什么长久以来,大家都“听说”过某些事,却无法让这些人付出代价?
缅北诈骗园区逃离者自述:没有见过“割腰子”,但里面的人会被卖来卖去
“这种地方是更高明一些的监狱,强迫你学习一些心理操控的套路和金融知识,为的是让你当奴隶给老板赚钱。 ”
过去一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性别谋杀”
在中国大陆,亲密关系谋杀常被“情感纠纷”“家庭纠纷”等词掩盖杀戮的残酷性,将具有公共特征的暴力行为私人化。
评论|
专访学者陈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时我们仍假设“家庭”很温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亲密关系或家庭内遭遇暴力。
台湾国民法官新制:走进模拟法庭,感受司法审判的重量
论罪量刑的艰难,困扰著模拟法庭上的国民法官,这样的压力,更可能会在制度上路后,成为无法忽视的现象。
评论|
孙健智:社会阶级、诉讼成本与媒体效应——台湾国民法官的天平考验
司法的天平,在摆上公平正义的砝码之前,就已经先乘载了社会阶级、诉讼成本、媒体效应的重量。
美国中期选举前瞻之三:经济﹑堕胎﹑枪枝暴力--哪项重大议题能有效催票?
美国人逐渐从堕胎权转而关注经济问题,而这正是民主党的弱点。
评论|
V太太:校园文化与师生关系,如何将少女打造成性暴力受害者?
父权社会的性别规范,在男性教师和女学生之间打造了一组独特的互动模式。
Jingyao诉刘强东“庭前协议”结案,“误会”还是“分歧”的抗争仍在继续
不满于媒体带有明显倾向性的报道,网民尝试传播她们认为更准确的措辞,并解释庭前协议的含义。这样的努力仍在继续。
1
…
8
9
10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