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月|假扮Les强奸案,约会app在数位性暴力中的责任该有多少?

app只是一个线上酒吧吗?
端开麦第十一集

欢迎在 AcastKKBOXSpotifyApple PodcastPocket castGoogle Podcast 平台上关注我们喔!

这一期有点长,因为对于性自主权、法庭对性暴力案件的认知、以及约会app上的新兴暴力案件,我们有太多想说了。

10月初,香港一起男性假扮女同志强奸案被判无罪,引起LGHBTQ+社群的哗然。这里的受害主角是女同志。这起案件也因为集合了女同志、直男/异男、BDSM等元素而变得非常juicy,在不少公众和媒体的讨论中,变成了一部文字色情片。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欺瞒、知情、同意、对性小众的偏见、性暴力在法庭的难吿、约会app的责任,需要被不断地提醒、讨论和深化。

所以在台湾和香港前后脚开启的骄傲月,我们邀请了性别研究学者阿离,和报导港台政治、社会事件的记者修彣一起,讨论这单案件中的性别偏见、身分流动,app在性小众群体的亲密关系中的角色,以及这些约会软件的准入、身分认定及管理责任;以及,对安全的关注会否成为监控的延伸。

app只是一个线上酒吧吗?我们为什么总是要提醒平台的责任?

节目内容

00:00 骄傲月

03:23 假扮同志在约会app上常见吗?

08:19 直男/异男对女同志/女同的性,很有兴趣?

11:58 被告如何“装无知”

16:37 香港法律对“强奸”的定义,模糊在哪里?

18:40 大众对性别表达有什么误解?

21:15 六男一女的陪审团有偏见吗?

28:21 无罪推论在当下香港的讽刺

30:40 空间即性别,约会app对LGBTQ群体有多重要?

36:09 为什么不能在app的身分认定上做过多限制?

39:00 在平台上“举报直男”是怎样的体验?

43:08 其实很多人是不能出柜的,即便在匿名的app上

44:28 线下发生的暴力案件,是平台的责任吗?

48:31 平台可以做的有哪些?

56:30 但是,对安全的关注会否成为监控的延伸?

1:03:53 讨厌的“受害者检讨”

1:05:58 台湾法律对性自主权的解释是怎样的?

1:10:55 受害者以后会更吃亏吗

1:11:57 不是小心做人,是重新做鸟

延伸阅读
郭婷:恶在细水长流处——日常暴力与“N号房”
周芷萱:女体与欲望——网红小玉谋划AI换脸色情片背后,老司机们的暴力
从金基德之死说起:艺术神话下的道德豁免与性别暴力
“非自愿单身”:为何外貌与两性关系焦虑,会引他们掉入网上的仇女黑洞?
小端网络观察:万物皆可“老婆”?三星虚拟助手如何引发色情迷因狂欢?

本期音乐

Low Call by Blue Dot Session
Heather by Blue Dot Session

《端开麦》隔周五更新

对节目有话要说、有槽想吐?

等你 call in: podcast@theinitium.com

“端开麦”Podcast节目

出品:端传媒

主持 / 企划:符雨欣、张书玮

本期嘉宾:阿离、修彣

剪辑:李佳星

录音:Stanley Leung

宣传:侯名晏

设计:Mantha Mok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樂見端開麥討論此一重要的議題,身為在臺灣的中學服務、任教公民與社會科的異性戀愛取向生理男性教師,我有教導學生性自主權相關知識、培育學生尊重他人「性的權利」的職責,但另一方面作為父權體制下的既得利益者,我有時會難以真的同理其他人的處境,所以真的很感謝端開麥的討論,刺激我思考這方面的議題。
    在本集節目中,傳達了一種「受害者在受欺騙下所做的同意不算同意,因此是性侵」的想法,亦即知情權乃性自主權的必要條件,但我覺得此一命題並不合理。
    首先,性自主權作為積極同意權,係性行為的任一方都隨時都可以行使的權利。在缺乏所有性交參與者積極同意的情況下,即不得發生或繼續發生性行為。在性行為的過程中,任一方本來就有在任意時間點拒絕繼續發生性行為的權利,無需理由。
    因此,在性行為過程中,一方因發現另一方欺瞞行為,而拒絕繼續性行為時,另一方應停止性行為;如另一方仍繼續性行為,那毫無疑問是性侵害。然而這不會導致在撤銷同意前所發生的性行為變成性侵害。可見知情權與性自主權是兩回事,而非必要條件之關係。
    簡單來說,以詐術獲得別人的同意也是積極同意,頂多該同意有道德上或其他法律上的瑕疵。只要沒有在缺乏另一方同意的情況下繼續性行為,自然我不構成性侵害、強姦。
    以上是我對這個案件的看法,不知道這樣的看法有沒有問題?

  2. 其实一个app的运营者就不用想那么多了,如果你主打女同,一刀切又如何,你又不是政府,这世界难道就你一个app吗

  3. 「六男一女的陪審團有偏見嗎? 」中指男女陪審團會有不同方向,讓我想起性別平等上的爭論,會不會是女性被社會建構造成男性相對上有暴力/強姦傾向的刻版印象,才使得他們傾向認為被告有罪?當然,例如最近另一宗強姦案件中,六女一男陪審團裁定被告罪名不成立,使得社會(或者說男性?)對誣告性罪行更為恐懼,當成為陪審員時又會否再有女性有較大可能誣告的刻版印象?
    人性的不可靠和可影響程度實在太大,難怪有AI判決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