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仿吉卜力是“艺术末日”吗?为何也有人认为有利动画产业?|Whatsnew

AI对动画行业的冲击,具体将取决于产业本身的分工和商业模式。
OpenAI早前宣布为GPT-4o推出图像生成技术,能够将图片“吉卜力风格化”,在网路上爆红,但引发外界质疑是否侵权。网上图片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3月27日,OpenAI的ChatGPT大语言模型更新了其4o版本,宣布大幅提升图像处理能力。随后,网上出现了一场生成“吉卜力工作室画风”图像的热潮。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主导的吉卜力工作室以坚持手工作画和理想主义闻名,而新的ChatGPT-4o可以将现实图片输出为“吉卜力风格”。这一风潮,也很快引起对“艺术末日”的担忧,和对动画产业未来的讨论。

在这场网上热潮中,人们把各种各样的新闻和私人相片上载到ChatGPT,输出“吉卜力风格”的图像——网络上流传着的生成图像包括吉卜力风格的特朗普遇刺画面、吉卜力风格的美乌谈判现场……各路人士都加入这场“吉卜力化”风潮,甚至特朗普政府也在官方平台发出一张吉卜力风格的“移民局特工逮捕非法移民”宣传画。

许多媒体指出,ChatGPT的这一新能力,引发社会对其版权问题的关注。美联社报道引述相关法律人士指出,在法律上,ChatGPT的这一新功能存在疑点,包括其训练是否用到了宫崎骏或吉卜力工作室的作品,用这些作品训练是否需要得到许可,是否得到了授权,以及OpenAI是否应该对吉卜力做出现金补偿。

对此,TechCrunch报导中刊出OpenAI 发言人的声明,ChatGPT 不允许复制“还在世的个别艺术家的风格”,但允许复制“工作室的风格”。

除此之外,象征着手工动画最极致坚持的“吉卜力风格”被AI复刻,也令不少人担忧:AI是否已经将人类带到了“艺术末日”的边缘?《福布斯》的一篇评论表示,这样的科技进步会否令艺术“可有可无”。

宫崎骏则早在2017年NHK制作的纪录片《不了神话:宫崎骏》中公开批评应用AI的趋势。宫崎骏激烈表达过对AI作画的反感和批评。他表示,AI象征着“世界末日要到了”,并指AI技术无法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把手工动画场景做到极致以展现出对生命的理解。

“艺术末日”的担忧,也包括认为AI将导致大量动画从业人员失业。美国动画工会(TAG)在2024年发布的报告指出,大部分的动画工作室已经开始使用AI技术,而AI会“严重破坏就业机会”——其中,初级岗位职位最有可能被裁撤,刚步入职业生涯和以动画制作糊口的人群会受到最大冲击。

也有越来越多想成为画师的民众在网上留言:我还应该学习动画制作吗?

亦有咨询公司报告预计,未来三年内,包括动画在内的美国娱乐产业,将有超过20万个工作岗位受到AI的严重影响——还不包括自由职业者。

不过,在担忧之外,当今的动画产业中,AI使用已经变得普遍了。

OpenAI早前宣布为GPT-4o推出图像生成技术,能够将图片“吉卜力风格化”,在网路上爆红,但引发外界质疑是否侵权。网上图片

AI首先被大量使用在3D动画领域,2020年代开始,部分由AI制作乃止全部用AI制作的动画尝试不断变多。而大型的3D动画制作中使用AI辅助已经成为常态。以2025年至今狂扫中国大陆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其制作中已大量引入AI,以处理大量的特效动作和关键场景。

而在2D动画领域,一些分析认为,在处理表达情绪深度和复杂的故事情节,调用人物表情、动作方面,AI仍会很难达到人类的水平。同时,“讲故事”仍然是动画的主要吸引力,因此“AI完全代替人类画师”并不太可能。在越长的2D动画中,这一差距就会越明显,因此更可能的模式会是双方的合作产出。

2023年,Netflix牵头制作了AI生成背景的商业动画短片《犬与少年》,以AI制作场景,人类画师绘制人物。到了2025年,Frontier Works与KaKa Creation合作的日本电视动画《Twins Hinahima》制作完成,其同样是大幅采用了AI绘制场景,人类画师处理加工和绘制人物的模式。

一些报道指出,在AI大幅应用前,宫崎骏代表的手工动画,就已经因为高强度工作而陷入某种后继无人的境地。此外,工作环境强度高,画师工资低,容易过劳,也使得行业面临“画师荒”。上述《Twins Hinahima》的制作方就表示,加入AI后制作周期缩短了40%,有助于应对行业“后继无人”的状况,可以让动画师更多聚焦在更有创造力的剧情、动作设计等工作上。

AI制作动画的水平不断提高后,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和工作分工或会受到较大冲击。一些预测认为,AI技术会使得更小型的、更个人化的工作室成为可能,在行业中创意占到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对动画产业虽然冲击巨大,但未尝不是另一种机遇。

不过,也有分析指出,AI冲击会结合已有的产业政策,如外包带来的“血汗工厂”模式、商业模式瓶颈、利润在行业内分配的不均衡等。有报道指出,在AI冲击之前,美国动画行业已经出现了大幅裁员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大量岗位被外包到其他国家,以及流媒体平台模式不甚理想、分成不均衡等。

NHK在2024年6月的一篇报道中,描绘了日本动画行业商业模式的结构性问题:“日本动漫产业每年都能赚取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和无数奖项。但荧幕上精美绝伦的作品和创作者在工作一线的生活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大多数年轻动画师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他们甚至都买不起吃的。”报道指出,出版商、分销商、广告商甚至游戏公司在利润链条中占据主导地位。哪怕产品大卖,工作室和画师也不会拿到更多钱。

“AI引发世界末日”的担忧,或许仍然要置于动漫产业的商业模式大背景下审视。

OpenAI早前宣布为GPT-4o推出图像生成技术,能够将图片“吉卜力风格化”,在网路上爆红,但引发外界质疑是否侵权。网上图片

读者评论 0

评论为会员专属功能。立即登入加入会员享受更多福利。
本文尚未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