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25总预算迷雾:三读后删减金额仍悬而未决|Whatsnew

台湾立法院预算审查陷入争议,删减总额难以计算。
2025年1月20日,台北,立法院内,立委们处理中央政府总预算案。摄:陈焯煇/端传媒
台湾 政治 公共政策 公民社会 政治团体 选举

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2025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案在立法院三读后,出现前所未有的混乱。2月19日,立法院送出预算审查报告,预算删减金额创下历史新高,但最终删减金额却因计算方式不一而存在巨大争议。原列岁出总额3兆1324亿元(新台币),报告显示委员会及院会审查共减列1136亿元,另须执行不低于939亿元的通案统删。

争议焦点在于,“统删”与“个别提案”的优先顺序未明确规定,导致总预算删减金额出现两种版本。根据报告,各委员会审查加上院会表决共减列1136亿9925万9千元。此外,立法院另通过“通案统删”不得低于939亿7500万元的决议,要求删减各机关旅费、水电费等项目。然而,报告未说明通案统删是否包含在1136亿元内,引发争议。

争议的另一核心在于计算方式。若两项删减分开计算,总删减额将达2075亿元,约占总预算6.6%。然而,对行政院而言,若通案统删939亿元需额外执行,将面临638亿元(939亿元减去已列通删项目301亿元)的执行困境,因立法院未指定具体删减对象。这种做法不仅造成行政困扰,更可能违反宪法规定的责任政治原则。行政机关无法依法进行预算分配。

对此,行政院主计总处指出,若立法院决议的通案统删与个别提案分开计算,总删减额将达2075亿7425万9千元。其中,通案统删939亿元仅列出301亿元具体项目,差额638亿7500万元需由行政院自行盘点。行政院强调,因立法院未指定删减对象或项目,行政机关难以执行这笔638亿元的额外删减。

在这样的计算混乱下,可能呈现两种数字:最低估计删减金额約为1136亿元,包含委员会审查及院会表决减列金额,但未计入通案统删;若将通案统删939亿元额外纳入计算,总删减额则达約2075亿元。

总预算删冻数额难计算

不过,即使目前主流看法多以总删减额2075亿元计算,但主计总处表示仅1439亿元。行政院秘书长龚明鑫指出,行政院与立法院在预算删减数上存在636亿元的差距,行政部门计算出1439亿元,而立法院则提出2075亿元。立法院要求行政部门自行删减这段差额,但此做法有违宪法规定的责任政治原则,因为预算审查权应归属于立法院。

而该落差,在于主计总处无法依往例协助立法院核算。除在审查总预算案出现程序瑕疵,导致最终删减金额存在争议外,主计总处也指出,三读时未明确宣读总删减数,造成立法院计算的2075亿元与主计总处核算的1439亿元产生巨大落差。

主计总处表示,另有部分提案更出现超额删减情形,如外交部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费原编列1.1亿元,却遭删减1.4亿元。这些都使主计总处无法依往例进行预算核算工作。

除此,行政院长卓荣泰指出,今年总预算删减率较往年增加约六倍,加上通案统删939亿元中尚有636亿元待行政院自行调整,恐影响施政。审查结果显示,多个机关业务费遭大幅删减,其中监察院削减96%,面临业务停摆危机。

预算修正案集中削减特定机关业务费,包括监察院、不当党产处理委员会等。媒体政策及业务宣导费普遍遭统删60%,外交部与文化部更遭全数删除。

此前的总预算审查过程中,蓝白阵营在党团协商阶段提出大量删减案,多项提案存在理由不清、金额误植、重复删减等问题。为因应预算被删至负数等异常状况,立法院首次增设“新增通过决议”章节,明定院会审查效力优于委员会审查。预算冻结金额及最终删减数,至今仍未在审查总报告中确切呈现。

除了删减金额争议,总预算被冻结的金额,至今也不明确,从立院宣布的2600亿元,到主计总处1月23日提出的冻结金额为1607亿元,再到最新核算的1381亿元,两者差距达一千两百多亿。

需注意的是,台湾政府预算分成不同类别,这些类别之间的资金不能随意调动,尤其是被删减的部分不能挪用。推动一项政策通常需要人事费、业务费、资本设备等多种经费投注,如果单独删减某个类别的预算,就可能让整个机构无法正常运作。

而本次冻结主要针对业务费,可能导致机关运作陷入困境,例如拥有车和司机却没有燃油,使机关无法正常运作。此外,此次冻结规定必须执行到一定比例后,才能提出解冻报告。然而,从达到比例到立法院排入议程并通过解冻,中间必然存在时间差,且解冻与否仍不确定。这意味着业务执行可能因资金短缺而停摆,且解冻过程可能拖延。

此前,总统赖清德表示,此次预算删减幅度为往年六倍以上,冻结部分则较近三年平均增加约20倍,对政府运作影响是史无前例。此次总预算遭冻结的具体项目,包括总统府业务费冻结73%、监察院业务费削减96%且剩余预算全数冻结。

2025年2月10日,中和,罢免国民党立委的连署站外,有民众举牌抗议删减文化预算。摄:陈焯煇/端传媒

一本算不清的帐

立法院于1月21日三读通过2025年度中央政府总预算案,然而朝野立委严重对立,迄今仍无法明确计算总预算及删减金额。

时代力量主席王婉谕批评,总预算审查过程缺乏实质协商,导致部分预算遭重复删减。她指出,立法院未厘清“通删”与“个别提案”的优先顺序,造成删减金额无法准确计算,引发行政机关执行困境。

针对目前的预算僵局,王婉谕呼吁行政院提出覆议,重新审查总预算。她强调,这是符合宪法的解决方式,若蓝白立委持续反对覆议,预算问题将更难解决。王婉谕提醒,这种混乱的预算审查不仅影响政府施政,更可能冲击宪政体制的正常运作。

王婉谕也批评,立法院首度在审查报告中增设“新增通过决议”章节,明定院会审查效力高于委员会审查,使委员会中心主义沦为空谈。如国民党立委陈玉珍未参与文化委员会讨论,却可在院会提案删减公视预算,她担忧此类情况恐将层出不穷。

她另比较2024年与2025年总预算审查报告差异指出,2024年审查报告明确列出“共计减列299亿2622万1千元”,但2025年则出现“共计减列1135亿9925万9千元”外,还须执行“不低于939亿7500万元”的通案统删,且未说明两笔金额是否重复计算,造成最终删减金额难以确认。

协商破局后的下一步

行政院于2月19日收到立法院送交的总预算案后,因预算删减规模庞大且未明列总删减数,正研议包含覆议在内的合法救济方式。行政院长卓荣泰表示将审慎评估是否提出覆议。

为化解僵局,立法院长韩国瑜先于2月18日召集朝野协商总预算案,但因立场分歧最终破局。国民党与民众党立委态度强硬,强调总预算1月21日已三读通过,不应再调整。韩国瑜在协商破局后呼吁行政院勿轻易提覆议,并建议未来可用追加预算解决问题,但卓荣泰认为此举难以解决当前问题。此前,行政院指出总预算有12项窒碍难行之处,难以用追加预算解决。

依据《预算法》第79条规定,行政院虽可在法律规定前提下提出追加预算案,但被删除的预算是否得以此方式追加,仍有疑义。

若行政院决定提出覆议,立法院需在15天内作出决议;若不提覆议,行政院将被迫自行删减可能影响国防或教育的重要预算。目前行政院仍在评估总预算案影响,尚未正式启动覆议程序。如预算案最终无法通过,依《预算法》第51条和54条规定,政府将沿用去年预算,预料新计划与新支出将受影响。

从现实层面来看,一旦2025年中央政府总预算无法明确核算,恐将对政府运作与社会经济造成冲击。预算删冻不仅可能导致社福、医疗与教育等公共资源投资不足,也将影响政府资源分配效率,进而恶化行政院与立法院的对立,不利未来政策推动。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