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需要资源投入,你正在阅读的即时新闻能够免费开放给公众,全因有会员订阅支持。你可以选择月付畅读,也可以订阅端x华尔街日报双会籍;如果你是学生、教师,更可以享受优惠。邀请你成为端传媒会员,选择适合你的订阅方案,支持我们继续推出优秀报道。
在香港创党逾30年的民主党今日(2月20日)晚上9时半宣布,中委会已经决议启动小组,跟进解散及清盘等工作的前期安排。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发言时指,中央委员会讨论后决定成立三人小组,由他、副主席莫杰成及秘书长梁永权组成,主要负责厘清法律、行政和财务的安排,研究召开会员大会、清盘手续、程序和法律事宜等等。小组将作出讨论及向中委会建议安排,例如开会时间等等。
民主党中委会10名委员会见记者,会上气氛凝重,由罗健熙代表发言。对于商讨过程,罗健熙形容是平常心讨论,虽然各人有不同情绪、对党的想法,但最终认为须向会员负责,也同意成立小组跟进。
他说,“我们没有人会特别开心,大家在这里这么多年,起码十年以上或创党会员,大家的情感一定存在。但当要走到这一步,就要做。”他未回应中委会是否一致通过,其中谁支持、谁反对,重申这是一个“集体的决定”;他指坊间近日对这些方面的说法“不是真实”。
民主党必须经过会员大会,由全体会员、即大会上75%出席会员同意决定才可以通过解散;民主党目前有400名党员。罗指仍要跟不同党友商讨,了解他们的想法,“希望大家(党员)感觉被尊重之余,也可以跟我们中委会一起面对这个处境。”他指过去会议一般有约百名会员出席会议。
会上,记者多番追问解散程序是否有时间表或死线,罗健熙指将来若有具体正式时间表,会经过中委会同意后再公布。“解散不是恒常、日常按照平时所认知所作出决定的事,我们要去厘清《公司条例》的要求、党章的要求,要跟会计师讨论财务上有什么地方需要注意,也要去物色清盘人。”
对于党里资金和物业的去向﹐罗健熙仅指会章有所规定,如果解散后有剩余的资产,可以转给理念相近的团体或捐予慈善机构。他未详细交代会上的其他讨论,亦指目前未能分享具体安排,将适时再汇报给传媒及公众。
罗健熙指现时仍要花时间研究细节,找出“究竟有什么选择在我们前面”。

罗健熙不评论“北京传话”论;建制派称民主党“咎由自取”
“我无法很确切地说明这次决定面对的挑战是什么,作出决定是基于对现时政治形势的理解。”罗健熙说。他指目前民主党没有急切的财政压力,单看财政状况,党仍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他重申决定是基于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可预视的未来计划,但不能具体讲太多。
被问及是否面临北京或“中间人”的具体压力要求解散,他指对坊间说法不作太多评论。
他补充国际形势非其考虑之一,“大家都明白有时我们尝试去做,(在港的)影响力在过去两年和以往有差别,我们没有特别考虑国际环境形势。”他又指此决定与参选今年立法会的机会渺茫无关,民主党没有接触或者询问有没有参选空间,也没有向选委寻求提名。
民主党去年12月刚完成领导层改选,解散前一天(2月19日)亦有对新一年《财政预算案》作出建议,“我们说法一直是希望继续服务香港市民,在香港跟大家一直付出,但有些决定我们需要去做,我也不能讲太多。”
“我们要朝着这个(解散)方向走的时候,我们当然觉得很可惜。”他说,“我们尝试做出对党最好的决定,可能有些人不同意,也许有些人认为我们一早应该解散,但无论如何,这就是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
民主党记者会后,中国中央电视台报导称“反中乱港组织香港民主党宣布解散”;香港本地建制派则有多人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对新闻不意外。其中行政会议召集人、新民党主席叶刘淑仪称“一直目睹民主党成员在议会内外不断制造麻烦”,指民主党是“咎由自取”。

罗健熙指仍相信“多元、包容和民主”
被问及民主党朝向解散对公民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民主前路会否感到绝望等等,罗健熙回应:“在香港推动民主的路一直很困难,尤其是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公民团体或政党不断地解散,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他又指,“(民主党朝向解散)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不能够在这刻预计,但我一直相信香港市民,无论民主党状态如何,他们有自己的能力去面对不同的困境”,“去争取香港人认为对他们最好的状况。”
“我们希望一国两制能够成功。”他指,如何成功令中央政府、香港人和香港政府都同意,找到平衡点虽难,但他希望会发生。“我们相信多元、包容和民主等,都是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根基。”
至于解散会否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罗表示社会多元不只是民主党的事,而是攸关不同的团体和个体。他希望香港再次蓬勃发展,成为香港人和外国人也希望在此生活、展现出坚韧和活力的一个城市,“但当然,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这不是实际情况。但我希望政府可以有所改善,将以上这些元素带回香港。”
罗健熙又提到,希望社会不只是对政治立场,而是在艺术创作、传媒报导、民间对政府的批评等抱有更大的包容,希望政府有更大的胸襟,不同人的想法可以在社会上留存。“虽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开心,但是很不幸地,这个世界很多事要有人批评才会进步。这些声音对香港非常非常非常之重要,香港的活力和生气来自于大家可以各自说到自己想说的话。”
“究竟社会还能不能做到(包容),我现在没办法再有很大的影响。但我觉得我还是朝着这个希望,仍然是保持着这个希望。”他说。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