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Romi出现在采访镜头前,深紫色口红,刘海稍稍撇向两旁。这是中国网友们给她的建议:中庭太长,最好露出额头,将视觉重点从鼻子转移到漂亮的眼睛上。网友们还告诉她其他“缩短”中庭的小窍门:在下眼睑处画些假睫毛,在脸颊、鼻梁轻扫腮红,点几颗痣,减少面部留白。
这都是Romi以前不知道的打扮技巧。的确很适合自己,她想。采访结束后,她准备这样打扮去见朋友。
1月底,来自乌克兰的Romi借助翻译软件,在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发了一则帖子:“您认为我怎样才能变得更好看?什么样的妆容、发型和服装最适合我......如果您能给我任何建议,我将不胜感激!”
只要不谈政治,不谈历史,不谈个人权利,不谈社会政策,那老中人就是非常温良好客的,甚至是非常有想象力创造力的
在同温层里更容易感受到认同感,微博小红书B站ins都一样。推荐算法更封闭的平台认同感更高一点,因为非同温层的人被过滤了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认同感。
覺得林健教授的解讀有點狹隘
去romi的账号看了一眼,确实有很多为了让翻译更准确而使用翻译腔的其他例子。很可爱!
感觉「爱来自瓷器」就是玩梗吧,换成「爱来自中国」也不会让翻译精确度差多少。
而且用「瓷器」指代中国起码在国拟同人里还挺普遍的。
在内地几个社交媒体里,小红书确实是整体讨论氛围更友好的地方,当然形形色色的人都有,毕竟这是互联网嘛。
謝謝作者,從來不玩小紅書的我覺得這篇報道很有趣。
還有「愛來自瓷器。」哈哈
這篇應該放在Whatsnew裏面
這篇文章其實只閃描述一個現象,中間穿插很多沒有系統的觀點與評論,文章的組織力很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