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3年双十一部分数据披露,消费者热情不复往常|Whatsnew

消费者愈发谨慎,甚至已对日趋同质化的“大促”产生疲劳感。
2023年11月11日,中国上海的一个地铁站,人们走过阿里巴巴天猫双11购物节的广告。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不买了。”

离 11 月 12 日零点还有几小时,31 岁的烁烁这么告诉自己。自 10 月下旬开始,烁烁在“双 11”上耗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在小红书、豆瓣、什么值得买等社交平台上,人们将领券、凑单、好价等攻略分享出来,供大家“抄作业”。

烁烁关注了不少“羊毛”博主,日常就以低价买到东西为乐事,到了“双 11”,她没少研究买什么、怎么买更划算,随着“双 11”一轮一轮的购买节点过去,她终于在最后“查漏补缺”的时段里,对这一切失去了兴趣。[(延伸阅读:《网购狂的双十一:一家淘宝店就是一座随身小型避难所》)][4]

“不买吧,觉得少了点什么,买吧,又没有比平时便宜多少。”

烁烁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正在变得越来越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商品的价格被日常接连的大促和直播电商“打”了下来,消费者很难再像从前一样,将“双11”当作一年中仅有的省钱机会,热情不复当初,决策渐趋理性,或许正是过去疫情三年留给中国商业市场的遗产之一。

##继续隐身的 GMV 数据

自 2009 年诞生以来,“双 11”已经走过了第 15 年。这个由“淘宝商城促销日”演变而来的大型促销活动曾被当成阿里巴巴、中国电商行业、乃至整个中国经济活力的象征。到如今,它仍然是整个电商行业每年最关键的大促节点,但早就已经不是唯一。

自 2022 年起,天猫和京东就停止播报实时“战况”,也不再公布整体 GMV(成交总额)。今年仍然如此,从各大电商平台“战报”择优披露的增长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互联网公司试图在这个“双 11”分别想讲什么故事。

重组后的天猫强调的是用户规模、订单量、商家会员、店铺直播以及国货品牌的力量,“双11”累计访问用户数超过8亿人;3.8万个品牌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100%;三线以下市场用户多下了1.4亿笔订单。还比去年多了 2000 万人。

京东今年的主题是“真便宜”,累计超过 60 个品牌销售破 10 亿元,其采销直播间总观看人数达 3.8 亿。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的增长也显得相当乐观,久前高调宣布要做“买手电商”的小红书宣布报名参与小红书双11商家数量同比增长3.7倍,日均购买用户数同比增长3.8倍。[(延伸阅读:《活跃用户超越阿里巴巴,拼多多有何诀窍?》)][5]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第三方数据][3]中窥得一斑:中国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11月1日至11日,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揽收快递包裹52.64亿件,同比增长23.22%,日均业务量是平日业务量的1.4倍。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双11阶段,移动购物APP行业单日人均使用时长约为38.9分钟,比去年同期的35.9分钟上涨约8.4%。星图数据统计显示,整个双11大促期间,综合电商和直播电商的整体销售规模达到11386亿元,同比增速为2.08%。

2023年11月11日,中国重庆,人们在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购买家电。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11月11日,中国重庆,人们在京东电器超级体验店购买家电。摄:Costfoto/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增长仍然肉眼可见,但是增速并不乐观。

“双 11”作为“全年最便宜”的意义,已经被接连不断的日常大促和直播间的低价所逐渐消解。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都想尽了办法来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

最大的变量应该是直播,仅以阿里巴巴为例,近一年来,在淘宝新开直播的品牌和商家超过30万个,其中成交破百万的店铺直播间超过27000个,破千万的有近4000个。

或许我们不能直接下判断说“双 11”不行了,更确切的说,是“双 11”被平摊进了全年不断的促销里。

美国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在“双 11”开始之前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2],3000名受访的中国消费者中有77%的人表示,他们今年在“双 11”的开支将不会超过去年同期,这个比例在去年是 76%,2021 年则仅有49%。

具体看,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35%)表示自己在等待更大的优惠力度,从而让钱“花得更值”,还有18%的消费者表示自己会进行大批量采购。不过,更多的消费者(48%)则表示,他们会转而购买更平价的品牌或零售商自有品牌产品。[(延伸阅读:《互联网中心的“贫民窟”:拼多多的低端产业链,该走向何方?》)][6]

在那份报告里,贝恩指出,两大原因促使消费者趋于谨慎。一方面,面对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商品价值感”。另一方面,自2009年以来,随着“双十一”的规模日益扩大和逐步成熟,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同类电商大促,让消费者产生了“折扣疲劳”。

##该省省、该花花,双11仍是不可或缺的舞台

通过进一步深挖双十一之外的全年整体消费意愿,贝恩指出有71%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计划在2023年全年减少消费支出或者保持和去年一样的水平。本届“双 11”头部电商们都以“低价实惠”为核心的宣传策略,也与调研结论互为注脚。

导致消费者更注重商品性价比的中国宏观经济不利因素,贝恩直接指出:“包括中国此前强劲的GDP增长势头放缓、消费者信心相对低迷以及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延伸阅读:《被击碎的互联网叙事,和中国年轻人的“新异化”人生》)][7]

消费者愈发谨慎,甚至已对日趋同质化的“大促”产生疲劳感。但“捂紧钱包”的同时,他们也更加注重体验感,能提供情绪价值的商品、健康类目商品和礼品型消费在这个“双11 ”迎来了增长。[(延伸阅读:《很想买,但没信心:消费降级,一个即将抵达的目的地?》)][8]

“我们看到今年双11新消费仍在加速爆发。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情感价值,为快乐买单,这是在未来一个非常大的趋势。由此带来了电竞、骑行、滑雪、潮玩等类目的增长。”

正如淘天集团品牌业务发展中心总裁奥文在[《南方都市报》][1]的采访中表示 ,“当商品功能趋于一致时,消费者会选择比价后理性消费,当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出现,能够是给用户提供情绪价值的时候,再贵的商品都卖得出去,包括电竞、户外运动等场景下的商品。”

一代人会有一代人自己的“双 11”,就如同花西子、完美日记跌出榜单后,会有新的品牌补上。对于新品牌、新品类来说,“双11”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舞台。

意义会被消解,但只要消费者还在使用电商,“双 11 ”就不会消失。

[1]:https://new.qq.com/rain/a/20231113A09UVT00
[2]:https://www.bain.cn/news_info.php?id=1759
[3]:https://cn.wsj.com/articles/%E4%B8%AD%E5%9B%BD%E7%94%B5%E5%95%86%E5%B7%A8%E5%A4%B4-%E5%8F%8C%E5%8D%81%E4%B8%80-%E6%8A%A5%E5%96%9C-%E5%88%86%E6%9E%90%E5%B8%88%E5%9B%A0%E9%94%80%E5%94%AE%E6%95%B0%E6%8D%AE-%E4%BF%9D%E5%AF%86-%E6%8C%81%E8%B0%A8%E6%85%8E%E6%80%81%E5%BA%A6-3762b436
[4]:https://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20161114-mainland-taopaholic
[5]:https://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20210325-wsj-alibaba-and-pinduoduo
[6]:https://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20181109-mainland-internet-business-pinduoduo-liyou
[7]:https://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20210127-opinion-entrepreneur-discourse-fades
[8]:https://theinitium.com/zh-Hans/article/20181026-mainland-consumption-downgrading-economic-situation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我覺得放相關資料連結很棒,雖然不是每個都點開看,但閱讀相關結論時的信心仍提升不少,不確定時也有來源可以追

  2. 双11真正的问题是让利极少,算计极多,铺天盖地的广告点进去给你开个几毛钱的红包,拼拼凑凑才给几十块钱的优惠,真的是打发叫花子。
    我之前飞到SF过黑五,信用卡返现,各种70-50%off不限品类那是真的实打实,买一车东西差点把信用卡刷爆,哪像国内各种规则好像数学考试似的,黑五买iPhone比国内还便宜几千,甚至还有专门玩信用卡优惠的大哥十几刀买Xbox,还有各种实体店线下赠送你一堆东西。
    成熟资本主义的玩法又不敢上,那能怪谁…

  3. 欣賞作者願意將消息來源連結放入文章之中,讓翻查資料變得更加容易,謝謝。

  4. 最後的一段網址片段/亂碼是?

    1. 感謝讀者指出,已經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