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盛被查前后,谘询公司与外资的在华困境

“现在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中国政府是不是数据开放?是。是不是工商开放?是。那查数据怎么办?查了就打击你。”

“没有人会想投资给一个black box。”在一家美国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公司工作的Sammy说,“资讯本身就是商业运作不可或缺的。”中国国家安全部门对谘询公司的打击,进一步减弱了外资进入中国的意愿。

5月8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罕见播出一则针对谘询企业现场执法的新闻。根据报导,中国谘询公司凯盛融英的工作人员专门围绕境内研究国防军工、金融货币、高新科技等重点领域挑选专家,有的专家在涉外谘询中泄露内部敏感内容,甚至是国家秘密和情报。报导还指,调查中一家国企员工被捕,因其向凯盛的外国客户提供国家机密和情报,被判处6年监禁。

凯盛于2006年成立,创始人为国际知名谘询公司贝恩的前谘询师和前摩根士丹利的投行人士,凯盛在上海和纽约有700名员工,近年更成为中国业内最大的“专家知识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逾45万不同专业的中国专家。2021年,凯盛尝试在港公开上市,其招股书写道,凯盛在市场上占有33%份额。

“在更成熟的商业社会里面,尽调是大家都有认知的东西,不管是投资还是入职还是上市之前,都是标准程序。”在一家外国尽调公司工作的Luke说。

上世纪90年代至2000年,随着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加入WTO,外国谘询公司开始进入中国,中国本土也逐渐发展出相关行业。对于许多外国公司或投资者而言,想进入信息极度不透明的中国市场,离不开尽调公司的协助。投资团队会根据尽调结果对标的企业进行客观评价,再决定是否投资。尽调涉及企业的业务、财务和法律部分,包括企业的历史数据、管理人员的背景、市场、管理、技术风险等。据中国市场研究网,2020年中国谘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1.3万亿美元。

“现在有些人人自危的状态,”Luke说,自己的行业本来就低调,身边大部分人日常都在做些机械单调的工作。“现在不知道怎么做才是安全的,这种效应是在心理上产生无形的影响,大家会担心,不知道雷区在哪里。”

早在凯盛被调查之前,不少谘询公司的从业者已对行业前景表达了担忧,而现在外资在进入中国前,亦多了重重忧虑。Sammy指出,已经有一揽子因素让外资却步,包括美国制裁中国、中国疫情、《反间谍法》的实施,再加上整顿外企美思明智和贝恩、封锁资讯……“对外企而言,现在risk远大于gain”。

防火墙有两个方向,一面对内,一面对外

Sammy发现,大概是前两个月开始海外IP无法登陆企查查网站。企查查是官方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可查询企业工商、信用、经营状况等信息。“再之前是天眼查用不了,大家就转用企查查。之前的封锁可能是时有时无,现在是彻底上不去。”Sammy说。彭博社报导指,金融数据库Wind Information 最近数月阻止海外访问其数据库的数据。另外,涵盖学术论文和中国数据库的中国知网,则宣布从4月1日起暂停海外访问其4个数据库。HKFP报导指,通过测试发现,外国IP甚至连一些中国地方政府也无法访问。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乔治城大学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与新美国安全中心共同撰写的分析报告引起中国官方警觉。报告使用开源数据,提及包括军民融合在内中国政府的敏感地带。报导还指,一些中国官员表示,多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通过挖掘开源数据帮助证实美国采取强硬对华政策是正确的,例如限制向中国销售高科技产品的政策。其中一份引起有关部门注意的智库报告就涉及芯片,提及中国军方如何获取由美国设计、韩国和台湾制造的先进芯片。

“防火墙有两个方向,”Bonfire Union基金合伙创始人Suji对端传媒表示,一面墙是在大陆境内无法使用海外网站,例如Facebook、Google等,另一面墙则是控制从海外获得中国的信息,“这堵墙一直存在,如今建得越来越高。”Suji解释。

凯盛在上海和纽约有700名员工,近年更成为中国业内最大的“专家知识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逾45万不同专业的中国专家。摄:Florence Lo/Illustration/Reuters/达志影像
凯盛在上海和纽约有700名员工,近年更成为中国业内最大的“专家知识服务提供商”,为全球客户提供逾45万不同专业的中国专家。摄:Florence Lo/Illustration/Reuters/达志影像

尽调的方法主要有审阅公开文件资料,包括公司工商注册、财务报告、法律合同等,也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新闻平台搜集相关公司和行业的信息,还可以与相关人员访谈了解一般渠道无法获得信息。

Suji表示,中国信息系统有许多是政府外包或半外包的项目,从中有可能被转取数据(dump database)或有灰色产业地带,重要数据可能会流露出去。谘询公司除了通过公开渠道获取信息,有时也可能通过灰色地带获得。有关部门现在在做的事,是粗暴地截断可能获取数据的方法。

“过去二十年,灰色产业圈、谘询公司和各地跑腿拿数据的形成了小型产业链。现在这个产业链崩溃了,也预示着背后有更大的东西崩溃。就是加入WTO时的承诺不想实现了。”Suji说,“现在是一个奇怪的逻辑,中国政府是不是数据开放?是。是不是工商开放?是。那查数据怎么办?查了就打击你。”

对外开放与《反间谍法》

2022年末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后,释放要重振经济、吸引外资的信号。今年3月26日,国务院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开幕,该论坛主题包括围绕经济稳健复甦、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新上任的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论坛会见一批全球知名企业的首席执行官,表达“中国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并鼓励他们“投资中国,扎根中国”。李强还强调,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分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中国将与国际经贸规则接轨,对外商投资一视同仁。

官方似乎正在努力铺开欢迎的红地毯,安抚外企外资,以此减小三年封控与中美摩擦对经济的影响。

不过,4月28日,习近平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被外界解读为“安全”的重要性优先级更高。

这种解读并非空穴来风。

2023年3月,在全球设有18个办事处的美国尽职调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团(Mintz Group)的北京办事处被搜查,5名中国员工被拘捕。中国外交部随后称美思涉嫌非法经营。此外,同月也有来自日本制造商安斯泰来制药(Astellas Pharma)的一名员工被拘捕,疑涉嫌间谍罪。

4月,全球知名的美国谘询公司贝恩(Bain & Company)的上海办公室员工被有关部门问话。根据《金融时报》报导,知情人士表示警方多次搜查办公室,没收电脑和手机。

2021年8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人员在后台处理工程事务。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2021年8月13日,安徽省合肥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工作人员在后台处理工程事务。摄:VCG/VCG via Getty Images

与此同时,中国在4月宣布修订《反间谍法》,反间谍活动定义有所扩展。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有知情人士表示,为了清除疑虑,习近平让国家安全部部长陈一新负责此事。舆论担心《反间谍法》将把商业行为中收集当地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报,视为间谍活动。

耶鲁法学院蔡保罗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Jeremy Daum 撰文分析,新版《反间谍法》中第四条间谍活动定义的扩展,从“非法获取、提供国家机密和情报”增加到“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任何其他信息和材料”,可以看到受保护的材料范围扩大,但内容宽泛且含糊不清。文章指出,“显而易见的是,国家安全部门在识别和调查间谍活动方面,继续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

文章还指,除了要留意反间谍活动定义扩大,在《防范规定》中关于反间谍预防安全措施中,对执法权力的扩大亦值得注意。文章指,条文中在细化反间谍安全要求时,将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纳入了反间谍的工作范围,有效地将非间谍行为与间谍活动相结合。

为在华投资提供谘询服务的Harris Bricken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Dan Harris亦在访问中表示,反间谍法的关键定义非常模糊,旧版法律基本涵盖了国家机密,新版则纳入国家利益。

2020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发表讲话时,戴着口罩的人们等待穿过十字路口。摄:Mark Schiefelbein/AP/达志影像
2020年6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发表讲话时,戴着口罩的人们等待穿过十字路口。摄:Mark Schiefelbein/AP/达志影像

美国全国商会会长Suzanne Clark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中国追求自身绝对安全的政策已令全世界变得不那么安全。

在凯盛遭调查的新闻传出后,Luke得知有的公司已停止使用凯盛的服务。根据路透社报导,具有国资背景的中金资本和两家私募股权基金也决定停止合作。

根据路透社报导,在中国加强审查西方谘询公司后,美国独立性科技及市场研究公司弗雷斯特研究(Forrester Research)决定关停中国办公室,遣散大多数中国分析师。亦有消息人士对路透社表示,此前被搜查的美思明智集团驻香港的员工已离港并前往新加坡。

另外,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有一些与技术或敏感领域相关的西方公司已经暂停在中国的研究。

中国是简单的统一市场这件事,已经结束了

跨国管理谘询公司埃森哲的员工Tim向端传媒表示,在贝恩事件发生之前,作为从业者就对行业前景很有担忧,“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引起的,外资谘询公司在国内业务逐渐收缩。”

Sammy也认为,尽调行业注重风险,尤其同地缘政治风险息息相关。“例如2018年之前我们还愿意查李家超,现在就不肯了。这属于正常的常识判断。”

“前两年国内政策上陆续出台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法,包括滴滴被罚等事情,也要求跨国企业在华业务接受严格的政策监管。一开始大家是乐观的,毕竟帮助跨国企业更好的进行本地化,建设本地的数据中心和云平台以及本地的运营流程,意味着很多大的谘询单子。”Tim提到,那时谘询公司本身的运作,和国际关系、国家安全还没太大关系。直到2022年,埃森哲还在将跨国公司本土化视为核心策略。

2023年5月9日,中国上海的凯盛融英办公大楼前可以看到监控摄像头。摄:Aly Song/Reuters/达志影像
2023年5月9日,中国上海的凯盛融英办公大楼前可以看到监控摄像头。摄:Aly Song/Reuters/达志影像

在Tim看来,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外资撤离、四大被禁用(注:据报导,2023年1月,中国财政部等政府机构向部分国企提供窗口指导,敦促禁用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等事情发生后,谘询公司担心未来会像四大逐步退出中国市场,就主动停止资源投入,同时撤离中国区服务团队,而相关服务会转移到新加坡和菲律宾。Tim还补充,现在全球的经济形势也和往年不同,客户不允许有大笔预算购买谘询服务,所以谘询公司普遍形势都不好。

“为什么凯盛被查之后,有人会说影响外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不仅仅是外资需要尽调,这个行业现在很多客户是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也很注重对项目的了解。要是投一级市场,要对创始团队有更深的了解。现在中国的私募或风投,也会有这个意识,中国的投行也会对保荐人(sponsor)的企业做上市前的尽调。”Luke平时主要研究大中华市场。她认为,这个变化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更成熟理性了,“现在资本可能比较少会盲目跟风去投一些东西,在投资项目前,也愿意花时间停一停,找第三方排除风险。”

在疫情后加入一家美国尽调公司的Sammy,目前在香港工作。根据她的观察,2021年及之前,中国个案大概占一半,2022年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直到今年几乎没有针对中国的案子,反倒有较多印度的案子。Sammy对外国谘询公司贝恩被搜查感到十分震惊,“这一系列举动打击了外商。我们在说的是贝恩。我们的感受就是,中国的私人外国投资(PI),已经是死亡了。”

Sammy还观察到,这两年有一些香港的尽调公司会将office转移到新加坡,或在新加坡新开office,这背后最大讯号是,中国的投资在减少,变相影响到香港的尽调公司。

从一些数字可以看到,外商对华投资意愿在之前已经开始下降。2022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为1800亿美元,缩减48%,几乎跌至2017年以来最低水平。同时,外商对华投资占中国GDP比例在近年呈下降趋势,2022年比例仅为1%,相当于发达经济体相应水平的五分之一、发展中经济体相应水平的三分之一。

“这一系列事件对投资者而言意味着,中国是简单的统一市场这件事已经over了。”一位运营美国基金的人士这样说道。

2023年3月2日,北京,戴着口罩的女士走过一幅写着“中国万岁”字样的墙。摄:Andy Wong/AP/达志影像
2023年3月2日,北京,戴着口罩的女士走过一幅写着“中国万岁”字样的墙。摄:Andy Wong/AP/达志影像

附:

大事记:中国如何搭建信息安全的高墙?

近十年,中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试图牢牢掌控网络主权和信息安全。

2013年11月,中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首次正式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同年11月,《反间谍法》通过并实施。

2016年4月,针对境外非政府组织(NGO)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出台,于2017年1月1日实施。此法被视为与国家安全和反间谍活动有关。

2016年11月,《网络安全法》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于2017年6月1日实行。该法第三十七条指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应当在境内存储。因业务需要,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按照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办法进行安全评估。”

2017年7月,苹果公司与贵州省政府签署战略协定,并宣布在贵州建设iCloud数据中心。这意味着中国区的苹果用户数据将存储在中国境内的数据中心。2021年5月,美国电动车厂特斯拉公司宣布在大陆设置数据中心,用于存储中国市场销售上传的数据,亦实现数据存储本土化。同年9月,特斯拉CEO马斯克特意针对数据安全的问题进行回应,“只有在采购进口零部件等极少数情况,部分数据才会获得相关批准后跨境传输。”

2021年4月,国家安全部通过《反间谍安全防范规定》,从执法转为注重预防,督促全社会警惕反间谍和危害国家的威胁,落实反间谍防范工作。规定指出,被确定为与反间谍活动相关的重点单位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有义务检测和消除安全隐患;会对出国学习、交流的师生或科研人员进行反间谍教育和回国访谈。

2021年7月4日,在滴滴出行刚到美国进行首次IPO后不久,中国互联网监管机构以“严重违法违规手机个人信息为由头”,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2022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调查结果,指滴滴持续违反《网络安全法》、2021年9月实施的《数据安全法》和2021年11月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共罚款80亿元。在滴滴被立案调查后,包括Keep、喜马拉雅等多家中国公司暂缓赴美上市。

2022年2月,经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开始实行。《办法》新增第七条,“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以及第十条,“网络安全审查重点评估相关对象或者情形的以下国家安全风险因素:(五)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窃取、泄露、毁损以及非法利用、非法出境的风险;(六)上市存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数据、重要数据或者大量个人信息被外国政府影响、控制、恶意利用的风险,以及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2022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办法中提及的数据出境活动包括:一,数据处理者将在境内运营中收集和产生的数据传输、存储至境外;二。数据处理者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境内,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可以访问或者调用。

2023年2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办法》,办法订明:个人信息处理者通过订立标准合同的方式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情形:一,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二,处理个人信息不满100万人的;三,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个人信息不满10万人的;四,自上年1月1日起累计向境外提供敏感个人信息不满1万人的。

2023年4月,《反间谍法》通过新修订,第四条界定间谍活动范围扩大,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数据、资料、物品的行为;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或涉及机密的实体的网络攻击、入侵或中断等。

应受访者要求,Sammy,Luke,Tim为化名。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這是好事,讓外資不能在中國賺人民幣,加速脫勾!

  2. “安全“放在了“经济”前面。

  3. 在沒有調查與分析報告以獲得風險或潛在市場等資訊下, 要國外投資者砸大錢投資怎麼可能~

  4. 別人是公民監視政府。。他正好是反過來。。當權利有沒約束。。那才是最可怕的。。只是可憐了這群同胞們

  5. 2020年中國諮詢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1.3萬億美元”
    單位應該打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