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涨价的餐饮:疫情后,你那里喝杯咖啡要多少钱?|一分钟数洞

麦当劳“穷鬼套餐”涨价15.8%,而2022年除第一季度外,中国大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徘徊于2%上下。
数洞 大陆 宏观经济 政治 气候与环境 消费 经济 职业 金融

“一分钟数洞”将有趣﹑有用的数据和资料,以易懂又好读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请按此订阅数洞栏目。

阅读时长:1分钟

“热干面又涨价了,为什么我的工资还不涨?”一位网民对湖北武汉热干面整体涨价的新闻回应道。

2023年2月初,有武汉市民发现早餐店的热干面整体涨了0.5至1元,成了6元一份,当地餐饮协会会长回应指是“市场调节行为”,原因一是春节前上调了员工工资,二是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热干面并非特例,疫情过后,餐饮涨价的信息便浮现于高涨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接连不断的品牌商提价新闻、与网民出行后在社交媒体的感叹里。

据中国统计局,2023年1月中国大陆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2%,其中北京市食品价格随年涨6.6%,并因此触发其价格补贴机制,宣布对符合条件的30万困难群众发放1月价格临时补贴,每人40元。2月,食品价格在数据上涨幅回落,但如西双版纳(5.7%)、海南(5.3%)等部分地区仍维持高位。

诚然,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大比例上涨与春节等节假日、疫后旅游业的推动不无关联,但季节性上涨外,因原料、人力成本等大范围的餐饮商品提价,也愈发明显。疫后看起来刚刚如常的日子里,涨价的餐饮给了生活当头第一棒。

疫情期间餐饮业现“涨价潮”

事实上,餐饮行业的涨价早在2021年便已悄然开始。

2021年初海通证券发消息称,伊利、蒙牛基础白奶产品将涨价3%~5%,两家公司均为中国大陆本土龙头牛奶品牌商,后伊利回应指,受国内生鲜乳品价格上涨影响,的确会有小幅价格调整。2021年底,涨价的餐饮品牌商便多了起来:酱油、耗油类主要品牌海天味业,宣布对部分产品出厂价上调3%~7%;紧接著的一个月里,自称“中国最大制醋企业”的恒顺醋业、调味品企业加加食品、雪天盐业、佳禾食品、千味央厨等也相继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速冻食品业龙头三全也随后加入提价行列,上调3%~10%。

在2021年提价的品牌商中,千味央厨是肯德基、必胜客、华莱士、海底捞、九毛九、呷哺呷哺等快餐连锁店的半成品供应商之一,而佳禾食品则是茶百道、蜜雪冰城等饮品连锁店的合作商。提价品牌中,星巴克因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的四个月内两次涨价,被舆论调侃为“星巴克涨价事件”。

2022年,餐饮提价的新闻更是冠以“涨价潮”这样的关键词出现,从年初的香飘飘、娃哈哈等饮品涨价潮,康师傅、统一等方便即食食品涨价潮,一直到年中及下半年的百事食品、卫龙等零食涨价潮。

据端传媒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有至少19家饮品商(含8家饮品连锁品牌)、19家零食商、与7家即食食品及调味品商上调了产品价格,调价幅度3%至20%不等,麻辣王子等零食类商家调价幅度最高。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4月中旬,河北伊锦园油脂、刘伟伟牛油等多家牛油企业也相继发布调价函,一吨牛油涨价500至600元不等。据火锅店业者估算,这样的涨价意味著川渝火锅店家每年成本增加420至500万。

疫情封控刚刚放开的2023年初,怡宝、农夫山泉、养乐多等饮品企业便开始宣布涨价通知,涨价幅度为3%~14.3%不等。与此同时,国际连锁餐饮品牌麦当劳也提升了在中国的部分产品价格,一款被称为“穷鬼套餐”的“随心配1+1套餐”基础价,从2019年的12元,先在2022年涨至12.9元,又在2023年1月提价至13.9元,疫情前后的涨价幅度高达15.8%。

此外,原料端的鸡蛋价格自2022年下半年便开始飙升,直至目前仍处于高位,引起其波动的原因一是全球多地爆发的禽流感,二是极端天气和俄乌战争导致的玉米大豆等饲料减产提价。鸡蛋的价格也带动了牛羊肉等肉类价格上涨。

事实上,餐饮商家的涨价基本都源自“成本上涨”和“运行压力”。在成本端,一是来自地缘政治、极端天气带来的粮食减产和提价;二是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带来的运输成本上涨;三是来自包装用纸、可降解塑料等成本的上涨。而在运营方面,人力成本、疫情期间封控带来的损耗等,商家都期待通过涨价进行弥补。

收入增长追不上物价飞涨

中国大陆并非唯一餐饮涨价的地方,受全球通胀影响,涨价浮现在全球不同地区。例如在香港,除餐饮提价外,地铁、巴士等公共交通亦有不同程度提价。其中,港铁于3月底宣布按票价调整机制今年加价2.3%。而在日本,2023年首3个月内,共195家企业的超过1.4万种食品出现涨价。

但就中国大陆而言,餐饮涨价的背后仍带著结构性隐忧:即食品类价格迅速飙升,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却增长平平,购买力的增长远远赶不上物价的飞升。事实上,2023年头两月分类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中,除食品外,住房、服装、生活用品及服务等增长情况一般,甚至汽车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呈下降态势。

中国财政部发布的税收数据也可见到收缩仍在、经济远谈不上复苏的情况。2023年头两个月中,中国大陆政府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跌1.2%,财政部称是因2022年初入库了2021年末的缓税收入。不过,税收情况上,消费税同比下跌18.4%,车购税下降32.8%,房产税下降22.9%,进出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跌21.6%,个人所得税同比减少4%,唯企业所得税同比上涨11.4%。

4月3日,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发布3月份数据,制造业PMI自2月份的51.6回落至50.0的荣枯分界线上。2月份PMI高位是中国大陆过去7个月以来的首度增长,然而海外订单的疲弱、为削减成本等导致的就业情况不善,都再次拖慢了制造业的修复速度。

制造业复苏缓慢、就业情形不佳,意味著整体消费能力的停滞,而在此情形下的餐饮价格飞涨,大概也很难被称为消费复苏。

读者评论 1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上面說台北物價上漲的不要忽略大陸的最低工資和台灣沒有可比性

  2. 中国拥有乌克兰十分之一的耕地,战争结束粮食价格应该能回落不少。
    不过显然相比外交游戏,政府不甚在意国内食品价格。

  3. 人均可支配收入剔除价格因素再去和通胀速率比较的方式并不合理

  4. 文章很精簡,但是這個系列一定是改錯了名…一分鐘不會看得完

  5. 怎么办呀,怎么办

  6. 台北的物價上漲也很有感

  7. 现在喝咖啡要深思熟虑了,一般都不喝了

  8. 老干妈2022年3.4欧,今年再看,定价4欧到5欧 。肉类涨价也很明显,所以更要认真关注超市打折小广告了 … 感觉欧洲十年都没有见过这样的涨幅了

  9. 受影响最大的是退休金生活的老人,按照社保规定,只会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调整,而不会根据物价水平调整。比如2022年GDP涨2%,2023年退休金只上调2%,但物价可能涨了8%,不合理。欧洲的退休金是按照通胀水平动态调整,相对合理得多。

  10. 天天喝店里的咖啡钱包承受不住,已经改成自己买豆子/挂耳了……

  11. “一顿牛油涨价500至600元不等”应该是“吨”

  12. 疫情后全球物价都上涨了,收入都没怎么涨,没什么钱的人的生活越来越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