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试点”放开?清零政策的“狼来了”时刻

政府不断恐吓人民躺平即等死,并因此浪费两年时间清零。当“放开”不可避免要到来时,这个社会毫无准备,“狼”就真的来了。
2021年1月12日,中国河北石家庄,当地居民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大陆 公共卫生 公共政策 社会 舆论现象

“动态清零”何时结束?这是个充满赌博性质的问题。乐观主义者在上海封城前期待上海成为“试点”,为中国防疫政策转向趟出新道路,在广州本轮疫情达到日增2000例而无封城时,也有人认为它是作为精准防控样本的“异类”。上海用铁腕封城粉碎了寄托在它身上的政治幻想,广州针对城中村人口的“清除”也让外界的掌声落于尴尬。反倒是皇城根下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成为目前信号相对清晰的“放开”试点城市。

如何解读石家庄的“试点”信号?

石家庄是否真的被中央定为“试点”城市无法求证。但可以谨慎推论的是,哪怕“试点”传闻并非官方投放,传闻的雪球能在严密的审查机制中越滚越大,甚至得到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跟进报道,已经说明审查机器对“试点放开”网开一面了。

11月14日,社交媒体开始广传“石家庄真成试点城市了”的说法。根据大陆媒体核实,尽管每日新增仍然处在三位数,但静默了超过一周的石家庄开始解除一些封控措施——取消强制的全员核酸检测和全市的免费核酸点,进出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幼儿园小学通知开学等等。

“试点”“放开”的说法没有等来官方的辟谣,反而有官媒委婉站台。中新社主办的中国新闻网在11月15日发了一篇题为《石家庄试点放开?市民现状来了》的文章,没有回应“试点”是否为真,但确认了防控措施有所松绑的事实。由新华社主办的刊物《半月谈》也发了文章关注石家庄,引述网络传闻的“试点放开”,也没有直接批驳。但真正可以被看作明确“信号”的官媒,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则没有报道提及“试点放开”。

大陆媒体《北青深一度》梳理了石家庄“放开”的时间线。11月5日左右,和许多出现病例的城市一样,石家庄进入静默管理状态。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文件,称要落实党中央部署的“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简称“二十条”,包括缩短隔离时间等措施)。12日,石家庄政府发布《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称要落实好“二十条”,从此“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 ‘第一责任人’”。同一天,石家庄部分小区开始解除封控。14日,石家庄取消常态化核酸点。市委书记张超超在河北师范大学表示,要不折不扣落实“二十条”,但这决不是“躺平”,也不是“全面放开”。15日,石家庄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不再查验核酸。

2021年1月5日,中国河北石家庄,警员在公路上检查进城的车辆。
2021年1月5日,中国河北石家庄,警员在公路上检查进城的车辆。

石家庄是否真的被中央定为“试点”城市无法求证。但可以谨慎推论的是,哪怕11月14日社交媒体的“试点”传闻并非官方投放,传闻的雪球能在严密的审查机制中越滚越大(多个微博热搜都与之相关)而未被定点清除,甚至得到官方媒体和市场化媒体的跟进报道,已经说明审查机器对“试点放开”网开一面了。须知今年5月份,习近平在主持的防疫会议上表示,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放开”绝对是政治错误,审查机器不可能自发对此无动于衷。

另一方面,石家庄的做法当然可以解读为只是落实“二十条”,全国有许多城市都在做同样的政策松绑。但河北省作为北京的护城河省,一向没有主体性可言,而这次石家庄政府主动发了言辞温和的《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甚至提出“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 ‘第一责任人’”这种原创性说法。在层层加码的时代,动辄威胁恐吓才是常态,复读总书记的金玉良言才是安全做法,这种面向每一个市民的公关姿态如今非常鲜见。在一个锐意改革的政治勇气不再被鼓励的新时代,它突然出现,必定不是因为石家庄更开明。“试点”传闻最终也未被石家庄辟谣,风口浪尖之下,石家庄也未重新加码,尽管第二天恢复了部分免费核酸点,足见无论主动还是被动,这座城市已经跟“试点”放开捆绑在一起了。

“放开”无关科学,只关乎政治

今天的有限“放开”,不代表任何意义上的开明和想通。今天的病毒和上海封城时期的病毒没有太大不同,没有任何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推动“二十条”出台。防疫的突然放松不是因为尊重科学,而是下了一个政治判断。

“放开”的风声从11月1日开始传出,当天,知名分析师洪灏在推特发文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领导了一个“重新开放委员会”(Reopening Committee),“委员会正在检视来自美国、香港及新加坡的Covid数据,以评估重新开放的可能性,目标是明年3月开放”。类似没有说明消息源的小道消息(有的仅仅是聊天截图)被广为传播,并带动了中港股市的暴涨。

与此同时,甘肃兰州一名煤气中毒的幼童因封控而被拖延至死的新闻,也再次凝聚了对防疫政策的集体愤怒。尽管这类已经无法用“次生灾害”描述的封控悲剧,三年间轮回一般地不断出现,却始终无法让清零政策动摇丝毫。中共二十大大尘埃落定,“放开”传言带来的希望和悲剧带来的愤怒叠加,加上官媒提前几天预告了11月5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让11月份第一个星期四处充满“放开”的先声。

但这场每月一次的新闻发布会依然是老调重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提问,防控政策近期是否要有所调整。国务院官员的回答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实践证明,我们关于疫情防控策略和一系列战略举措是完全正确的,也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进一步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社交媒体的失望情绪伴随着这场发布会开始蔓延,在新闻发布会的直播间,齐刷刷地都是不满,“拉倒了”“假大空”“为了人民?真的么?”“别说废话了”,评论区迅速被关闭。微博网民针对这一场发布会的评论也十分负面,有人直言“好话说尽,坏事做绝”“来看看世界上最硬的嘴”。

希望和失望的过山车不是第一次发生,过去三年中国社会所有对清零政策转变的期待,都像极一个“狼来了”的寓言。

今年5月份,上海封城一个月,封控和转运方舱导致的悲剧频发。彼时疫情仍看不到尽头,包括胡锡进在内的许多人都期待上海至少能成为“居家隔离”的试点。5月5日,习近平主持了一场中共中央最高级别的会议分析“疫情防控形势”,会后发出的通稿措辞十分冷酷:“要加快局部聚集性疫情处置,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并要求地方政府和党委跟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强调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这番定调让期待者落空,最终,上海以更“铁拳”的封城结束了讨论。

今年6月份,习近平在武汉考察时提出:“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他说,宁可影响一点经济,也要保护好老人和孩子。7月份,在一场习近平主持的关于经济的中央级别会议上,又有新的说法被提出:“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综合看、系统看、长远看,特别是要从政治上看、算政治账。”

彼时中国由于清零政策,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只有0.4%,是武汉封城后最差的经济数据。但习近平“算总账最经济”和“算政治账”的说法定下基调,此后无论是国务院的新闻发布会、卫健委专家,还是地方官员,都只是不断重复这一口径。

9月份,贵阳转运大巴侧翻事故后,中国各个省份的疫情数据也开始快速增长,中国社会无论互联网还是线下都弥漫着对防疫政策的怨言。彼时人们苦苦等待的是10月16日召开的中共二十大,期待大会之后,清零政策可以松绑。但10月10日至10月12日,《人民日报》“仲音”连续三天发表文章,标题依次为:增强对当前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三篇文章立竿见影,再次让许多人“清醒”过来,在社交媒体直呼“放弃幻想”。

至此,寄希望于封城惨剧或经济衰退能促使中央回心转意的人已经被一再辜负。而另一部分人则始终坚定抱持悲观心态,他们认为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清零政策会转向。尤其在中共二十大结束后的一周内,西宁、新疆、武汉不断传出加码封控的消息,网民接力转发求助信息,兰州在夜晚气温仅10­°C时将疑似密接安排在停车场(露天方舱)和公厕隔离,郑州富士康工厂大逃亡,此外还有上海将在复兴岛投资16亿建方舱⋯⋯接踵而来的荒谬新闻让乐观者和悲观者共同倒吸冷气。

2021年1月9日,中国河北石家庄,当地爆发疫情后,禁止市民进入火车站,一名火车站职员在月台看守。
2021年1月9日,中国河北石家庄,当地爆发疫情后,禁止市民进入火车站,一名火车站职员在月台看守。

整个社会进入了“狼来了”故事的中后段,当呼唤“狼来了”的声音屡次落空,人们变得疲惫且愤怒,认为“狼”是不会来的。此时,悲观者呼唤悲观,比如媒体人宋志标评价富士康大逃亡事件,认为尽管郑州卫健委在事件中宣传病毒没有那么可怕,但它意在安抚恐惧的工人,这些人同时也是清零政策的信众,“富士康的有心无力,是无法完美执行清零政策的结果,它没有发出什么信号”。

忠诚者也陷入疯狂。比如“五毛”代表人物周小平,11月初突然在社交媒体抨击北京健康宝的弹窗,他在和网友互动时提到,新疆的封控和物流断裂,导致他在新疆仓库里的蔬菜瓜果烂了——由于封控的发生,新疆罕见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有限度地让其他省份的人理解了新疆所遭遇的不公平处境,毕竟如今每个中国人都明白封控100天是非人的对待。一向扮演忠臣的胡锡进则连续两周呼吁精准防控、不要随意静默、不要“无差别的超长封控”,尽管他也不忘在评论兰州煤气中毒男孩事件时说,“无论防疫松或者紧,极端的不幸事件都可能发生……不能把它们作为对一个大政策做价值判断的依据。”

梳理以上时间线至少可以让我们知道,每一次清零造成的悲剧,和每一个人民发出的怨气,换来的都是坚持动态清零的“政治定力”,而没有丝毫怜悯。因此,应该明白,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并在第二天由国务院推出“二十条”,开始有限度“放开”,和近一个月的疯狂封控造成的悲剧毫无关系。相反,正是因为新一届中央班子刚刚组成,有很多议程需要完成,比如政治局常委赴延安瞻仰革命圣地,比如进行重要省份和城市的人事调动,在这个关于防疫的中央会议召开之前,各地才需要严防死守,执行最严苛的封控。

应该明白,今天的有限“放开”,不代表任何意义上的开明和想通。今天的病毒和上海封城时期的病毒没有太大不同,上海封城的研究数据——3万人仅有22人重症,非高位组重症率为0——也早已出炉,没有任何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在推动“二十条”出台,不是因为刚刚发现医学上没有必要判定和隔离“密接的密接”,才决定取消判定“密接的密接”。防疫的突然放松不是因为尊重科学,而是下了一个政治判断。

换言之,如果11月11日基于科学的理由推出“二十条”,它早就应该推出,那么多封控导致的死亡都是枉死。既然不是基于科学,那么贵阳大巴上的人,兰州的3岁幼童,还有无数因封控死亡的人,都是死于政治。

没有“清零”派,只有服从政府派

吊诡之处于是充分显现。一个包揽一切的全能政府,在防疫政策的转折时刻突然失能,让一个习惯了准军事化管控的社会短暂进入了无政府状态。

正因为清零政策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才需要“试点”——香港乃至全世界有大量关于Omicron的经验可资借鉴,人手一个健康码、网格化的中国也足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计算“放开”的后果,真正具有不确定性、真正需要“试”的是人心会如何面对“放开”。

换言之,既然当局不断强调“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强调清零是“最经济的”,清零是为了保护老人和孩子,同时不断扭曲医学常识,让人们以为阳性进入方舱是去“救治”,让人们以为Covid后遗症很厉害,它就很难正当化自己要开始“躺平”或者“放开”这件事情。尽管中国官方不会用“躺平”这个词,但当病例数成倍增长而没有封城,没有采取强力措施压低数字的时候,再迟钝的人也会发现不再清零了。那么,人们最终要么会发现原来早就可以不用清零,要么会恐惧不再清零这件事,这都是对一个全能政府的打击。

所以,事到如今官方只能一边解除一些限制措施,一边强调这决不是“放开”。这确实也还不是“放开”,“二十条”看起来只是清理“层层加码”,希望把防疫措施调整回2021年的状态,只精准管控高风险区域,取消常态化核酸,让人们尽可能自由流动起来。但清零政策在Omicron时期仍然能贯彻到底,全赖“层层加码”,全赖动辄静默管理。彻底拧紧的清零政策尚且控制不住病毒,如今松绑,病例数量显然会快速增加。那时官方不再能举棋不定,要么强力“清零”,要么“放开”,没有中间状态。

大陆媒体报道显示,石家庄解封后,仍有许多人不愿或不敢走出家门,路面上的人流也不多,有家长把小孩送去上学,发现全班只有他们去了。一名石家庄居民表达了他对放开的担忧,每天新增400多病例,但公共场所不再查核酸,令他觉得外面太多潜在危险。媒体人张丰认为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人其实已经习惯、乃至渴望 ‘严格封控’”,他进一步推论国内渴望“更严格封控”的人普遍存在。这个结论相当草率。今天的中国人确实是相当保守的,但与其认为这种保守的内核是拥护一种严格封控的生活,不如说这种保守是无条件服从政府。

在没有选择权的情况下讨论中国人更愿意“清零”还是更愿意“放开”,争论这两种观念冲突到底哪边占上风是没有意义的。事实上,中国舆论场上并不存在关于“清零”还是“放开”的激烈观念冲突,“防疫爱好者”和“躺平派”的争吵,毋宁看作是国家主义者(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者)的争吵。

2022年11月14日,中国河北石家庄,工作人员在整理物资,预备派发给受管控影响的居民。
2022年11月14日,中国河北石家庄,工作人员在整理物资,预备派发给受管控影响的居民。

生活在西安的知名猎巫微博博主“子午侠士”可能是一名真正的“防疫爱好者”,他长期拥护一种严格封控的生活,对他的观察有助于我们搞清楚什么是拥护清零,什么是服从政府。子午侠士始终如一地批评上海的疫情防控,他认为上海没有及时强力封城导致了后续的爆发和悲剧。尽管主导这一切的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已经成为中共二号人物,他依然对上海当时的防疫持批评态度。他认为静默是最经济有效的一种抗疫模式。

在6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公布,并宣布入境人员隔离时间由“14+7”降为“7+3”后,子午侠士一直孜孜不倦地反对这一版本的防控方案,希望政府回调政策(这种刻舟求剑的心态使得他变得十分滑稽)。在“二十条”出台和石家庄“试点”之后,他不时流露出怅然所失的情绪,比如11月13日他就说,“西安昨天的全员核酸,可能是最后的倔强。随着专班的成立,今后全员核酸,个人认为已不大可能。那么社会面如何清零,我认为做不到。”尽管如此,他大部分的发言还是向“相信政府”靠拢。

子午侠士等猎巫博主和传统意义的民族主义者(五毛)不同,他们靠最保守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爱国)吸引追随者,用流量卖广告谋生。而其他一贯为体制站台的人,比如从体制内退休的胡锡进,拥有自己的读者群和电商事业的“五毛”周小平,靠“猎杀受害者”出名的自媒体人理记,都对严厉的封控政策提出了各自的意见。这几人能提出意见,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他们嗅到了风向的转变,这是某种意义上的投机行为,其次也是因为他们及其受众的利益受封控影响严重。他们的转变是顺理成章的,始终是在服从政府。

在国家铁面清零的时候,所有亲近体制的人都在为清零政策辩护。当国家有“放开”迹象时,只有少数猎巫博主坚守自己对清零的拥护。这种分野可能更接近中国社会的心态,大部分人都愿意放开,只有少数真正的保守主义者才想要过永远封控的生活。而石家庄人民在刚刚解除静默时表现出的犹豫不决,更应该理解成对政府真实态度不明确的忧虑,而非渴望封控。

吊诡之处于是充分显现。一个包揽一切的全能政府,在防疫政策的转折时刻突然失能,让一个习惯了准军事化管控的社会短暂进入了无政府状态。所以一些取消了常态化核酸点的城市,又因为上班场所需要查验核酸,要么人们开始混乱地排长队,要么政府又恢复了核酸点。“二十条”显然是一种中间状态,它只是把棋子重新拿起来,要往前还是往后仍然需要明确的指令。但在“躺平”不可取的叙事下,如何给出“躺平”却不“躺平”,“放开”却不“放开”的指令,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问题。

因此,整个中国社会正在进入了举棋不定的状态,全能政府无处着力。比如疫情正高发的广州,既没有封城,也没有尝试“居家隔离”,只能任由举棋不定的社会开始陷入混乱,一方面继续出现防疫悲剧(比如方舱没有物资,解除隔离的人露宿街头),一方面社会内部爆发冲突(比如由城中村引发的广州和湖北的地域冲突)。这些可预见的悲剧当然会在不同城市出现,它们会被解释为“放开”的恶果,从而开始创造出一批真正的“清零派”。

今天政府的无能和沉默,正如2020年武汉疫情刚爆发时,当地政府所表现出来的无能和沉默一样。也正如那时恐慌的人民开始自救一样,几乎在河北“试点”放开的信号传出的两天内,茫然的人民就迅速明白自己应该买药,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感染和医疗混乱做准备。如果我们记得2020年初,一定记得那时省份之间东南互保,村和村之间互相隔离,人和人之间互不信任的原始状态。

“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谎言有其代价。政府不断恐吓人民“躺平”即“等死”,“放开”会医疗挤兑,清零才是最好的政策,并因此浪费了两年时间,而这两年本可以用来给老人接种疫苗,给公众科普,准备医疗分诊的软硬件措施。那么,当“放开”不可避免要到来时,这个社会毫无准备,而“狼”就真的来了。

读者评论 1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一声叹息,看到令人心痛。

  2. 總括而話,中國人一日為奴,一生為奴的事實是不會改變。

  3. 有些人真的是失智了啊,什麼叫仿佛無關生命,任何傳染病都有死亡,怎麼都管控封閉?你怎麼不把感冒的動態清零呢,流感一年要死多少人瞭解過嗎?

  4. 拆下某類支持清零的邏輯鏈。
    死一百萬人是一件很可怕的無法容忍的事情>其他國家因為開放死了好多人(經過反覆宣傳當然提及即是美國死一百萬)>所以開放很可怕無法容忍。
    對於第一點,一般人受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對一百萬這個數字從直覺上就覺得是好大一個數字,而忽略其中包括時間跨度,總體比例等其他因素。中共通過反覆宣傳,加深了此類印象,以達到一種情感綁架的效果。好比中共將中共政權比作母親,所以中國人見中共受批,就如有死老母的條件反射一樣。
    對於第二點,美國是否因武肺病死一百萬,以及病死是否因為開放,亦是中共輿論操作的結果。前者,已經有好多闢謠,請自行搜索。後者,有時候一個現象發生在前,另一個現象發生在後,並非就等於兩者有因果關係,邏輯學上稱為錯誤歸因。若果開放共存即會死百萬這個邏輯存在,你無法解釋有低死亡率的共存國家。
    至於曲解時代一粒沙來進行質疑,更是中共常用的樹稻草人伎倆。這句話的背景是,中共以非人道的手段強逼人搞所謂清零,造成個體的悲劇,所以應該約束中共權力。並非大風大浪下要保每個人平安。中共常常故意拔高曲解原文,例如將“自由”等同“想做什麼都可以”,然後只要自由世界不給予其方便,即以此來反問。
    最後本人聲明,我100%支持習主席堅持清零攬炒中國人,清零派反對不反對我?

  5. 这篇文章让我非常失望,当讨论“放开”和“清零”时,事实和生命仿佛无关紧要。英国NHS现在的不堪重负,香港在医疗条件比大陆好那么多时的死亡率——都仿佛不存在。个体民众可能不知道大陆彻底放开的后果是百万级别的死亡,作者难道也不知道? 我不明白在20年初喊着“一粒沙,一座山”的人这时候怎么想。
    到底是谁在预设叙事的价值取向,谁在“无关科学,只关政治”呢。

  6. 動態清零就好像腳鐐,全民放開的一天。中國人的心靈會有什麼變化?應該是CCP最害怕的事情。

  7. 支持習近平的永遠清零政策。

  8. Bitterly_Swing426 說的其實是對的啊,而且這個結論其實已經被不止一個國家各種專家學者重複過了。
    最明顯的就是,對抗疫情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公衛之所以為公衛,就是因為它立足於生物醫學的研究但做很不一樣的事情。所以防疫本質是政治問題的說法全球適用。
    不過本文屬於「輿論觀察」,作者在這裡說的「政治凌駕一切」是一種通俗語境下的用法,表達的只是當政治決定過於脫離科學研究,並且造成不良後果時民眾的不滿,讀者不必過於咬文嚼字。

  9. @Bitterly_Swing426,你说得很对,但是可能对文章中谈论的“政治“的定义有偏差.这里的政治,指的更多是ccp为维持自身控制这一目的。而至于权利冲突时如何抉择?国家什么时候可以限制个人权利来保证公共利益?行政法的比例原则?这些可能也要归属于政治哲学,也就是一种科学中,这本身是蕴含价值取向的。

  10. 這種折騰和「迴轉」是以政府公信力作為代價的。在3年前,大概沒人會想到中國面對武漢肺炎疫情的應對是以這樣一地雞毛的形式作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對一段經歷的認知很大程度和大程度上是根據其高潮和終結時的體驗決定的,從此以後在大眾心裏,中國抗擊疫情想到的不再是武漢,也不是成功抗擊Delta,而是在2022年時各地不斷的封城與現在一地雞毛的抗疫政策。

  11. 楼下好,相比omicron variant的R0、重症率、致死率以及mRNA和灭活疫苗在群体免疫方面效果差异这些铁的事实,中共把政治力量和声誉赌在清零上才是孤注一掷、以卵击石。考虑到有意瞒报和无意的核酸假阴性率,现在已经处于扩散前期,病毒席卷已经势不可挡,看到底层执行者不仅因为病毒扩散而疲于奔命,还会随着风向左右为难,彷佛听到庞然大物崩塌初期的碎裂之声…
    思考、道德、价值判断是人类很美好的特质,有的时候也是生存的保护,但面对病毒,是否还是寄希望于打疫苗、勤锻炼、营养卫生更切题?

  12. 「政治壓倒科學」或者「政治凌駕一切」實在是很好笑又無稽的話語。政治難道不應該凌駕於科學之上嗎?科學是一種工具理性,即便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亦即忽略所謂科學結論的產生已經帶有政治色彩)它能提供的是A條件下B會發生的結論,然而由什麼來決定是否要選擇或規避B發生的結果呢——政治決斷。
    批評中國的清零,首要的是要認識到任何國家的(防疫)政策都是一個政治決斷,想像一個科學的、中立的、去政治的決斷,仍然是政治在場的,只不過是用一種偽裝的話語隱藏了政治性罷了,而且恰恰在根本上埋葬了現實中政治鬥爭的存在性,也根本抹殺了民主的存在價值——倘若西方包括台灣的解封是完全「科學」的結果,這無異於聲稱他們的民主壓力在這件事情上毫無作用。其實完全不同。從執政者角度,最「科學」的方式莫過於將人全部編碼關進集中營,而這樣的手法即便在中國都不可能實現,恰恰是政治(民眾反抗,雖然還有別的政治考量)存在作用的例子。
    我認同文章絕大多數觀點和分析,但我覺得批評「政治凌駕科學」實在是好笑,與其花功夫批判「愚昧」的中共讓「政治凌駕科學」,不如具體分析一下是什麼樣的政治局勢使得利維坦選擇了這樣的政治決策,而這樣的政治決策又生產出了什麼樣的科學話語。
    歸根結底,喚回和正視政治,才是想像抗爭的第一步。

  13. 奥威尔早就说过了,极权主义需要教条,因为它需要臣民们的绝对服从,但它不能避免变化,因为这是权利政治的需要。
    它的思想控制是主动的,除了规定你的行为准则,还想管制你的情感生活,你的爱与恨,必要时就得在一夜之间倒转过来。

  14. 儘管機會不大,還是期待著咎由自取的反噬。

  15. 科学不重要,民意不重要,只有政治最重要。

  16. 放心,冬天來了,感冒發燒這不是必然的嘛。不檢測就沒病例,我相信中國絕不躺平,堅持糊弄人民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