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斩根离家的哀愁焦虑,台湾移民政策的进退失据

“每一次移民、每一次迁移,都是很累、很耗时间和精力,香港人要重新适应。但大家都是无奈地离开。”
来台后申请专案的港人C。
香港大离散 台湾 香港 政治 离散 移民 迁移 风物

针对港区国安法推行,台湾总统蔡英文于2020年5月在Facebook发文,公开对港人喊话:“这一刻,我们同所有民主阵营的伙伴们,都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同年中,台湾政府成立“香港人道援助关怀行动专案”(下称专案),为有政治风险的港人提供入境和居留协助。

“我比较喜欢在华人地方,台湾亦是民主国家,有较多组织帮流亡的人。”港人C(化名)在反修例运动后,2020年以旅游签证方式来台,经民间团体转介到陆委会申请“专案”,再改以学生签证留台生活。惟身分的不确定,让他依旧踌躇不安。

“不知几年或几个月后发生甚么事情。4年选一次总统,如果亲中候选人上任,或(援港)政策变了,我都要离开。” 根据法规,读完4年大学,毕业生还需在台工作5年,才有机会获定居资格,前后即要苦等达9年,中间有太多未知之数。

根据现时法规,港人申请“专案”后,只能以就学或工作取得居留证;若要定居,则要以依亲移民、技术移民、投资移民、创业移民,或大学毕业再工作5年等方式,居留一定时间后,经过多个部门审核,方可申请定居。

惟随着两岸关系紧张,台湾政府宣称为防止恶意渗透,港人无论申请居留或定居,都须经更严谨的国安审查;部分已在台居留一段时间的港人,其定居申请被拒,原因包括在中国出生、曾在公共机构工作、假投资等。而今年5月,陆委会本有意放宽港澳人士在台工作居留连续5年、最后1年每月收入达基本工资两倍,亦可申请定居;但新措施亦遭民进党及时代力量立委以国安为由提出质疑、质询,网路同时掀起反对声音,措施被逼在实施前煞停。

在一片争议声中,港人为何仍然选择在台湾落地生根?台湾人对于港人移台反感吗?移民是否一定会抬高楼价和“抢饭碗”?大众又该如何理解港人留台政策背后的脉络?更重要的问题是,台湾准备好接受和接收外地移民吗?

来台后申请专案的港人C。
来台后申请专案的港人C。

由“专案”申请者变为超龄大学生

“一定不习惯,我在香港已是上班族,现在跟我一起读书的同学才18、19岁,我会觉得羞耻……我这样的身世不要扭计(闹别扭)吧。”27岁的C(化名)中学毕业后,在香港打过几份工,从没想过要重返校园,成为台湾大学生。

台湾海外联招放榜,他获一所私立大学中文系取录。课上提及多位著名作家夏至清、钱锺书等,他说只听过张爱玲。 老师走上讲台,抽问上周教学内容,C立刻避过老师的眼神,“听到抽问我会慌,但我人生成绩最好已经是现在。这所大学是私立中的一流学校,而我在香港只读三流中学 。”

学生生活并非无忧无虑,各项开支令他更添苦恼。私立学校每期学费新台币5万多元(约1.4万港元),而他住在不够2坪的雅房(约70呎的板间房),租金每月约新台币2000元(约550港元)。上课占了大部分时间,收入只靠不定期于港人市集摆摊赚回来。“下一个年度如果找不到人资助学费,或者真的要去找工作。”他无奈地说。按规定,侨外生每周只可工作最多20小时。

他曾因国语不灵光而避开选修任何需要分组报告的课堂,甚至逃避聊天,但他开始试着融入台湾。“我最希望可以读到大学毕业,不要浪费。”课余时间,他每天去健身,想快点考获健身教练资格去工作,也希望考驾驶牌照,多一门技能傍身。

C于2020年1月抵台,其时透过民间组织协助认证其身份留台。陆委会同年公布援港“专案”并成立“台港服务交流办公室”(下称交流办)。早在消息公布前,C已向陆委会提交文件,“不断见陆委会谈进度,但一直都是审核中。”

根据“专案”一般程序,陆委会先确认其身分及政治风险,并提供生活及医疗援助;等候专案通过期间,陆委会亦会协助及建议就业或就学,并依循一般工作签证和学生签证让港人居留在台。陆委会向端传媒表示, 对于进入台湾的港人有《香港澳门关系条例》第18条之情形,即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紧急危害,都会依据人道原则及相关法规妥适处理,申请人并不会因中途辍学或失业而无法在台居留或被迫离开台湾。有关港人透过“专案”赴台的具体数字,陆委会未能提供。

C等了数个月,转而以学生签证申请居留后,才被告知“专案”通过审查。

惟支持港人的台湾民间团体多次强调,目前《港澳条例》不足以回应流亡者需求,呼吁行政院将庇护机制法制化,接受因政治原因来台的港人以身份代码“HF177”申请居留和定居。

根据移民署资料,现时有46种身份可申请居留,而身份代码为“HF177”的申请者,是“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紧急危害,经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会同有关机关审查通过者”。不过,反修例运动至今近3年,当局从未审核过任何HF177的申请。

最近,C忽然收到交流办的讯息,指如有意前往美国,当局可提供协助。但C已表明,不会考虑。

舞者Winnie。
舞者Winnie。

1年仅12港人获批的自由艺术工作者工作许可

除申请“专案”的港人前路未明,来台的追梦者,移居之路亦举步维艰。8年前,Winnie获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取录修读舞蹈课程,毕业后为求在台居留,她曾做补习社老师和非政府机构的网络小编,也申请过劳动部负责审批的外国自由艺术工作者工作许可,等了4个月,申请被拒。

这种工作许可,不为港人熟悉。根据劳动部统计,2020年有30名港人申请上述工作许可,仅9人获批,而2021年则有25名港人申请,亦只有12人获批。

“香港专门做艺术培训的大专院校不多,台湾则有很多间舞蹈学校,(艺术)风气相对较好。”不过Winnie觉得输在起跑线,她在香港接受传统教育,对比高中已是舞蹈专业科班的台湾同学,能力略逊。为追赶进度,她每天凌晨2时睡觉,清晨6时起床练跑操体能。

Winnie在排练中。
Winnie在排练中。

台湾人谈吐比较温婉,香港人说话直截了当,沟通上也要适应,但她笑言自己已被“同化”。“返香港数星期觉得很辛苦,自己做事的节奏比较慢,香港讲求效率令我吃不消,加上疫情和政治环境,大家都变得小心翼翼。如果我想继续跳舞创作既话,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少。”她决定留在台湾,做在香港无法做的事、说的话。

她因事需延迟1年毕业,这1年间她想尽办法留台,但作为艺术工作者加上海外人士身份,要在台湾找到艺术全职工作难上加难,皆因台湾的舞蹈团体都是以个案合作方式与舞者合作。“请全职要很多资本,固定团要4个人,薪金和其他成本营运1年至少就要新台币100万(约27万港元),加上政府资助批出数目不多,剧场观众不多……”

幸而她获舞团聘用为全职舞蹈员,其中两次演出分别得到台新艺术奖年度入围及台新艺术奖第三季提名。加入舞团后,她也开始随团探索台湾的本地文化,到部落爬山、和原住民露营,探索艺术与本地文化的关系。现年26岁的她,在今年2月申请文化艺术类别的“就业金卡”,1个月后申请获批。

就业金卡

就业金卡之法源依据是“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第8条规定,特别设计个人化就业准证制度,让具备外国特定专业人才资格者可以留台。 该卡提供外国特定专业人才之一定期间开放式个人工作可,毋须受一定雇主聘雇及申请。“外国特定专业人才”资格分类为七大专业领堿,其标准分属七个部会主管认定,包括科技部、经济部、教育部(体育及教育)、文化部、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法务部和内政部(法律、建筑设计领域)。

根据国家发展委员会提供的数字,截止2022年4月底,持有“就业金卡”的香港居民有663人,但须在1年至3年后申请延续金卡资格,且港人不会获得台湾的定居资格。

Winnie的“就业金卡”需要每3年续证,她未看到定居台湾的终点。不过她和舞团正排练一出舞蹈作品《2047》,在这片自由土地呈现香港在主权移交、“50年不变”大限前的光景,让台湾人更明白港人的处境和故事,拉近彼此距离。

技术/专业移民来台的家庭, (左起) Joan、瓜瓜和Jason Poon。
技术/专业移民来台的家庭, (左起) Joan、瓜瓜和Jason Poon。

专业是否真的能衔接?

“如果没有瓜瓜,我或者不会离开香港。”在香港拥有精神护士资格的Jason和妻子Joan,2019年诞下女儿瓜瓜后,就以技术移民方式来台定居。

上山下海,是Jason的育儿生活,小孩的童年应该“玩玩树叶,用手指碰一下蚯蚓,在草地奔跑然后掉在地上,让父亲拍拍小屁股的泥沙”,而台湾的山脉、河流、森林,也让这种纯粹的童年得以实现。个子小小的瓜瓜刚学会一点国语,学习用国语自我介绍。Jason看着笑说:“她长大之后就是正宗台妹啦。”

“以前(其他人)移民会先到想去的国家旅行,感受文化再考虑买楼买车,是断断续续2、3年才下的决定。但在反修例运动和疫情的限制下,离开的冲动又很大,事情像变得更加Irreversible(不可逆转) 。”

一家人在2021年10月抵台,但Jason一直未能找到衔接台湾护理师牌照的方法。他曾到台大医院询问详情,但对方表明没有为外国人衔接资格而设的课程;他也亲自到过卫生福利部查询、致电过热线,追问了两星期都没有回复。 “技术移民的目的是政府想要人才服务国家,但卫生福利部却没有一个单位专责这件事。”

后来热线终于接通了,部门叫他先考台湾护理师证照的国家考试,他却反复思考到底是否继续当护理师。“国考是用中文,但香港的医院使用全英文,在语言和文化都不完全接轨的情况下,我都怀疑自己是否履行得到当初的专业。”Jason说,倒不如趁机转行,从事与攀岩相关的业务工作。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吕青湖。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吕青湖。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吕青湖,最近开始研究港人在台工作的议题,发现港人面对不少现实上无形的限制,例如即使考了国考,都找不到工作,“不少医院都宁愿聘请本地人。”

吕青湖曾在香港理工大学社会系担任助理教授,2021年到台大任职。她从2016年开始、香港经历雨伞运动低潮时研究香港移民。“梁振英年代,社会已充斥很大怨气……移民是一件成本很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需要时间酝酿。”她认为,这一波移民潮和过去的有所不同。 “当年他们认为在香港的根未断,觉得可以灵活地两边走,看形势定了便回流,而这一波的香港人觉得未必会回流,他们离开的决心是大的。”

吕青湖续称,上一代移民有部分是怕九七主权移交,但亦有不少是为了让孩子接触国际社会,让下一代有更好发展机会,00年代的移民更是如此。“那是一个去政治化的想法。但现在除了Economic Security(经济保障)之外,就是Political Security(政治保障)。有个外国护照,觉得是一个政治保护网,也不太希望子女回港。”

2019年6月16日,在台香港学生及毕业生逃犯条例关注组、台湾公民阵线与台湾青年民主协会等团体,共同于立法院群贤楼外举办“撑香港,反送中”集会。
2019年6月16日,在台香港学生及毕业生逃犯条例关注组、台湾公民阵线与台湾青年民主协会等团体,共同于立法院群贤楼外举办“撑香港,反送中”集会。

台湾对移台港人反感吗?

近年港台两地的社会运动,都出现“命运共同体”的说法。2019年6月,过百万港人上街游行反修例,台湾总统蔡英文及后多次公开表态支持港人,甚至在警察与示威者在中文大学发生严重冲突后,于11月13日在Facebook上喊话,呼吁港府悬崖勒马,“不要为了妆点北京当局的颜面,而以香港年轻人的鲜血祭献。”

差不多同一时间,中央研究院社会学所林宗弘和陈志柔在2020年总统大选前不足两个月,在2019年11月18日至12月6日期间进行社会意向调查,以电话访问近千名台湾人。调查发现,回答“很支持”反修例运动的37%受访者当中,有近9成人倾向支持蔡英文;而31%“支持”运动的民众,也有高于平均的6成人倾向支持蔡英文。

2020年1月的台湾总统大选中,有1446.5万人投票,投票率高达7成半;蔡英文取得有史以来最高票的817万选票,成功连任总统。

港人看到台湾对香港社运的支持,吸引不少人移台。据内政部移民署统计,2020年获批在台居留许可的港人有10813人,比2019年的5858人增加8成半,2021年获批居留的人数再稍微增加3.3%至11173人。

但值得留意的是,获批定居许可数字并没有大幅度上升,由2019年的1474人,微升6.9%至2020年的1576人,而2021年亦刚好保持6.9%升幅,有1685人获批定居。

然而,支持社运不等于接受移民。另一个由莫哲暐(Chit Wai John Mok)、由南乐(Lev Nachman)等4名学者于2021年8月在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发表、在5月针对1000名台湾人所做的民调显示,有6成受访者支持香港的反修例运动,其中以年轻人和民进党的支持者为主,但当问及是否认同台湾有义务对港人作出实质帮助时,只有不足3成人表示认同,近33%表示反对,另有4成则表示中立。

及至2022年初,网路更掀起一片台湾人谩骂港人的声音。事缘台湾香港协会理事长桑普在国立中正大学传播系副教授管中祥的Podcast对谈节目“灿烂时光会客室”中,谈及在台港人安身立命的困难,言论被解读为替港人争取台湾参政权,引起争议。而4月初,香港艺人王喜入境台湾进行PCR采检时遭医护人员捅伤流鼻血,其追究的手法亦引起台湾人热议,网路更不断出现“香港人滚回香港”的留言。

台湾政府设立的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上,则有一名自称“木村拓哉”人士,于3月底提案废除《香港澳门关系条例》。该提案写道,“港版国安法通过后,港澳成为中国或中共间谍移入台湾最佳破口,甚至目前有些人在运作提前取得参政权等。”提案已获逾5000人附议成案,根据规定,成案后权责机关须于2个月内研拟具体回应,而提案内容也将作为行政单位后续调整施政方向的参考。

与此同时,陆委会于4月下旬宣布放宽港澳人士留台资格,包括开放专业人士在台工作连续居留5年,最后一年每月收入具基本工资两倍,便可申请定居,当时指内政部会在5月1日正式公布“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修正案”。

惟数天之内,政策惹来反弹触礁。时代力量立委陈椒华质询时提到,若港澳人士已通过审查在台工作居留,是否有机制防范当事人从事恶意渗透行为;民进党立委林静仪也针对专门性技术性工作的表列,质疑台湾是否很缺律师、兽医,和环保工作者。网路又同时出现了明显的反对声音。陆委会急忙在5月1日前煞停措施;截至现时为止,尚未有重启的时间表。

而端传媒亦曾向当局查询有关工作就业计划的详细情况及就业市场供求问题,包括预计未来有几多港人透过计划赴台申请居留及定居、现时及未来台湾市场有几多合适空缺是符合香港人在台工作条件等,当局均未有具体数字回应。

一直协助有政治风险港人留台的立法委员林昶佐认为,当局要讲清楚港人可以留在台湾多久,“5年、10年”,也要有一个“延长居留的法规”,“将心比己,一个刚经过这么辛苦政治风暴的人,他不会急着想要进入另一个地方政治脉络和争吵,不是要赶快投票,这个不是香港人立即要的。”

台湾部分民众对港人留台政策存疑或不满,林昶佐称是因为陆委会在协助港人的相关政策上透明度不足,“有在骂的人把香港事情说成1949年战后的几百万人的逃难潮,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误解就是源自于政府一直隐晦处理港人问题,导致产生不少谣言,出现政府和民众之间沟通上的问题。”

移居台湾,“就要考虑对台湾的利益”

港区国安法实施后,台湾当局对查核定居许可愈趋严格,包括增加投资移民限制、港人居留或定居要经多个部门联审等。《镜新闻》早前调查近两百笔行政诉愿案,发现台湾政府拒绝部分定居申请,原因为“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出生”危害国安、“投资项目不符”等。

去年以投资移民方式来台的WEBB认为问心无愧,只能用诚意打动台湾当局。“换个角度看,这样就筛选了一些不是真的做生意的人。我过一阵也会是台湾人,当然是用台湾的利益去看。 ”

WEBB早在2018年开始计划投资移民,先将以会计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逐步转型到台湾需求较大的IT产业,并从最简单的网页设计做起,再发展到3D、VR(虚拟实境)等范畴。

在WEBB计划投资移民期间,经济部在2020年中宣布投资移民改制,把开设公司至少要营运1年的规定提升到3年,并新增必须雇用2名台湾本地员工的规定,但他对投资计划仍然很有信心,称成立公司时已考虑到台湾未来经济发展大局。“要让台湾在国际上被看见,公司改名要用‘台湾XX有限公司’,客户先看到“台湾”两个字。 ”

投资移民来台港人WEBB。
投资移民来台港人WEBB。

移居的地点也是营运考虑。“高雄现在发展亚湾区 ,包括5G、物流等的创新科技, 而我业务中的VR就是高雄需要的产业。 ”

WEBB和刚聘请的台湾秘书走在高雄的中心捷运站,谈起香港。“当然想念香港……我想念的东西是永远都不会回来,就算我回港,都需要重新适应。香港很多人说移民是去做二等公民,但其实我们留在香港等于移民大陆,都要适应大陆的生活方法。”

英国、加拿大等地也在港区国安法实施后推出援港措施,不少港人在台定居遇上阻碍,就“二次移民”到更能惠及港人的国家。吕青湖形容,台湾的移民政策比较保守,要取得定居或公民权并不容易,“因此很多人都视台湾为stepping stone (跳板),但我相信会有港人想在台湾永久居留,但政策限制让这件事很难。 ”

“每一次移民、每一次迁移,都是很累、很耗时间和精力,香港人要重新适应。但大家都是无奈地离开。”吕青湖说。

陆委会回应端传媒指,近年港人申请居留定居不能通过的理由,除具国安疑虑外,绝大部分为投资案件中,申请人未依要求提供补充资料、未营运或由不良仲介炮制营运事实等疑涉“假投资真移民”情况,例如同一地址设立上百家公司、提交假性商业契约及单据、设立纸上公司轮流投资等不符规定之情况。

WEBB说:“有些人真的把钱花了在生意上然后就甚么都不理会……当然会有问题。我自己不太担心,做好自己份内工作,那么问题并不大。”

台北的早晨。
台北的早晨。

反映两岸及台港关系的居留定居许可办法

港人移台的议题掀起台港两地争议,归根究底是牵涉到两岸及台港关系。受过移民专业人员训练的律师洪方原(化名)对端传媒表示,如果拿外国人跟港澳人士比较,在投资移民这块,台湾对港澳人士算是宽松许多——港人若以依亲、投资等方式居留,只要连续居留满1年即可入籍台湾,优于就业金卡、和其他外国人居留3年至5年才可申请定居的规定。

港人入籍台湾相对容易的现象,并非近期才出现。早在1997年之前,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一直将香港居民视为“海外华人”,因此港澳学生可用“侨生”身份赴台升学;港澳居民也可申请“华侨身份证明书”,入籍台湾的手续相对容易。

到了1997年,台湾政府订立《香港澳门关系条例》,明确在法律上将港澳人士定位为“港澳居民”,港人无法再以“华侨”管道入籍台湾,因此部分港人还曾赶在“大限”前“抢当华侨”,让该年“华侨身份证明书”的申请数窜升近1倍。

从1997年至今,《香港澳门居民进入台湾地区及居留定居许可办法》(下称《许可办法》)历经了多次修订,并反映了各个时期的两岸及台港关系。

马英九上任总统之后,在两岸关系缓和的背景下,香港经济贸易文化办事处于2011年底在台北成立,而《许可办法》也将办事处驻台人员和眷属,列入居留申请的对象。再到2015年,居留申请对象又新增了“创新创业”项目,背景则是台湾在2014年开办“创业家签证”制度,借此提升外国人来台创业诱因。

然而2019年爆发反修例运动之后,申请居留、定居台湾的港人亦显著增加,并让台湾政府限缩了港人居留申请的对象。

台中隧道内的连侬墙。
台中隧道内的连侬墙。

比方说,虽然台湾政府在审查定居申请时,对在中国大陆出生的港人一直都较为谨慎,但仍留有“但书”(法律上表示特别或除外的意思,用来补充条文的正面意义):只要在大陆以外地区连续住满4年,即使大陆出生,也可以申请居留台湾。

然而这个“连续居住4年”的条款,却在2020年8月基于“国安考量”遭删除;与此同时,陆委会也修改了“党政军条款”,规定只要曾经任职于中国大陆的党政军机构、或其于港澳投资的机构和新闻媒体,申请居留台湾时便可能不获许可,反映了两岸关系之下,港人移民的资格认定亦渐趋收紧。

此外,港人移民在法律上的称呼,也反映了该议题的敏感性。

虽然97年之后,香港人从“海外华侨”变成了“港澳居民”,但在中华民国的宪政体制里,港人依然不算是“外国人”,因此直到今日,港人移民台湾在法律上依然被称作“定居”(绕过国籍问题,只是要在台湾“取得户籍”而已),而不像其他外国人走的是“归化”途径(放弃原国籍)。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外国人在取得“永久居留”之后,依然不是中华民国国民,必须再经过“归化”手续,才能获得身分证、台湾护照和投票权;至于港澳人士,则因为在台湾宪政体制下,并不能算是“外国人”,移民办法实务上也绕过国籍问题,因此只要定居后,便能取得户籍,不必放弃香港人身份。

洪方原告诉端传媒,宪法中有明确定位的就只有“大陆地区人民”,“但我们的宪法,也给了立法者几乎无敌的权限,明订‘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在实务上)要把中国人当作外国人来处理,法律上也不是做不到……至于港澳,则是根本没有在宪法上被提及。”

2022年2月7日,台中,一个香港人市集。
2022年2月7日,台中,一个香港人市集。

港人移台会否推升台湾房价、抢台湾饭碗?

台湾制宪基金会副执行长、多次对港人政治庇护议题发声的宋承恩坦言,他不清楚近期对国安的忧虑声音是从哪里来的,认为港人本来就有其他移民管道,且比工作定居政策还要宽松;反之,台湾本土同样须面对本地人渗透的情况,所以国安风险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而面对风险,台湾政府应要加强侦防、人民要提高警觉,而不是阻挡有合理需求、需要庇护的港人。

至于民进党政府提出的移民政策,却遭到民进党自家的立委林静仪反对,宋承恩认为,这本来就是民进党常有的现象,“因为民进党不是权力非常集中的政党。”“我们以前也会批评,民进党政府为需要庇护的港人做得太少,但后来愈来愈多资讯释出,我们才知道他们不是没有做事,只是因为性质敏感、必须低调,所以外界不太容易了解。”

除了国安疑虑之外,台湾民间也有零星声音担忧,港人移民可能会进一步推升台湾房价,甚至抢走台湾人的工作机会。

淡水新市镇。
淡水新市镇。

针对这点,担任房产仲介的何育升(化名)对端传媒表示,他服务的新北市淡海新市镇,确实是近年颇受港人移民青睐的区域,“从2020年到现在,我已经接触过大约10组香港客人,而且有3组成交。”

“会来淡水买房的,基本上都是自住,因为这边房价相对低廉;要买来投资、收租金,就会买台北市区。”根据台湾房地产实价登录网站“591房屋交易网”资料显示,现时淡水区的平均房价为每坪新台币26万元(每坪约7万港元,即每呎约2000港元)左右;相比之下,台北市区的平均房价则是每坪新台币60万至99万元(每坪约16万至27万港元,即每呎约4500港元至7600港元)。

谈及香港移民对台湾房价的影响,何育升笑了笑,“以目前移民的量来看,不太可能影响啦。”他指出,台湾这几年攀高的房价,主要是货币供给、贷款利率等大环境因素造成,跟港人移民没有关联。

他认为港人移民会否推升房价,关键还是未来移民的人数有多少,“但你看淡水这边空屋这么多,附近还有很多正在盖的建案,他们要来买,应该要感谢他们了。”

从统计数据来看,何育升的观察也能获得佐证。根据台湾内政部的最新统计,2021年上半年,台湾一共有812947户住宅属于“低度使用住宅”(衡量空屋数量的指标),“新建余屋”也有69581户;然而截至2021年,在台拥有户籍的港人总数仅有12947人,5年来增加仅5613人,与台湾房屋市场的存量相比,难以称得上有影响力。

至于“港人来台抢饭碗”的说法,曾在香港研究移民居住课题、现任职台大建筑与城乡研究所的黄舒楣,则不太认同——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对香港人来说,台湾的薪资条件不太有吸引力。

“我的先生在主管工程技师的台湾政府部门工作,最近也常审查要来台湾的香港工程师。他常常会跟我说,‘哇,你知道他们在香港的薪水有多高吗?为什么要来台湾啊。’”

她认为,目前更应该检讨的,是台湾政府对就业市场有否“过度保护”的问题。“我们有各种技师、专业的证照考试,香港来的专才想在短时间考到执照、继续执业,其实是很困难。”

谈论移民问题时,宋承恩认为本地人工作机会、房价这样的民生忧虑,在世界各地亦常见,但与其担心港人抢工作,不如回过头来检视,台湾人希望自己的经济体系,是要进一步开放,还是要实行保护主义。

“人才是流动性的,的确会带来竞争,但竞争也能提高本地人的能力,未必是坏事,所以究竟应否开放移民,这是值得好好讨论的课题,也需要全面检讨,但不是简化地说,香港人来了就会怎样,这太耸动了。”

2022年5月31日,台北101观景台。
2022年5月31日,台北101观景台。

港人就业定居政策,是否配合台湾近年移民政策的整体调整?

事实上,这个面向港人的就业入籍政策,除了希望以工作定居取代“庇护”,借此降低敏感性、避免触动北京之外,又是否可以帮助解决台湾近年步入老年化、少子化、劳动人口将减少的情况?

台湾的移民政策,近1年来亦有多项相应调整。比方说,几乎在同一时间,劳动部也在4月底公布“移工留才久用方案”,规定移工只要在台工作6年以上,就能由雇主帮忙申请成为“中阶技术人力”;若成为“中阶技术人力”满5年、月薪又高于基本工资2倍,便可申请永久居留。这个政策的后半部分,和陆委会原本打算推出、面向港人的工作定居政策,居留时间和工资要求是一样的。此外,台湾亦刚于2021年修法、降低门槛,让特定专业的外国人士,只需在台湾连续居留满3年便能申请永久居留。

陆委会则对端传媒强调,港人的工作定居政策主要是为配合《外国专业人才延揽及雇用法》于2021年7月7日修正公布,期待能为台湾吸纳所需的人才。

不过宋承恩认为,此次和港人移民政策有关的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让台湾人重新思考移民政策,但他慨叹台湾社会并没有抓住这个机会,对此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而只停留在了“港人移民是否会造成国安疑虑”的层次。

黄舒楣则认为,台湾人可能还没准备好去面对移民政策的议题。“台湾人对移民的议题其实不陌生,但一直以来,我们比较熟悉的是移民出去,却没想过,也有别人想移民来台湾,所以才会不太关注台湾政府的移民政策。”

但黄舒楣强调,如果台湾自诩“民主国家”,就需要认真看待移民政策这类公共议题,有没有经过民主社会的讨论,而不是几个立委喊一喊,就可以说是“民意”。“台湾社会并没有针对这个议题做过深入讨论或咨询,政府现在却把‘民意’当作暂缓移民政策的理由,但这个民意是怎么出来的,我们并不清楚。”

读者评论 2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c_c
    “「這船本來就有其它洞,再來開洞又怎樣?」這種論調是不能說服台灣人的。”
    超認同你這句話,一堆香港人在網路上,講一些台灣已經有一堆中國人滲透,藍到發紫什麼的,卻對香港人嚴格,很小氣……想要道德勒索也申論好一點,憑什麼跟別人說,你家已經千瘡百孔,我們家的人搬進去,再鑽幾個“小洞”也沒有差,讓我家的人搬進去!
    毛澤東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相對的,民主也不是聖母白蓮花,我們當然還是以國家利益優先,天底下沒有無底限開放的社會,望週知。
    另外,台灣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一不小心起床就會變成烏克蘭的那種,香港朋友在對台灣移民政策各種耍傲嬌的同時,你們想一下,如果移民來台灣,台灣變烏克蘭,你們可以和我們承擔多少?你會提槍上戰場嗎?若你手無縛雞之力,你願意被強姦被斷手斷腳被割耳朵,各種虐殺也不投降,願做國家肉盾保護台灣?
    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只想投降,那你留在想給中共搞就好了。

  2. 平心而論,我的價值取向固然與那些群體有頗大差異,但在一個處於被侵略第一線的國家,面對來自準侵略國的移民,期望國族認同不被放大檢視恐怕是不現實的。
    而反送中運動對台一系列的事情,得以顯而易見即便是黃色陣營的港人國族認知與台灣主流民意尤其綠營多有扞格;加上威權遺緒下得以台港(中)雙重國籍,以及一些知名紅色港人移民的前例,那些情緒或有些錯誤、誇大,但倒不是憑空想像來的,更不可能被「這船本來就有其它洞,再來開洞又怎樣」這種論調說服。
    另外,本文中提到的調查其實還有其它內容,如民意對移民支持度為三成、以及不分黨派都認同會產生安全威脅;整體台灣輿論對這個議題的冷淡與反對並不能簡單化約為少數網路民族主義者擴大的聲量。
    台灣如果自視為一個民主法治國家,立定難民法與通盤檢討移民政策都是再重要不過的事,但這些焦點恐怕不會也無法放在解決多數港人移民爭議事件的核心(也相當可能反而不是利多)。
    慎重考慮——包含提前就下功夫了解預選國社會文化、好好閱讀相關法律、過往相似案例與發展,並廣泛接觸國際社會各種移民、難民相關資訊。盡可能減少想當然耳,能更多避免失算與誤解。祝福所有在路上的人。

  3. 臺灣其實是很排外保守的
    用臺灣人的人情味跟熱情包裝下的是不接受外來人的 這其實是事實(我就是臺灣人哈哈)

  4. 中共还需要通过找人移民台湾渗透?笑死人了 台湾国内多少蓝得发紫的 以国安理由 中时整天在台湾给台湾人洗脑台湾政府管吗?
    民进党根本就是民族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啦 下面那个c_c说的对 支持香港只是是因为民族主义 不是什么民主自由人权 不希望香港人来 也是一样的原因

  5. 很同情這些年香港抗爭者身心的創傷,佩服他們不屈的態度與毅力。這幾年周遭港人移民真的不少,感覺他們都很努力融入,大家相處愉快,但有幾位港人留言,不禁想提醒,人與人相處要互相尊重,而不是道德綁架、情緒勒索,如果你們想的是所有台人身心全然支持港人,無論台灣政策如何鬆綁,也許都不適合你。移民到任何地方,除了門檻,首要考量一定是自己的心態調整,適應當地民情,絕不可能反過來要求移民地為自己改變,就算移民歐美也是如此。人種相同,不代表不努力也能融入。台灣是極度言論開放的社會,存在各種意見,永遠沒有也不應該有想法一致的一天,有人歡迎就有人心存疑慮,香港不也有親中派、中間派與泛民主?認定所有人都該認同自己意見的人不適合移民,那是自虐行為。我們在親戚朋友間不太談政治,自己的政治立場留在網路討論跟投票那一刻,尊重別人有別人的考量與立場,時刻提醒自己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原則,這樣相處輕鬆愉快。在台灣你可能拿不到滿意的薪資,但房價負擔也沒香港重。另外,香港缺乏農與工,重商,但台灣就業市場結構不一樣,如果你有半導體專長,滿足高薪要求問題不大,其他領域就是很平均。台灣當然不好,要改善的太多了,所以大家天天網路撻伐政府與政策成日常,但你心裡明白為甚麼它還是選項之一。歐美移民政策也會因故調整,有時緊縮有時鬆綁,年輕、有專業就好找工作,只是就業機會不多,前期很煎熬,存在一些隱形的隔閡,這些不也是考量因素?所以回到問題的原點與核心,要去哪,一切都在於如何考量、取捨,人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不停地選擇,沒有絕對完美,只有相對適合自己的選擇。以上不絕對正確,也不代表台人,僅供計畫來台者斟酌參考。

  6. 台灣本土已經充滿親中勢力的滲透,平日不去肅清內部,懷疑香港移民卻不遺餘力,真是笑話

  7. @掩卷而思
    我是依照一直以來的生活觀察來提出這個觀點,固然沒有什麼正式調查研究存在,我很懷疑台灣會有什麼人否認這個現象(那種面對外人時的禮儀除外),尤其老一輩大概更明顯。要簡單觀察的話,可以去任何性質、主題的網路場域。
    「反對最大聲的人」,你要稱台派、廢台派、極獨派、民族主義者、生日願望派、側翼、解殖派……都好,畢竟不是一個均值的存在也沒有統一公認的自稱/他稱;但對台灣政治輿論不至於全然陌生的話應該很容易理解是位於哪個限象的群體,尤其那個口號還曾被用作選舉宣傳。

  8. @c_c 其實你是依照什麼根據而提出這些觀點?又為何該觀點能代表”台灣普羅大眾”?而所謂「反對最大聲的那些」具體而言究竟是指哪些人?謝謝。

  9. 其實台灣普羅大眾對香港的印象一直都是偏負面的,真的是到近年的抗爭才比較有轉變。
    但是,當時最激進最全盤表示支持的那些人,自然也是現在反對最大聲的那些,他們的出發點完全沒有變過,就是喊支持香港驅逐大陸蝗蟲變成台灣要隔絕中國間諜而已,「清除中國白蟻」本來就是在這些群體例行多年的既有口號。
    而很遺憾的,就像下面留言認為王喜通緝檢測人員、點菜指揮中心、貼出黑白照的行徑只是「主動投訴保障權益」「非常正常合理」一樣,雖然佔極少部分、但隨著移民潮屢發的這些摩擦卻起了幫台灣大眾提醒複習長久以來對香港人負面印象的惡劣效果。

  10. 回應香港朋友,台灣社會一直都有這樣的異質性,並不是同一批人態度丕變。

  11. 老實說,作為香港人,對台灣真的有點失望。
    失望主要倒不是因為民進黨的政策,而是不少台灣人看待香港人的態度。兩年前口口聲聲說支持香港、命運共同體,兩年後卻有不少台灣人說「香港人就是中国人」、「中国間碟」甚麼的。我當然明白台灣人有自己的國安顧慮,但真的要這樣左一句「中国人」右一句「間碟」形容香港人嗎?兩年前香港人跟中国打得如火如荼,這些人難道都忘了嗎?
    作為一個香港人,自己的家鄉被毀了已經夠不爽,現在還要被聲稱同氣連枝的台灣人落井下石,真的是有夠灰心啦啦。

  12. 香港人移民,他們有兩個特點:1. 放棄在香港的高收入。 2. 批判政府施政。 3. 對發表意見和投訴無所畏懼 而這三點做成普遍移台港人熱衷參與政治,爭取權益。但同時和台灣人「相忍為國」和「便宜行事」的性格格格不入。 這從王喜接受PCR檢測後,要求投訴一事可見,香港人對不公是非常主動投訴和保障權益的,這事假若發生在香港,這是十分正常而合理的舉動。但在台灣是「不知感恩醫護」和「製造麻煩」。
    話說回來,台灣的移民要求比英澳兩地嚴格之餘,審批亦太多不確定性,紅線不清。從政策比對,就是台灣當局並比他地政府歡迎港人來台。

  13. 希望 港人C 調整自己心態。

  14. 台灣的支持是指道義上的支持。支持你反抗中共,但不一定支持你來台灣,這一點能夠理解。
    台灣對香港人沒有任何義務,也理解。
    台灣不歡迎香港移民,這如果是入境政策,也能明白。
    但問題是,台灣很多政策都是讓人覺得混亂而缺乏一致性,你可以拒絕申請者,但應該盡早把條件規則說明,而非一開始歡迎,後來因不明原因而拒絕。
    我自己喜歡台灣,疫情前一年會去一到兩次,是日本以外最喜歡的旅遊目的地,覺得這裡的人情關懷挺好的,但並沒有真正考慮過移民,原因是因為經濟跟薪資有所差距。
    而我身邊選擇去台灣的,其實是可以有其他國家作選擇,最終決定去台灣,是真的想融入進去,但卻受到很多不明朗因素影響。
    到底選擇要開放,還是保護主義,這是台灣內部的選擇,但最好還是提前列明準則。
    個人雖然不會去台灣,但也希望台灣能夠繼續成為一個成熟發達的民主社會,而對抗中共巨大力量,個人認為日漸少子化的台灣還是要思考如何吸納更多人口,提高經濟實力,而不是相反。當然這是滿足國安的前提下。

  15. 台灣人常怕被大陸間諜慘入,每個人申請者都反覆懷疑,這是因為自身不夠強大 不夠自信的表現嗎?真的看不出”台灣支持(抗爭)香港人”的說法如何落地
    假若台灣沒政策/沒想過制定政策去支持香港人,台灣請不要再借香港議題向外求援,香港人聽在耳裡 … “難聽過粗口”

  16. 「因為生於不民主的地方而想要到民主國家享受民主和人的基本權利,但民主國家卻因為他來自不民主的地方而拒絕讓他享有民主和基本權利。 」=> 這是何其自私的想法,說得好像民主和人權是理所當然一般,也不想想民主國家今日有的人權是其前人付出多少血汗犧牲才換來的,民主國家更需要對其國民負責,設下限制和保護國安無可厚非。

  17. 不是因為他來自不民主的地方,而是來自某個不民主的地方之人有很大可能會於台灣破壞台灣的民主。推理過程好簡單。
    a會導致c
    b=a,
    則b會導致c
    如何解決問題?想辦法使得b不等於a。

  18. 港澳條例實在是太畸形的威權遺留了,最好的情況是通過一體適用的難民法、凍結港澳條例一般移民與外國人等同視之,但在當下憲政體系又很困難。
    至於「民意」是什麼,其實就是即便一波波相關議題出現但毫不感興趣的主流輿論與感興趣且激烈反對的特定網路輿論吧,反而覺得末段對「民意」太抱持希望了…

  19. 有幸踫見過社交平台上的相關爭論,覺得台灣輿論非常容易被影響,討論時亦經常忽視一些重點:
    1. 台灣移民政策為人詬病的是飄忽不定、沒有標準,卻表現得很歡迎香港移民,並不是它本身有多嚴苛。什麼人可以,什麼人不可以,應該在一開始便知會對方
    2. 台灣對有意移民的香港人吸引力強嗎?一方面文化相近、語言相通、地理位置接近,另一方面價值觀差異甚大、政治較不穩定、收入大跌、生活差異亦大 (交通意外、地方勢力、專業上主要使用中文)……不可否認一些台灣人確實高估台灣的吸引力
    3. 台灣想要/需要香港移民嗎?無論是作為勞動力還是政治籌碼,台灣想要/需要嗎?不想要/需要的話便無需顧慮香港人的感受
    4. 所謂香港移民帶來的問題,台灣本身沒有嗎?以國安問題為例,台灣本身每年都接收大量陸配、新一代大量使用抖音、小紅書,說香港移民有國安疑慮的人,有同樣關注這些國安問題嗎?

  20. 樓下的說法有點偷換概念,不讓一個人「取得國籍」跟不讓一個人「定居」是兩件事,而且民主國家的政權本來就不可能對國民資格毫無限制,它是要對選他出來的國民負責的。

  21. 因為生於不民主的地方而想要到民主國家享受民主和人的基本權利,但民主國家卻因為他來自不民主的地方而拒絕讓他享有民主和基本權利。

  22. 不如去英国

  23. 台灣很大的問題就在於經常沒有一個讓人適應的過程,就猛地下政策,最終結果就是民眾排斥,不了了之。然後「民意」是來自哪裡?這就是最弔詭,如同最後一段所述。
    另外想提一個點,是關於入台簽證這件事。在2020初台灣封鎖邊境開始,只有創業、商務、金卡等簽證可以「比較順利」入境(雖然也是非常困難,甚至你沒有居留證是連探親都不行的)。就我知道的不少人窮盡辦法,最終是報考聯招以「學生簽」入台和親友團聚,甚至是和伴侶結婚。所以疫情底下,港人抵台的數據可能需要更加釐清,並非全然反映在名目上。

  24. 最後一段深以為然,究竟台灣眼中的「民意」來自何方,是網絡聲量?中立的民調(如香港民研般的公信力)?還是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