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还贷,提前为旧梦买单

买房、借贷、申请提前还贷,就像是一场连锁反应,每一环实际上都难由自己做主。
2022年9月2日,上海有一个台风逼近,年青人走在桥上。

编者按:提前还贷的风潮仍在继续,我们之前从宏观和产业角度介绍过这股去年开始风行的“下车潮”,今次我们透过卷入这一场新的房产运动中的个体,看看什么人在抢著下车、如何下车,以及下车之后,希望在哪里⋯⋯

接到中国工商银行来电的那一刻,周思涵惊喜地以为,以为之前拨打的上百通投诉电话终于有了回馈。她已做好准备,等待对面说出那句“您现可办理提前还贷”。但电话那端传来的,却是标准的推销话术:“经过银行审核,您的信用良好,可以申请大笔贷款。”

原来这通并不是银行客户经理的回馈电话,而是银行不定期投给客户的营销广告。周思涵一时语塞。她想不到,当下,提前还贷会难过借贷。

提前还贷,是银行的常规服务,面向购置住宅时在银行申请商业性贷款的借款人。借款人本应在借贷后按月偿还本金和利息,而提前还贷则可以减少利息支出:根据“本随利清”的原则,还款人每还一笔本金,利息也会相应降低。

以往,提前还贷只是小部分人的选择,可自2022年年底至今年年初,许多年轻人陆续加入申请提前还贷的行队。在大陆流行的小红书、豆瓣等网路平台上,申请提前还贷时遇到银行百般推诿的案例,屡屡皆是:有人多次到银行申请,却被告知提前还贷额度已经排到三个月后;有人给多个部门打数百通投诉电话,依然等不到正面回馈。

提前还贷潮,映照的是当下人们想“及时止损”的集体情绪,但它亦是买房、借贷、还贷这套时代困局中的一环。早在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打拼、被住房刚需或投资心理裹挟,掏空家里“六个钱包”、背上二三十年商业贷款的那一刻,今日的局面似乎就已经敲定。

2023年 还款难过贷款

三年前,为了不浪费首套房的优惠名额,周思涵特意在婚前从上海赶回老家——中国西部的某二线城市,在那里购置了一套住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居民购买首套住房时可在按揭贷款利率与最低首付比率上享受优惠,首套房的资格以家庭为计算,婚后,两人各自的名额就会缩减为一个。

老家的房价远不像上海这样夸张,不会稍好些的地方就要每平十万元起步,但它毕竟也是二线城市,均价在每平米万元上下。她至多能付两成,其余70万就交给组合贷:商业性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虽有优惠,商贷利率依然高达6%,业内称其为“高位上车”。好在周思涵在上海坐办公室,公司安排的公积金相对充裕,她每月只需还2000元商贷,生活相对平稳。

2022年3月27日始,上海浦东、浦西先后展开了严格封控管理,和很多人一样,周思涵的工作陷入停滞,线下工作无法展开,只能终日在网路交流细碎的杂活。看著周围人接连降薪,她也未雨绸缪:若是轮到自己,每月固定支出的房贷要怎么办?

偶然间,周思涵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提前还贷”的帖子:每当提前还一笔商贷本金,偿还总额就会随利息的减少而大幅降低。在收入骤减的人们看来,这无疑可给今后的生活松绑。

持续观察一阵,周思涵打定主意,用这些年的积蓄把余下的30万商贷一次性还清,省下十多万,让她免于为未来担心。但那段时间,中国大陆各个城市还在此起彼伏的封控中,地域之间的流动受到限制。周思涵只能在线上咨询,由此开始和银行的拉锯战。

2022年8月3日,江苏的一个楼盘售楼处,市民在观看示范单位。
2022年8月3日,江苏的一个楼盘售楼处,市民在观看示范单位。

“新十条”(注:中国大陆2022年12月7日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简称为“新十条”,其亦被视为彻底取代“动态清零”政策)落地前,她打给银行,对方每次都说员工在家隔离,银行里没人上班。到12月,各地陆续放开,银行又有新的辩词:刚刚解封,来线下办理的人实在太多,忙不过来。

这些说辞也都合理,周思涵耐心等了等。直到今年2月,来自楼盘业主微信群的一则消息,让她再也坐不住——有人吐槽:刚才去银行现场申请提前还贷,被告知申请额度已经排到5月。“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此时恰如它的字面意义:多等一天,就要多交一天的利息。

周思涵人在上海,请假、回乡又要占去时间,她立刻请家人去银行。申请前,要填写预约表,接著等待银行安排的时间。家人填表距离她在业主群看到消息才不过两天,额度就又往后排了一个月。这意味著,又要多交上千元。看著实打实的损失,周思涵心急,她让家人询问银行:这样做有什么依据?损失为何要客户承担?最早可以提前到什么时候还贷?

银行一个都答不上,让她们回家等。

周思涵在小红书上搜索解决方法,看到许多人打给银监会(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简称,是国务院负责银行业、保险业监督管理工作的直属部门,2023年3月10日被撤销,接替者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其中有人不久后收到银行回馈,提示可以提前还款。

周思涵依样给银监会打电话,电话那头是嘟嘟忙音。挂断再打,循环往复,通话记录里拨出次数跳过了“70”的门槛,电话那头才有人接起。周思涵有些猝不及防,来不及整理思路,把自己的遭遇和诉求一股脑灌过去。对方显然习以为常,打断她的话,让她报身份证号等信息,又称已经登记投诉,会帮忙回馈,让她等待。周思涵打给银行总行,还是同样说辞:等。

一个月的等待里,没有银行的回复,只有邀请贷款的电话和短信。小红书上有人说,各个银行的APP都设置了线上还款通道,去年很多人以这样的方式提前还贷。但周思涵打开银行App,页面却提示此功能下线。周思涵再次去社交平台上寻求集体智慧,这才明白,从2023年开始,App的还款通道也有额度设置,每个月会定期放出额度,要像上海封控时抢菜一样拼手速和运气。小红书上,抢不到的大有人在。

又是额度。线下排队要额度,线上还款也要额度。

早在2020年,豆瓣“社畜买房共进会”等小组里就零星出现过“提前还贷”的讨论,聚焦在“会否对生活造成影响”、“还多少合适”等话题上,未有遇到阻碍的情况。直到今年年初,“额度”的概念才被频繁提起。

被大数据聚拢的网友分享经历,猜测:或许是因为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申请提前还贷的人实在太多,影响了银行运转的基石,才设置了门槛。《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东莞某银行网点的经理称,2023年1月来,提前还贷人数增长近50%。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表明,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增速达到了近十年最低。这些都是银行与借贷人双方对立的条件。

在拉锯战中,有人摸索出和银行的相处之道:还贷额度是按闹分配。

2022年8月26日,中国上海一家工商银行分行外的市民。
2022年8月26日,中国上海一家工商银行分行外的市民。

按闹分配

2023年1月,小红书博主张若然申请提前还贷,她要求2月提前还一笔,但银行语气坚定地说要排队。张若然不为所动,接连投诉,直到银行松口,询问能否将这笔贷款放在2月、3月与4月分三次还。晚还就意味著多付出利息,最终她和银行敲定,2月还三分之二,其余的4月再还。虽然不符合最初的构想,但已是还不错的结果。

几乎同时间,另一位小红书博主刘敏璇前往银行申请提前还贷。银行让她回去等消息,她安心等了一星期,银行才说:“只要有人撤销申请,就为她办理。”等有人放弃提前还贷的大好机会,这怎么切实际?刘敏璇心想,之前都是丈夫去谈判,对方可能看丈夫语气和蔼,“好欺负”。她语气不善地打给银行,质问何时才能还,银行这次松了口,问:“帮您排到下个月可以吗?”刘敏璇不退让,斩钉截铁道:“我就要这个月,你必须这个月给我还完。”

“我语气真的很差,很不好,”刘敏璇说,“他们就是在一次次试探我们底线可以拖到什么程度。而我不给他们余地。”最终,刘敏璇经过这一次“闹”,在当月就提前还完了贷款。

亦有网友别出心裁建议“带个外国人”。在中国大陆,这个想法颇带黑色幽默的气息。每当社交平台上有媒体报导“外国人”丢失了物件被顺利找回,评论区都会吸引众多网友前来分享各自经历:“我之前也丢了手机,报警根本不管”“别说是丢手机,我被骗了钱也没人处理”。人们调侃:“果然还是一等洋人二等汉。”周思涵在办公室工作了多年,不想去“闹”,她总觉得,同是“打工人”,不要互相为难。她把经历发布到小红书上,寻求大家的支援,没想到,这个举动真正引发了回响。

2月下旬,周思涵接连两天收到银行回访电话,对方说:“银行始终关注各平台上有关提前还贷的讨论。”指出周思涵写的内容会影响银行形象,并强调“领导很在意这个”。周思涵愣在办公室里,没想明白:她在帖子里从未透露过个人资讯,对方究竟是怎样精准锁定到她的?通话还在继续,她据理力争,坚称自己是客观描述,没有半分添油加醋。对方略微沉默,转而和周思涵商量:如果她能删掉这些维权记录贴,他们就拿这个“行为”当做筹码,向领导申请为她早些扣款。绕了三个月,周思涵受够了拖延话术:“只要你按时扣款,我就立刻删掉。”勉强达成一种口头协议。

下班路上,周思涵几经回想,终于意识到在哪一步出错:她在帖子里精确写出了支行的名称,还上传了通讯截图,记录著每条电话拨出的时间。若挨个核对,银行大概率是能锁定到人的。想到这里,周思涵啼笑皆非。申诉之后的半个月里,她没等到关于提前还贷问题的正面回复,而是收到了来自工行的多条推荐办理贷款的广告短信,以及一个贷款电话,还有两个劝删小红书帖子的电话。银行却始终强调,不能处理提前还贷事宜,是由于额度不足,人力也不足。

偿还对未来的信心

同样在今年,王可思选择提前还贷。

她去年在小红书上刷到一篇还贷记录贴,也心血来潮计算了一下,一时怔住:2017年,她与丈夫贷款255万在深圳买了套结婚用房,五年间,两人还了65期,只有19万是本金,利息却足有70万。

她错愕地将其分享到小红书上,有人留言:70万,在某些二线城市都能全款买套房了。根据2022年底的数据,中国大陆二线城市的房价中位数大多在1万元至2万元之间。王可思心里滴血:“真的太夸张了,辛苦这么多年,都是给银行打工。”

但她还是两难。家里的积蓄投在了风险系数最低的理财管道,随时可取。拿来还款,就意味少了份保障。最终是现实替他们做了决定。2023年年底,各理财管道的收益大幅降低,王可思看著跌涨曲线一路下滑:过去一个月的收益,一天里全部跌完了。还不如把理财的钱拿去提前还房贷。

促使她提前还款的,或许不只是小红书等平台上集体情绪的催促,亦不是理财利率的降低,最根本的,还在于这两年里逐渐积聚的不确定性。

王可思和丈夫都在房地产行业工作。王可思2012年入职,公司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推出新楼盘,满满的份额很快就被买来投资或当作刚需的人簇拥抢完。行业的高涨拉动著员工的薪资待遇,王可思与丈夫没怎么为钱发过愁。

但2020年开始,王可思频繁感知行业摇摆的迹象。同事聊天群里陆续有讨论:谁和谁又遭辞退,起初是两三个,后来是数十计;谁和谁幸运地留了下来,但代价是高达30%的降薪;“一人当两人用”,频繁加班也成常事。这些调整未能带来好转。新开发的楼盘因资金链短缺而停工,一些业主担心不能如期收房,不顾安全风险与居住体验,直接搬进未建好的屋子里。王可思对未来的信心,也随著楼盘项目的搁置而摇晃。

2022年7月31日,武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住宅项目施工现场鸟瞰图。
2022年7月31日,武汉一个房地产开发商的住宅项目施工现场鸟瞰图。

身边的一个例子尤其加剧了她的不安。如今已过40岁的上司也遭到辞退。若行业还如疫情开始前红火,他此刻该坐在办公室里享受资历换来的优待,现在却变成“滴滴出行”(大陆通行的线上打车平台,用户可注册成为司机或乘客)的一员,驾驶计程车为生活奔波。

王可思意识到,丈夫待遇未减,是目前尚有“年轻”红利的挟持。上司的现在或许就是他俩不远的未来。她进一步压缩开支:定期旅行的计划搁置,偶尔逛街,看到以前常用的中高档面霜,也会留在货架上。只不过两年,那种对未来充满信心、从不担忧下一天生活的状态,就不再有了。

今年1月,王可思提前还了一笔贷款。提前还贷共有“减少月供”与“缩短年限”两种方式,小红书上许多博主选择了前者,顾名思义,还款年限还是照常,但每月偿还的金额会降低。但王可思选的却是后者,每月偿还金额虽然不变,但整体减免的利息更多,且还款的总年限会减少:苦这两年,好过一直苦。谁能确定等到55岁,她还拿得出工资来还贷?

空闲时,王可思不由回顾这五年的细枝末节,买房、借贷、申请提前还贷,就像是一场连锁反应,每一环实际上都难由自己做主。王可思是深二代,父母辛苦半辈子把家安在深圳的城市边缘。来回通勤四个小时,她才能到位于市中心的公司,只得租间价低的老房住。老屋年久失修,雨水总能找出漏洞滴下来,补了多次,房东嫌麻烦,不肯再管。比坏天气还无常的是居住环境,屋子周围被来自各行各业、不同作息的人包围,王可思时常在半夜中被惊醒,只能在租房、酒店、公司宿舍间来回倒。“有套自己的房”的念头就此扎根。

2017年,王可思领了结婚证,想著下一代不能再这样过漂泊的日子,兴冲冲找了中介看房。当齐刷刷的数据摆在眼前,王可思才了解到,深圳房价有多夸张:每隔一年,几乎就翻一倍。她不由想起当地经常流出的传闻:某人昨晚刚定了房子、签好合同,睡醒一觉就被房东告知要再加钱,不然就高价卖给别人,房价的涨幅出乎意料,那点违约金,房东放不进眼里。

被“迫切需要购房”与“担心买不到房”的时代情绪包裹,王可思不再犹豫,立刻订下已经涨至历史最高点的一套老破小(注:建设时间距今较远、屋内破旧、面积狭小的房屋的代称,这类房屋由于年代已久,往往室内布局不合理,且管道、线路等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优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两家人的积蓄勉强凑出首付,王可思以贷款30年、利息220万的代价借来255万本金的银行贷款。她自我安慰:这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借到如此多的方式了,何况房价一路猛涨,而钱会贬值,怎么都是赚。

如今,房价跌到几年前的水准,显然是赔了。但王可思还是不后悔,或者说,她没有后悔的余地。不然一家子住在哪儿?王可思计划,有了积攒就拿来还贷,五年以内全部还完。但她看著刚一岁的儿子,心里又开始翻涌。20年后,深圳的房价会涨到多少?孩子又会怎样重走祖辈与父辈的老路?

及时止损的投资,还是“不得不”的连环困局?

在广州金融行业工作的赵悦,今年也加入提前还贷潮。在同行看来,她做的也许是一场失败的投资。

2021年,赵悦的同事收到一批坐落在三线城市的低价房——开发商以其来抵偿工程款,低价售卖。当时,三线城市的房价中位数至多刚过万元每平,这些低价房假设每间一百平米,均价要比市价少约三十万。消息一出,同事们争先恐后咨询,有人借钱凑起首付。赵悦也抑制不住欣喜:捡漏来的低价房早晚会升值,即使借了贷款,也是稳赚不亏。她拿定主意,向银行借了三十年商贷买下其中一套房。

若在房价飙升的2019年,赵悦的预感或会应验。但经过疫情三年,计划落空——某天,业主群里有人闹起来,要求物业“赔钱”,赵悦细看才得知,同楼盘的房子,现在的价格竟比她此前捡漏时的超低价还要低。

这两年,她为咨询、买房、借贷、装修折腾了数趟,偿还了十万的商贷利息,房价却降了。赵悦一毕业工作即遇到疫情,没赶上行业的红利期。现在,每月房贷又是不小的支出,日子过得紧巴巴。再以“投资”的视角看待这套房时,曾经的动力全等加倍转化成了压力。

2022年6月18日,中国江苏,人们在住宅展览会上观看示范单位。
2022年6月18日,中国江苏,人们在住宅展览会上观看示范单位。

赵悦仔查看多个理财管道,感叹这些收益远跑不过房贷利率。提前还贷,变相成了当下最稳健的投资。带著及时止损的念头,赵悦申请提前还贷,同时把那套房子租了出去。她从前总梦想著,既然是新家,自己一定要是头一个住进这间屋子的人,但现在这些小情怀都被现实磨成了“非必要”情绪。房租能减轻每月压力,钱才是实打实的。

但有时,赵悦自我安慰,这套房至少能给她一些希望:逃离现在环境的希望。赵悦上班的公司在广州珠江新城,这里坐落著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等多幢商业地标,被称为“宇宙中心”,而在赵悦看来,它是一个“卷中卷”的地方。

早晨与夜晚通勤的路上,在地下铁的车厢里,透过熙攘人群,赵悦看到的是同一张面孔:倦怠又麻木。这里的人只有一种工作氛围:为著涨薪、为著不被淘汰,暗自内卷。今日他加班到八点,明日她就会到九点。

“在这种模式化的地方,你其实是要让渡个人尊严的。”赵悦叹。她极想找到一个隔绝外界的空间:“好像买了房,就有了一个落脚点,那个地方是属于我的,不开心的时候,可以随时去到那个地方,谁也找不到我。我在那里是安全的。”

这个计划支撑著赵悦,不至于心态崩溃。她打算跟随广州的工作节奏,拼命搞钱、攒钱,等到40岁,就去一个登对的地方养老“躺平”。网路上,类似想法,已经在这一代人中占据主流。

赵悦捡漏的房子坐落在一个历史悠久的三线城市,她每次去看房,都沉醉于那里的温和气息。或许在内卷的工作氛围中沈浸已久,连带著她对广州的高楼也带上了情感滤镜:偌大的城市,皆是现代文明的冰冷线条堆砌而成。而在这座三线城市,走两步,赵悦看到的是既与小城面貌相融,又保留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她甚至觉得每个人的脸都是悠闲的。即使是穿著拖鞋出门买小吃,也不会觉得有任何不协调。她告诉自己,钱是流动的,但房子——不动产,却能提供强烈的底气。她坚持认为,女性尤其不能忽视这一份底气。

逢年过节,串门长辈欢聚一堂讨论家长里短。赵悦不喜欢八卦,可他们多次提到的一位远亲,却牢固印在了她的脑海里。按辈份排,赵悦要称那个女生“表姐”,从亲戚的讲述中,赵悦拼凑出表姐前后颠覆的遭遇。人生的前22年,表姐是令家人骄傲的。她在江苏长大,自小表现优异,还考上了重点大学。按照家人设想,表姐不难找到好工作,但她出人意料地选择“嫁给爱情”——毕业即结婚,专心做起全职太太、全职妈妈。婚后,表姐在家里照管大事小情,表姐夫在外工作。日子久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掀起持续数天的风波,精神紧绷的二人每次吵架都不管不顾地往对方痛处去戳,表姐骂对方挣得少不顾家,对方嫌表姐不赚钱还挑毛病。表姐除了偶尔回娘家找个清净,再无别的去处。她没有积蓄,房子也是男方的。前两年,两人终于离婚,表姐一无所得。她年纪不大,但作为毫无工作经验的女性,从头开始简直难如登天。

赵悦引以为戒:环境如此,能依赖自己就不要依附别人。一套婚前的房子,可以给她最大程度的安慰。而至于房子究竟是不是真正长久又稳固的安身地,那已经是不能亦不敢深想的事了。

读者评论 6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kes
    提前還貸,銀行收到的利息就少了。銀行貸款給你就是賺這利息啊!

  2. 提前還貸到底如何影響銀行業利潤?

  3. 按鬧分配下面那段是簡體字

    1. 謝謝指出!已修正。

  4. 家裡長輩也有碰過用不低的利息在房價最高點買下房子,不過當時就是規定不能提前還款。

  5. 2023年年底,各理財管道的收益大幅降低,王可思看著跌漲曲線一路下滑。「2023」這個時間是不是寫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