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Wessy,回应《异乡人:我出国前是新闻编辑,来加拿大后做送餐员,酸爽又畅快》
觉得职业无贵贱真正实践那天,是劳动者自己能够欣赏自己工作的样子,而不是靠教育世俗菁英份子职业无贵贱之修养。
话说不管是脑力活或者体力活,实际上缺了对方无法活的,应该是养尊处优四肢不勤的脑力劳动者,如果不是有著薪资低估者不合理牺牲,哪来当今的便利生活?想通这点,还能高傲自视者,只能说真正教育程度只有胎教而已。看,没文化真的很可怕吧。
2. 雨田,回应《异乡人:我出国前是新闻编辑,来加拿大后做送餐员,酸爽又畅快》
想起以前大学时代兼职送披萨。真心不容易,确实扣下油钱之后赚得比最低工资低,所以后来跑去餐馆打工。圣诞节是最繁忙也是小费最丰厚的时期,一个星期的工资连小费就能换苹果手机。后来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老板说起请我而没有请另外一个人就是因为我有送过披萨,觉得我工作心态可能会比没有打过体力劳动的人好。我当时是觉得挺幸运,居然会碰上这种思维的人。但是也害我后来请新人也会把兼职经历考虑在内。
以往是新闻编辑现在去送餐也送出了田野调查的感觉,这是职业病吧?祝愿作者在彼方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mang,回应《一边重生一边死去,失独家庭再生育》
好痛,一个新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国家似乎仍然不想去真正体会,政策笨拙的近乎残忍,十年前计划生育,十年后鼓励三胎,实在是太魔幻现实了。人的存在已经被视为指标或者是数字,坍缩成被治理的对象,人文关怀反而成为这“治理人口”帝王之术的妇人之仁,多少年过去了,往事并不如烟。
4. Cher1230,回应《一边重生一边死去,失独家庭再生育》
夫妻靠孩子维持感情?繁衍后代是唯一本能?孩子是附属品?调侃失独困境简直是最丧失人性的动作之一,失独本质上是失去这个世界上与自己最亲近的、血缘维系的关系,这不止是”夫妻关系”破裂,这是极力维系的家族体系的崩溃。失独代表,一个人曾经与另一个人组织家庭、生育儿女、建立家庭的意义破裂了。在失独面前他们除了责备自己“没做到”甚至不能责怪政府再一开始剥夺了他们拥有多子女的基本人权。How dare you sit in judgement on them!
5. WT28,回应《数说台湾经济:人均GDP超三万美元,为什么薪资涨幅跟不上?》
太精采了!数据作图非常清晰,直指核心问题,文章的剖析深入明确,对于经济数据指标的解读很全面,也特别点出盲点,尤其针对图表容易产生困惑之处仔细释疑,真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希望能有更多关于台湾政治社会层面的分析。
另外,主计处的行业分类中,实在不能理解为何要将资通讯产业划入影音出版相同类别,一般认为软体工程师的附加价值较高,但影音出版则否,从图表中确实可看出该类别附加价值有成长趋势,如果能分开来看应该会更明确才是。
6.Jack_Huang,回应《数说台湾经济:人均GDP超三万美元,为什么薪资涨幅跟不上?》
文章很棒,期望有第二篇他国经济体解芳分析。
半数人低薪原因显而易见,但是询问这些低薪行业的人,愿不愿意转行或是在自己的行业基础上,增加服务境外客户增加收入的行动,得到的结果通常是否定或极不积极,从双语国家政策推动进度枝蔓,就能推估基层劳工对于商机满足意愿极低。
7. madlex,回应《当中国开始执笔,书写和形塑“普世人权”》
首先,中国所谓的发展权,虽然文本上看似包罗万象,而实际执行起来,是强调以“经济利益”优先。而社会制度的革新,环境与健康的保护等等,本亦应该包括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之中。其次,以剥离发展的其他方面为基础,中国是将经济利益与其他各方面的人权相对立,造成一种“提倡其他人权即会阻碍经济”之二元论述,以此来欺骗恐吓韭菜。最后,此一“发展权”,更是属于中国一国之发展权,其他国家受中国污染,中国装聋作哑,同时其他国家要发展,中国又会跳出来挥舞此一武器,推高其他国家的发展成本。
8. 雨田,回应《官员议员赴生日宴须隔离检疫,冯英伦︰难评论是否须问责下台》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是习主席上任以来一直宣示,刚不久前又说过一遍的。这些人没有把主席的话放在心上,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是习主席最痛恨的。相信习主席如果把这批人处理掉,也不会有人有异议。
9. Jay_L、雨田,回应《导读丨贸易战=阶级战?国际金融观点的独特性与未竟之处》
Jay_L:错的离谱。假设美国突然有一种哆啦A梦式的万能生产机,可以用比中国还低的成本生产任何产品。那显然,中国制造不可能再卖得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会消失,甚至会逆转成从美国进口产品,美国出现贸易顺差。那按照书里的理论,是不是应该解释成“中国突然停止压缩消费,美国开始压缩消费”?
雨田:原本我以为我看懂了文章;结果看到评论让我怀疑我没看懂,害我反复看了几遍。导读在最开始就贴心地总结了:
简言之,作者们最核心的论点就是,“贸易出超”意味著一个国家的消费力不足,无法消费完自身的产能所以才必须将产能出口。而当一个国家无法消费完自身的产能,其中最大原因就是受薪阶级的收入不足所以缺乏消费能力。这也是书名《贸易战就是阶级战》的意义。
假设美国突然有个万能机器可以生产所有东西:受薪阶层的收入足够,拥有无限消费能力,美国完整消费自身产能,没有贸易出超。受薪阶层的收入不足,消费能力低于产能,贸易出超。消费能力之所以低于产能,原因是本地受薪阶层被压榨。
按照他们这个理论做个有趣的猜想,解决中美贸易赤字最好的方式可能不是贸易战,而是逼中国给受薪阶层涨工资和福利?
Jay_L: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生产力的突然增长会导致贸易失衡,而本书作者强调从消费不足的理论反而会把原因归结到消费上面,太死板和单一了。我觉得对于像中国这样产业快速升级的经济体, 生产力增长超过消费力增长,然后导致国际贸易失衡是很正常的,不应该死套理论,认为是中国在刻意压低消费。相反的情况,消费力增长超过生产力增长,反而才是值得担心的。后者意味着这个国家作为整体需要举债来填补消费。而在长期举债的情况下,欧美日这些已经有长期良好信誉,甚至掌握国际货币发行权(可以收割其他国家)的发达国家尚可以苟活,而像当初南美那样的发展中国家,就很容易变成债务危机,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10. 林占,回应《东亚女同情感与经历的投射:《花香》为何在姬圈爆火?》
好文!非异性恋(我不敢用同性恋把他们全包起来)的世界充满著流动,他/她们的恋爱也因为被异性恋反对和取消而陷入思考和重构。我常认为非异性恋的多元的一部份推力就在于异性恋上,而没有主流作品能探索和演绎如此的多元则是一个损失。
读者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