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论:失乐园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组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1. Y_Annnnnnnie,回应《举报、关停、转型,“双减”之后中国教培行业经历了什么?

出生在千禧年前,可以说“补课”这件事情就是完全伴随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然而,与评论区另一位分享了补课有所提升的读者不同,我的经历却是补课强度与成绩负相关。

小学、初中之时,母亲还算开明,辅导班多是舞蹈等陶冶性情专用,最多加上一个体育班来应付体育中考(每天跑几个八百米的苦痛就不赘述);然而到了高中,周围补课的焦虑直接将父亲坠入焦虑深渊。仍记得那时每周六日休息、乃至每日下课后的数小时,都被强压于老师面前做题的恐慌;无论如何辩解哭求,仍然无法辨明补课只是徒增压力。况且当时校内老师校外开班的禁令尚未明确,每日上课面对授课老师、课间面对同校的补课老师、课后还是补课老师摆出一副“你最近怎么又退步了”的表情⋯其中苦痛难以忘却,硬生生把原本成绩尚且稳定的我打击到数日无法入眠,最后出现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

只是无法休息,补课就会停止吗?当然不,补课强度只会变本加厉。高三每周只有一日休息,大半日也被押在补课上。讽刺的是,我从未补课过的国文,动辄考进年级前三十、全市前百;而原本还算能看的几个理科学科,倒是愈发沈疴。愈差愈补、愈补愈差。

而今分享,只是想说教培行业虽也不乏好老师、让学生补课如沐春风、欢声笑语;但也有很多人是被押送进培训班,将“补课”与“成绩退步”“考不上大学”“人生失败”的耻辱柱挂钩。此次教培清洗,我身边不少当初深受其害的朋友都拍手称快,只是因为其上还有一个焦虑固执的父母、还有教培中心不断“补了课就能上211”的洗脑。实在难以想像,学生们怨念深重又无处纾解,每日除了抬头低头的学习别无选择,如今再加上未成年人游戏管制,他们还能从其他地方找到些许快乐与满足感吗?若连在学校也不快乐、课程之外的信息也被隔绝,他们的思考从何处拯救?他们的怨气,难道只能扭曲的撒于网路之上?

当今许多高校学生,成也教培、败也教培。当教育仍与成绩直接挂钩,当家长仍被焦虑裹挟,教培这个行业,不过是大家的一个出气筒罢了。

2. Iceberg095,回应《举报、关停、转型,“双减”之后中国教培行业经历了什么?

作为千禧一代,培训班简直就是我的噩梦,八岁开始学英语,十一岁五年级学奥数为了小升初,考上一个不错的初中后初中三年都在新东方补习,那会的新东方才刚刚开始拓展英语以外的业务不久,补数学,补英语,补物理,补化学,就算这样,中考前爸妈发现我考一个不错的高中还是不够,中考前一个月报了新东方的一对一全天封闭辅导,效果还是不错的,可惜当时还是玩心大,没有百分百努力。

高中还算可以,高中三年又是补英语补物理化学生物,寒暑假不是寒暑假,是新东方续费课开始的时候,班里同学周末在新东方继续相遇。高二分了文科班,开始补历史补政治补地理,忙忙碌碌三年,高考成绩总算还可以,去了一个沿海城市。回顾十年补课历程,花了几十万了吧,爸妈总算培养出来一个还不错的孩子。

如今上了大学,我自己想学习的心倒是变多了,后面也许还有考研考公考编等着我,可我不想再补课了,以后的人生我只想靠自己努力,顺其自然,因为我发现,补课十年,也不如来世投胎投个有钱人家,但是我还是很感谢我的父母,至少我已经赢了很多人了。

3. ncepsas2003,回应《K-pop进军欧美:“韩团偷走了黑人音乐”,为何仍收获大批黑人粉丝?

这篇文章的故事脉络需要对黑人音乐或现代音乐史的演化有一定认知才会了解这是什么一回事。但因为文章以访问作中心,所以不多解释描述也是理解。

虽则我不认同黑人有时过火的被害者思维,要求世界都为其平反发声,毕竟每个人或群体所关注的不公都不会一样,也不应该强迫。

但黑人所创作的每种音乐,其起源都是带有政治、社会及目的性。当变成了娱乐产业的纯商品工具时,觉得文化被漠视是可理解的。加上历史长时间的不公及受辱,这种发声要求别人正视也是合情合理。

在现代流行音乐裹,每个分类基乎都是源起于黑人(再由白人发扬光大)。在版权未得到正视的二十世纪裹,这漫长的一百年满满都是黑人创作音乐后并没获得应有报酬及待遇,甚至被白人直接抄袭、包装再由白人演唱后大红的例子。

“偷音乐”是漫长的史实,甚至我自身在读音乐史之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源起也是有单纯充满白人的印象。这种被漠视族群功劳及历史的伤害让黑人对“偷音乐”这件事更是敏感。更漠说大部份的由黑人源起的音乐种类都是有社会政治/目的性存在,而被韩国买下的商业音乐却是避而不谈。

4. jling,回应《许仁硕:望之不似人君——日本皇室婚姻如何被右翼焦虑箝制?

在真子的婚姻中还忽略了保守右翼对家庭成员均为户主所有的陈腐想像。在右翼推特上常见的“ 沾污皇家之血”和“结了婚就给我滚出皇家”这两个看似矛盾,但表里一体的评论正好能指出当中的关键:真子是皇家的所有物,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故此不符想象中的皇家作风,即是对皇家的背叛。然而如果真的以户长制出发,能作出决定的就只有真子父亲秋筿宫亲皇。担护真子的秋筿宫亲皇也因此成为右翼的砲轰对象,推特的标签也有“废除秋筿宫”等令人哭笑不得的现像:保守右翼作为支持“日本传统”的皇室的核心,却对皇室大加鞭摓;一边对所有质疑皇室的意见以“不可妄议”的方式镇压,一边聚在推特雅虎同温层里对皇室指手画脚。保守右翼在真子婚姻上故然令人作呕,也暴露了完全落后于时代的思维,和为了维护这种思维而不得不自我人格分裂的滑稽。

5. 黑仔闭嘴,回应《瑞丽停摆217天:困在信息孤岛中,隔离、失业、守边

在瑞丽封城不停的背后是地方政府的懒政,以及疫情之后,地方政府“背锅”制度造成的恶劣后果,从之前多次疫情反扑都能看到,凡是疫情没有及时控制住的地方政府,当地政府官员的乌纱帽基本都不保,但往往被摘乌纱帽的是在行政中,权力权限很小的市卫健委部门的领导。但这种撤职、免职无疑给地方政府官员传达一种信号:在疫情面前可以做多做过,但绝对不能让疫情反扑。基于此,瑞丽政府官员不就不停地无视他人的声音,普通民众的声音,当地急速下滑的经济,坚持封城,保住自己的乌纱帽。毕竟对他们来说,在瑞丽封城做好、疫情控制好就可以平顺的离开,当地民众的生活并不在考虑范围内罢了。

6.我非,回应《瑞丽停摆217天:困在信息孤岛中,隔离、失业、守边

把人关进笼子里并没有很难,想要从笼子里出来难于登天,更何况是一直就生活在笼子里的人。看看土改过程以及其后的中国社会变化就知道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民间自组织力量了,有一厘就要被“官方”打压十分,现在有的只是网格员和互相监督举报。面对这么可怕的政权依然拒绝看到可能的反抗者,坚持认为“粉红”和“北京”就是全中国,好吧也许我真的不适合浏览网络评论。以后应该不会看了。

7. 苏同舟,回应《爱欲录:开放关系之婚姻养成,每人每两月可有十次约会机会

每个人欲望水平不同,或者不同时期欲望水平不同,有的人会到成瘾的地步,有的人喜欢和不同人,有的人喜欢专一,有的人从一到多,有的人从多到一。

但无论是自信大胆、不走寻常路,还是软弱、恐惧又贪新鲜,诚实面对还是虚伪相待,生活都是自己来面对。

“不管处于任何关系,或是做任何事,最重要的就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这句说的对,但还有也要知道自己能不能面对后果。

8. AdamtheUnfortunate,回应圆桌话题《美国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卫权益,还是再次性别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1.【可能给雅典娜平反?】

关于神话的部份,我听过的版本是,古希腊时代(赫西俄德《神谱》)梅杜莎本来就是女妖,没雅典娜甚么事,他有跟海神私通,最后被斩,就此而已。

而文中所谓,梅杜莎在雅典娜神庙被海神强暴,然后雅典娜反而将他变成邪恶女妖的,是古罗马时代,奥维德《变形记》才写出的二创故事。又,古罗马人将古希腊的神明转化掉,女战神叫米娜娃(Minerva),取代了雅典娜,所以如果此说成立,原文不应该叫雅典娜。

2.【想有人指导一下male gaze】

雕像畀人批评为男性凝视。话说以我经常觉得male gaze是个颇谜的概念。本义应该源自数十年前的电影批评,讲述男性导演和编剧的设计之下,女性通常只能担任花瓶,依靠英雄男主角,无法独当一面的形象。

但时至今日,似乎变成是,无论当事人意愿如何,所有符合“社会主流美感”的女性外型都是male gaze,会被批评?

3.“男写女本身就有潜在的偏见”这个论点霸道得令人晕厥。

9. 第十一个观察者,回应圆桌话题《美国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卫权益,还是再次性别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这就是为什么我讨厌某些“白左”的一个原因,为什么我也算是左人却讨厌白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搞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东西,完全没有把批判的武器用对地方,搞MeToo就好好走进办公室,走进家庭,走近那些在最危难时刻最需要帮助的女性,而不是对着几千年前的希腊神话虚空打靶。

这个行动让我想起了文革的时候破四旧,把儒道佛有关的全砸了,难道就能证明“无神论”进行的多么彻底多么光正伟了吗?结果在别人看来就是疯狂而无知。

神话创作自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你把表征的东西单独拿出来批判,颇有一种主次不分之意,而且神话创作颇有魔幻色彩,比如宙斯还上过他自己的女儿(珀尔塞福涅),重孙女(阿尔克墨涅)并生下了著名的赫拉克勒斯,请问宙斯这种乱伦变态是不是应该拿出来批判一番啊?但是我想没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正常人会选择这么做。因为这是“神话故事”而不是“实践与批判课程”。按照Andersen 的说法应该把宙斯雕像都砸了作为证明“女性对抗乱伦和性犯罪”的标杆?这也太荒谬了。

我主张神话就作为学术研究材料或者故事来谈就行了,因为神话本身就存在诸多不合理,用“无比的政治正确”去攻击一个不合理且也不需要合理的文学作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比如某人怀着无比的科学热情跑到教堂里去和教众说“只有受精卵才能孕育生命所有不可能有圣灵感孕,约翰是个接盘侠而耶稣是个野种”他恐怕会被毫不留情的赶出去,因为这种东西不需要去考证,考证也没有意义,且说话也要看场合和整体研究环境的背景。对着虚构且被大众认知中已经默认为“那是神话故事”的东西开炮只会让人觉得这位“行动家”的幼稚。

10. EricChan、第十一个观察者、Wessy、zxm1030,回应圆桌话题《美国新梅杜莎雕像是支持女性捍卫权益,还是再次性别定型性罪行受害者?

EricChan:我不是很懂所谓“男性凝视”批评里面的逻辑,难道梅杜莎长得很丑又或者是像伊斯兰妇女一样头戴罩袍就不是男性凝视?又或者是男性看不清处女性的容貌才能让女性免于男性的凝视?他们的意思是不是要女性缩胸毁容,又或是要戳瞎男性,才能让女性免于“男性凝视?”赤身裸体的雕像,有些人能看到梅杜莎强壮的肌肉与体格下的强大力量,有些人只会看着丰满的乳房产生性幻想。为什么不是后者要反思一下自己视角的局限性,而是雕像,又或者它所指代被压迫的女性需要检讨自己的样貌与形象?如果结合希腊神话的背景,古希腊时期的衣著都是像雕像里的那样赤裸。女权人士批评雕像赤身裸体跟跟保守宗教人士批评现今女性穿短袖tee 短裙 短裤是自甘堕落,引人犯罪是一个道理吧?

我反而认同Wanjuki的意见,手上提的头应该是加害者波塞冬 和 雅典娜的,像是柏修斯(或者是他的头)在这个作品里象征的是什么?如果是结合神话背景,可以理解是除直接加害者外的间接加害者(例如是社会上的舆论,男权价值的信奉者对受害女性作二次伤害)这跟这个雕像放在法院前的寓意似乎也是有所违背,甚至是有所讽刺吧(你再怎么强大,也奈何不了“波塞冬”与“雅典娜”?)

第十一个观察者:@EricChan:我一直对女权主义者要求的政治正确中包含的“将女性角色丑化”感到很不解,健康且美丽的女性展现其性吸引力难道是什么错误的事情吗?这岂不是反向的对女性权益的侵害?

zxm1030:男性凝视垄断了对女性身体的想像,丰乳肥臀式的古典作品最典型了,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更愿意去看女性艺术家的人体作品。打到波塞冬属于见义勇为不建议大众模仿,而柏修斯代表的平庸之恶更需要自我克服和受到唾弃。

第十一个观察者:@zxm1030:其实这一点我很不理解,一个人人理应享有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的国度,为什么男人不能自由想像自己喜欢女人的样子?抛开政治正确,请问你如何解答这个问题?丰乳肥臀是生殖力量的象征,即使抛开男性要素,也有益于生产时减少难产的概率,即使是母系氏族这也是优势,为何要受到唾弃?

Wessy:@zxm1030:古典类的丰乳肥臀或许只是刻划当下贵族妇女常见体型,取样偏误被搅成男性凝视。

对应现代,那就是妥妥不分男女上班族久坐“职业伤害”及热量摄取过量。至少以我个人而言,真不觉得女性艺术家下的女体会多贫乳扁屁股。

再回到柏修斯的雕塑形象,放在刑事法院下的现代意义,可能代表第三人/网际酸民的伤害时常远比直接加害人更“致命”。

zxm1030:@Wessy:丰乳肥臀代表最直白的一种男性凝视,贫乳扁屁股也完全可以是一种男性凝视.女性艺术家刻画的女体未必有多符合女权的期待,或多或少也有传统男性凝视的影响,但其作品中无法否定的女性想像和趣味可以打开一个新的艺术视野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