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嘉诚:“奶茶联盟”,东南亚跨国社运的创造与局限

主流民意对“奶茶联盟”的理解,仍然停留于对“中国因素”的想像。但一种共同的情感动员也在逐渐成型⋯⋯
2020年7月18日泰国曼谷,示威者戴著防护口罩举著牌子抗议要求政府辞职。

过去几年,东南亚区域出现民主倒退状况,让威权主义的亡魂有机可乘,展开全面反扑。泰国军方在2014年发动政变,大幅删减原本宪法的民主成份,更在国会选举后DQ(注:褫夺议席)反对派新星。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Duterte)自2016年上任以来以打击传统精英、歼灭毒贩为政纲,发动“毒品战争”以致许多人丧生。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度被寄予厚望,认为能够逆流而行,成为区域民主发展的一道曙光;但今年大马发生“喜来登事变”,执政联盟瓦解倒台。印尼总统佐科连任当选后,多次以发展优先原则为由,企图绕过正常议会审议程序,近来与军队愈走愈近,令人忧心这个相对成熟的民主国家也要走回头路。

在威权复辟的阴霾下,政权更利用Covid19疫情此一千载难逢机遇,为马来西亚的“行动管制措施”、泰国的“限聚令”等紧急措施提供合理借口,阻止反对派上街示威,约束新闻媒体行使新闻自由及公众知情权的权利。东南亚公民社会面对全方位打压,唯有思考其他创新方法,制造舆论声浪,抗衡威权政体的束缚。

当网络世代渐渐步进政治主流,东南亚公民社会与世界各地的公民社会一样,都展现出自我调整、自我进化、自我修补的状态。社交媒体、通讯程序、智能电话的广泛应用,推进了用户个体的横向连结,产生一套相对平等、架构流动的社运模式。此外,个别平台(例推特)的字数限制和标签功能有效促进信息广传,加强了连结圈外社群,亦有效凝聚圈内的共同认知。跨国社运网络连结是否正变成常态,传统社运对特定议题、组织结构、大台领袖的依赖是否面临颠覆?

在推特宇宙里,东(南)亚不同国家的网民慢慢建立出“奶茶联盟”(Milk Tea Alliance)的归属感,渐渐培养出呼唤“盟友”抵抗威权暴政的习惯。几个月来,“奶茶联盟”反映出了跨国网络社运的什么趋势?未来还有怎样的可能性?

奇瓦雷(Vachirawit Chiva-aree)与女友素拉卡姆(Weerayam Sukaram)。
奇瓦雷(Vachirawit Chiva-aree)与女友素拉卡姆(Weerayam Sukaram)。

中泰网战与“奶茶联盟”

今年四月,泰国电视剧《假偶天成》(或《因为我们天生一对》)男主角奇瓦雷(Vachirawit Chiva-aree)与女友素拉卡姆(Weerayam Sukaram)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言论引起部份中国网民关注,个别谩骂的留言引起泰国网民纷纷介入护花(草),后者以抵死毒舌的迷因及文字在推特(Twitter)“回敬”中国网民,并附上素拉卡姆暱称Nnevvy的标签,让这一关键词一度占据当日推特流行榜榜首。

网战内容包罗万有,有中国网民以谐音nmsl骂对方用户死了母亲、嘲讽泰国政府无能、搬出“1976年法政大学屠杀”惨剧回应泰国网民,不过他们显然忽略了泰国推特的活跃用户都是反对派(甚至是反王室),这些指骂完全无法击中要害。网战亦牵涉到香港和台湾的主权地位、COVID-19来源、“小粉红”的网路言行等。许多港台网民知悉后亦加入战团,配合泰国网友转推图文,协力把Nnevvy标签推高到港、台推特流行榜,让标签相关的帖文多达二百万,吸引不少新闻媒体转载一些看似无关痛痒的网络争吵事件,也招揽了澳大利亚、越南、菲律宾网民加入网战,让#Nnevvy的跨国色彩变得浓厚。

直到此刻,大部份网民的“攻击”对象集中于中国网民,主要取笑他们坐井观天,对政权封锁消息慒然不知。表面上平平无奇的新闻还是引起政权的注视。泰国观光局在中国微博帐户要求洗版的中国网民“保持理智”,强调个别艺人的说法不代表官方立场。中国驻泰大使馆更在脸书(FB)针对“网上涉华言论”发布帖文,重申“一中原则不容置疑”,斥责“网络上的个别杂音只能反映其偏见与无知”,结果引来港、台、泰网民联手夹击,在大使馆的留言栏上反驳。随著政府机关的介入,网民“讨伐”对象便从网民(个体)身上转移到整个国家了。

同时,经历过首场跨国推特战后,港、台、泰网民开始反思三方之间的共通点,突出他们这个联盟与中国网民、甚至是官方论述的差别。中泰官方经常强调“兄弟一家亲”和“血浓于水”的论述,象征两国的友好情谊。泰国皇家陆军“东边虎”集团(王后卫队)首领巴育(Prayuth Chan-o-cha)在2014年发动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导致曼谷被华盛顿严厉批评后,其外交政策逐步靠近北京,多方面配合实践“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工程及“一带一路”蓝图,让这套“血浓于水”论更实在。

正因为官方对“血浓于水”的说法情有独钟,泰国网民更想显示其他拥有比“血”优秀的符号。于是,有网民发现,港式奶茶、台式珍珠奶茶、泰式奶茶代表了三地著名饮料,于是在社交平台上继续发挥恶搞本色,把美钞“我们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格言,改成“我们信仰奶茶”(In Milk Tea We Trust)。有推特用户亦转载推图,显示泰、港、台三方团结合作便会变成“奶茶”,并附上文字声称“我们是奶茶联盟”(we are Milk Tea Alliance)。有香港FB专页“奶茶通俗学Milktealogy”亦设计了一幅图片:泰、港、台三方高举奶茶碰杯,在推特和FB得到大量转发。也有网民修改世界地图,把中国显示成“nmsl”,被世界各国的奶茶特饮孤立包围。随著“奶茶浓于血”(#ชานมข้นกว่าเลือด)和“奶茶联盟”(#MilkTeaAlliance)的标签冒起,沉寂几日的推特流行榜忽然又出现了一系列的政治术语。

智能手机和键盘上显示Twitter徽标。
智能手机和键盘上显示Twitter徽标。

在虚拟与现实游走的“奶茶联盟”

的确,直到“奶茶联盟”成立为止,整个网络互动过程都似是一场网民之间的骂战,最多只是展现出三地网民对中国“小粉红”世代民族主义网民的不满和耻笑。然而,如笔者刚才所言,当政权介入一场网络世界的活动后,“现实”和“虚拟”的界线瞬间被模糊掉,“奶茶联盟”的针对对象也从“虚拟世界”、身份不明的中国推特用户,转嫁到“现实世界”、身份明确的政权身上。如此一来,政权“参战”反而为“奶茶联盟”提供一个自我进化的机会,使一个单纯打口水战的网络群组,透过一个现实世界的焦点把影响力延伸出虚拟领域。

中国驻泰大使馆发表“中泰一家亲”言论后,有网民便拿出一篇中国建设水坝限制湄公河流量、破坏河流生态的报导,质疑中国欺侮“手足”,“口是心非”。这些转推文在泰国网民之间累积了一定人气后,“奶茶联盟”成员便再次在网络世界上积极转推帖文,并附上“奶茶联盟”、“停止湄公水坝”(#StopMekongDam)等标签,争取舆论关注。从网民较常转推的推图显示,中国作为一个整体,基本上被描述成一个欺压者,独霸水源,让湄公河下游小国(柬埔寨、越南、泰国、缅甸)遭受河流干涸之苦。

推图的说法固然符合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re)长久以来的批评,中国作为湄公河上游国家的责任,亦毋容置疑。不过,推文其实简化了湄公河水源政治背后的复杂性:例如湄公河的泰国、柬埔寨及越南段,面对中国约束水流之余,原来一样受到来自老挝(寮国)水坝工程的威胁,泰国甚至有银团贷款,协助老挝兴建位于湄公河中下游区域的沙耶武里水坝(Sainyabuli Dam),再向泰国电力局提供电源。这一系列复杂的脉络自然较少人探讨,其重点亦不符合“奶茶联盟”的设定。

“奶茶联盟”的泰国网民明白,单靠泰国政府本身,根本缺乏足够筹码要求北京煞停湄公河上游(即澜沧江)的水坝运作。事实上,泰国国家水资源办公室主任桑盖特(Somkiat Prajamwong)年初表示会与湄公河委员会国家(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商讨干涸问题,但目前委员会最多只能呼吁中国合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基于泰国网民对中泰政府缺乏信心,有人提议邀请国际力量干涉,盼望域外大国能够插手事件,逼使北京停止堤坝工程及活动。于是,“奶茶联盟”的成员便纷纷转发白宫联署及请愿网站Change.org的网址,号召“盟友”参与联署,让人数能够满足最低要求,触发美国国会商讨及介入。

尽管有关湄公河的讨论在港、台的网络社群或许稍微提高,但这次“停止湄公水坝”的作战计划最终没有成功,白宫联署及Change.org的请愿行动都不足启动机制。即便如此,经不同社交平台、政治人物的呼吁下,白宫联署网的请愿人数在限期前几天突然急升接近一倍,反映“奶茶联盟”一定的动员能力。

同气连枝,还是同床异梦?

除了“停止湄公河水坝”之外,“奶茶联盟”在同一时期也参与了美国国务院发起声援台湾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为台湾推文”(#TweetforTaiwan)活动。参考政治学者王宏恩和陈方隅的分析所得,发出“为台湾推文”标签的推文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来自泰国(28%)、台湾(21%)、香港(11%),为台湾加入世卫争取呼声。虽然台湾始终无法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大会,但从泰国网民发帖的比例可见,“奶茶联盟”多少发挥了一种凝聚民意的效果。

不过,随著“中泰网战”的热潮慢慢消退,“奶茶联盟”的活跃程度也相对下降。六月四日,流亡柬埔寨的泰国社运人士万查勒(Wanchalearm Satsaksit)在金边住所附近购买食物时,突然被人绑架上车。事发时正与万查勒通电的同事表示,他被掳走的一刻还传出一句“我不能呼吸了”。泰国当局在2018年向万查勒发出通缉令,指他涉嫌违反《电脑犯罪法》,警察高层更声称会使用任何方法把他缉拿归案。绑架事发前一日,万查勒曾在脸书发布短片批评巴育,更让人怀疑,泰国政府在幕后操作整个行动,是否已经得到柬埔寨政府默许。

绑架案一经媒体报导后,泰国网民便立刻在网上发动一场“拯救万查勒”(#SaveWanchalearm或 #saveวันเฉลิม)的推特文宣战,希望为事件争取曝光率。连日来,有网民甚至把绑架案连同“拯救泰国民主”(#SaveThaiDemocracy)、“废除第112条”(#ยกเลิก112,“第112条”,指泰国刑事法第112项关于“亵渎王室”的条款,泰国军政府自2014年夺权后经常使用该法拘捕异见份子)的标签一同捆绑转推,让相关话题在推特流行榜置顶。然而,只有少数帖文同时附有“奶茶联盟”标签,而且这些帖文在“奶茶联盟”中的转推率远远低于“Nnevvy”和“停止湄公河水坝”争端两个事件的表现。

在同期的菲律宾,民间“废止恐怖主义法案”(#JunkTerrorBill)及“社运不是恐怖主义”(#ActivismIsNotTerrorism)运动,因为菲众议院通过《反恐怖主义法案》而冒起。社运人士担心,法案对“煽动恐怖主义”的定义非常宽松,任何言论、标语、文字只要被官方机构“反恐委员会”认定与恐怖主义有关,就能够在不起诉的情况下把嫌疑犯拘留最多24日。换言之,社运圈忧虑《反恐法》将会变成政权收紧言论自由的利刃,甚至纵容执法部门肆无忌惮地滥权,导致任何异见人士都被标签成武装分子“新人民军”叛军。

“废止恐怖主义法案”的文宣战在菲律宾国内获得很多关注。据菲律宾媒体Interakyson报导,《反恐法》在众议院通过当日,当地推特最热门的讨论内容几乎全部都与《反恐法》有关,其中“废止恐怖主义法案”与“立即废止恐怖主义法案”(#JunkTerrorBillNow)的累计使用次数更超过80万,获得网红、艺人和环球小姐冠军帮忙转推帖文及网上联署。为争取国际支持,有不少用户尝试把“废止恐怖法案”、“支持香港”(#StandWithHongKong)、“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等涉及人权议题的标签词连结起来。

相反的是,“奶茶联盟”在此役的角色则相对有限。纵使也有一些“奶茶联盟”的帖文为菲律宾示威者打气,并连结起“废除112”(#ยกเลิก112)、“国安法”(#NationalSecurityLaw)的标签,尝试为联盟重新定位成争取民权自由的网络联盟,但终究无法凝聚出庞大的民间回响。

与之相反,但凡中国与周边国家出现外交或主权冲突,总会有网民在推特上把“奶茶联盟”拉进讨论内。中印边境冲突、南海争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支持台湾加入世卫大会、关于中国向伊朗租岛协议的风声等,总会有网民把关键词与“奶茶联盟”的标签一并转发。相比“拯救万查勒”和“废止恐怖主义法案”的案例,这些附上“奶茶联盟”的帖文数目相对较多,但很少出现个别帖文获得特别高转发次数的情况,代表网民在相关议题的自发性较强。即使意见领袖较少参与讨论,网民仍会自发地把两者扣连,意味著主流倾向接受“奶茶联盟”与“中国因素”的连结。

疫症肆虐期间,各国政府高举抗疫旗帜,严阻市民聚众集结,不但让抗争成本增加,也让人难以验证“奶茶联盟”到底有没有足够能量从虚拟世界的“标签行动主义”,转化成一种“实体的”抗争行动。从过去几个例子可见,不少网民尝试透过连结国外“盟友”,把涉及本土政治议题的关注度提升到国际层面。不过,基于主流民意对“奶茶联盟”的理解,仍然停留于一种针对“中国因素”的想像,以致联盟自己未有产生太大突破。 倒是随时间愈久,网民对使用“奶茶联盟”的自发性变得更强,意见领袖的角色从主导变成辅助(例如收集帖文、转发),慢慢呈现一种“去大台”、“去领袖”的网络连结色彩。

粉专“奶茶通俗学 Milktealogy”的“台港泰奶茶干杯图”。
粉专“奶茶通俗学 Milktealogy”的“台港泰奶茶干杯图”。

“奶茶联盟”的情感动员

七月十八日,泰国新社运团体“自由青年”(Free Youth)发动疫情期间首场大规模示威集会,表示不满政府以违反紧急法令和拒捕原因,不由分说把两名示威者拘捕(注:当日也就只有两名示威者)。“自由青年”和另一组织“泰国学生联会”向政府宣读“三大诉求”,包括解散国会、重新大选,停止骚扰异见者,和修改宪法、还政于民,并要求政府在两星期内回应。无论是和平集会的形式、举起手提电话电灯挥舞、模仿《饥饿游戏》竖起三指的敬礼,都隐约流露出香港昔日社运的影象。《南华早报》访问其中一名参与者,她说:“香港的抗争彻底燃起我们心中一团火…即使很多(香港的)政治活跃份子被噤声,但我们看到他们仍然在抗争,这点真的感召了我们泰国青年走出来。”

其后,香港社运人士黄之锋在脸书和推特都发布帖文,声援泰国示威者。面对民主倒退的急浪,他指出全球青年拥有共同命运,都要重夺民主,重夺未来。帖文至今已有四万多人直接转推,连“自由青年”秘书长塔特普(Ford Tattep Ruangprapikitsere)也使用个人帐户分享帖文,向黄之锋为香港民主抗争表达敬意。可以想像,假如没有“奶茶联盟”,没有港泰网民此前的互动,港泰青年情感互通、命运共连的说法,难以彼此触动。

“奶茶联盟”的价值也许不仅在于它字面的定义——毕竟符号的意思会随著时间改变——还在于它怎样能够推动一种“互联互通”的情感和规范,让世界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网络用户和抗争者互相理解、互相协助,团结成一个别区意义的身份认同,再在“现实的”世界各自付诸实行。

(冯嘉诚,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候选人)

读者评论 5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將與自己不認識、且非常遙遠的一些人的苦難,當做自己的苦難,並將世界上所有因此而連結的人聯合起來,為反抗壓迫而行動,這是「國際主義」精神最精髓的想像 。 「奶茶聯盟」的跨國界連結,或許已經潛藏了一種現代公民社會國際主義化的趨勢。
    上世紀一戰結束之時,蘇俄的十月革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潮傳遍世界,主張國際主義的共產革命路線被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奉為圭臬。 這些組織除了有虛擬的理論精神教義指引,真正在現實中發動具有衝擊力的革命行動,最關鍵的還需要以蘇俄為國家背景創立的「第三國際」提供的資金、人力支持。
    「奶茶聯盟」雖然具有某種「國際主義」的特質,但其仍是誕生於後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激進的革命元素或許已無從談起,換以代之的僅是以反對威權 作為共同訴求,以某種人文元素作為相互共情連結點,無中心化的庶民虛擬網絡運動。 既無理論性的框架綱領、也無現實性的實踐指引、更無成型的行動人群,僅靠虛擬想像的網絡對抗空間,這一僅有的陣地,在威權網絡監控時代之下,隨時具有面臨 崩解的風險。 無大台、Be water的行動組織策略,固然可以為現實的行動提供靈活持久的生命力,但在集資本、資源、技術優勢於一體的威權政體面前,「奶茶聯盟」的每一個成員實質上都 只是在單槍匹馬的行動,如果沒有等量齊觀的國家級、政體級團體力量將分散的成員組合集中起來,在「現實中」付諸行動大概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空談。

  2. 編輯你好,配圖中的女生不是weerayam sukaram。請重新選擇照片,謝謝。

  3. 希望未來奶茶聯盟可以成為反獨裁的主流友軍代名詞,這個詞語讓一國孤身奮鬥抗爭的群眾,在現實困境中,可以稍稍在網路友軍的支援下,知道追求自由平等是再基本不過的生活日常,無須激情呼籲,渴求自由的靈魂是內建的。而且當越來越多人知道獨裁的真實中國,大家一起推倒牆的希望才會越大。不管是中國的牆,還是其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