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東南亞區域出現民主倒退狀況,讓威權主義的亡魂有機可乘,展開全面反撲。泰國軍方在2014年發動政變,大幅刪減原本憲法的民主成份,更在國會選舉後DQ(註:褫奪議席)反對派新星。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Duterte)自2016年上任以來以打擊傳統精英、殲滅毒販為政綱,發動「毒品戰爭」以致許多人喪生。馬來西亞和印尼一度被寄予厚望,認為能夠逆流而行,成為區域民主發展的一道曙光;但今年大馬發生「喜來登事變」,執政聯盟瓦解倒台。印尼總統佐科連任當選後,多次以發展優先原則為由,企圖繞過正常議會審議程序,近來與軍隊愈走愈近,令人憂心這個相對成熟的民主國家也要走回頭路。
在威權復辟的陰霾下,政權更利用Covid19疫情此一千載難逢機遇,為馬來西亞的「行動管制措施」、泰國的「限聚令」等緊急措施提供合理藉口,阻止反對派上街示威,約束新聞媒體行使新聞自由及公眾知情權的權利。東南亞公民社會面對全方位打壓,唯有思考其他創新方法,製造輿論聲浪,抗衡威權政體的束縛。
當網絡世代漸漸步進政治主流,東南亞公民社會與世界各地的公民社會一樣,都展現出自我調整、自我進化、自我修補的狀態。社交媒體、通訊程式、智能電話的廣泛應用,推進了用戶個體的橫向連結,產生一套相對平等、架構流動的社運模式。此外,個別平台(例推特)的字數限制和標籤功能有效促進訊息廣傳,加強了連結圈外社群,亦有效凝聚圈內的共同認知。跨國社運網絡連結是否正變成常態,傳統社運對特定議題、組織結構、大台領袖的依賴是否面臨顛覆?
在推特宇宙裡,東(南)亞不同國家的網民慢慢建立出「奶茶聯盟」(Milk Tea Alliance)的歸屬感,漸漸培養出呼喚「盟友」抵抗威權暴政的習慣。幾個月來,「奶茶聯盟」反映出了跨國網絡社運的什麼趨勢?未來還有怎樣的可能性?
中泰網戰與「奶茶聯盟」
今年四月,泰國電視劇《假偶天成》(或《因為我們天生一對》)男主角奇瓦雷(Vachirawit Chiva-aree)與女友素拉卡姆(Weerayam Sukaram)在社交媒體平台的言論引起部份中國網民關注,個別謾罵的留言引起泰國網民紛紛介入護花(草),後者以抵死毒舌的迷因及文字在推特(Twitter)「回敬」中國網民,並附上素拉卡姆暱稱Nnevvy的標籤,讓這一關鍵詞一度佔據當日推特流行榜榜首。
網戰內容包羅萬有,有中國網民以諧音nmsl罵對方用戶死了母親、嘲諷泰國政府無能、搬出「1976年法政大學屠殺」慘劇回應泰國網民,不過他們顯然忽略了泰國推特的活躍用戶都是反對派(甚至是反王室),這些指罵完全無法擊中要害。網戰亦牽涉到香港和台灣的主權地位、COVID-19來源、「小粉紅」的網路言行等。許多港台網民知悉後亦加入戰團,配合泰國網友轉推圖文,協力把Nnevvy標籤推高到港、台推特流行榜,讓標籤相關的帖文多達二百萬,吸引不少新聞媒體轉載一些看似無關痛癢的網絡爭吵事件,也招攬了澳洲、越南、菲律賓網民加入網戰,讓#Nnevvy的跨國色彩變得濃厚。
直到此刻,大部份網民的「攻擊」對象集中於中國網民,主要取笑他們坐井觀天,對政權封鎖消息慒然不知。表面上平平無奇的新聞還是引起政權的注視。泰國觀光局在中國微博帳戶要求洗版的中國網民「保持理智」,強調個別藝人的說法不代表官方立場。中國駐泰大使館更在臉書(FB)針對「網上涉華言論」發佈帖文,重申「一中原則不容置疑」,斥責「網絡上的個別雜音只能反映其偏見與無知」,結果引來港、台、泰網民聯手夾擊,在大使館的留言欄上反駁。隨著政府機關的介入,網民「討伐」對象便從網民(個體)身上轉移到整個國家了。
同時,經歷過首場跨國推特戰後,港、台、泰網民開始反思三方之間的共通點,突出他們這個聯盟與中國網民、甚至是官方論述的差別。中泰官方經常強調「兄弟一家親」和「血濃於水」的論述,象徵兩國的友好情誼。泰國皇家陸軍「東邊虎」集團(王后衛隊)首領巴育(Prayuth Chan-o-cha)在2014年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導致曼谷被華盛頓嚴厲批評後,其外交政策逐步靠近北京,多方面配合實踐「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工程及「一帶一路」藍圖,讓這套「血濃於水」論更實在。
正因為官方對「血濃於水」的說法情有獨鐘,泰國網民更想顯示其他擁有比「血」優秀的符號。於是,有網民發現,港式奶茶、台式珍珠奶茶、泰式奶茶代表了三地著名飲品,於是在社交平台上繼續發揮惡搞本色,把美鈔「我們信仰上帝」(In God We Trust)的格言,改成「我們信仰奶茶」(In Milk Tea We Trust)。有推特用戶亦轉載推圖,顯示泰、港、台三方團結合作便會變成「奶茶」,並附上文字聲稱「我們是奶茶聯盟」(we are Milk Tea Alliance)。有香港FB專頁「奶茶通俗學Milktealogy」亦設計了一幅圖片:泰、港、台三方高舉奶茶碰杯,在推特和FB得到大量轉發。也有網民修改世界地圖,把中國顯示成「nmsl」,被世界各國的奶茶特飲孤立包圍。隨著「奶茶濃於血」(#ชานมข้นกว่าเลือด)和「奶茶聯盟」(#MilkTeaAlliance)的標籤冒起,沉寂幾日的推特流行榜忽然又出現了一系列的政治術語。
在虛擬與現實遊走的「奶茶聯盟」
的確,直到「奶茶聯盟」成立為止,整個網絡互動過程都似是一場網民之間的罵戰,最多只是展現出三地網民對中國「小粉紅」世代民族主義網民的不滿和恥笑。然而,如筆者剛才所言,當政權介入一場網絡世界的活動後,「現實」和「虛擬」的界線瞬間被模糊掉,「奶茶聯盟」的針對對象也從「虛擬世界」、身份不明的中國推特用戶,轉嫁到「現實世界」、身份明確的政權身上。如此一來,政權「參戰」反而為「奶茶聯盟」提供一個自我進化的機會,使一個單純打口水戰的網絡群組,透過一個現實世界的焦點把影響力延伸出虛擬領域。
中國駐泰大使館發表「中泰一家親」言論後,有網民便拿出一篇中國建設水壩限制湄公河流量、破壞河流生態的報導,質疑中國欺侮「手足」,「口是心非」。這些轉推文在泰國網民之間累積了一定人氣後,「奶茶聯盟」成員便再次在網絡世界上積極轉推帖文,並附上「奶茶聯盟」、「停止湄公水壩」(#StopMekongDam)等標籤,爭取輿論關注。從網民較常轉推的推圖顯示,中國作為一個整體,基本上被描述成一個欺壓者,獨霸水源,讓湄公河下游小國(柬埔寨、越南、泰國、緬甸)遭受河流乾涸之苦。
推圖的說法固然符合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re)長久以來的批評,中國作為湄公河上遊國家的責任,亦毋容置疑。不過,推文其實簡化了湄公河水源政治背後的複雜性:例如湄公河的泰國、柬埔寨及越南段,面對中國約束水流之餘,原來一樣受到來自老撾(寮國)水壩工程的威脅,泰國甚至有銀團貸款,協助老撾興建位於湄公河中下游區域的沙耶武里水壩(Sainyabuli Dam),再向泰國電力局提供電源。這一系列複雜的脈絡自然較少人探討,其重點亦不符合「奶茶聯盟」的設定。
「奶茶聯盟」的泰國網民明白,單靠泰國政府本身,根本缺乏足夠籌碼要求北京煞停湄公河上游(即瀾滄江)的水壩運作。事實上,泰國國家水資源辦公室主任桑蓋特(Somkiat Prajamwong)年初表示會與湄公河委員會國家(泰國、老撾、柬埔寨、越南)商討乾涸問題,但目前委員會最多只能呼籲中國合作,增加資訊透明度。
基於泰國網民對中泰政府缺乏信心,有人提議邀請國際力量干涉,盼望域外大國能夠插手事件,逼使北京停止堤壩工程及活動。於是,「奶茶聯盟」的成員便紛紛轉發白宮聯署及請願網站Change.org的網址,號召「盟友」參與聯署,讓人數能夠滿足最低要求,觸發美國國會商討及介入。
儘管有關湄公河的討論在港、台的網絡社群或許稍微提高,但這次「停止湄公水壩」的作戰計劃最終沒有成功,白宮聯署及Change.org的請願行動都不足啟動機制。即便如此,經不同社交平台、政治人物的呼籲下,白宮聯署網的請願人數在限期前幾天突然急升接近一倍,反映「奶茶聯盟」一定的動員能力。
同氣連枝,還是同床異夢?
除了「停止湄公河水壩」之外,「奶茶聯盟」在同一時期也參與了美國國務院發起聲援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為台灣推文」(#TweetforTaiwan)活動。參考政治學者王宏恩和陳方隅的分析所得,發出「為台灣推文」標籤的推文中,有很大部分都是來自泰國(28%)、台灣(21%)、香港(11%),為台灣加入世衛爭取呼聲。雖然台灣始終無法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但從泰國網民發帖的比例可見,「奶茶聯盟」多少發揮了一種凝聚民意的效果。
不過,隨著「中泰網戰」的熱潮慢慢消退,「奶茶聯盟」的活躍程度也相對下降。六月四日,流亡柬埔寨的泰國社運人士萬查勒(Wanchalearm Satsaksit)在金邊住所附近購買食物時,突然被人綁架上車。事發時正與萬查勒通電的同事表示,他被擄走的一刻還傳出一句「我不能呼吸了」。泰國當局在2018年向萬查勒發出通緝令,指他涉嫌違反《電腦犯罪法》,警察高層更聲稱會使用任何方法把他緝拿歸案。綁架事發前一日,萬查勒曾在臉書發佈短片批評巴育,更讓人懷疑,泰國政府在幕後操作整個行動,是否已經得到柬埔寨政府默許。
綁架案一經媒體報導後,泰國網民便立刻在網上發動一場「拯救萬查勒」(#SaveWanchalearm或 #saveวันเฉลิม)的推特文宣戰,希望為事件爭取曝光率。連日來,有網民甚至把綁架案連同「拯救泰國民主」(#SaveThaiDemocracy)、「廢除第112條」(#ยกเลิก112,「第112條」,指泰國刑事法第112項關於「褻瀆王室」的條款,泰國軍政府自2014年奪權後經常使用該法拘捕異見份子)的標籤一同捆綁轉推,讓相關話題在推特流行榜置頂。然而,只有少數帖文同時附有「奶茶聯盟」標籤,而且這些帖文在「奶茶聯盟」中的轉推率遠遠低於「Nnevvy」和「停止湄公河水壩」爭端兩個事件的表現。
在同期的菲律賓,民間「廢止恐怖主義法案」(#JunkTerrorBill)及「社運不是恐怖主義」(#ActivismIsNotTerrorism)運動,因為菲眾議院通過《反恐怖主義法案》而冒起。社運人士擔心,法案對「煽動恐怖主義」的定義非常寬鬆,任何言論、標語、文字只要被官方機構「反恐委員會」認定與恐怖主義有關,就能夠在不起訴的情況下把嫌疑犯拘留最多24日。換言之,社運圈憂慮《反恐法》將會變成政權收緊言論自由的利刃,甚至縱容執法部門肆無忌憚地濫權,導致任何異見人士都被標籤成武裝分子「新人民軍」叛軍。
「廢止恐怖主義法案」的文宣戰在菲律賓國內獲得很多關注。據菲律賓媒體Interakyson報導,《反恐法》在眾議院通過當日,當地推特最熱門的討論內容幾乎全部都與《反恐法》有關,其中「廢止恐怖主義法案」與「立即廢止恐怖主義法案」(#JunkTerrorBillNow)的累計使用次數更超過80萬,獲得網紅、藝人和環球小姐冠軍幫忙轉推帖文及網上聯署。為爭取國際支持,有不少用戶嘗試把「廢止恐怖法案」、「支持香港」(#StandWithHongKong)、「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Matter)等涉及人權議題的標籤詞連結起來。
相反的是,「奶茶聯盟」在此役的角色則相對有限。縱使也有一些「奶茶聯盟」的帖文為菲律賓示威者打氣,並連結起「廢除112」(#ยกเลิก112)、「國安法」(#NationalSecurityLaw)的標籤,嘗試為聯盟重新定位成爭取民權自由的網絡聯盟,但終究無法凝聚出龐大的民間回響。
與之相反,但凡中國與周邊國家出現外交或主權衝突,總會有網民在推特上把「奶茶聯盟」拉進討論內。中印邊境衝突、南海爭議、澳洲和紐西蘭支持台灣加入世衛大會、關於中國向伊朗租島協議的風聲等,總會有網民把關鍵詞與「奶茶聯盟」的標籤一併轉發。相比「拯救萬查勒」和「廢止恐怖主義法案」的案例,這些附上「奶茶聯盟」的帖文數目相對較多,但很少出現個別帖文獲得特別高轉發次數的情況,代表網民在相關議題的自發性較強。即使意見領袖較少參與討論,網民仍會自發地把兩者扣連,意味著主流傾向接受「奶茶聯盟」與「中國因素」的連結。
疫症肆虐期間,各國政府高舉抗疫旗幟,嚴阻市民聚眾集結,不但讓抗爭成本增加,也讓人難以驗證「奶茶聯盟」到底有沒有足夠能量從虛擬世界的「標籤行動主義」,轉化成一種「實體的」抗爭行動。從過去幾個例子可見,不少網民嘗試透過連結國外「盟友」,把涉及本土政治議題的關注度提升到國際層面。不過,基於主流民意對「奶茶聯盟」的理解,仍然停留於一種針對「中國因素」的想像,以致聯盟自己未有產生太大突破。 倒是隨時間愈久,網民對使用「奶茶聯盟」的自發性變得更強,意見領袖的角色從主導變成輔助(例如收集帖文、轉發),慢慢呈現一種「去大台」、「去領袖」的網絡連結色彩。
「奶茶聯盟」的情感動員
七月十八日,泰國新社運團體「自由青年」(Free Youth)發動疫情期間首場大規模示威集會,表示不滿政府以違反緊急法令和拒捕原因,不由分說把兩名示威者拘捕(註:當日也就只有兩名示威者)。「自由青年」和另一組織「泰國學生聯會」向政府宣讀「三大訴求」,包括解散國會、重新大選,停止騷擾異見者,和修改憲法、還政於民,並要求政府在兩星期內回應。無論是和平集會的形式、舉起手提電話電燈揮舞、模仿《飢餓遊戲》豎起三指的敬禮,都隱約流露出香港昔日社運的影象。《南華早報》訪問其中一名參與者,她說:「香港的抗爭徹底燃起我們心中一團火...即使很多(香港的)政治活躍份子被噤聲,但我們看到他們仍然在抗爭,這點真的感召了我們泰國青年走出來。」
其後,香港社運人士黃之鋒在臉書和推特都發佈帖文,聲援泰國示威者。面對民主倒退的急浪,他指出全球青年擁有共同命運,都要重奪民主,重奪未來。帖文至今已有四萬多人直接轉推,連「自由青年」秘書長塔特普(Ford Tattep Ruangprapikitsere)也使用個人帳戶分享帖文,向黃之鋒為香港民主抗爭表達敬意。可以想像,假如沒有「奶茶聯盟」,沒有港泰網民此前的互動,港泰青年情感互通、命運共連的說法,難以彼此觸動。
「奶茶聯盟」的價值也許不僅在於它字面的定義——畢竟符號的意思會隨著時間改變——還在於它怎樣能夠推動一種「互聯互通」的情感和規範,讓世界不同地方、不同文化背景的網絡用戶和抗爭者互相理解、互相協助,團結成一個別區意義的身份認同,再在「現實的」世界各自付諸實行。
(馮嘉誠,日本早稻田大學亞洲太平洋研究科博士候選人)
https://www.instagram.com/p/Bgx4CGUF1ju/?utm_source=ig_web_copy_link
好心人來提供編輯照片了,希望盡快更正圖片囉
將與自己不認識、且非常遙遠的一些人的苦難,當做自己的苦難,並將世界上所有因此而連結的人聯合起來,為反抗壓迫而行動,這是「國際主義」精神最精髓的想像 。 「奶茶聯盟」的跨國界連結,或許已經潛藏了一種現代公民社會國際主義化的趨勢。
上世紀一戰結束之時,蘇俄的十月革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潮傳遍世界,主張國際主義的共產革命路線被各國的「無產階級」組織奉為圭臬。 這些組織除了有虛擬的理論精神教義指引,真正在現實中發動具有衝擊力的革命行動,最關鍵的還需要以蘇俄為國家背景創立的「第三國際」提供的資金、人力支持。
「奶茶聯盟」雖然具有某種「國際主義」的特質,但其仍是誕生於後全球化時代背景下的產物,激進的革命元素或許已無從談起,換以代之的僅是以反對威權 作為共同訴求,以某種人文元素作為相互共情連結點,無中心化的庶民虛擬網絡運動。 既無理論性的框架綱領、也無現實性的實踐指引、更無成型的行動人群,僅靠虛擬想像的網絡對抗空間,這一僅有的陣地,在威權網絡監控時代之下,隨時具有面臨 崩解的風險。 無大台、Be water的行動組織策略,固然可以為現實的行動提供靈活持久的生命力,但在集資本、資源、技術優勢於一體的威權政體面前,「奶茶聯盟」的每一個成員實質上都 只是在單槍匹馬的行動,如果沒有等量齊觀的國家級、政體級團體力量將分散的成員組合集中起來,在「現實中」付諸行動大概只能是一個美好的空談。
幼稚
編輯你好,配圖中的女生不是weerayam sukaram。請重新選擇照片,謝謝。
希望未來奶茶聯盟可以成為反獨裁的主流友軍代名詞,這個詞語讓一國孤身奮鬥抗爭的群眾,在現實困境中,可以稍稍在網路友軍的支援下,知道追求自由平等是再基本不過的生活日常,無須激情呼籲,渴求自由的靈魂是內建的。而且當越來越多人知道獨裁的真實中國,大家一起推倒牆的希望才會越大。不管是中國的牆,還是其他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