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本文首发于台湾科学网站及社群“PanSci 泛科学”,端传媒获平台授权转载。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国武汉出现。2020年1月7日,经全基因组定序确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 2019-nCoV(2019新型冠状病毒),俗称武汉肺炎。1月下旬,关于 2019-nCoV的相关临床统计、病理研究与传播模式的学术研究,以及与疾病管制科学有关之评论陆续发表。在这篇文章里,“泛科学”挑选了首批发表的三篇最新相关研究,摘录分析要点,以帮助大众理解新冠病毒。
目前学术研究发现的重点摘要:
- 确认 2019-nCoV 与 SARS 类似
- 可以跨城市、人对人传染
- 发现有出现无症状感染的病例
- 封城隔离成效有限,有可能蔓延到北上广等大城市,台日韩等国有较大蔓延风险
注:(该结论未经同侪审查)
本文于2020年1月27日刊登,读者需留意当下仍有许多与 2019-nCoV 相关的研究正在进行,本文摘录的三篇文章的研究发现,也有可能不是最终结果。
严重症状患者临床症状统计
武汉金银滩医院统计41位中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成果于2020年1月24日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 The Lancet(台译刺胳针;中、港译柳叶刀):
文章名: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该研究针对本次疫情初期症状较严重的 41 位病人,进行临床症状的统计,发现 2019-nCoV 与 SARS 有类似的症状,如发烧、咳嗽、肌痛与疲劳。
所有患者在电脑断层扫描中,均观察到肺炎症状;
其他常见症状有:发烧37.3度以上(98%)、咳嗽(76%)、肌痛或疲劳(44%)、痰(28%)、头痛(8%)、咳血(5%)、腹泻(3%)
注:百分比为该研究统计中的患者比例
55%的患者有呼吸困难,这些患者从初始症状发作到呼吸困难的平均时间为8天;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的有29%、病毒血症的15%、急性心脏损伤的12%、继发感染的10%。有32%(13位)患者送入加护病房、15%(6位)患者死亡。
须留意,这些病人是在本次疫情初期已确诊有肺炎症状的病人,可视为中度至重度症状的病人,完全不等于感染 2019-nCoV 的症状表现,目前针对其他患者的观察,仍有相当比例是未产生肺炎的轻症表现。
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指挥官张上淳教授,在“2020/1/26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记者会”上,则指出目前针对患者的初步观察,粗估致死率约为 3%,但仍须继续追踪。
此外,该研究声明目前尚无对冠状病毒的感染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但过去针对 SARS 和 MERS 的研究中,已发现有药物可能有助于该类疾病的治疗,目前也已经展开将该类药物应用于 2019-nCoV 的治疗研究。
确认人传人途径与发现无症状病例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针对一个深圳的家庭,研究了病毒传播方式,研究成果也于2020年1月24日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 The Lancet:
该研究针对一个深圳的家庭进行研究,该家庭中有6人前往武汉旅游1周,并于旅游期间接触已被 2019-nCoV 感染的家庭,导致6人家庭其中5人于旅游期间被感染,其中4人于武汉旅游期间已出现发烧、虚弱或腹泻等症状。
感染的5个人都没有接触过武汉的市场或动物,仅有其中2人曾前往当地医院,返回深圳后,又感染1名未前往武汉的家庭成员,因此可以相信是传染途径为透过人传人。
该家庭于深圳就医时,确认感染 2019-nCoV,受感染者肺部出现“放射状玻璃样混浊变化(radiological ground-glass lung opacities)”,且年龄较大(60岁以上),拥有更多与更严重的全身症状。
然而,家庭中有两位儿童成员,其中一位儿童成员虽同行至武汉,但并未感染 2019-nCoV,另一位儿童成员虽没有显示发烧、咳嗽等状况,但电脑断层扫描仍发现肺部有异状,确诊为感染 2019-nCoV,代表 2019-nCoV 可能可以有无症状感染的特性。
研究团队的基因组分析亦支持 2019-nCoV 与 SARS 相似,基于 SARS 病原被证实来自蹄鼻蝙蝠(horseshoe bats,又称菊头蝠)。且本次疫情起源与华南海鲜市场高度相关,研究建议应对野生肉类的食用与贸易加以管制。
总括而论,研究结果确认 2019-nCoV 与 SARS 类似;可以在家庭与医院中,达到人对人的传播;可以跨城市传播;可能可以无症状感染。研究者亦建议应该尽早隔离患者,并追踪与隔离接触。
传染程度评估与预测
以英国 Lancaster 大学医学院为主的几位专家,基于既有 2019-nCoV的病例资料,提出了传染状况的未来预测,与达到成功疾病管制的目标门槛与限制:
文章名: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arly estim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pidemic predictions
该研究尚未经过同侪审查,应对该研究持保留态度
2019-nCoV 的基本再生数
该研究利用2020年1月21日以前病例报告,套入传染病的传染模型,估计出 2019-nCoV的基本再生数(R0,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为 3.6-4.0(95%信赖区间)。
基本再生数的意义是指,1个病人在易感染的人群中,平均能感染的人数。R0= 3.8-4.0 代表在此研究的统计中,平均1个病人会再感染到3.8-4.0人。如果能透过措施使基本再生数小于1,也就是平均1个病人,会再感染不到1个人,则该疾病就能被扑灭。因此,须确保至少72-75%以上的感染者,能被控制不再传染给他人,则该疾病就能被阻止传播。
以 SARS 为例,WHO 有研究估算 SARS 在香港的传播初期,R0为 2.9,但实施控制隔离措施后,R0降为 0.4,代表疫情被有效控制。
阻止传播疾病的方法通常可透过增加社会距离措施(social distance measures),例如停班停课或管制公众场所;治疗与隔离;疫苗接种或抗病毒药物的预防性投药。来降低基本再生数。
不过 R0 的估算受到统计资料品质与传播模型选用的影响很大,WHO 针对 2019-nCoV的估算则为 1.4 – 2.5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MRC 全球传染病分析中心(MRC Centre for Global Infectious Disease Analysis)则估算为 2.6(不确定范围为 1.5 – 3.5)。
确诊人数偏低
研究估计确诊人数仅占总感染人数的 4.8-5.5%(95%信赖区间),有可能代表社会上仍有大量人口未被确诊。
感染人数可能持续上升
研究认为如果疾病管制或传播方式没有改变,则自1月21日起,预估至2月4日的两周后,武汉的受感染人口将会超过19万人(预测区间为 132751 人至 273649 人),且可预期在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成都)进一步爆发疫情,并加速传播到其他国家的速率,风险最大的国家或区域为:泰国、日本、台湾、香港、韩国。
封城效果有限
研究表明就算封锁 99% 的武汉对外交通,至2月4日时,武汉以外的疫情也只会减少 24.9%
但仍须强调,该研究尚未经过同侪审查,必须对此研究的所有数据、方法与论述等持保留态度,并关注后续论文同侪审查的进度。
评论、限制与持续警觉
针对 The Lancet 期刊上,武汉金银滩医院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研究, The Lancet 期刊编辑部亦发表了编辑评论:
编辑评论认为,中国大陆当局从过去 SARS 不充分的感染控制措施中成功吸取了教训,而能在本次疫情中迅速分离病毒并完成基因定序,而能使各国药厂开始制作筛检用试剂盒。评论认为在多数的状况下,中国大陆当局在隔离病患与接触者、诊断与治疗,以及公众教育上正在达到国际标准。并引述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 Director-General) Dr.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的论点,Dr.Tedros 赞许了中国大陆在本次疫情中的透明性、资料共享与快速反应。
虽然世卫组织尚未针对本次疫情发布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作者注:如2019年7月刚果伊波拉病毒即被列为PHEIC)而引发诸多评论与猜测,但编辑评论仍赞许世卫组织未屈服于压力的判断。
编辑评论中也提及了煽动恐惧的新闻报导方式,会损害执政当局的感染控制策略成效。且隔离等感控措施,有很大程度取决于执政当局与在地公众之间的信任。评论中也强调医护工作者的感染风险仍令人极度担忧(extremely worrying);也尚无法确认隔离措施所带来的成效。
但是,对比之下 Lancaster 大学等团队的研究,则较不支持封城隔离的成效,并认为不应轻忽未就医或未确诊的黑数。且中国大陆当局的媒体舆论控管策略是否增进公众信任,仍有诸多评论与批判,例如:
One more thing… 不要再说“武汉肺炎”了
“武汉肺炎”、或是“武汉肺炎病毒”叫起来很顺,“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2019新型冠状病毒”好长,为何不用俗称就好?而且它的确也是从武汉开始的啊,“中东呼吸系统症候群”、“西班牙流感”不也是这样?
在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人类传染病命名指南,认为传染病命名应该避免使用:
1、 地理位置(例如中东呼吸综合症、西班牙流感);
2、人名(例如库贾氏病、恰加斯病);
3、 动物或食物的种类(例如猪流感,禽流感);
4、 文化、人种或职业(例如退伍军人症);
5、引起过度恐惧的术语(例如未知、致命)。
而最佳的命名法应由:
1、疾病的症状(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和一般性的描述词组成;
2、使用更具体的描述,来彰显疾病的特征,例如季节性、严重程度、影响对象;
3、若是已知的病原体,则应将病原体并名称的一部分(例如冠状病毒,流感病毒、沙门氏菌)。
所以,“武汉肺炎病毒”、“武汉肺炎”虽可作为简易口语或俗称使用,但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仍是较为理想且精准用法。可以的话仍尽量避免,或至少于作为俗称使用时,明确声明为俗称,并提及病毒正式名称。
当疫情还在蔓延时,多一点认识就少一点恐惧。
参考资料:
Zhou, P., Fan, H., Lan, T., Yang, X. L., Shi, W. F., Zhang, W., … & Zheng, X. S. (2018). Fatal swine acute diarrhoea syndrome caused by an HKU2-related coronavirus of bat origin. Nature, 556(7700), 255-258.
WHO.(2003) Consensus document on the epidemiology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WHO. (2020/01/23). Statement on the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Emergency Committee regarding the outbreak of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15
Report 3: Transmissibility of 2019-nCoV
Wuhan seafood market pneumonia virus isolate Wuhan-Hu-1, complete genome
WHO best practices for naming of new human infectious diseases
看懂武汉肺炎病毒命名学避地名防污名化| 生活| 重点新闻
“武汉金银滩医院统计41位中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研究成果于2020年1月24日发表于知名医学期刊 The Lancet” 应该是“金银潭”医院而不是“金银滩”
柳葉刀是台灣慣用譯名
The Lancet港譯《刺針》,柳葉刀是什麼鬼
武漢的傳染病醫院是「金銀潭」醫院哦
那个 香港不聚会了吗。。
如果柳叶刀都不可信,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可信的医学杂志了。
這文章救人n命
奶共可还成...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吧
楼下那个奶共还行,真是丢人啊
1.柳叶刀是医学杂志,当然更偏向于从医学本身出发讨论问题,更少讨论政府决策和制度问题
2. 报道也已经明确说到这还是比较早期研究报告,后续才逐渐会有更多的研究出来
如果这就叫奶共,我建议你还是退订端,别丢人了
建议写一篇如何洗楼的报道
在香港,洗楼跟灌消毒水进渠口弯管防病毒近乎常识的讯息,在大陆几乎闻所未闻
如果像淘大花园那样爆发的话不得了
怎麼寫這三篇研究報告和《柳葉刀》的編輯都像是奶共的?三篇研究報告的可信性確實存疑。
综述科普型文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