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书房:探索台海两岸军事对峙的十本书

两架解放军战斗机3月31日飞越“台海中线”,国军派出两批共6架战机上前驱离,对峙十分钟。这起事件,连同此前一而...
两岸军力的对比、过去七十年的历史、美中台三边外交关系的角力⋯⋯在台海的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里,端传媒向读者介绍十二本必读作品。
读书时间 台湾 大陆 台海关系

两架解放军战斗机3月31日飞越“台海中线”,国军派出两批共6架战机上前驱离,对峙十分钟。这起事件,连同此前一而再、再而三的解放军军机绕台,把蔡英文上任以来的两岸紧张关系再向上推高了一阶。两岸军事对峙,甚或爆发冲突可能性,再一次成为公众热议话题。

事实上从1949年两岸分裂分治以来,台海军事对峙始终存在,差别只是有时在台面下较劲,有时则更表面化。美国,则一直是两岸军事对抗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怎么看待两岸军力的对比、理解过去七十年的历史,以及洞悉美中台三边外交关系的竞合或角力……在台海的战争与和平这个主题里,端传媒向读者介绍十本必读作品。

《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近代台湾的形塑》
《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近代台湾的形塑》

一、《意外的国度:蒋介石、美国、与近代台湾的形塑》 ( 《Accidental State: Chiang Kai-shek,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Making of Taiwan 》 )
作者: 林孝庭
译者: 黄中宪
出版社:远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3/29

“1949年国共内战结束,国民党政府败走台湾,迁都台北,从此开始两岸分裂分治的年代……”。

在历史书里,这过程似乎显得理所当然。然而在历史学者林孝庭通过对美、台历史档案 —— 包括蒋中正总统文物、中国国民党党史资料、蒋介石私人日记、宋子文专档与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等相关文件的研究后发现,“中华民国在台湾”这个现况形成过程中其实有许多偶然因素。在二战结束之初,包括要不要在台湾成立过渡军政府、该不该将台湾交联合国托管……都曾经是政策选项,任何一项决策,都是影响历史往哪里去的关键。

在韩战爆发前,对于要不要与“新中国”发展关系,美国政府也有不同主张;甚或许多不愿意见到国民党政府彻底垮台的美国人士,以个人身分展开具体行动,例如美国前第七舰队司令柯克(Charles M. Cooke)为首的“特种技术顾问团”,就是蒋中正重要的“民间军事顾问团”。

一直到日后韩战爆发,冷战开启,两岸关系才确定为今天这样的面貌,但在此之前,东亚形势其实很有多可能性,“中华民国在台湾”只是其中之一。

《尘封的作战计划-国光计划口述历史 》
《尘封的作战计划-国光计划口述历史 》

二、《尘封的作战计划-国光计划口述历史 》
作者: 彭大年
出版社:国防部史政编译室
出版日期:2005/12/01

内战失败的国民党在统治台湾初期,“反攻大陆”是个不容置疑的国家目标。但它究竟只是个政治动员工具,或者曾经实际著手准备、发动?这本由中华民国国防部史政编译室出版的作品,访问了十七位当年实际参与“国光作业室”的将领,第一手揭露当年蒋中正政权“反攻大陆”作战计划的点点滴滴。

“国光计划”是反攻大陆的总体计划代称,其下还区分陆军的“陆光作业”、海军“光明作业”和空军“擎天作业”等。受访的十七位将领包括陆、海、空三军,他们都曾在“国光作业室”分别主理主计划或分计划。“国光作业室”成立于1961年,最多时超过两百名幕僚在此工作。受访的朱元琮将军曾经担任国光作业室主任。他认为,事后来看反攻大陆计划只在1966年前后有过一次可以发动,胜算不低的机会,之后就不再有任何可能。

1972年7月,国光作业室解散,“国光计划”从此束之高阁,这是中华民国政府军事战略“由攻转守”的起点,也代表施政方针自此转向建设台湾而不再逐鹿中原,埋下日后进一步走向“本土化”、“民主化”的线索。

《看不见的屏障:决定台湾命运的第七舰队》
《看不见的屏障:决定台湾命运的第七舰队》

三、《看不见的屏障:决定台湾命运的第七舰队》(《High Seas Buffer: The Taiwan Patrol Force, 1950–1979 》)
布鲁斯‧艾里曼 ( Bruce A. Elleman )
译者: 吴润璿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5

1950年韩战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受命巡防台海,执行“海峡中立化”任务,确保台湾不受中国共产党攻击。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事实的执行细节究竟为何?作者借助美国、英国的解密档案,描写“台海巡防舰队”在早年的九三砲战(1954年)、一江山战役(1955年)、大陈岛撤退(1955年)和八二三砲战(砲击金门,1958年)等多次军事冲突中,美国舰队所扮演的角色。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藉著回顾历史,也断言在冷战结束,中美关系进入高度不确定状态的当下,美国在战略上会继续维持“台湾海峡中立化”政策。作者相信日后台海情势若再次告急,美国还是会派出舰队,继续维护美国在台海的利益。

《中美交锋》
《中美交锋》

四、《中美交锋》(《A Great Wall : Six Presidents and China 》)
作者: 邰培德 ( Patrick Tyler )

译者:联合报编译组
出版社:联经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0/02/15

从1960年代起,两岸走过了30年的“冷和”,之后一跃而来到1995年。

90年代初,两岸政府各自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展开“戴著白手套”的官方协商。但95年情势急转直下,从95年7月到96年3月,北京针对李登辉政府发动一系列“文攻武吓”。其中96年3月台湾总统大选期间的弹道飞弹试射演习,将两岸关系推到刀锋边缘,也促使美国柯林顿政府派出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坐镇台海附近,压制任何可能的军事冲突。

《中美交锋》的内容其实是中美关系三十年史,但第一章却先处理了95、96年台海危机。开场就是1996年3月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夏利卡席维利向总统柯林顿简报的场景,“柯林顿赫然发现,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相开火的事突然可能成真。”接著就是美国政府内部如何商讨这场危机的应对之道,书中描写国防部长培里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华秋交涉、谈判,场景对话巨细靡遗。

这本书完成时距离96年台海危机结束不到5年,出版之初轰动一时。到今天仍然是回顾那一段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之一。


《捍卫行动:1996台海飞弹危机风云录》
《捍卫行动:1996台海飞弹危机风云录》

五、《捍卫行动:1996台海飞弹危机风云录》
作者: 亓乐义
出版社:黎明文化
出版日期:2006/10/01

前一部《中美交锋》揭露了美国政府对96年台海危机的准备。《捍卫行动》则归纳了自1995年中到96年3月底,中共对台的三波演习。其中包括:
1995年7月至11月的东海演习、95年12月到96年3月初的“文攻武吓”,以及96年3月的“模拟攻台时期”。

站在中华民国台湾政府的视角,《捍卫行动》可能是迄今最完整、详尽纪录在95、96年台海危机时期,国军如何研判共军行动,全力完成“应急战备”的一部作品。要完成这样一本书,没有军方的支持及主其事将领接受访问,几乎不可能。作者亓乐义是台湾资深军事记者,他在自序中提到《捍卫行动》是应黎明文化总经理的邀约而作,黎明文化是国防部所属出版机构,因此本书能得到受访将领的大力配合,原因自不待言。而其内容的珍贵和可能有的限制,也都在这个背景里。

《台湾有没有明天?─台海危机美中台关系揭密 》
《台湾有没有明天?─台海危机美中台关系揭密 》

六、《台湾有没有明天?─台海危机美中台关系揭密 》(《CRISIS IN THE TAIWAN STRAIT 》)
编者:李洁明、唐思 ( James R. Lilley & Chuck Downs )
译者: 张同莹、马 励、张定绮
出版社:先觉
出版日期:1999/02/01

这本书书名看起来非常耸动,但很可能只是刺激销售的策略。但它本身绝对不是诸如《1995闰八月 》那种贩卖危机的无稽作品。

本书主编李洁明( James R. Lilley )出身中央情报局,历任美国驻北京大使和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是美国外交圈知名的“中国通”。《台湾有没有明天? 》事实上是1997年“解放军会议”的论文集,“解放军会议”是美国的中国研究学界每年最重要的盛事之一,97年的会议由“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AEI)主办, 主题是以1996年台海危机为观察对象,探讨共军渡海进犯台湾的能力及可能性。

《台湾有没有明天? 》一书收录的论文从中共犯台军事整备的预测、两岸军事对比,到解放军空军、海军现代化的评估。资料性的内容或者已经过时,但每一篇论文所展示的研究方法,再再提示著评论者分析两岸军事冲突应该具备的理性框架。

《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
《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

七、《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
作者: 苏起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4/10/30

自谓创造“九二共识”这个名词的苏起,是台湾两岸关系研究圈里最知名的学者之一,他在李登辉、马英九时代两度进入政府服务。《两岸波涛二十年纪实》内容起于1990年代,经历李登辉时期两岸关系的大起大落;到民进党首度执政,结束于政党再次轮替,马英九出任总统。

台湾政治圈人士对苏起评价两极,但撇开党派之见,平心而论,苏起仍然堪称泛蓝阵营中少数对两岸关系具有系统性思考能力的政治人物 —— 不管你同不同意他的“系统”。除了众所皆知的“九二共识”以外,苏起思考两岸关系时,特别注重美国作为“平衡者”的地位。例如苏起认为在1990年代,美国三次担任了“平衡者”:

1995年李登辉“康乃尔之行”引发的文攻武吓,美国认为制造麻烦的是台湾,因而对中共的强烈反应不以为意。
1996年飞弹危机,美国认为中共是挑衅的一方,因而出动航空母舰保台。
1999年台湾发表“两国论”,美国兵分两路,一面安抚中共,一面压制台湾,确保情势不恶化。

以“平衡者”解释美国的两岸政策,放诸今时今日,仍然有相当参考价值。

同床异梦
同床异梦

八、《同床异梦—处理1989至2000年之中美外交 》(《Same Bed Different Dreams 》)
作者:蓝普顿 ( David M. Lampton )
译者: 计秋枫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
出版日期:2003/08/10

蓝普顿是美国知名外交学者,多年专注于中国研究,也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一职长达十年。

《同床异梦》的书名来自中文成语,形容美、中两国尽管同在世界这张“床”上各自扮演重要角色,但两国各自的制度、利益、领导人和大众的观念、以及民族的固有特征,却使两国做著“完全不同的梦”。这构成了冷战结束后十年来中美关系发展的潜在动力,未来也是如此。

《同床异梦 》中文版写作范围起于1989年天安门事件,一直到2003年为止。主旨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从1989年初乔治布希(老布什)总统就职之后,尚且能和到访美国的邓小平热情拥抱;然而他的儿子(小布什)却在竞选时必须对中国摆出“竞争者”的姿态,以确保当选?为了了解这十多年间中美关系的剧变,《同床异梦 》深入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人权、贸易、安全、国家与市民社会等层次。而台湾问题在这许多领域里,都是影响美中关系的关键性因素。

《飞弹、政客与秘密外交:台湾问题专家四十年的深度观察 》
《飞弹、政客与秘密外交:台湾问题专家四十年的深度观察 》

九、《飞弹、政客与秘密外交:台湾问题专家四十年的深度观察 》《Playing with Fire: The Looming War with China over Taiwan 》
作者: 康培庄 ( John F. Copper )
译者: 刘泰廷, 许剑虹
出版社:远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9/06

康培庄也是美国知名外交学者,一生致力研究两岸关系,发表的专著接近三十本。《飞弹、政客与秘密外交 》写作的起点同样是1989年,但增补后一直到2016年,是距离现今最近的一部作品。

《飞弹、政客与秘密外交 》书写上以时间序为经,完整涵盖1989年到2016年美中台关系的重要面向,特别在2000年陈水扁当选总统,台湾出现首度政党轮替给三边关系带来的变化。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描述是2004年7月,陈水扁连任后,江泽民领导的北京政府在东山岛进行“模拟登岛演习”,意在试探美国的对台政策。

书中写道,尽管当时小布希政府对陈水扁高度不满,但同样不能坐视中共挑衅,因此同时也发起一场名为“夏季脉动”的军事演习,名义上是“强化美国对全球各地冲突的应变能力”,但实际上就是针对中国。

“夏季脉动”是继1996年之后,美国再一次以军力展示的方式压制中国对台湾的军事威胁,如果对照95、96年台海危机中美军的作为,足以显示美国政府应对台海局势,确实有一套一致而稳定的政策。

《中共攻台大解密》
《中共攻台大解密》

十、《中共攻台大解密》
(《The Chinese Invasion Threat: Taiwan’s Defense and American Strategy in Asia 》)
作者: 易思安 ( Ian Easton )
出版社:远流
出版日期:2018/01/01

《中共攻台大解密》去年1月1日才一出版,就引发台湾舆论高度关注和热议。对这本书的攻讦和赞许,大致沿著“统 / 独”、“蓝 / 绿”这条分界线展开。然而如果撇开政治立场和认同,或者对台湾民心士气过低或过高的评价。单就本书内容而言,确实是近年少有的,关于两岸军事对抗的专业著作。全书对于“中共攻台前的警讯”、“攻台作战计划及五种想定”、“攻台遭遇的问题”、“台湾的应战方案”及“美国在亚洲的战略”等,都尽可能提出了接近实战情境的描写。

《中共攻台大解密》书中值得注意的,是台海作战的参数设定,例如解放军若要发动两栖突击,可能进行的阶段和所需时间、台湾后备军人动员的时间和报到率、国军抵抗的能量……等等。以易思安的经历,以及所任职的“2049计划研究所”的专业性来衡量,书中所采用的参数,应该有所依据。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易思安毕竟是美国人,因此《中共攻台大解密》这部著作,除了可能有为台湾绸缪的动机外,更多的应该是提醒美国政治菁英重新留心台海局势,因为这很可能将美国拖入一场战争。易思安用这段经历表达了心绪:

二〇〇八年台湾总统大选前夕,在台北的外国人圈子里,流传著一些无法证实但令人惊心的谣言,其中一则是说,美国已经在太平洋秘密部署了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以确保台湾的总统大选不受干扰。

我找了一天跑到东北角的一家咖啡厅,选了户外的位子,慢慢啜著咖啡,一边远眺灰暗冷冽的海洋。我在想,对岸的中国有没有什么动静?远方看不见的海洋上,是不是真的有美国海军军舰正在巡弋?不过,我坐了大半天,海上除了货柜船和渔船,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下了结论,我听到的谣言都不是真的,完全是自己吓自己,海水如此平静,实在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些地缘政治的纷争。

后来我才知道我完全错了!多年以后,两个朋友告诉我一些故事,证明了当年的谣言其实距离事实不远。我有个好友是美国海军情报官,二〇〇八年情势紧张的时候,他派驻的军舰原本在菲律宾海,奉命驶往台湾东部海域巡逻。回想起来,那正是我坐在海边喝咖啡的同一时刻。

“船上的枪砲都上膛了,你说有多危险?”他一脸严肃的告诉我:“那年春天,我们随时可能和中国打起来。一般民众不知道而已。”

读者评论 8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藉主題推介一下另一種取向看待兩岸的研究專書。
    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一書。從金門人的常民記憶去分析冷戰邊緣區域軍事化的施政下對常民文化的形塑。身為金門人,一個哈佛大學的研究者初步地統整政治政策如何形塑金門民眾的主體性,提供我很多反身自省的觀點。在對「中國人」、「台灣人」(不知是否也能對照「香港人」?)的主體概念建構的討論中,金門是個更極端的特例。研究中提供一些南北韓、南北越和東西德的資訊,此外,不知此類資料有無以廈門或香港為範圍的相關書籍?

  2. 感謝端選書,意外的發現自己看過其中兩本:意外的國度與看不見的屏障,期待把其他幾本補齊,也推薦大家《意外的國度》,對於我這樣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把1949年之後中華民國遷台視為理所當然的台灣人而言,這本書著實打開了另一個視野,也發現以往歷史課本上的敘述如此片面且貧乏。

  3. 博客来网站上有电子书 可以用支付宝付款

  4. 请教一下大家,在大陆怎么能看到?

  5. 標題寫十二本,內文十本?

    1. 的確,原本選了十二本,刪掉的兩本是論文集,一則是考量論文集有點多,再則是著作比論文集更能顯出觀點。因此割愛了兩本,卻漏了調整標題。多謝您指正。

  6. 希望這種推薦書的文章能夠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