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外百科墙里人:中国大陆的维基编辑们

大陆维基编辑们能绕过虚拟世界里的墙,但现实世界中的安全红线,积年累月,已经一步步内化成了一种本能。
大陆维基人能绕过虚拟世界里的墙,但现实世界中的安全红线,积年累月,已经一步步内化成了一种本能。在大陆维基人的线下QQ群里,敏感的话题一定会被禁言,以防整个群组被“和谐”。
大陆 审查 科技

7月,深圳的空气闷热而潮湿,靠近口岸的一家咖啡厅里,冷气很足,人们三两成桌,低声细语。角落里一张拼起来的长桌坐得满满当当,梳著黑直长发的语言学研究生坐在有外来口音的务工人员旁边,不知道如何打开话题。好在,众人翘首以盼的组织者此刻正推门进来。

十几天来,中文维基百科管理员闫恩铭从东北乘火车一路南下,经大连,过上海,停广州,直至深圳,每至一地,他会短暂停留,主持这里的中文维基人线下聚会。之后,闫恩铭还将前往南非,参加一场维基媒体国际会议。

今年是中文维基百科正式上线的第18个年头。在中国大陆这个中文使用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维基百科仍是个禁区。但仍然有一小部分人穿上马甲,绕过高墙,悄悄来到中文维基百科。

中文维基那些事

不是所有来参加聚会的人都是编辑维基词条的熟手,大多数人只是好奇。比如深圳的这场聚会里,研究语言的学生为了请教中英文词条转换的翻译机制而来,亦有务工人员无意间在词条页面上看到通告来凑个热闹。

“一次聚会可能只有两三个资深的维基编者参加。”闫恩铭已经习以为常,“而参加聚会的新人,十个里面能有一个回去后坚持编辑就很不错了。”

闫恩铭是中国大陆维基编者社群的重要角色,他是中文维基的管理员,也是现今活跃用户组的筹办者,今年不过才十八岁。“这不奇怪,维基的主力都是学生”,他调侃著维基人的学历:“有些人会拿维基百科当圣经来看,这绝对是不准确的,因为你看到的东西可能真是一个字面意义上的小学生写的。”

闫恩铭第一次接触维基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彼时正值北京奥运会前后,中国政府解除了对维基百科的封锁。自2004年6月开始,中国政府先后使用关键字屏蔽和域名服务器污染的方式,断断续续封锁维基媒体基金会旗下网站,有效地切断了大众与这个全球最著名线上百科全书的联系。

大陆编者俞帆(化名)2015年才第一次知道有维基百科的存在。在他的印象里,身边没有多少人听过这个百科。据维基百科2018年7月的统计,访问中文维基百科最多的地区是台湾(51.3%),香港(19.7%)居次,来自大陆的访问量仅占1.9%。

编者方面,2014年1月至3月间的统计显示,有43.4%的编者来自中国大陆,31.4%的编者来自台湾,15.3%的编者来自香港。但按两岸三地的人口来算,大陆编者所占比例并不高。闫恩铭估计,目前大陆活跃的编者大约只有250人左右,并且分散在各个省份。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生态里,百度百科是维基百科的替代品。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生态里,百度百科是维基百科的替代品。

翻出墙写东西给墙外人

在大陆的网络生态里,百度百科是维基百科的替代品,这原本应该是大陆百科爱好者最方便和直接的选择。

事实上,不少中文维基编者都尝试编辑过百度百科,最终都铩羽而归,这主要归因于二者不同的审查制度。俞帆曾在介绍一个足球运动员的百科词条里,看到该运动员的百米速度竟然比牙买加短跑明星博尔特(Usain Bolt)还快,便提请修改,结果百度系统审核了很久还没有通过,1年多之后才被修正。

“你根本理解不了他们的审核机制,维基更加公正开放些,至少你可以联系得上管理员。”有相似经历的大陆维基人河水说。维基百科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社群自治体系,除普通编者之外,还有管理员、行政员等维护条目、处理社群事务。在中文维基上,除非涉及被保护词条,普通用户修改完即可即时发布,后续会有巡查员检视。此外,维基百科词条几乎人人可以编辑,但在百度百科中,一旦词条被请来的专家修订过,即使仍有改善的空间,也会被锁定为不可编辑。

虽然维基百科在编辑上较为自由,但翻出墙写东西给墙外人看对大陆编者而言意义几何?

俞帆在加入维基之初,就和老编辑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想法是,总有一天维基会被开放的,那时,我希望内地人看到的资料是完善的,而不是像现今如此荒芜。”目前,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量为102万条,在所有语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语条目数已经超过550万。Fayhoo 2006年就开始编辑中文维基,他认为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我觉得没必要把大陆、香港、台湾分得这么清楚。”

闫恩铭并不十分看重受众,“想看的人自己会看的。如果只在乎别人看什么,所有人就应该把注意力转到电视剧的条目上。”他更看重维基百科的信息存档价值。

在网络上,一位匿名编者指出了大陆编者缺失可能带来的问题:“长期下去,中文维基的中立性、完整性将再难保证。”

“中文维基是一块高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闫恩铭反复强调著这句话,他认为,中文维基百科上不能缺少来自大陆的观点。

“当两边都在骂,两边都不满意的时候,这就是维基百科作为中立的百科全书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两岸编者一次次争取己方话语权,争锋相对之时,“不和谐”也许就是一种微妙的和谐。
“当两边都在骂,两边都不满意的时候,这就是维基百科作为中立的百科全书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两岸编者一次次争取己方话语权,争锋相对之时,“不和谐”也许就是一种微妙的和谐。

微妙的“和谐”

中文维基的世界从来都不是表面上那样平静。

在问答网站知乎上,有人提问“作为维基人,维基百科到底有多乱?”有人回应,从前中文维基的社群争斗不算严重,因为台湾社群一家独大,但近年来,大陆社群也开始壮大,各种社群势力错综复杂,“没有哪一方可以再坐一言堂。”在维基百科上,两岸三地之间的纷争时有发生,从条目编辑到管理员选举,很难预知下一次的矛盾将在哪里爆发。

闫恩铭感慨:“你在维基上待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不同地方的人,不光行为处事、说话风格不一样,意识形态也另说。就算是基本的事实,我们对彼此的了解都非常有限。”

两岸三地眼中的“事实”显然存在不同的版本。

去年7月,台湾《新新闻》就报导了维基百科上的一场编辑战,称“中国民族主义分子翻墙深入管理员团体”。文章在末段称,一名正参选管理员的大陆维基编辑曾在社交媒体上鼓吹,“维基需要更爱国爱党,最好能成立党部门。”受这篇报导影响,这名编辑最后退出了此次选举。

很多大陆维基人认为类似的报导有捕风捉影和捏造事实的成分。作为大陆社群中的活跃分子,闫恩铭自觉熟悉报导中的主角:“肯定是编的。那个人是偏自由派的。”

类似的报导常常会强调“党”在维基的影响力,在闫恩铭看来,这要么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要么是别有用心者授意。闫恩铭不否认有一些编者可能会提到“党”。

“北京出租车司机不也每天八卦中南海的事情吗?”在闫恩铭看来,这只是玩笑话,本不该成为敏感点,闫恩铭出生在遍地国有企业的中国东北,“我们这帮人(学生)有几个没入团?在事业编制的单位里,有几个人不入党?大家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入党也是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外人不这么想。”

“把共产党三个字拿出来,立马就给贴一个标签,立刻就招人恨了。”闫恩铭说。

在一些大陆维基人看来,“立场先行”是维基上的潜规则,核心是一条心照不宣的鄙视链:大陆就是假大空。“港台很多维基人自动认为大陆新闻报导的事情就是不中立的,仅仅因为它是大陆媒体报导的。”Fayhoo说,“哪怕是历史、地理方面的书籍也值得不信任。”

Fayhoo不太能接受其中的逻辑,“可能是有一些隐瞒,但当你找不到更多的证据证明,只能先引用,总不能进行原创。类似于战争历史,双方对损失的记载都是不一样的。”

Fayhoo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不过他在个人主页挂出了鲜明的政治表态,他将这看做对自己的保护:“不至于因为是大陆人就被认为写出来的条目不中立。”Fayhoo认为这样可以为自己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不难想象,在一些港台编者心中,大陆编者中也不总是友善的。“元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旗下负责各维基媒体计划之间协调工作的项目,曾有香港的编者试图通过元维基调节社群冲突。闫恩铭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一群中国人用中文在中文维基上讨论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讨论出来的东西,放到元维基上,用英文就能讨论出来了吗?”香港编者的回答让闫恩铭有些哭笑不得:“是的,大家都不熟悉英语,用英语讨论可以避免骂街。”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量为102万条,在所有语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语条目数已经超过550万。
目前中文维基百科的条目数量为102万条,在所有语言中排第14位,而第一名的英语条目数已经超过550万。

闫恩铭在去南非开维基媒体国际会议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巴勒斯坦人,跨越约旦河来到约旦,从约旦再到埃及,再从埃及坐飞机到南非,只是为了绕开以色列。闫恩铭问他:“费了这么大劲,在这肯定还会碰到以色列人呀,怎么办呢?”巴勒斯坦人说:“那怎么办?只能互相白眼呗,也做不了什么。”

“文化和意识形态分歧太大了”,在闫恩铭看来,中文维基的社群纷争现在也处于一个什么都做不了的状态,他做了一个比喻:“维基上大部分的编者都是学生,现在学生都是1992年出生的人,你让他们研究九二共识,可能吗?”

但他又对此很满意:“当两边都在骂,两边都不满意的时候,这就是维基百科作为中立的百科全书能达到的最佳状态了。”

“中立”是维基百科的五大支柱之一,要求“当同一主题存在多个或相互抵触的观点时,它们中的每一个都应被平等表达。”2011年,台湾维基社群成员Reke对此进一步阐释:“所谓的不中立,指的是各方的观点没有在适当的比例下被呈现出来,而不是去判断某个观点的中立性。”

两岸编者一次次争取己方话语权,争锋相对之时,“不和谐”也许就是一种微妙的和谐。

松散的江湖

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创立的第一个线上百科全书新百科(Nupedia),只有专家学者才能编写,但第一年仅有21篇条目通过了审核,很快就被放弃。而最初作为旁系计划的维基百科,不设门槛,第一个月就创立了200篇条目,得以存活下来。人人皆可编辑,就自然人人皆可离开。自由的维基百科也是一个松散的维基百科。

浙江人吴瑞2015年开始编辑维基,编辑过的条目不超过十个,如今已渐渐搁置了维基的编辑。中文维基百科的注册用户超过250万,但2018年8月的统计显示,活跃用户仅为2935人。活跃用户的统计标准是每月至少编辑5次。这意味像吴瑞这样的游离在外的编者其实才是中文维基上的大多数。甚至很多人可能已经彻底放弃了编者这个身份,即使他们曾经在这里投入了很多感情。

少数编者对维基的游戏规则很失望,决绝离开。前任管理员莴苣笋这样公开解释为何告别他“曾经深爱著的中文维基百科”:“如此忽视和违背我所认可的理念,是难以接受的......如此轻率地做出决定,删除条目,对于编辑者成果的否定,或者对于‘微型民主方式’的使用,可能,比‘带来任何硬件负荷’的危害性更大......”

更多人的退隐则安静悄然。闫恩铭介绍,中文维基百科2003年到2004年最早一批管理员中,只有一人还活跃在社群里,大多数人的管理员权限也因为没有达到维基的活跃度要求而被移除,即六个月内未曾做过在用户贡献或者日志中有记录的编辑。“结婚生子、养家持家,如果你不是每个月从维基百科领工资,是不会有一直搞下去的动力的。维基百科一定是他们人生上不可磨灭的一页,但已经翻过去了。”退隐江湖的原因听起来世俗又伤感。

“我们都是这样,迟早有一天要放弃的。”闫恩铭补充道。即使现今相当活跃的编者也拿得起放得下,每个人都衡量过自己的定位:我只是一个志愿者。

十八岁的河水已经创建了八百多条条目,如果没事做的话,他会将一整天的时间花在编写条目上。在河水的心中,维基有点像保健品:“吃了有好处,不吃没坏处,随时可以放弃。”

“维基百科向来就是这样一茬一茬接力下去,到目前为止,没有做不下去的意思。”闫恩铭并不担心中文维基百科的未来,但他希望能增强整个社群的凝聚力。

在大陆,自2015年5月中国维基百科被封锁后,唯一得到官方认可的大陆维基用户组便不再公开招募新成员,也不再举办线下活动。2017年,《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之后,维基媒体基金会在大陆也变得更加谨慎。因此,现在活跃的社群,本质上都没有得到维基官方的认可。“大家都不拿钱,所以名义这个东西很重要。”

闫恩铭细数著被维基百科官方承认之后的各种小福利。他一直想在上海找一家星级酒店,为所有人报销机票,开一场大陆维基人自己的年会。他说:“我这次在中国走这么一圈,是大多数人来过的第一次聚会,尽管他们写维基百科已经好几年了。”

一茬一茬的大陆年轻人绕过越来越高的防火墙来到自由的维基,每个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浅地留着故乡的烙印。大多数人遵守着维基百科的江湖规矩,不将自己的个人立场带入词条编写中。
一茬一茬的大陆年轻人绕过越来越高的防火墙来到自由的维基,每个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浅地留着故乡的烙印。大多数人遵守着维基百科的江湖规矩,不将自己的个人立场带入词条编写中。

“维基百科不是维基解密”

去年8月,《纽约时报》发表文章《那些和“防火墙”一起长大的中国年轻人》,其中指出,中国的审查制度成功地使民众不会主动要求获取敏感信息。

一茬一茬的大陆年轻人绕过越来越高的防火墙来到自由的维基,每个人的身上都或深或浅地留着故乡的烙印。大多数人遵守着维基百科的江湖规矩,不将自己的个人立场带入词条编写中。同时,恰如《纽约时报》所言,不少大陆维基人都对敏感条目敬而远之。

有些大陆人会为了敏感信息特意翻墙来到维基,河水特别不喜欢这种行为,他将之比作“到动物园里看猴子”。“如果天下什么都让人知道,不就大乱了?秘密还是应该成为秘密。”他进一步补充,“维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书,不是维基解密。我不希望人们来维基只是为了看这个。”

“是有些(不该成为秘密),现在政府不愿意让人看到就不愿意吧。”河水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我就是个写条目的,不想关注其他。”

俞帆来到中文维基最大的震撼是“每个人都可以编辑,没有阉割的版本。与大陆的环境很不同。”但他同时感到不适应:“出来之后我觉得全世界都在针对中国。”他不觉得自己的国家有什么问题,继续支持那句在大陆常被反复强调的话:“稳定压倒一切。”

“如果内地建立了一个像维基这样(高质量)的网站,就算是被阉割过的,有些不能说的东西不能说,我也愿意做贡献,甚至可能放弃现有维基这个项目。”俞帆在意的是编写条目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在墙内或者墙外编写,他从来不主动参与敏感条目。

“中国这个环境闷不死人,张弛有度。你搜不到相关话题,不代表这个话题不存在,大家心照不宣。我编辑维基,从来没有被查过水表(搜查)。政府有自己的尺度。大家互相理解,你不要触碰他的底线。”俞帆不怕别人说自己“小粉红”或者“五毛”,他说:“在大陆这个环境里我觉得我过得很舒适。”

大陆维基人能绕过虚拟世界里的墙,但现实世界中的安全红线,积年累月,已经一步步内化成了一种本能。在大陆维基人的线下QQ群里,敏感的话题一定会被禁言,以防整个群组被“和谐”。也有人会问:“这里不是自由的维基百科吗?”管理员们便会提醒他:“这里是QQ群,不是维基百科。”

读者评论 6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在大陆这个环境里我觉得我过得很舒适。”
    我在受到当头一棒之前也觉得很舒适。

  2. 这些孩子之所以能说出什么张弛有度,愿意做“小粉红”的话都是因为年纪太小了。等他长大要真的进入社会,要养家就知道现实有多残酷了哈哈。

  3. 中國年輕人時常為自己會翻牆而沾沾自喜,認為手段硬是高明,對於資訊封鎖不屑一顧,認為人在中國早已是資訊取得便捷無比,批評者不是無能(不會爬牆)就是無知(不知道中國人會爬牆)。
    這種心態反映出總有人仗著自己活得比其他人高明一丁點,就得意的吹捧起當前的箝制制度來(順道吹噓自己的適應力)。

  4. 1. 吵架的各位记得维基的一个原则:Assume good faith.
    2. 另外本文作者不妨看看这篇论文
    Zhang, X., and Zhu, F., "Group Size and Incentives to Contribute: A Natural Experiment at Chinese Wikiped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1, 4, 2011, 1601-1615.
    blog.mikezhang.com/files/chinesewikipedia.pdf
    作者 张晓泉 在中大商学院。

  5. 「中國這個環境悶不死人,張弛有度。…… 政府有自己的尺度。大家互相理解,你不要觸碰他的底線。」
    —— 墙内也确实是闷不死大多数人,但是作为维基百科的编辑不感到憋闷,那可能说明他没有在认真地追求知识。况且,底线是会变的。哎,天真的小笨蛋。

  6. 標題
    主題
    什麼是歷史的真相呢?我個人是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只能從別人瞭解歷史。但是歷史的親歷者描述的各不相同,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作為沒有經歷過的人也不能貿然的去判斷。雖然對與錯我不能去判斷,但是我更希望能從多角度瞭解不同的觀點,從各方面的觀點中,我也能提取出自己大概的想法。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光靠嘴皮子說不頂什麼事,我覺得關鍵要看做了些什麼,拿現在發生的事情再來回顧歷史,可能更加的準確吧!

  7. 很简单,共产党最双标,无人能及。

  8. 號稱「秘密就應成為秘密」的閆同學最後不也是前往和他的觀點相背離的美國的俄亥俄州立大學求學了?
    嘴上蠻「理性」「客觀」的,不最終還是用腳投票給你不中立的美帝國主義了?
    好奇閆一類人為何現在還在中國有市場。

  9. 萨格尔王尼玛狗都不理的包子说道:

    那个叫No Comment的嘴里放着屁的五毛狗 滚回墙内舔菊去吧 你这种太监奴才跟汉奸才是一样的货色

  10. 现在爱国人士也有钱买端会员了?可以啊 谁说中国经济下行的 呵呵呵呵

  11. 17年以前,我自建梯子,分享给很多需要的人;18年时我买第三方账号,愿意共享给很多人;但19年我不会了,搭建梯子会判刑,使用梯子会被行政拘留,后来想想还是自用吧。或许是文中所述的那样,“虽然能绕过虚拟世界里的墙,但现实世界中的安全红线,积年累月,已经一步步内化成了一种本能。”

  12. 既然是報導維基百科,建議先把“端傳媒”的相關條目更新了吧!

  13. 真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别人放的屁才香,不支持国人开发的百科,汉奸哪个时代都有

  14. 渐渐的,墙的危害也开始慢慢显现出来,把墙默认忽视,两个看似对立的双方在争吵,争得面红耳赤

  15.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16. @戀雨 如你所言,認知了自由和現代文明仍然主動選擇去建墻,那就是法西斯。愚尚且情有可原,惡更不可原諒。

  17. 報導牆內年輕心態的報導,或者化名的話才會聽到多一點真心話。
    俞帆來到中文維基最大的震撼是「每個人都可以編輯,沒有閹割的版本。與大陸的環境很不同。」但他同時感到不適應:「出來之後我覺得全世界都在針對中國。」他不覺得自己的國家有什麼問題,「在大陸這個環境裏我覺得我過得很舒適。

  18. 若有机会,是否可用朝夕性命換一腔孤勇,拆牆……

  19. 生在籠裡的鳥,認為飛翔是一種病

  20. 2008年第一次接触维基百科就是因为政治历史相关条目。从此维基百科便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曾对一些条目进行小修改。在我看来,维基百科不仅是一个网络百科词典,也是一个打开封锁窗口、击碎谎言,甚至也是锤向高墙的一把小小锤子。虽然对于墙来说,只能敲掉一些瓦砾,但对个人,可以凿壁偷光。看见更宽广的世界。

  21. 非常不赞同,咸鱼姬 的评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政治观念和信仰,认知了境外的知识,但仍支持墙内的制度那都是自己分析判断和选择,不是洗脑,更不是 咸鱼姬 口中的”项圈”

  22. 刻意規避政治,這個行為本身就很政治。
    去動物園看猴子的比喻其實有夠古怪,是獵奇的意思嗎?背後不無「猴子對我沒有實質影響」的暗示。你真要在講求實利實效的中國人腦子裏說清楚閹割訊息對他們的實質生活到底有什麼影響,確實是一件不容易說得清楚的事。
    只是,在他們心底裏,他們與權力的關係是對等的,我明白你想要什麼,在不影響我的情況下我給你就是。這是對港台一直賦予內地人「愚民」印象的一種逆反。在他們的言詞間,他們不是被愚弄的人,而是交易的其中一方。這樣看上去,倒比在牆外想像的人們更顯得高明世故了。算是種心理補償嗎?

  23. 最後部分的編輯者充分解釋了什麼叫內心的墻才是最難拆除。項圈戴得久了即使被卸除也會自己拿在手裡,不僅主動要求主人給自己戴上,還要求別人也跟他們一樣戴上項圈。這就是圍墻里的新一代,無話可說。

  24. 我觉得就算是为了敏感信息而翻墙的那批人也算是一种进步和开放,毕竟会为了敏感信息翻墙就有机会呼吸到防火墙之外的空气,没什么不好的。动物园看猴子不也得认识猴子。

  25. 不管什麼一衝出來就是路線鬥爭思想,你在牆內過得很舒適,為什麼要翻出來令別人不舒適……

  26. 仅针对最后一部分这几个编者:与相对干净的海水比,蛆会觉得生活在粪坑里更舒适。

  27. 這篇文章和評論揭示正是信息不對稱產生的各種鴻溝和敵視。
    防火牆的存在從事實上確立了中國大陸在接觸資訊方面就是要比沒有防火牆的地方少,不管涉及不涉及政治議題,只要這個事實存在,大陸的中文維基編輯必然會遭到各種基於文章編輯質量的懷疑,儘管資訊充足並不代表編輯水平必然高,但資訊缺乏卻必然會限制文章的質量。這讓牆外的編輯對牆內編輯的能力產生懷疑也不奇怪,其中有沒有可能存在偏見?當然有,正如牆內編輯會認爲牆外的編輯會「塞垃圾私貨」一樣,這是雙方都必須得接受的,如果想要改變對彼此的誤解和敵視,那就得兩頭一起努力。
    認爲一切都是「輿論陣地」需要「佔領」,在大陸是司空見慣的表述其實也正暗示了敵我心態,有佔領就有抵抗,就有反佔領,就有想佔領反而被別人打了一頭灰,對抗心態一旦起來,就沒人會好好講話。以語言做屏障限制雙方罵街不失爲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下的一個出路,但這其實是以語言水平來凌駕「爭論」當中應該存在的講道理,也就是說英語越好的一方就佔優勢,結果會如何?還是互相覺得對方是夾帶私貨,仗勢欺人,誤解更深。
    看這篇覺得最討厭的一點,其實是拿着自己能爬牆看到更多資訊的優勢拿到一點優越感,覺得「天下什麼都讓人知道就會大亂」,護航穩定壓倒一切,認爲「祕密就該成爲祕密」。簡單來說,單純佔據這種信息不對等帶來的哪怕是虛幻的好處,召集年會?那是拉幫結派佔山頭玩吧?
    有一點是值得所有人考慮,不能因爲大陸接觸到的資訊較少,並且是經過篩選的,就將這批哪怕是在意識形態怪異,火藥味太濃,甚至帶有過多個人色彩(偏見)的編輯言論直接壓扁,將這批聲音消失,製造出一組無法發聲的人(unspeakable)。

  28. 你搞搞清楚,港台的编辑者塞自己的垃圾私货还少了?

  29. 维基百科不只是政治呀。还有很多跟政治立场无关鲜有争议的内容。
    我是信息学本科学生,之前学习的时候就发现太多常用机器学习算法没有中文维百介绍。那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我打算边理解英文、德文讲义,边用母语表达出来。我一个本科生理解是有限的,这些条目都有待完善。可是我关注了很久都没有别人的修改记录。
    为什么提到维基百科就是政治?科学领域的条目谁来补?

  30. 這為被訪者反證了為何外界如此討厭大陸的維基參與者

  31. @zzm 港台编辑垃圾,就你正确?上来先扣帽子,哪儿来的毛病!

  32. 为什么不去占领?港台的一大堆垃圾编辑把持维基中文。

  33. 别说现实了,虚拟世界的墙明天能不能绕过都是个问题。

  34. 活得混沌。

  35. 在缺氧的环境里呆久了,觉得这里张弛有度空气清新,走出铁屋子反而会醉氧。温水煮青蛙又怎样呢,被煮死那一刻到来前青蛙都还觉得暖洋洋很舒服。
    建议鲁迅同志迁坟吧,反正鲁迅bot都被微博禁了,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真是他的耻辱。

  36. 回楼上,这不是中国人理解的小粉红,因为小粉红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意识形态的底色了,无药可救。

  37.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中文维基能够在非敏感词条比百度质量更高的原因是中文维基充分的自由民主原则。他们也意识不到在事实的客观中立原则无法判断的情况下,程序的客观中立更容易操作也奠定了维基百科的可信赖基础。
    中国年轻人对自由民主的抵触,对中共制度绝望的用户,只能暗示着中共政府的倒台绝对比民主制度的到来靠前,换句话说,德匹下。

  38. 水深得很……没想到端居然会对中文维百感兴趣……

  39. 這還不是小粉紅,那什麼是小粉紅?沾著自由世界的光做著齷齪的事情,夏蟲不可語冰。

  40. 「中文維基是一塊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就是這種偏激到極致的馬列主義意識形態觀使得維基百科遭到小粉紅的入侵,他們還很有四個自信呢。

  41. 闫恩铭?这个胖子足以抵消我对维基百科的一半热情。

  42. 既然能翻墙为啥还要用QQ群?可以用telegram聊敏感话题呀。

  43. 讲述巴勒斯坦人遭遇的一段文字内,有别字写成了「巴基斯坦」

    1. 謝謝指出!

  44. 錯字:「……遇到了一個巴勒斯坦人」這段,第二個巴勒斯坦被錯寫成「巴基斯坦」啦。

    1. 謝謝指出!已修正。

  45. 「在大陸這個環境裏我覺得我過得很舒適」,既然覺得舒適,爲什麼還要特意翻牆冒違法的險去寫維基,不以正當合法的聯網方式去寫百度百科呢?享受着制度的「舒適」,又不按遊戲規則玩,這種人和那些被罵賺着中國的錢抹黑中國的人有分別?又要威又要戴頭盔,真是齷齪至極

  46. 「穩定壓倒一切」這句話沒錯吧。但我認為維基百科更有深度、內涵,有意思吧!中國的儒家集權思想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能順天命吧!

  47. 這篇很棒,很喜歡這句:「所謂的不中立,指得是各方的觀點沒有在適當的比例下被呈現出來,而不是去判斷某個觀點的中立性。」可以送給某些常抱怨端的中立性的網友。

  48. 呵呵,至少维基百科介绍六四相当详细
    小时候像读小说一样从第一次读到第五次中东战争
    介绍解放军的条目比较仿佛
    台湾的香港的东西也多,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时间
    当然现在优先看英文维基百科
    有时候有些条目中文没有
    但这些人的贡献不可磨灭

  49. “中文維基是一塊高地,你不佔領,別人就會佔領”——這與其稱為是中立的態度,不如說是鬥爭的態度。如果在維基百科上仍舊抱著相互壓制的初衷去理解編輯詞條這件事,那只能說是把思想的辯論場當成了吶喊的角斗場了。

  50. 还是有用
    当年搜Google找到维基百科词条代理服务器
    然后从自由门无界浏览到GoAgent再到Shadowsocks一路走来
    翻墙大概也有十年了
    心怀感激,为我找到一片未经污染的宝地
    没有对比没有伤害,国内除了豆瓣都是抄袭的,普遍比原版烂,而且软件写的糟糕

  51. 非常有意思的报道,在自由的百科里当编辑不等于就认同自由世界的理念,网络上翻出去了心还是翻不出去。还有原来编辑们都这么年轻,你读的可能真是小学生编辑的条目,我笑了。

  52. 你也可以理解为不能在记者面前说太多
    毕竟曝光量更大了

  53. 额,明明有telegram群

  54. 實際上,很多大陸民眾翻牆後「都」認為全世界都在針對中國。然而很多人沒有搞清楚,到底是在針對CCP還是中國,兩者是有不一樣的差異,但CCP從1949後始終把兩者強行綁架在一起,最近還有加重的趨勢。
    「這裏是QQ群,不是維基百科。」—其實這個思辨很簡單,用一句直白簡單又粗暴的語言來詮釋—你憑什麼管我?

  55. OMG 我认为再过几代人国人的思维方式必将退化和固化 成为新的纳粹德国不可避免

  56. 可悲,可叹。

  57. 文末纽约时报的文章没有链接

    1. 謝謝你的意見,已補上超連結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