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游戏如何书写我城故事?

游戏不仅是娱乐工具,更加是文化的载体——透过对游戏规则、角色设计、场设、对白、音乐等等元素的灵活运用,游戏成为了书写我城故事的最佳文本。
《光辉岁月:岁月迷城》将故事背景设于八十年代的香港,主角国雄、王一心,开始联合各路的英雄,群起对抗地产党。
Game ON 风物

近年来,在中港融合的主调下,香港人常常陷入一种集体的生存焦虑——香港和大陆的边界在哪里?十年之后,还有没有香港电影?有没有香港研究?广东话的地位会变成怎样?“一国两制”还存在吗?……面对这股生存焦虑,其中一种回应方法是以创作明志。很多香港人正在努力打拼,以不同载体,书写这座城市的故事,最近的例子有江记的科幻动画《离骚幻觉》拍摄本土派政治人物梁天琦的纪录片《地厚天高》等。在电子游戏方面,香港近年也涌现出一批极富本土情怀的作品,例如之前介绍过的《香港无双》系列,而这次想要介绍的,是一部以八十年代香港为主题的手机游戏《光辉岁月:岁月迷城》(以下称《光辉岁月》)。

光辉岁月:岁月迷城

发行时间:2016年

开发商:拉阔游戏、九龙尼亚

游戏类型:塔防

平台:Android, iOS

《光辉岁月》的游戏名称,第一时间就让人想起 Beyond 乐队的名曲《光辉岁月》,这首歌今天已经成为香港社会运动常用的金曲,而“光辉岁月”四个字也像是在隐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在游戏中,当时地产商“黑紫荆集团”四处收楼和迫迁,压榨市民。终于有一天,黑紫荆的魔爪伸到了岁月大厦,主角国雄、王一心,开始联合各路的英雄,群起对抗地产党。

虽然剧情略显老套,但游戏中透过各种文化符号刻意营造出的本土情怀却令人印象深刻。我在玩《光辉岁月》时不禁在想,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多媒体媒介,它的承载知识的能力有多大?电子游戏可以如何参与书写这个城市的故事?

无处不在的“本土色彩”

《光辉岁月》的游戏方法并不复杂,和早几年大热的《银河特攻队》(LINE Rangers)和《王国保卫战》(Kingdom Rush)颇为相似,广义来说,都属塔防游戏一类。玩家要操控角色,防止地产党操纵的敌人越过己方的红线。《光辉岁月》比其他塔防游戏稍为简单一点,不用考虑场景地形,敌人只会分三行直线进攻。玩家可挑选四名角色组成队伍,另加一位角色作为后备,捍卫防线。不同角色有不同的特技和特色,譬如,近战型的有游戏主角王一心、周星驰电影经典角色如花,远战型有《赌神》的陈刀仔、龙五,辅助回复型的有电影《富贵逼人》的骠婶。玩家在做任务的途中,会取得更多角色和道具,当然玩家也可透过“岁月办馆”课金(赚取金钱),又或者扭蛋机付上“散银”和“金牛”抽奖得到角色和道具。玩家可以透过装备道具,增强角色威力,同时透过进行任务累积经验值,为不同类型的角色升级,组成心目中最强的队伍。

在《光辉岁月》中,玩家要操控角色,防止地产党操纵的敌人越过己方的红线。
在《光辉岁月》中,玩家要操控角色,防止地产党操纵的敌人越过己方的红线。

而当玩家玩到更高等级后,游戏除了单机任务模式,也可以与其他玩家在“打擂台”和“死亡塔”一较高下。

游戏在角色方面的设计非常有“本土色彩”。主角之一的国雄,显然是向本地政客“长毛”梁国雄致敬,其余主要角色大多取材自港产电影的经典人物,除了如花、陈刀仔、龙五和骠婶,还有《破坏之王》里的魔鬼筋肉人,《国产凌凌漆》的凌凌漆、《新精武门》的潇洒哥等等。他们的招式对白,也与配合本来的电影内容,角色经过卡通化后,十分精美,《光辉岁月》无疑是对八、九十年香港流行文化的一大致敬,令玩家勾起大量回忆。

《光辉岁月》的场景都有有趣的细节位,例如关云长第一纪念学校操场,外墙便挂上经典维他奶广告歌《童年现在一般可爱》的歌词。
《光辉岁月》的场景都有有趣的细节位,例如关云长第一纪念学校操场,外墙便挂上经典维他奶广告歌《童年现在一般可爱》的歌词。

不单止角色向香港流行文化致敬,整个场设,以至道具选用,《光辉岁月》也做得一丝不苟,把一些当年社会的生活日常都记录下来。整个游戏,场景遍及港九新界,游戏其中一个主场景岁月大厦,便是以九龙城寨为蓝本,其他地方还有油麻地果栏、已倒闭的荔园、浴德池和大丸百货、翻新前的新城市广场喷水池等等。每个场景,也有有趣的细节位,例如“关云长第一纪念学校操场”,外墙便挂上经典维他奶广告歌《童年现在一般可爱》的歌词,右下角暗暗设有《破坏之王》的“懦夫救星”小食亭。

荔园

荔园游乐场,简称荔园,原址位于荔枝角湾,1949年4月16日开业,曾是香港规模最大型的游乐场。最初设有三个山泉游泳池,水源经两重沙漏消毒,并有滨海泳场1961年,邱德根购入荔园,增设“宋城”,该景点入场费为港币5角,成人、小童同价。1997年3月31日晚上,荔园与“宋城”一并结业。(资料来自维基百科,百科内容以 CC BY-SA 3.0 授权)

在游戏道具上,不仅有我小时候爱吃的山渣饼、吱吱冰,童年与朋友一起玩的“东南西北”和发泡胶飞机,还有每名学童必备的中华牌铅笔和沙胶。每件道具都附上简介,非常细心,例如沙胶的简介是“一种可以擦掉原子笔的擦胶……事实上它是直接破坏纸张导致上面的字也消失了,所以多擦几次会穿孔,实用性其实不大”,令不少用家会心微笑。这些插画和简介,对于九十年代成长的人来说,可能是充满了对往事的回忆,而对于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玩家们来说,也是了解那个时代香港社会的绝佳媒介。

用游戏书写我城故事

“《光辉岁月》是实验以商业运作,透过游戏和互动电影作载体,记录香港八十年代的人、地、语言、文化、历史,表达对公义、保育、民主等普世价值的追求,并提供一个讨论基础。”游戏开发商之一、拉阔游戏创办人高重建说。

高重建是在中港两地游戏界小有名气的手机游戏开发者。他于1999年成立拉阔游戏,早于千禧年代初便进军内地,成为中国移动的其中一间指定游戏开发商, 其后得到腾讯 及 Sequoia Capital 注资,2009年推出手机网络游戏《帝国Online》,注册用户超过五百万,一度成为腾讯QQ平台上收入最高的手机游戏。他同时也是一名专栏作家,写作内容包括创科发展、香港本土情怀等。今年,他发起加密货币项目 LikeCoin,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化Like为Coin”,令创意得到回馈的内容分享平台。

电影也好,文章也好,都可以有好有坏,但游戏往往被视为最多只是娱乐,甚至更差的观感。但它其实可以有更多的承载力。


高重建

《光辉岁月》作为高重建一种以游戏介入社会的实验,确实令我重新反思游戏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回到文章提到的第一条问题,电子游戏作为一种多媒体媒介,它的承载知识的能力有多大?我认为,《光辉岁月》确实展现了一种很有趣的可能性,电子游戏其实和电影、文学、音乐一样,可以是一种很复杂而成熟的文本,就是高重建所说的电子游戏的“承载力”和“载体”。或许很多人只将电子游戏为讲求快捷、刺激的娱乐工具,但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游戏规则本身、角色设计、场设、对白、音乐,乃至观众参与的经验、玩家互动等等元素,都让电子游戏成为了一个书写我城故事的最佳文本。

电子游戏的可塑性很大,能承载的信息量很丰富,可以书写故事的方式也很多样化。在《光辉岁月》中,小至一个场景的一块小标语、角色的口头禅,大至整个剧本设定背后的隐喻,都是在说不同片段的香港故事,由香港街头小巷风俗和美食(如山渣饼),到对昔日港产电影的光辉岁月的一种集体怀缅,再到对香港现时政经环境的批判。高重建在接受访问时说,《光辉岁月》的制作团队,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搜集资料,参考了六十出港产片,也邀请电影和历史专家带队考察社区,制作认真度可比电影创作、学术研究。

《光辉岁月》的场景遍及港九新界,游戏其中一个主场景就是在九龙城。
《光辉岁月》的场景遍及港九新界,游戏其中一个主场景就是在九龙城。

而这也许正正回应了我心中的第二条问题,电子游戏可以如何参与书写这个城市的故事?换句话说,好的本土游戏是什么?近几年,香港出现很多以本土作招徕的产品,由实体的商店和餐厅,到网上的流行文化产物。然而,当社会一时涌现大量本土产物,大家同时高呼“香港人撑香港 XX”,创作生产又很可能陷入一种“因为本土所以本土”的吊诡状态,本土成为了一种空洞的绰头,创作出来的东西仅仅是由大量似是而非的本土符号所充塞。

那么怎样才是好的本土游戏?在浏览拉阔游戏的官网时,我发现他们的格言是“好 Game 有好报”,或者这已说明了一点——只要创作出一只好游戏,游戏开发者想说的故事,自然会被诉说出来,它可以是香港流行文化史的故事,可能是香港零食变迁的故事,可能是香港地产霸权的故事。电子游戏是一种很倚赖玩家自身参与,自行创造经验的媒介,这是电子游戏最有趣的地方。只要用心执著游戏每一部分的细节,创造出好玩的游戏,玩家感兴趣了、被感动了,自然会自己发掘,会自己考证游戏中出现的各种元素,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游戏经验,继而重新感受自身与城市间的关系。

在《光辉岁月》中,我认识了潮州特色小食“冷糕”,它又称砂糖夹饼,在七十年代曾经是香港非常的流行小吃。
在《光辉岁月》中,我认识了潮州特色小食“冷糕”,它又称砂糖夹饼,在七十年代曾经是香港非常的流行小吃。

《光辉岁月》未必是我遇过最好玩的手机游戏,但这只游戏无疑令我更多了解这座自己生活的城市。以我的经验为例,随著玩得愈深入,收集到更多道具,我也被卡通插画吸引,然后上网搜寻相关资料,继而发掘了更多香港昔日的生活片段。例如,我认识了潮州特色小食“冷糕”,它又称砂糖夹饼,在七十年代曾经是香港非常的流行小吃,然后某天我特意光顾了油麻地的冷糕档;另外,还有一度风靡全港小学生的“恐龙世界”集图册、旧时小学生中文课必读的尺牍、1986年推出的“哈雷彗星邮票”,这些都是我因为玩过《光辉岁月》才发掘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曾经在某个时空,是香港人生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人们渐渐遗忘了。

“好 Game 有好报”,令一个玩家,认识和买小店的冷糕,这种改变或者很微小,但这些社会改变很多时也是由微小的东西积累而成。一众本土创作人与其打著“香港人撑香港 XX”的口号,例不如学拉阔游戏说一声“好 XX 有好报”。

读者评论 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目前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