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爱艺术:当艺术博览会来到中国新一线城市

和传统举办艺博会的会展公司相比,也许收藏家举办的艺博会更容易做生意,因为藏家与画廊东道主更为亲近,同时又有一群同是收藏家的朋友⋯⋯
“艺术成都 Art Chendu”是中国西南部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型的艺术博览会,从规模来看,并不足以吸引人,仅有31间画廊参与,但细看名单,绝大部分是曾参与Art Basel Hong Kong以北京和上海为根据地的画廊。
风物

开幕现场,艺术家被画廊抓去给藏家认识,画廊在游说美术馆购买画作作为馆藏,或是推荐发展成为另外一个展览,究竟是谁停下脚步看展览?由收藏家举办的艺博会在中国渐渐成为主要力量,这算是一个蛮“中国”的现象。

穿过一条热闹街道,名牌旗舰店林立两旁,一边是时代广场,另一边是商场和写字楼的综合设施,普通话周围喋喋不休,真让人误以为这里是香港尖沙嘴的“广东道”。直到看见IFS(国际金融中心)门口巨大的熊猫装置,才意会过来——这里是成都,不是香港!

仔细一看,兴建IFS的即是广东道上拥有海港城的九龙仓集团,将香港零售模式原封不动搬来中国西部门户城市成都。而在IFS后头,则是香港太古集团与内地远洋地产合资兴建的远洋太古里。四月成都,寸土寸金连接两座商场的路途上搭起了白色帐篷,配上竹制鹰架,粉红色夺目鲜艳,扩音器里循环播放著由张韶涵、林志玲、范冰冰等一线明星共同录制的声音:“成都爱艺术,艺术爱成都。”

首届“艺术成都 Art Chendu”展场。
首届“艺术成都 Art Chendu”展场。

藏家设场,明星吆喝

但在中国,艺术收藏才刚刚开始,还未形成足够成熟的生态系统,因此“关系”在中国艺术收藏与买卖界,就显得特别重要。

这些明星的祝贺,一来显示“艺术成都 Art Chengdu”的东道主俱有娱乐圈良好人脉;同时也更贴近大众,让尚未熟悉艺术的民众因娱乐名人而对“艺术”产生些许好奇心。

这是中国西南地区有史以来第一个“国际”艺术博览会——规模仅有31间画廊参与,似乎并不吸引,但细看名单绝大部分是曾参与Art Basel Hong Kong、以北京和上海为根据地的画廊,如北京佩斯(Pace Gallery)香格纳(ShanghArt)、长征空间(Long March)、常青画廊(Galleria Continua)、当代唐人艺术中心(Tang Contemporary Art)等,此外还有柏林的Peres Projects、伦敦的Sadie Cole HQ等。

中国当下,当代艺术市场蓬勃发展,只2018年,就有3个新创立的艺术博览会,其中两个都是由收藏家创办:除了“艺术成都”是由收藏家黄予和黄在创办;刚落幕的“艺览北京JINGART”也是由上海021当代艺术博览会的班底收藏家周大维、应青蓝、包一锋组办。由收藏家举办的艺博会在中国渐渐成为主要力量,和单纯的会展公司比较起来,也许这种艺博会能够更容易做生意,因为藏家与画廊东道主的关系更为亲近,而同时收藏家又时常有一群收藏家朋友,就像这次“艺术成都”其中一场论坛的主题:“收藏家峰会论坛:作为艺术文化推动者的中国收藏家们”,这是黄予邀请了其他中国重要藏家李冰(和静园创始人)、周大为(ART021、CC基金会创始人)、陆寻(四方当代美术馆创始人)、乔志兵(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创始人)一同举办的。

说起来,藏家举办艺博会,这算是一个蛮“中国”的现象。大概西方的收藏家多因先在其他产业致富才转为艺术收藏,但在中国,艺术收藏才刚刚开始,还未形成足够成熟的生态系统(而不少收藏家都是跟地产经营有关),因此“关系”在中国艺术收藏与买卖界,就显得特别重要。

“艺览北京JINGART”。
“艺览北京JINGART”。

“因为不做生意,我也做不了艺术这边的事,这是很现实的。”

身材标致的黄予曾做过健美先生,从代理汽车开始,收集古代官窑和佛像,创立拍卖公司,随后进入民生当代美术馆,开启当代收藏。从古董到当代,这条路很像是中国艺术市场本身的缩影。2016年,他在成都当代美术馆举办“新资本论:黄予收藏展”,为自己确立了收藏家的地位。同年在羽毛球场楼上成立“云顶一号”会所,电梯灯箱前,写著“成都文交所、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生活化享受、体验鹭饕美食”的字眼。

一进入会所,就能看见黄予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他送了前来媒体聚餐的记者们每人一本图录,让人一窥自己的收藏。而他在会所陈设的作品,也不禁让人想起论坛里另一藏家乔志兵的“上海之夜”KTV会所——务求让人在娱乐的过程中,也能享受艺术薰陶。这里亦是媒体餐会的举办地点,黄予用四川特色各式各样的麻辣料理招待八方媒体人,他提醒大家:“鹌鹑蛋很入味,别忘了用汤勺捞一下。”

成都的“方所”书店。
成都的“方所”书店。

试探水温,建设关系

毕竟“关系”是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虽然亲切好客,但黄予似乎选择跟媒体保持一段距离,既使每隔几分钟就来一次桌边敬酒,但鲜少媒体能和他详谈。不过有趣的是,透过同样是收藏家兼做艺术博览会的周大为,也许能够拼凑出“艺术成都”的愿景。周大为说:

“我在2011年开始做基金会的工作,开始做收藏家的身份。2013年开始做艺术博览会,就是021博览会,还参与支持其他的画廊发展。艺术方面我更想做所谓‘文化推动者’,更多的还是著重在喜欢艺术本身。但生意那部分是没办法的,因为不做生意,我也做不了艺术这边的事,这是很现实的。”

面对雨后春笋般的艺博会,参展的画廊最重视的莫过于开拓新的收藏家和销售。这一次“艺术成都”的31间画廊,都是透过黄予和黄在的邀请免费参展,希望能够开拓广大的西部市场。作为首次举办的艺术博览会,免费参展其实并非先例,但更多画廊处于观望状态,因此许多以香港为据点的画廊的熟面孔既使没参展,也纷纷来到成都,除了试探水温,更重要的是对黄予表现支持,毕竟“关系”是艺术市场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成都的私人美术馆,花样年控股集团的“知美术馆”。
成都的私人美术馆,花样年控股集团的“知美术馆”。

地产与美术馆

在中国,和艺术事件最相关的,莫过于地产开发商,他们经常提供最大的艺术购买与展览的场域。

作为中国大西南的门户,其他西南地区主要城市到成都的航程都在1小时左右,方便程度毋庸置疑;在《第一财经周刊》的“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上,成都也是新一线城市的第一,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太古里有许多拿著名牌包的90后男女穿梭于五星酒店,吃下午茶、按摩或做facial。LV和Gucci两个一线奢侈品也都在成都各有两家据点,可见本地消费力强劲。

但更重要的是,2017年中国政府宣布“建设西部文创中心行动计划(2017 – 2022)”,以成都为重心,逐步建设“文创之都”。在中国,和艺术事件最相关的,莫过于地产开发商,他们经常提供最大的艺术购买与展览的场域。在“艺术成都”期间,也有两个私人美术馆一同开幕,一个是花样年控股集团的“知美术馆”和麓湖生态城的“A4美术馆”。

在而在美术馆开幕现场,却又是另外一场角力的展现了:艺术家被画廊抓去给藏家认识,画廊在游说美术馆购买画作作为馆藏,或是推荐发展成为另外一个展览⋯⋯究竟是谁停下脚步在看展览?但可以确定的是,作为一个艺术生态圈,“艺术成都”为这城市带来了人潮和养分,加速了系统的运作。再驱车回太古里,向晚时分,屏幕依然在播著“成都爱艺术;艺术爱成都”从其他记者朋友的口中听说,哪家画廊又卖了几张,卖给地方收藏家,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艺术爱成都”!而究竟是谁还在爱艺术呢?

成都的私人美术馆,麓湖生态城的“A4美术馆”。
成都的私人美术馆,麓湖生态城的“A4美术馆”。

读者评论 3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为什么不写一写展品呢?

  2. 应该是Art Chengdu,少个g。。

  3. 艺术需要有城市的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