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現場,藝術家被畫廊抓去給藏家認識,畫廊在遊說美術館購買畫作作為館藏,或是推薦發展成為另外一個展覽,究竟是誰停下腳步看展覽?由收藏家舉辦的藝博會在中國漸漸成為主要力量,這算是一個蠻「中國」的現象。
穿過一條熱鬧街道,名牌旗艦店林立兩旁,一邊是時代廣場,另一邊是商場和寫字樓的綜合設施,普通話周圍喋喋不休,真讓人誤以為這裏是香港尖沙嘴的「廣東道」。直到看見IFS(國際金融中心)門口巨大的熊貓裝置,才意會過來——這裏是成都,不是香港!
仔細一看,興建IFS的即是廣東道上擁有海港城的九龍倉集團,將香港零售模式原封不動搬來中國西部門戶城市成都。而在IFS後頭,則是香港太古集團與內地遠洋地產合資興建的遠洋太古里。四月成都,寸土寸金連接兩座商場的路途上搭起了白色帳篷,配上竹製鷹架,粉紅色奪目鮮豔,擴音器裏循環播放著由張韶涵、林志玲、范冰冰等一線明星共同錄製的聲音:「成都愛藝術,藝術愛成都。」
藏家設場,明星吆喝
但在中國,藝術收藏才剛剛開始,還未形成足夠成熟的生態系統,因此「關係」在中國藝術收藏與買賣界,就顯得特別重要。
這些明星的祝賀,一來顯示「藝術成都 Art Chengdu」的東道主俱有娛樂圈良好人脈;同時也更貼近大眾,讓尚未熟悉藝術的民眾因娛樂名人而對「藝術」產生些許好奇心。
這是中國西南地區有史以來第一個「國際」藝術博覽會——規模僅有31間畫廊參與,似乎並不吸引,但細看名單絕大部分是曾參與Art Basel Hong Kong、以北京和上海為根據地的畫廊,如北京佩斯(Pace Gallery)香格納(ShanghArt)、長征空間(Long March)、常青畫廊(Galleria Continua)、當代唐人藝術中心(Tang Contemporary Art)等,此外還有柏林的Peres Projects、倫敦的Sadie Cole HQ等。
中國當下,當代藝術市場蓬勃發展,只2018年,就有3個新創立的藝術博覽會,其中兩個都是由收藏家創辦:除了「藝術成都」是由收藏家黃予和黃在創辦;剛落幕的「藝覽北京JINGART」也是由上海021當代藝術博覽會的班底收藏家周大維、應青藍、包一鋒組辦。由收藏家舉辦的藝博會在中國漸漸成為主要力量,和單純的會展公司比較起來,也許這種藝博會能夠更容易做生意,因為藏家與畫廊東道主的關係更為親近,而同時收藏家又時常有一群收藏家朋友,就像這次「藝術成都」其中一場論壇的主題:「收藏家峰會論壇:作為藝術文化推動者的中國收藏家們」,這是黃予邀請了其他中國重要藏家李冰(和靜園創始人)、周大為(ART021、CC基金會創始人)、陸尋(四方當代美術館創始人)、喬志兵(喬空間、油罐藝術中心創始人)一同舉辦的。
說起來,藏家舉辦藝博會,這算是一個蠻「中國」的現象。大概西方的收藏家多因先在其他產業致富才轉為藝術收藏,但在中國,藝術收藏才剛剛開始,還未形成足夠成熟的生態系統(而不少收藏家都是跟地產經營有關),因此「關係」在中國藝術收藏與買賣界,就顯得特別重要。
「因為不做生意,我也做不了藝術這邊的事,這是很現實的。」
身材標緻的黃予曾做過健美先生,從代理汽車開始,收集古代官窯和佛像,創立拍賣公司,隨後進入民生當代美術館,開啟當代收藏。從古董到當代,這條路很像是中國藝術市場本身的縮影。2016年,他在成都當代美術館舉辦「新資本論:黃予收藏展」,為自己確立了收藏家的地位。同年在羽毛球場樓上成立「雲頂一號」會所,電梯燈箱前,寫著「成都文交所、藝術品交易中心、藝術生活化享受、體驗鷺饕美食」的字眼。
一進入會所,就能看見黃予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他送了前來媒體聚餐的記者們每人一本圖錄,讓人一窺自己的收藏。而他在會所陳設的作品,也不禁讓人想起論壇裏另一藏家喬志兵的「上海之夜」KTV會所——務求讓人在娛樂的過程中,也能享受藝術薰陶。這裏亦是媒體餐會的舉辦地點,黃予用四川特色各式各樣的麻辣料理招待八方媒體人,他提醒大家:「鵪鶉蛋很入味,別忘了用湯勺撈一下。」
試探水溫,建設關係
畢竟「關係」是藝術市場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雖然親切好客,但黃予似乎選擇跟媒體保持一段距離,既使每隔幾分鐘就來一次桌邊敬酒,但鮮少媒體能和他詳談。不過有趣的是,透過同樣是收藏家兼做藝術博覽會的周大為,也許能夠拼湊出「藝術成都」的願景。周大為說:
「我在2011年開始做基金會的工作,開始做收藏家的身份。2013年開始做藝術博覽會,就是021博覽會,還參與支持其他的畫廊發展。藝術方面我更想做所謂『文化推動者』,更多的還是著重在喜歡藝術本身。但生意那部分是沒辦法的,因為不做生意,我也做不了藝術這邊的事,這是很現實的。」
面對雨後春筍般的藝博會,參展的畫廊最重視的莫過於開拓新的收藏家和銷售。這一次「藝術成都」的31間畫廊,都是透過黃予和黃在的邀請免費參展,希望能夠開拓廣大的西部市場。作為首次舉辦的藝術博覽會,免費參展其實並非先例,但更多畫廊處於觀望狀態,因此許多以香港為據點的畫廊的熟面孔既使沒參展,也紛紛來到成都,除了試探水溫,更重要的是對黃予表現支持,畢竟「關係」是藝術市場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地產與美術館
在中國,和藝術事件最相關的,莫過於地產開發商,他們經常提供最大的藝術購買與展覽的場域。
作為中國大西南的門戶,其他西南地區主要城市到成都的航程都在1小時左右,方便程度毋庸置疑;在《第一財經週刊》的「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上,成都也是新一線城市的第一,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太古里有許多拿著名牌包的90後男女穿梭於五星酒店,吃下午茶、按摩或做facial。LV和Gucci兩個一線奢侈品也都在成都各有兩家據點,可見本地消費力強勁。
但更重要的是,2017年中國政府宣布「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劃(2017 – 2022)」,以成都為重心,逐步建設「文創之都」。在中國,和藝術事件最相關的,莫過於地產開發商,他們經常提供最大的藝術購買與展覽的場域。在「藝術成都」期間,也有兩個私人美術館一同開幕,一個是花樣年控股集團的「知美術館」和麓湖生態城的「A4美術館」。
在而在美術館開幕現場,卻又是另外一場角力的展現了:藝術家被畫廊抓去給藏家認識,畫廊在遊說美術館購買畫作作為館藏,或是推薦發展成為另外一個展覽⋯⋯究竟是誰停下腳步在看展覽?但可以確定的是,作為一個藝術生態圈,「藝術成都」為這城市帶來了人潮和養分,加速了系統的運作。再驅車回太古里,向晚時分,屏幕依然在播著「成都愛藝術;藝術愛成都」從其他記者朋友的口中聽說,哪家畫廊又賣了幾張,賣給地方收藏家,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藝術愛成都」!而究竟是誰還在愛藝術呢?
为什么不写一写展品呢?
应该是Art Chengdu,少个g。。
艺术需要有城市的公众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