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有话想说吗?端传媒非收费频道“广场”欢迎各位读者投稿,写作形式、立场不拘,请来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读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据《纽约客》杂志报导,2006年的时候,一个尼泊尔当地的民意调查者被毛派武装分子绑架了,这名民意测验调查者代表的是美国的战略观察家Stan Greenberg。尼泊尔的毛派武装长期跟政府对峙,但他们索要赎金的方式既不是金钱,也不是武器。他们索取的是Greenberg团队手中的调查数据,他们想了解国内的政治气候,和自己在国民中的形象。美国公司后来交出了数据。数年之后毛派在尼泊尔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胜利。
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当今世界,能够帮助政治力量取得战略胜利的,可能不仅仅是武器,而是数据。二十一世纪,谁掌握了海量数据,谁就可以抢占先机,在商战或者政治斗争中把握主动。
两个星期前的周六(2018年3月17日),英国的一家名叫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引发国际关注,因为其员工Christopher Wylie向纽约时报和英国卫报爆料,公司通过一款叫“This is my digital life”的Facebook第三方应用软件,吸引了27万注册用户(类似于社交平台上常见的点链接赢红包的营销手段)。然后利用Facebook对用户信息安全管理上的漏洞,通过注册其应用的27万用户的好友列表和用户信息,成功窃取了Facebook 5000万用户资料,并使用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对5000万用户推送虚假信息,成功左右选举结果。
假新闻对选举影响举足轻重
其后英国电视台广播第4频道channel 4播出了卧底记者对剑桥分析的三次卧底暗访,尤其是对其CEO Alexander Nix的专访,堪比谍战大片。Nix吹嘘说,曾经利用金钱、乌克兰美女影响过多国选举。剑桥分析随后解除了Nix的职务,说他的言论不代表公司。英国政府也开始对剑桥分析展开调查。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TC)要开始对脸书泄漏用户数据一事展开调查。脸书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值得一提的是,剑桥分析的出资人和策划者Robert Mercer,跟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前军师Steve Bannon关系密切。
很难确定剑桥分析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情,估计脸书自己也不清楚。但是要知道,在美国大选期间,两个候选人之间的选票非常接近。在一些关键的摇摆州,差距只有几万票。例如,在佛州,特朗普比希拉里多10万票,在宾州多5万票,在威斯康星州多2万票,在密歇根只多1万多票。可见差距非常接近。很难说有多少用户因为看到了Facebook上的虚假新闻而改变了看法和投票意向,但是其对选举结果的影响不容小视。试想一个本来摇摆不定的投票人,在看到了希拉里的负面新闻,说希拉里是个不老实、有贪污前科、有可能叛国的骗子之后,会做何选择。
创立于2004年的脸书,是全球最大社交网站,2017年月活用户达到了20亿,将近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掌握了海量用户数据。用户数据泄漏的新闻传出之后,脸书的安全管理漏洞,成为了众矢之的,脸书CEO扎克伯格饱受指责。新闻报导披露之后的周一周二两天,脸书的股价接连下挫,累积下跌了12%。截至星期四止,脸书的股价从高点的185美元,跌到152美元,已下跌了接近18%,市值蒸发近1000亿,这个数字接近2012年脸书上市时候的市值。
用户使用脸书的时候,自己的使用习惯,喜欢读哪类文章,对哪些话题文章点了赞,都会被记录下来。同时有哪些好友,好友有哪些爱好,这些用户信息就是社交网站最核心的资产。
Facebook曾经想打造一个网络平台,上面可以运行各种应用,通过Facebook在2010年4月21日推出的Graph API 1.0获取了不仅是这些用户的信息,还包括所有这些用户“好友”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用户的姓名、位置、你所有的好友、家人、工作历史、你上过的学校、生日、你打过卡的地方、你参加过的活动、你的家乡、你的喜好、图片、你的恋爱情况、宗教信仰和政治倾向。所有的如此种种,都可以被拿来精确计算并投放广告(参见这个链接)。因为Facebook没有对获取好友信息做限制,通过网络爬虫就可以一步步顺藤摸瓜,获取巨大的用户图谱。
社交网络用户信息亟需管控
Facebook意识到API 1.0的这个问题之后,在2014年在F8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Graph API 2.0,又过了一年到2015年4月30日才正式将Graph API 1.0关闭,距离开通正好五年。这五年使用过API 1.0的应用可谓不计期数,有多少家公司做过类似操作,估计Facebook自己也不清楚。
扎克伯格自己可能还觉得冤枉,只是想把脸书做成一个各种app都可以在上面运行的平台,没想到拔出萝卜带出泥,因为对用户信息管理的漏洞,酿成一个波及全球的热点新闻事件。
2018年3月21日,扎克伯格先是在自己的脸书页面上发表声明,对造成这一事态道歉,又在多家报纸买下整个版面道歉。当天晚上美东时间9点钟,在CNN播放的对他的专访节目中,又再次为Facebook的疏忽道歉。
CNN记者劳丽•西格尔:我要从一个基本的问题开始,马克,发生了什么事?什么地方出错了?
扎克伯格:这是对信任的严重违背,我非常抱歉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有保护人们数据的基本责任。如果我们不这样做,我们就不应该提供服务。所以现在所有的责任就是要保证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
为了确保做到这一点,我认为有几件基础的事情要去做。其中一个是,像亚历山大·科根(Aleksandr Kogan)这样能够访问大量数据、然后不恰当使用它的开发者,不应该进一步访问我们的信息。我们要做一些设置,限制开发者对数据的访问量。
其次,我们必须要确保不会有其他像“剑桥分析” (Cambridge Analytica)这样的外部公司,我们会对所有有权限访问大量用户数据的APP进行调查,然后锁定我们的平台,如果发现有可疑行为就进行完整的审查。
当用户在社交网站的活动和信息,被脸书获取了成为了其公司资产,如果不加管控,就会被第三方应用偷偷获取,并被拿去分析,然后拿来投放特定内容的虚假信息,通过制造虚假希望和煽动,利用恐惧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变得十分可怕。人们已经生活在反乌托邦电影描述的情节中一样了。你的一举一动,老大哥都在看着你。例如不久前发生在深圳的过马路闯红灯事件,闯红灯的行人马上被人脸识别身份,个人信息被发到网上,并直接从微信上扣钱。以及近期深圳市利用统计客人开钟点房信息,锁定可疑人物,一旦开房,即通知警察定点抓嫖客的新闻。
脸书掌握的这些用户信息,如果得不到政府有力监管的话,也可以成为扎克伯格个人获利的资本。从电影《社交网络》中反映的脸书发家史来看,扎克伯格成功的过程并不光彩,盗用了高年级合作伙伴的想法,之后仅以少量的金钱就解决了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成就了之后的社交网络霸业。近年来扎克伯格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作出种种刻意讨好中国政府的举动,也不是很被外界看好。所以并不排除将来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向中国政府交出用户数据的可能。
警惕仇恨传播,保持判断力
在近期掀起的删除脸书应用活动中,脸书提供给用户个人数据下载功能。有用户发现脸书收集了用户的通话记录和短信记录,这些跟脸书用户活动无关的内容也被脸书悄悄收集,从而对于用户隐私的担忧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同样,在中国的社交网络上,利用传递仇恨和恐惧来削弱人的判断力,用情绪化的文字带动受众,从而灌输对自己有利的虚假信息,也是比比皆是。多数时政公众号传递的不是新闻信息,而是情绪文字。参见前文《江歌案如何成为集体讨伐“不义小人”的盛宴》。骇人听闻的标题,煽动仇恨和利用恐惧,是社交网络上获取大量点击,同时笼络到大量用户为自己所用的有效手段。一些涉及北美政治信息的公众号,干的就是类似剑桥分析类似的事情。同时也笼络到了大量脑残粉用户。
区别在于,脸书的案例,背后是一些想要赢得选举的政治力量。中国社交网络上煽动仇恨和散布恐惧情绪,背后可能是更高级别的言论管控部门,目的是控制网络水军小粉红去打击异己,也可以间接左右海外华人圈的舆论走向。使用社交网络的时候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不要为廉价的愤怒和惊恐左右自己的判断,从而被网络推手带着节奏走。
免費的,終究最貴。
明明是这27万人为了红包出卖了其他5千万人,Facebook只是背锅侠。
还有这件事是那些左派可以拿川普竞选做新闻罢了
—— 这些另类右派撒泼打滚起来的逻辑可真是难看哦,连我这个传统右派都看不下去了。
由电影《社交网络》断定发家史,不太合适吧…
前面说“成功左右选举结果”,后面说“很难确定剑桥分析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选情”,有些矛盾吧。
明明是这27万人为了红包出卖了其他5千万人,Facebook只是背锅侠。
还有这件事是那些左派可以拿川普竞选做新闻罢了
事件曝光后,Facebook面臨慘重的代價;而人所共知濫用大數據的百度、360等則乘著”國情“逆流而上,實現”彎道超車“。用戶將數據交予企業,確保企業不濫用數據則需要政府監管,可是誰又能監督政府不濫用數據?只要無法形成良好的監督制約循環,最終仍然是用戶付出慘重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