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香港近日频传虐儿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最轰动的一宗发生在1月初,屯门一对8岁及5岁的兄妹怀疑被虐,妹妹不幸身亡,哥哥受伤及营养不良。警方将案件列作谋杀处理,二人的生父继母涉嫌谋杀被捕,外婆亦涉嫌虐儿被捕。
5岁女童陈瑞临(临临)疑被父母虐待至死一事曝光后,铺天盖地的舆论谴责父母是“恶魔”,以及质疑未能及早介入的老师和社工“失职”,仿佛只要将施虐者“妖魔化”,以及诿过于制度或助人专业者的不足,一件超越伦常的人间悲剧,便有了心安理得的解释。
是这样的吗?案中一对年轻父母被控谋杀、外婆亦因涉虐儿被捕,可预见临临8岁亲兄及7岁继姐将和至亲的人分离,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完整的家。一个家庭要经历多少创伤和波折,当中又有多少人袖手旁观,才会走到如此无可挽回的结局?
阅罢相关新闻后的一连几晚,我都不断做梦。梦中夹杂荒诞离奇的情节,以及几年前当我还是全职社工时所接触过的几个年轻父母。是的,我曾是一班年若19、20岁的父母的社工,他们的感情生活、婚姻、子女照顾和管教,曾是我每天早上念兹在兹,午夜梦回总是挥之不去的事。
受虐儿童背后,没那么简单
尤其是阿旦。一个笑起来很阳光很正面的二十岁女孩。她是个年轻的单亲妈妈,独力照顾四岁的儿子恒仔。阿旦的童年都在日以继夜的打骂声中度过;她说,某次因为被同学欺凌不愿上学,父亲在街上狠狠的揍了她一顿,更硬扯她的头发,在众目睽睽下把她由巴士站拖行几十米到校门前。“之后我再也不想跟那个男人说话。”
父女关系日差,打骂成为唯一的沟通,最后阿旦在社工介入下入住儿童之家。长大后她结识男友然后未婚怀孕,一心只想建立一个属于自己而且充满关爱的家庭。可惜事与愿遗,未几男友另结新欢拂袖而去,留下她和恒仔相依为命。她视恒仔为命根,说生命中就只剩下他这个亲人。
有一天我接到幼稚园老师的电话,说要了解一下阿旦的家庭状况。老师说,恒仔手上有多条瘀痕,校方很是担心。我脑中立刻响起阿旦在儿子出世后不久曾说过的话,“我被人由细打到大,我一定不会打我个仔”。当时的她信誓旦旦,一脸坚决。
然而在往后的日子里,她承认每当情绪不稳时,看到恒仔的脸便会不期然想起那位不负责任的男友。加上儿子活泼好动,一个人照顾起来实在吃力,压力累积至不能承受时,她亦会采取“打手板”和“罚站”等管教手法。有时她痛骂恒仔后内疚得不得了,举目无亲下唯有致电向我哭诉;我紧握听筒,内心何尝也不是在犹豫和挣扎。
“举报”不难,困难的是作为社工,我的工作除了是要防患于未然,也要协助年轻人成长。建立关系是经年累月的事,但要破坏,一瞬间便足够了。关系一旦破灭,便再也谈不上什么跟进了;况且,阿旦一直都是这么的努力,孩子又是那么的喜欢和依赖妈妈,将母子分开,真的是对他们成长最好的安排吗?
我知道阿旦的背景和痛苦,但同时绝不认同她的行为。为了小孩著想,我小心翼翼同时严肃地向她提及社会福利署的寄养服务,结果被她骂得狗血淋头。阿旦向我投以一个绝望的眼神,尤如凄厉的问号,直到今天仍悬挂在我头上:“你就是不相信我可以当个好妈妈?你就是要拿走我世上唯一的亲人?”
之后阿旦总算有积极回应我的担忧,中心举办的管教课程或育儿班她统统报名参与,亦接受转介,定期到精神科医生覆诊。 我想,也许改变已是咫尺间的事,再给予阿旦一点时间,情况就会一点点好起来。然而接到老师电话的那一刻,我再一次明白到人性之晦暗和复杂,以及一个弱势年轻人成长之曲折。
痛苦不断循环
当我致电阿旦表示欲探访她和儿子时,阿旦情绪明显失控。她说,听到男友又有新欢的消息后一整天都在喝酒,更表示想“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之后她突然挂断电话,我再打去时己无人接听。
我浑身冒起冷汗,决定立即报警,然后与同事匆匆赶往阿旦在某公共屋村的单位。当时警方己到现场,围著坐在走廊地上哀号的阿旦;满脸泪痕的恒仔看见我们,步履蹒跚地走过来,惊魂甫定的眼神空空洞洞。
那个晚上,阿旦被送进医院,我则带恒仔到他外公家暂住。夜深的士在新市镇内疾驶,周遭是理性化、工具化、程序化的屋苑。车厢内恒仔抬头问我:“外公……他是我的家人吗?”孩子的世界除母亲外几乎并无其他亲人,这次是他两年来头一遭见到外公。
之后我把过去阿旦的情绪起伏、管教情况、学校所见所闻一并向社署“举报”,然后是一连串的跟进会议,结果恒仔需暂时交由寄养家庭照顾,阿旦则在医院留医确保安全,事情表面上“圆满”地告一段落。
但事情真的结束了吗?接下来好长的一段时间,阿旦的情绪反复无常。恒仔在寄养姨姨照顾下生活明显有所改善,除了不再迟到上课和无故缺席外,脸上亦多了笑容,亦少了乱发脾气。
然而孩子始终是挂念母亲的,即使对她又爱又怕。大半年后阿旦情绪稳定下来,社工容许她接恒仔回家,然而未几有邻居报警,表示听到单位经常传出孩子的哭声。接下来又是一连串的跟进会议,然后恒仔又被交到另一位寄养姨姨手上。
周而复始,由一个循环到另一个循环,孩子固然无辜和痛苦,然而做母亲的亦不好过。然而阿旦在不忿的情绪下,亦学会了如何应对医生的查询以至社工的家访。她知道如何回应以消除大家的疑心,亦懂得如何不留痕迹地责罚孩子。精神和情绪虐待对孩子影响深远,对成长的影响绝不比体罚少。
社署去年1月至9月的新呈报虐儿个案中,六成施虐者为父母。可以想像,社区内还有无数个像阿旦的父母和恒仔的儿女,因为原生家庭的不足以及个人的不幸或缺失,每天在狭小的单位内作困兽之斗,因爱之名施虐,对自己和家人带来种种有形或无形的伤害。
近日多宗怀疑虐儿个案,社会讨论都是集中在制度层面上的改善方法,如加强“举报机制”等。改善制度固然重要,但我忍不住要问:香港多年前已制定保护儿童政策,但为何虐儿情况依然严重?在一个家庭和社区互助传统日渐分崩离析的社会,一个怎样的制度才算毫无漏洞呢?
真相是,香港人生活质素近年每况愈下,要安居乐业对新一代家庭而言几近奢谈。工时长、租金贵,教育、经济和政治社区问题丛生,很多本来是大众常识和社会共识的价值观支柱逐一崩塌;与其说家庭是孩子的保护伞,不如说是个会随时炸开的压力锅。
现在社工接触的家庭个案更为复杂,何时“举报”才最为合适?这真的要视乎不同机构、学校以及社工的判断。学校和社工“举报”当然可以在短期内保障儿童安全,但长远而言,不同助人专业者(如家庭医生)以及社区人士“愿意多走一步”的心态才至关重要。
何谓多走一步的心态?记得我中学时,曾在某大型商场门外见到一只受伤的狗。人们熙来攘往,对瑟缩在一角的毛茸茸小生命仿佛视而不见。我欲上前把狗抱起,但有洁癖的父亲却喝叱我多事,结果我停住了脚步。第二天上学路过同一角落时,狗已不见了。我想起昨夜窗外传来街童的喧哗和叫嚣声,心中突然一阵战栗。
检讨机制之余,社区各人多行一步
在城市生活,没有人是孤岛;一宗悲剧的发生,社区里每一个人也是共犯。一般而言,如单位内有儿童受虐,大家很难不发现任何蛛丝马迹的。持续的责打和哭闹声,以及孩子异常畏缩的行径,这些对街坊、老师以至社区中心内的哥哥姐姐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线索。种种举报和预防制度是死的,它们本身不会尊重或漠视人的需要,最后总得依靠人去把它演活,然而还是会有人对孩子的哭声选择视而不见;每次出事后便众口一声地嚷著要检讨机制,然后大家心安理得地如常生活,这才是对儿童的最大忽视。
我不认为香港人是凉薄的,即使在生活不断的挤压下,社会仍有很多好人和好事。近日,我问自己家楼下最常接触住客的管理员,如发现有住客打孩子,他会怎么办。“咪问下佢做咩会咁,见到佢打咪劝下啰。”(问下他/她为什么要这样,看到动手便尝试劝说)我追问,如果家长不理睬你呢?“嗯……我都冇计……如果我见佢打得好劲就报警啰!”(那我也没办法,如果打得很厉害就报警)
其实报警不是唯一方法。坊间有多条电话热线,可供大家就儿童受虐、侵犯或疏忽照顾事件查询,而举报者的个人资料及个案内容皆保密。在收到怀疑虐儿个案的举报后,社工便会进行调查。
助人的专业者当然责无旁贷要为保护儿童一事检讨并作改善;作为生活在社区的我们,遇到怀疑虐儿的情况也不是无计可施。只要多行一步,一个电话,便可能拯救一个家庭。大家不要忘记,虎毒不伤儿,在每个受虐儿童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心灵被伤痛和压力扭曲的家长。
(作者简介:复元中的社会工作者,曾从事青少年工作多年)
2017年7月,端传媒启动了对深度内容付费的会员机制。但本文因关乎重大公共利益,我们特别设置全文免费阅读,欢迎你转发、参与讨论,也期待你付费支持我们,浏览更多深度内容。
虐童案的增加,可能是社会其他病症的表征。家庭和社会,家庭和家庭,之间的矛盾恶化了,自然会影响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并且一定程度上呈现恶性循环。怎么办呢,如果等到已经恶性了再去,这就是法律;如果想在恶还没开出花前去干预,也许就还得依赖人性。
說句玩笑話,法律應該幫忙制裁恆仔的爸爸…講實在,幫助人這件事情,助人者本身要非常強大,才有辦法幫助他們,但政府給予社工的支援度仍不足(其實各公共體系都不足,編列買設備的經費倒是ㄧ大堆)。
刚刚还在读颜氏家训,这种情况自古以来有之,令人痛心
一個令人不願意去承認的事實就是文章中化名阿旦的女子就是不可能做一個好媽媽。放在一個寄養家庭,小孩早就被帶離了,但就因爲這點血緣關係,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她不適合照顧自己的小孩,人們還是一廂情願非要給那孩子塞回一個連自己都控制不了的母親身邊。
當然她一直在努力,但生活中缺乏支援的情況和失去小孩的恐懼讓她越來越善於撒謊,同時保持對小孩的控制。
試問這母親都在不甚清醒的時候給小孩當成她前男友的替代品了,到底會怎樣想盡辦法去榨乾小孩可不好說。
真的要感謝這位作者,即使知道個案複雜,即使做母親的很可能痛恨一衆努力幫她的人,作者和系統中涉及的所有人都還是盡力幫忙。
這社工心底一定很溫柔
很令人尊敬,不只是看見問題本身,也看到深處。透過不斷的發問,以理解之中的層層面向。所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就是現今大部分人的處理方針。很認同作者在處理案件時所採取的態度,給予機會對於母親的心靈可是最大的救贖,雖然仍然無法彌補他所受到的創傷和壓力,但可以知道的是這世界上除了自己,還有人願意相信自己。 相信,是人與人之間的最後一道防線,很多問題都是因為喪失了相信,才釀成無法挽回的事情。如 自殺 因為不再相信自己的用處 等等的
真好。已经比大陆好太多了。这些社工简直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