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北京大兴区的一场大火致19人丧生,而同时,一次对非京籍外来人员短时间、大规模的集中清洗也被点燃。大批寒风中流离失所的民众、勒令三日内搬迁的告示、被停电停水后的黑暗,成了北京多处城郊地带的共同样貌。
这场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整治”,是北京市今年为控制人口、“疏解非首都功能”开启的“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中的一环,亦是在2005至2010年经历连续五年外来常住人口超10%增长率后进行的迅速“瘦身”方式之一。
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2005年至2010年,北京市外来常住人口的数量近乎翻倍,2010年,北京市政府在其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通过城市功能疏解等促使人口迁移,自此外来人口增量开始出现锐减,并在2016年实现负增长。据最新人口抽样统计,这些外来人口多出自河北、河南、山东、黑龙江及安徽五个省份,其中,来自河北省的北京市外来常住人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
无独有偶,201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其中,“3个1亿人目标”中提到要“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推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随后,上海也提出“人口红线”,并开始以产业结构调整等方式控制外来人口的增长。
2002年,北京奥运会准备期
故事从2002年说起,申奥成功后的北京,因为奥运设施兴建及城市风貌整改等计划,大批非京籍人口开始涌入。2005年,19个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南站、北京多条地铁线路等的扩建与建设工程也同步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工程技术人员聚集北京。2006年间,外来人口激增46万,是过去四年年均增长数的两倍。
2008年至2010年,时值奥运会举办与全球金融危机,外来人口平均每年激增逾80万,北京市统计局认为原因主要是城市建设带来的就业岗位、基础设施完善的吸引等。
2005年批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指出,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计划控制在1800万左右,然而早在2009年北京市的总常住人口已超过这个数值。
提出非首都功能疏解
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过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调整,促进人口有序迁移与合理分布。”2015年,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包括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等。
2016年末,北京市各区公布“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成果。东城区通过户籍管理,清理集体户、空挂户,核销、外迁户籍2.95万;石景山区通过关停22个非法幼儿园、清理139处地下空间及拆除672处群租房等清退1.7万人;顺义区以调退工业污染企业的方式疏解从业人员2900余人。同时,北京市东城、西城、大兴、石景山、顺义五个区公布未来人口上限。
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为807.5万,有15.1万非京籍人从统计数据中消失,是自2000年以来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的首次大幅下降。以下四项,为当局的主要“控人”政策。
以证管人
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市功能疏解”,年末提出拟建立居住证制度。
2014年,北京市政府首次提出人口增速明显下降的目标,并提高非京籍适龄儿童入读公办小学门槛,要求提交就业证明、全家户口簿、暂住证等“五证”及其他如父母双方劳动合同、社保记录等“相关材料”,所需证件细分统计后高达28个。同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及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均下降,常住外来人口增量从2011年的37.7万人降至2014年的16万人,增速从5.4%降至2%。
2016年下半年,北京居住证制度计划正式实施,同时发布积分落户政策,其中,连续缴纳7年及以上社保是目前有积分落户政策的城市中要求最高。有学者表示,依此标准,每年在北京积分落户的人数不超过1万。
以业控人
2011年1月,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北京市政府表示要“屏蔽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业形态”,提出了“以业控人”的“加减法”规划,小百货等17类业态将提升审批准入门槛,约涉及30万户商业主体、100万流动人口。同年8月,北京市政府公布《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办法》,禁止出租地下室。2011年,外籍人口增长率出现锐减,从持续五年的10%以上降至5%。
以水定人
2016年,北京市政府“以水定人”划定人口红线,根据可供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确定北京市常住人口规模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2020年以后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
以房管人
2017年年初,北京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主要包括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开墙打洞”、城乡结合部整治改造等十个方向,并设定目标值。
2017年9月,“‘疏整促’11项行动提前超额完成任务”,共整治开墙打洞26124处,清退地下空间1277处,整治群租房11289户。
2017年11月20日至今,北京市进行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整治”,大批民众的租屋被强制停水停电,勒令几日内搬空。
强势“控人”为治好“大城市病”?
2014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3个1亿人”目标,包括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当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徐宪平解释称,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因此要疏散转移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目前中国部分大城市及特大城市人口压力大,存在空气污染、交通堵塞等“大城市病”,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压力最为显著。而对外来人口的疏解,也从北京和上海两地开启。与北京类似,上海也主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拆除违章建筑、整治群租房等方式对城市人口进行疏解和控制。
上海市政府2016年称要淘汰落后产能1000项左右,以建筑业为例,目前上海90万建筑工人中60万是外来务工人员,若建筑房屋的方式改造升级,则会减少建筑工人数量。此外,据上海市住建委2016年数据,去年全市核验违章建筑达5141.58万平方米。
2016年1月,北上广三地均提出控制人口的规划,北京提出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以内的红线,上海提出2020年人口不超过2500万人的控制目标,广州提出适度控制人口规模。目前,北京和上海分别距划定的“人口红线”还有不到130万和75万的距离。
那么,清理人口的下一站会是哪里?
(感谢端会员小新、徐大夫协助资料整理)
「大城市病」不正是狂亂的發展主義的必然產物嗎???
显然国情在上。。。手段不合法,必须批评批判!过于粗鲁的逼迁,让他们嘴里所谓的低端人口,必然心生厌恶,这无疑会加重边缘人群的高危行为发生率,比如自杀,公共伤害。。。哎,
可怕
陆铭的《大国大城》给了答案
为所欲为
為達目的,可以……
那么像我这种户籍北京常年海外的人算不算在2300万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