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字体设计师厉致谦:他年赚30万,但每月只花一千五!

在上海做文青,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几乎不知道每个月的工资都是怎么消失的。
厉致谦剃了圆寸的脑袋,配上微驼的背和偶尔露出的狡黠眼神,活像是个正在街头散步纳凉、品味独特的小老头。
风物

圈子里像我这样、能一直自由职业的人几乎没有。因为我是本地人,可以住家里⋯⋯

在上海的夏末见到厉致谦时,他穿了件材质普通却十分扎眼的T恤衫,下摆还被扎进了裤子里,配上他剃了圆寸的脑袋、微驼的背和偶尔露出的狡黠眼神,活像是个正在街头散步纳凉、品味独特的小老头。这件T恤是某位朋友的赠礼——他最近用开源软件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字体样式,并尝试着印在了衣服上,白色的粗衬线恰好能驾驭住正绿色的布料。内容则是选了一首小诗:“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从探索字体到文青小生意

成为字体解决方案公司“3type”的创始人后,厉致谦的日常安排有了一些变化:他为此基本结束了先前近十年的自由职业状态,开始花大量时间探索字体这个小生意在北京、深圳、港澳台甚至是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机会,日程也排得相当紧凑。虽然乐在其中,短时间内,他也不认为这件事有足够可观的经济回报,“希望是略有结余,也做好了亏一两年的准备。”

厉致谦对字体的兴趣,始于自由职业时期大大小小的平面设计工作。当他在互联网世界几番探索,最终发现草创时期的字体爱好者社区网站“Type is Beautiful”时,这里只有几个从事相关工作的设计师,不遗余力地介绍字号、字形、经典字体等入门理念,为这个小众话题“打基础”。

厉致谦家中书架上的书藉。
厉致谦家中书架上的书藉。

大陆的“文艺概念”逐渐落地、并成为消费品的过程,也正是这样一场“浮云与乌云”的斗争。

早前大陆商业社会的环境中,也几乎不可能生长出像“3type”这样清新的小公司。普通用户满足于操作系统自带的“宋体”和“微软雅黑”;PPT上则充斥着“幼圆体”和“艺术字”;商业公司习惯使用盗版,或以“艺术美化”为名随意修改字形。而在日常生活中意识到字体设计之美、并对此产生兴趣的爱好者,又会因为话题过于小众,而缺乏像音乐、电影、阅读、诗歌等大众化“文艺主题”的爱好者那样的、有线上线下交流探讨的机会。

2016 年底,“Type is Beautiful”在上海的一个小型创意空间里庆祝了网站的十岁生日。这十年间,它推动了一批科普性字体排印书籍的出版,搞过各类与字体知识相关的活动与讲座,为上海仅存的老牌铸字厂“字模一厂”讨论过解决方案,甚至衍生出了带点商业意味的收费海外游学项目“Type Tour”——带着爱好者在台北、香港、澳门、东京甚至柏林的街头巷尾讨论本地特色字体、拜访字体设计工作室、参观印刷厂和铸字行,是种文青范十足的独特本地游体验。

当文艺概念变成消费品

但“Type is Beautiful”一直都不挣钱,全靠核心用户支持、维护,依然是一个小众的社区。厉致谦觉得,在泥沙俱下的设计行业里,这个理想化的网站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我们几个‘老人’都觉得,‘Type is Beautiful’就像一朵浮云,很白、很高,但是对现实社会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现在,在这朵浮云底下还会有一些乌云,他们会将吸取浮云的养分,再包装成商品。至于地面上的普通人,他们只能淋到乌云里落下的雨水,而可能永远不知道浮云的存在。这是一种‘作恶’,我做‘3type’,也是想将其中能商业化的部分认真利用起来。”

厉致谦成为字体解决方案公司3type的创始人后,为此基本结束了先前近十年的自由职业状态,开始花大量时间探索字体这个小生意的机会,日程也排得相当紧凑。
厉致谦成为字体解决方案公司3type的创始人后,为此基本结束了先前近十年的自由职业状态,开始花大量时间探索字体这个小生意的机会,日程也排得相当紧凑。

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几乎不知道每个月的工资都是怎么消失的。

大陆的“文艺概念”逐渐落地、并成为消费品的过程,也正是这样一场“浮云与乌云”的斗争。从结构化内容起家、十年运营后能将诗人北岛“概念”的线上诗歌课程卖出百万收入的豆瓣网,到重新被设计和包装、最终再获年轻人追捧的《青春版红楼梦》,再到如今备受购物中心青睐的“手作”店铺,一线城市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应接不暇的创意集市和主题展览,以及负责推广这一切的、层出不穷的公众号和短视频内容⋯⋯在商业的逻辑下,胜负一目了然。

不管是好是坏,生活在上海,对这类新鲜事物的感知往往总是最快的。厉致谦说,1990年代自己课余学画的时候,每个周末除了上课,都泡在上海美术馆里看展览,“看得懂看不懂都看。那时候上海这方面在全国是绝对领先的,展览几乎都是外国作品,水平很高。”而最近,他从朋友处听到的一个数字是:上海的公共和私人博物馆总数已经超过50家。如果加上藏于城市各处的创意园、画廊、设计空间、小剧场、买手店……乍看之下,这座城市的文艺气息已经与拥有798、鼓楼、MoMA和众多艺术类最高学府的北京不相上下。

而每一个张大鼻孔呼吸这种气息、极力想融入城市节奏的年轻人,在兴冲冲将这些兴趣爱好排入自己的周末日历时,都会遇到兴盛的另一面——商业化。如果让一位年轻的文艺青年列出今夏自己的消费账单,效果很可能会是这样的:一张来自纽约的经典沉浸式话剧《Sleep No More》的入场券,在上海的价格是750元,需要与“二刷”、“三刷”此剧的人一起抢票;街头艺术大师KAWS在上海的展览,每个人要150元,为去展馆还要搭上点交通费;只要10块钱的上海书展和免费的“大英百物展”其实适合所有人,所以就要忍受数小时的排队和聒噪的观展环境;即使是在家里养些具有热带气息的大型植物,每株大多也在百元以上……总之,如果不克制自己的欲望,几乎不知道每个月的工资都是怎么消失的。

作为一个更“老派”的文艺青年,厉致谦几乎不赶这些线下时髦的热闹。他在设计之外的文艺趣味是颇为常见的摄影,而且用手机拍的比例很高,导致这项爱好不太花钱。他偶尔也会去看看展览,但一般都是趁着有主题活动、甚至是有策展人讲解的时候,绝不追求在年轻人中常见的浮光掠影式的“自拍”和“打卡”式参观。

厉致谦的家中的一些物品。
厉致谦的家中的一些物品。
上海文艺青年厉致谦的小账簿。
上海文艺青年厉致谦的小账簿。

靠freelance年收入三十万

“文艺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形式或者对审美能力的肯定,内在应该是一个人的修养,或者说教养,所以我不会轻易地给人贴上‘文艺青年’这种标签。设计本身是一种可以连接很多东西、将其外表做得很精致的工具,但脱离实际、没有内核的设计本身是不值得被讨论的。所以现在让我去看街上的任何东西,一个店面、一个产品、一个展览或是一个字体,我都会去拆解他外面包裹着的很多东西,去看核心的部分,而且只看这个。”

至于他在互联网上最长久的身份,是个注册至今超过十年的资深豆瓣用户。他习惯用按照年月和地点整理好的豆瓣相册,来帮助回忆几年前的事,比如自己撰写、设计并出版第一本字体入门书《西文字体的故事》的过程,或是在古董家具作坊里看到的一些好玩意。他的随身之物里,有过用家中浴缸的胶塞链改造而成的钥匙链,和在展销会上淘来的朝鲜风格的钱包,这也很符合他这代年轻人会和老年人一起去“文庙”、“鬼市”淘货、或是直接自己动手改造的习惯。

在带队“Type Tour”的过程中,厉致谦对曾经只是走马观花的台北、香港和澳门的文艺气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我们那时候一起去澳门那边看街牌,样式都是很古早的,但有一种很强的冲击力,因为香港澳门的招牌都是长长地戳出来的。台北的老城区招牌字也大,但那个是平面的,贴在招牌上的,虽然很安静,但看到那个字也会觉得是一种呐喊的状态。然后一过关到了深圳,就全部都是现代化的东西了。这种对比很有趣,也是能在日常生活里锻炼出来的审美。”

他也佩服当地政府、商家和年轻人一些颇有创意的“活化”之举。在台湾,一个由年轻设计师组成的字体设计团队“justfont”曾公开众筹一套适合本土环境使用的中文字体“金萱体”,短短两日便集资近2000万新台币,最终筹款金额超过2593万,远超过原定目标的150万元。“他们会用很多现代化的手段,去推广一些旧的、但是审美很好的东西。上海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概念,但是旧的好东西现在消失的速度也很快。” 这种使命感有时候会驱使着厉致谦参与一些完全不赚钱、甚至要倒贴的项目,比如采访、整理大陆第一代字体设计师的口述史,或是参与上海本地的社区自主更新项目“定海桥互助社”。但随着设计经验的逐渐成熟,过去几年基本仅靠参与freelance形式的项目,就可以维持高灵活度且相对不错的收入——他说自己去年的年收入在30万元左右,而且开销不多。

撕去文艺脆弱的表象

这与他本科刚毕业时,为了尽可能探索自己“从兴趣出发”的设计理念的边界,而采取半自由职业的状态已经很不一样了。 那时候,他会选择“挂靠”在广告公司、家具厂、或是一场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方里,先保证一笔维持温饱水平的工资,做一些自己也觉得有点吊诡的产品。“比如最早在广告公司做平面设计,有段时间就是给一些Livehouse画传单彩页,根据每个DJ的介绍,给他们用不太一样的颜色,但是同样诡异的效果。”而另外以自由职业为主的项目,最早只能停留在画个LOGO、设计个封面的阶段,赚不了几个钱。

上海现在每天都有很多新的概念,但是旧的好东西现在消失的速度也很快。

因厉致谦还是本地人,可以住家里,在家工作,节省不少,而其他人做一段时间就不堪压力,很难养活自己。这就是大部分有点追求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时必须得面对的一个现实。
因厉致谦还是本地人,可以住家里,在家工作,节省不少,而其他人做一段时间就不堪压力,很难养活自己。这就是大部分有点追求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时必须得面对的一个现实。

“虽然看上去外面追求自己理念的自由设计师很多,但至少得有个工作室的名头才能养活自己。圈子里像我这样、能一直自由职业的人几乎没有。这还是因为我是本地人,可以住家里,很多人做一年两年,就会重新回到事务所。这就是大部分有点追求的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时必须得面对的一个现实。” 对各式各样“文艺”的追捧和消费,看上去正是逃避沉重社会现实的一种选择。而抓住了这种心理的各类公众号写手、视频制造者和零售商,在创造了文艺的机会后,转身就会将这层脆弱的的表象撕去,露出内心涨粉、导流、创造消费的商业本质来。

“但我觉得,真正好的东西,也应该会诞生在商业社会里,但前提是那里的想法更自由、组织结构更灵活,从业者眼界更宽广。”厉致谦回忆起自己2011年冬季,游荡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所看到的场景。当时,他刚结束对一位瑞典著名设计学者的访学接待,并参与了后者的世博会场馆项目,希望将自己从宏大叙事和日常琐碎中一并解脱出来。

“在斯德哥尔摩,我发现有很多很小规模的设计和产品工作室,都是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很少进大企业,两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能做事,一个人单干也很常见,是很自由的状态。那里是信息的自由港,圈子内的交流也很紧密,一旦有靠谱的项目或是想法,大家一起参与,结束分钱,好聚好散。这样不管是创新性的想法、设计的质量、项目的进度,还是设计师自己的理念都能得到尊重。” “其实现在国内的设计界已经有一点这样的趋势了,但还远远不够。想到现在非常受追捧的北欧设计,背后其实是有这么一个体系在很高效地运转着,就会越发觉得我们的设计、我们的文艺理念,所植根的土壤还是太薄了些。”

读者评论 10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从北京朋友那里听说过户口二代的说法,在同龄人需要为房租拼命的时候,北上广的本地人就有勇气从事自由职业了。

  2. 吃饭才花500块,。。。。我勒个去,这个也太省了。在北京就算一日三餐都自己做,那也至少需要1500.

  3. 前两年曾有个“上海夫妻全年只花2万元”的帖子热议一时,那对中年夫妻有房,无车无贷无孩,虽然其生活方式确实有不少和如今大城市盛行的消费主义背道而驰之处,但必须承认在上海有房、无孩、在家工作或不工作、社交应酬少是做到低开销的基础条件,可以说只有不需要租房的本地人才可能做到了。

  4. …字體設計的確是個藍海,現在使用盜版的情況非常嚴重,如果都轉用正版授權字體,這個市場規模就很大了。現在連方正系列字體都針對淘寶商家推出約300元/年自選3款字體的商業授權方案,經常有新的字體在網上流出就會突然大肆傳播使用,例如前幾年的造字工坊系列、康熙字典體、方正清刻等復古字體,的確簡體中文的字體(字型)的選擇性太少了。另外在上海1500月度開支真的是標題黨,我以為小編準備打我臉呢😂不否認有人可以這樣生活,我要說對文中的主角佩服到五體投地…但應該來說必要開支方面文中只是列舉了“夠你活著”的那些,如果是普通打工仔呢?社保金個人支出好像最低檔大概要繳納300元(不包含住房公積金),房租例如我自己現在僅房租加管理費就2000+了,水電費每兩月約800~1200視乎季節。

  5. 身為設計師,我體會到了在大城市有戶口有房有家的對人生如何發展、有何選擇的重要性。

  6. 对比一下,上海文青过得最好。上海文青养自己不如香港文青养猫花得多……

  7. 內地的字體同質化很嚴重,一條路上可以完全沒有書法或手寫的招牌,加上紅底黃字的配色,簡直是在挑戰觀感的極限。

  8. 大陆的文青过得相对不错

  9. 糾錯一下,「2016 年底,『Type is Beautiful』在上海的一個小型創意空間裏慶祝了網站的十歲生日」,TIB 的十歲生日會是在 2017 年 5 月舉行的噢。

  10. 大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