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观:“爸爸妈妈,如果你们放弃我了,我也不会讨厌你们”

有时候,我看家人心疼地照顾我,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情意;有时,则感觉到家人对于我的存在很无奈,甚至带点怨气和敌意,让他们牺牲、操劳与被牵绊。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渴望被放逐,却又害怕被放弃。
生死观 台湾 社会

“你爱你的爸妈吗?”
“爱啊!”
“但你为什么是请外劳在照顾他们?”
“因为要工作啊!”
“但,跟工作比起来,爸妈、需要你,想让你来照顾,这些比较不重要吗?”
“也不是这么说…...”

你听过类似的对话吗?

你认为,爱是有条件的吗?当有一天你发现,曾经你以为会无条件爱你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么能够为你牺牲,但你又没立场苛责,该怎么去释怀呢?

明明我才20几岁,却被迫提前体验一个失能老人的心情,而且我还是个老小孩......。

之前台剧《花甲男孩转大人》很红,里头有个被遗忘在家乡的阿嬷,一直守在老家挂念著众人,可是子孙们等到她快死了才“有空”回来看她。大家都说家人给予的是无尽的爱,可是,“爱”是什么呢?

长大以后,我的朋友们陆续放下自家长辈去闯荡世界,让家人成为守护自己基地的后盾;但生了病之后的我,情况却是反过来了,我成为被留下的这一个,而家人是不断向前的那一群。明明我才20几岁,却被迫提前体验一个失能老人的心情,而且我还是个老小孩,个性不够成熟圆润,既没有守护大家的功能,反而持续消耗著众人的能量。

有时候,我看家人心疼地照顾我,带给我许多温暖和情意;有时,则感觉到家人对于我的存在很无奈,甚至带点怨气和敌意,让他们牺牲、操劳与被牵绊。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渴望被放逐,却又害怕被放弃。

正在经历创伤的我,虽然看见的人物风景与大家相同,但感受到的氛围却不同;比如一样是红色的景致,从我的眼里看出去,从热情,逐渐变为了血腥。

透过这个过程,除了重新认识自己,也会重新认识他人,看见人们因为被压迫而露出新的面貌,我见识到人类的复杂性。过去和蔼的,也有残酷的一面;过去大方的,其实自私不已。过去在太平日子里,不会沾上我身的负面情绪,现在纠缠著我。原来曾经的纯真善良,只是因为活在温室里。

第一种爱:“为了让家人安心,请你勉强自己的身体吧!”

17岁那一年冬天,我的右髋关节突如其来的刺痛,没有外伤,没有红肿,里头却像火灼一样令我动弹不得。深夜,妈妈带著我急急求诊了一家小医院。年久失修的木造内装既破败又阴暗,且寒冷。当那位披头散发、白著一张脸的护士为我注射类固醇的那一刻,宣告了接下来12年的困兽之斗。

得过重症的人一定明白,当生病消息散布出去时,众人的“善意”也随之涌入。尽管有些医疗方式我不认同,为了让父母安心,或者争执不过父母,我也一一去体验,现在回想起来,种下了对自己身体恐惧且不信任的阴影。

那间小医院在几年前,疑似因违法而关门了。妈妈如今对于她当时的决定亦感到疑惑:“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那家医院?应该要去成大才对…...”等到过了几天我未好转,再到成大抽关节液检验时,已验不出什么,只知道当下确实发烧了,从此病因成为一个谜。

我没办法第一时间接受正确治疗,妈妈不是故意的,一点也不怪她,但他们为了治疗我,接踵而来询问了偏方、医疗,这份好意却让我开始感到痛苦,当年社会经验和信息皆不足的我,还不能为自己决定什么,只能依循他们的话。

得过重症的人一定明白,当生病消息散布出去时,众人的“善意”也随之涌入。尽管有些医疗方式我不认同,为了让父母安心,或者争执不过父母,我也一一去体验,现在回想起来,种下了对自己身体恐惧且不信任的阴影。

我的父亲是一位相信中医、不喜西医的人,因此刚开始有病况时,我探访了很多民俗圣手。有中医说我身体太潮湿了,不能吃某些食物,于是我只要脚一痛,就被质疑是不是偷吃了太寒的食物。还有中医翻看我的眼皮和舌头,说我缺乏营养,要吃牛肉,于是从不吃牛的我也开始吃了。

有一次,我被带去南部乡下整骨,被师傅“啪啪啪”地压完之后,师傅交代我要小心呵护,免得“整好的骨头跑掉”。结果,我回家脚还是会痛,又被问是不是脚乱动了?可是,我实在不知道,我做错的什么?到底动到了哪儿?

那是一段动辄得咎的日子,承受很多疾病以外的压力,因为无时无刻都有人在帮我“猜测原因”、“推演病情”,或者指责我的不乖。现在回头看,骨头怎么可能因为一次单纯地换姿势而歪了呢?原来,那些年,我傻傻活在庸医的嘴皮子里。

我想,为人父母是很艰难,想要心疼小孩、负起照顾责任,但自身明了的世界却如此有限,如果是独断权威的父母,就更让人难受了;而尚不知世事的小孩,也只能用盲目的成全,来回应这样的爱。

当年,那位披头散发、白著一张脸的护士为邱子瑜注射类固醇的那一刻,宣告了接下来长达12年的困兽之斗。图为邱子瑜多年来四处求医累积的病例和X光片。
当年,那位披头散发、白著一张脸的护士为邱子瑜注射类固醇的那一刻,宣告了接下来长达12年的困兽之斗。图为邱子瑜多年来四处求医累积的病例和X光片。

第二种爱:“虽然你很可怜,但也不能破坏我的生活。”

17岁到29岁之间,本该是女孩子最灿烂、漂亮的时期,虽然我停滞了,但我的家人依然有著自己的日子要过。虽然我们同住在一个屋簷下,虽然他们日日与我相处,但每个人都会往前移动,只剩下我困在原地。

当我看著自己的哥哥,可以出国追求自己的留学梦想,钻研自己喜爱的领域,并且自由地选择结了婚、生小孩,内心其实是很羡慕的。有一回,我跟妈妈说我因为生病的事情很挫折,可是哥哥好像没有经历什么挫折,妈妈回答我,哥哥有啊!他因为第一次没考过英检而可能被取消奖学金,他也非常非常沮丧,压力很大。

我知道每个人对挫折的忍受力不同,可是听完当下,我真有一种难以消化的失落,我跟他承受的难过程度,怎么能够比较呢?纵然明白道理,不要见不得别人好,但同样都是爸妈的小孩,说不会忌妒,是骗人的吧。我只想诚实面对自己。

大家按著自己的规划前进,我,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包袱。有一次动完手术醒来,妈妈对我说:“哎,都是你,害我本来要出国,机票都买好了只能取消。”尽管知道可能是随口说说,但我不知如何应对,对她生气保证被驳回,对她暗暗难过又损了自己。

我真的不希望,自己这么麻烦。爸妈,我知道你们辛苦,如果你们放弃我了,我也不会讨厌你们。

第三种爱:“我可以照顾你、可以喂食你,但无法理解你。”

他们知道我生活艰难,却不知道我在外头上厕所总是尿湿了自己的鞋袜,只因为上蹲式厕所时,我的腿无法弯曲;知道我走很慢,却不知道我已经连过马路都害怕,只因走太慢、怕被车撞;知道我难受,但不知道我差点罹患忧郁症。

这十几年病程,最辛苦的就是我爸妈了,不只要照顾我,帮我剪指甲,忍受我的喜怒无常,更惨的是,每天与我生活在一起,却“不太知道我在干嘛”。

例如,他们知道我生活艰难,却不知道我在外头上厕所总是尿湿了自己的鞋袜,只因为上蹲式厕所时,腿无法弯曲;知道我走很慢,却不知道我已经连过马路都害怕,只因走太慢、怕被车撞;知道我难受,但不知道我差点罹患忧郁症。

曾经,我也努力想让爸妈了解我,却常常两败俱伤。有一回,我跟爸爸争执,他大骂我:“以后你最好不要生小孩,免得生到像你一样那么叛逆的小孩。”当时,腿疾已影响我的自然生育能力,我很难过地回答:“我是真的没办法生小孩了……。”爸爸就是爸爸,一开口就能戳中最痛的点。

我说出心事,是孝顺或不孝?我埋藏心事,又是孝顺或不孝?

再有一次,也是争执,爸爸又大吼怒骂了一句:“你会脚痛,都是因为你不孝!”一脚就踹在心上最脆弱的地方。淡泊的日常生活如陶瓷,看著还算滋润,然而伤人的话语一拳飞来,碎片溅得满地都是,才让人看清了现实的真貌──大家内心都难熬。

终究发现,爸妈老了,他们有自己的舒适圈与认知,无法再被改变,甚至难以负荷现实,也不知道如何处置小孩这样的情况。早年我敞开心跟妈妈聊病况,她会说:“是你太懒惰了,才会都没好,你看我每天都有拉拉筋,做人就是自己要努力。”长辈习于给评语,不习惯同理。

我说出心事,是孝顺或不孝?我埋藏心事,又是孝顺或不孝?不如相安无事地相处。于是久而久之,他们不再追问著我“有没有进步”,我也有空间去处理好自己的心情,在推开门走出去时,努力活得像个正常的女孩。

第四种爱:理解

当你所爱的人愿意敞开心房对你诉说时,不要急著说理,认为自己能够去论断一个你非彼身、即永远无法体会的全貌。

回头看这一段历程,我有点遗憾,没办法很好地跟家人彼此理解。但或许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即使之间有血缘关系,有满满的回忆与在乎,但可能处在完全不同的频率,像是冥王星对著一颗西瓜呼喊一样,不可及。

后来觉得,“理解”虽然不是最深,也不是最难,但也许是最圆满的爱意。

当你所爱的人愿意敞开心房对你诉说时,不要急著说理,认为自己能够去论断一个你非彼身、即永远无法体会的全貌。

有一刻,至少一刻,静默倾听就好,化作肉身菩萨,了解世间有人们无能为力去跨越的苦楚,也欣赏对方拾得的收获与痕迹。

人们总是害怕负面的消息,希望“振作”。但与其气急败坏地要求对方快点结束悲伤和过往,不如尊重对方的悲喜,先让平静回到彼此心中。能够去理解,已经很好,也已足够。

读者评论 12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希望妳能馬上好起來,在之後的日子不要再因為這種痛苦受折磨,生病的心情很難受到了解。只能自己承受各種不同的壓力,謝謝妳,希望妳不要放棄這美好的人生!

  2. 爸爸妈妈如果你们讨厌我,我也不会放弃你们,我还在爱你们

  3. 不知道作者會不會看到我們寫的文,我在人生的低潮時,能感同深受那種無能為力,我年輕也有99%的健康,而那1%的不健康卻讓我要面臨提早死亡的恐懼,那是再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事。而過了一些時間心念的調整,將自己拉回了生命的正向思考。即使從小就有樂天與積極正面的個性也覺得這是很困難的課題。如果殘疾與十年壽命,我當然選擇殘疾,因為我還能活下去。

  4. 很好的一篇文章。好想拿给女儿看一看,也不知道13岁的她看了会是什么反应

  5. 其實換成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一樣。

  6. 想起一個朋友說的:父母與子女之間最好的愛不是對彼此綁定過多的牽絆、期待和要求,而是互相諒解,讓彼此過得更舒心、更接近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7.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不是说病人有错,而是心里要有数,能相互体谅。不过总体来说,我觉得是迷信中医的错

  8. 長輩習於給評語,不習慣同理。

  9. 「“理解”虽然不是最深,也不是最难,但也许是最圆满的爱意。」
    深深地祝福你啊。

  10. 人生就是不斷的做抉擇 當你決定了 就要無怨無悔

  11. 相比于宏大叙事争吵不断的端其它新闻,这篇关注人内心的文章也有不一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