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周耀辉:性别这话题竟然还没有过时

“以我的肉身告诉现在的年轻人,我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让他们看到原来有这样的人存在。”
香港 音乐 风物

如果声音会下雨,周耀辉造了四朵云。

广播剧《天空小说》,粤剧片段,歌手录制歌曲的呼吸声,重新混音的流行歌《雌雄同体》,混搭交织,缓缓流下。悬挂的音源有透明灯罩般的外型,制造出四个浑然声场。走进其中,就听到这四种声音,不断播放。

在 M+ 展亭,《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展览已推出近两个月,分别以电影片段,摄影作品,海报,服装为载体,企图在极有限的空间内呈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中性别与身分的形象。张国荣的高跟鞋,罗文与何韵诗的歌衫,《号外》一张张声名远播的封面,在此之外,周耀辉决定用声音来传递性别主题,“这个世界越来越视觉主导,我有点不服气。”

爱情与性别,在流行音乐之中的关系太简单了。周耀辉想要这个世界复杂一点,“既然大家都清楚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如拥抱这种复杂。”

看不见的早耳闻了,都讲周耀辉声线特别,朗读别有韵味,读完文集《一个身体,两个人》中的一章,内容都离不开身体与性别的“政治”。把文字塞进你的耳朵里,本就是他的起点之一。

拥抱复杂

“开始写歌词的原因,多多少少是因为我听到的歌很千篇一律。”爱情与性别,在流行音乐之中的关系太简单了。周耀辉想要这个世界复杂一点,“既然大家都清楚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如拥抱这种复杂。”

暧昧,与他的日常密切相关。生活中接触到的性别信息随处可见。成长过程中,在公共浴室即可体会男性身体的型态,在广播剧中可以听到一个人跨越性别,声演不同角色,在电影中看到陈宝珠反串。周耀辉审视自己生活中的性别体验,难以梳理出开头。生活中男女界线和跨越紧紧相扣,集结他的兴趣,为之倾注心力,更变成他长久的课题。

周耀辉。
周耀辉。

在歌词里拥抱复杂,他第一年就写出了《忘记他是她》这首歌。“我好希望这首歌现在过时了。”《忘记他是她》在1989年面市,为达明一派打开第五张广东大碟《意难平》的序幕,也让周耀辉以作词人身分出现在大众视野。这首歌从此成为一个脚注,只要遇上性别议题,总绕不过。周耀辉认为,只要社会足够宽容,让性别和性不再如此分明,保留足够的“暧昧”,这件事就没有必要讨论。直到今天,这首歌还再不断被援引。周耀辉于身体和性别的表述,也从此别具代表性。

原来社会仍然没有变化,大家还是有刻板的男女印象,仍然介意人与人之间的性关系。周耀辉小时候对 Torn Between Two Lovers 这首歌印象深刻。

There’s been another man that I’ve needed and I’ve loved
But that doesn’t mean I love you less

Listen to Torn Between Two Lovers

“当我真的不能做这些的时候,我就会问,为什么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周耀辉不要变成他人心中设想的标准“男性”,他只想成为自己心目中“男性”。

这首歌里面的主角可以很诚恳表达情感,可以自由选择。几十年之后,华语世界的感情观依然是一男一女,一生一世,似乎并没有怎么改变。“我不是故意反叛。”他从小到大都是循规蹈矩的人,可却因为自己阴柔的一面,面对其他人的刻板要求。对他来说,“请做一个男人”是他做不到的一件事。周耀辉不太明白“做一个男人”的标准何在。人们心目中所谓“正当的男人”,会拍拖,会踢球,“当我真的不能做这些的时候,我就会问,为什么这是我的问题,不是他们的问题。”周耀辉不要变成他人心中设想的标准“男性”,他只想成为自己心目中“男性”。

他的创作希望打破僵局,让人们面对这些议题时,可以多一些宽容。2005年,他为麦浚龙的专辑写了《雌雄同体》,也成为跨性别题材在新千年的声音。关于创作的心情,他已经不想再讲。如今,人们在私密空间已经可以放开,在公共领域还是做不到,“暧昧”仍然没有话语权。

理想的世界?

2011年,周耀辉以人文学课程助理教授身分加入香港浸会大学。他很重视这一份工作,至今也珍惜和年轻人相处的机会。“我可以告诉他们,有这样一个人存在。”他寄望以自己本身为例,面对年轻人,打消他们的顾虑。“有一次我在浸会校园,那一部很窄的扶手电梯。”他回忆,“我看到两个男孩子一前一后步上了电梯。”

“他们的动作很微妙,用手指互相搭着对方的手指。”他用手演示给我们看。

“但电梯上到平台,他们的手马上分开了。”

“为什么在2017年,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我觉得我们距离较为理想的世界,还是很远。”

周耀辉。
周耀辉。

周耀辉在嬉皮士时代出世,成长在性解放与性爱革命散播到全世界的年代。当初的思潮打破了许多惯性思维,冲破了一些限制。他读大学时,社会上开始有声音反对“四仔主义”。陈旧的价值观强调年轻人要努力为“屋仔(住房),车仔(汽车),老婆仔,BB仔(小孩)”,遭遇了当时新思维的普遍反对。“我们可以说是在如此反建制的时代长大。”想不到,如今打开娱乐新闻,读者可以看到的依然反覆是男女界线分明的报导,依然是围绕明星恋爱,结婚,生子,生多几胎的八卦故事。“还有很多消费主义的东西,鼓动人们花很多钱拍结婚照,去蜜月旅行。如果不那样做,就好像没有结婚,没有蜜月一样。”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巩固家庭观念的社会变得单调刻板。周耀辉极力主张让性别主题接触到更多受众,希望潜移默化,让大家接受多元。“也许通过 M+ 可以接触到更多学生,可以让他们了解这样的文化。”

戏剧中的男女反串,电影中的雌雄莫辨,大气电波中的无数分身,舞台上的阴阳一体,杂志封面的刚柔并济。香港流行文化中跨越性别的作品,比其他地区华人社会都来得早,彼时台湾仍未解严,大陆一片深红,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一直与“外面的世界”很多接触,更容易看到中西碰撞,贡献了大量可堪玩味的符号。当年的音乐和电影都时髦,孕育了罗文,梅艳芳,张国荣等形象,输出到大陆与台湾。那是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暧昧之处,于保守社会的外延,留存了许多今日可以对照讨论的对象。甚至五十年代起,粤剧舞台上的名伶也在这话题上走了好远。

如今香港流行文化的平台,各有各的阵地,倒少了一些引领。很难再讲哪一种文化形式主力发挥作用,将“暧昧”带到大众视野。“以前香港流行文化比较全球化,很重要,如今或者有些边缘化了,或者生产量少了,我不知道怎么说。”

周耀辉。
周耀辉。

为何不可以?

周耀辉不想讨论多少,他认为那样是于事无补。“不如反问自己可以做多少。”就算之前讨论很多,社会并无变得更宽容。他觉得必须要继续讲,通过歌曲,文字,声音,再去讲述这其中性别与身体的各种话题与关系。“这些作品可以讲如今的男性与女性可以是什么样子。什么叫男人?什么叫女人?”

“当这个社会有强烈的不安,就自然会有强烈的控制。”他说香港的保守不只在性别,如今弥漫在方方面面。

歌词,散文,专栏,多媒体,如今他凭藉不同渠道与形式,表达自己对身体及性别的观点。还有他的肉身,周耀辉本身可以是一个非惯常“男性”的存在。当社会更宽容一点,年轻人不必再努力让自己变成大众想像中的“男性”与“女性”,不必经营大众规范化的“爱情”与“家庭”,不必去塑造大众推崇的“身材”与“装扮”。“当这个社会有强烈的不安,就自然会有强烈的控制。”他说香港的保守不只在性别,如今弥漫在方方面面。

将过去的流行文化放入展览这种形式,仿佛一种松动。过去面向“草根”的“流行”,似乎也可以像性别界线一样,稍微模糊一些,“暧昧”一些。这些流行素材重新呈现之后,将要面对的观众,或会与之前更加不同。“也许大家以后看流行文化,会多了一双眼睛。”

规范,界线,标准,他反对这些字眼。“为何不可以”,是他常常发出的反问。2016年,他为林二汶写了一首《道成肉身》,再一次重新书写了“性”:

蜜桃内有核 就如皮肤之下不只一个人
一切都可以 可以一切忽然肉身

访问整理:涂雨清

展览:《暧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别演绎》
时间:2017年3月17日至5月21日
地点:西九文化区 M+ 展亭

读者评论 9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想知道被异样的眼光看待什么感受很简单,把你的眉毛剃了出门。。。。。。
    ╮( ̄▽ ̄)╭

  2. 奇葩大会一个老师说了一句话,当社会强大到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那么个人的义务就更少了。那个时候合法婚姻可能也不存在了。生孩子也看自己的意愿了。男女都更自由了。

  3. 「性別這話題竟然還沒有過時」?其實性別話題從來都不會過時,更何況在注重延續香火、普遍保守的華人社會。
    我反而認爲周有點過分樂觀。但他這句也有道理,如果是圍繞着一個沒太大變化的問題打轉,而討論也沒有在較廣的人群中更加深入,那確實是需要反思。

  4. 飛白錘子時間不存在不眠餐廳说道:

    樓上@顏大胖的三條評論邏輯醉人。
    一個沒有自我認同的人又怎麼會站出來呼籲社會消除偏見。
    主講人只不過把自己的經歷分享出來,讓大家看一看,在當年的社會壓力下,一步步獲得自我認同的過程有幾多曲折與艱辛。而在2017年,討論消除性別刻板印象的議題仍不過時,這又是多麼悲哀。
    您講您是異性戀,其實我也還未同同性拍過拖。自我認同過程中所遭受的冷眼與歧視不是你我能感同身受的,但亦不是不能夠去共情的。誰沒有成為少數派的時候呢?在這些時刻,您可以“心志堅毅”而無所謂,但仍然有許多人在壓力下被迫“抹殺內心的色彩”。就算電梯中那一對愛侶真的是機緣巧合才分開手,您能否認日常生活中有更多性少數愛侶不敢或不慣于在在人群中拖手行街嗎?
    主講人首先完成了自我認同,才能輸出社會關懷,才能講性別流動,講曖昧,講我們不需要“區別”與“間隔”。而您首先便以最大的惡意進行揣測,誰帶著負能量,誰是烏漆麻黑,一目了然。
    況且,這種“因為自己軟弱,活該遭受歧視”的論調,同“穿得這麼少活該被性侵”的陳詞濫調有什麼區別?優先嘲諷譴責弱勢的被害人而非掌握更大話語權的加害人,佩服佩服👏這種語言霸凌,不又在加深傷害嗎。
    相比惡意的踐踏,我想堅定的支持,同溫柔的對抗,才是最被需要的。

  5. 有時候,是真的挺感激要飛老師,他帶給我們的是溫柔地和這個世界對抗的決心,雖然溫柔,但是堅定。

  6. 謝謝作者這麼努力地做了這麼多事
    可惜很多人還是覺得霸凌別人的人沒有任何問題,也沒有充滿負能量的黑色氣場
    這個世界還是有人會覺得踐踏(自己覺得)比自己可憐是一件不得不的事情啊,真是可怕

  7. 最後補充。
    又看了一次作者的照片,
    連我都會想沒事作弄你一下。
    為何?因為好玩又不用負責任。
    當然現實上我不會,
    但一定會想遠離作者那股看起來充滿負能量的黑色氣場。

  8. 補充,作者這種心態,
    想必吸引很多喜歡霸凌別人的人,
    人必自助而天助之。
    不爽就跟他拼,
    而不是告訴大家,
    我是可憐的小烏龜。
    然後就引來一堆賤人踩你,
    後面又有一些人同情你。
    悲哀啊!!!

  9. 作者太在意他人眼光也太沒自信。
    與其等待他人認同才認同自己,
    不如先認同自己。
    若今天是一男一女坐電梯,
    出了平台手放開,
    作者就不會想太多了吧?
    作者自己都不認同這種行為時,
    麻煩乖乖的當異性戀吧。
    對了,我是異性戀。
    但如果我要搞同性戀,
    我就會很自然,
    至於別人眼光,
    叫他去死吧。
    就像我在法律允許的地方抽菸,
    要是有人走近露出嫌惡的表情加動作,
    我會靠近他,哈哈
    然後跟他說,你好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