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著孩子们的,就是孩子们自己?”
“时间到了!我们要走了!”受访者答道。眼前这两位妹妹答题的跳跃性超出了我的意料。采访到一半,她们拿著手上的纸箱,拉起 Hello Kitty 的行李箱,拔腿就跑。接著,我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跟著她们在台北地下街上狂奔,赶去她们每周末固定与网友见面的摆摊现场。体力不支的我,只能边停下喘气,边看著眼前她们两人一绿一红的后背包,逐渐远离,直到淹没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落后的我,某一个瞬间,感觉自己远远的被时代抛在了后头。
<十多岁的他们如何用 Youtube 做“软软”的生意?>一篇文章发出后,我在网路上看见许多网友的评论,他们的心得中似乎都传达出一种信息——“大人的世界正被严重攻击”,而这也正是我在做这个题目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内心崩溃”。这种“诧异感”不禁令人反思,过去社会是如何建构大人对于中小学生的想像。孩子的网路社群里,一切仪式以及逻辑,对大人而言实在都是太“神秘”了。令人意外的是,当大人们正在如火如荼的讨论,并为“内容变现”的商业模式而感到烦恼时,孩子们已经悄悄的靠著经营 Youtube 频道,稳定的运转起小小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