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成兴泰粮食铺面,先是一阵淡淡米香,门口摆放几个木筒及米袋,装上澳洲、中国、泰国等地靓米,墙上摆放酱油杂货,货品种类精简,一目了然。
老板王德鉴,人称德叔,正坐在店后的躺椅上听收音机。看他带点倦意,这位73岁的潮洲硬汉,原来才刚骑完单车送货,把十几斤米送到旺角几户人家。“趁我仲有气有力,行得走得,当然要继续送货,不然那些年老的熟客,怎样走几层楼梯扛米回家?”
德叔语气铿锵有力,看上去才60岁左右,虽然身形瘦削,却手瓜起𦟌,二头肌的青筋尽现,笑言扛米让他练得一身钢条身型,是保持健康的秘诀。
成兴泰粮食开业40余年,德叔从80年代开始继承父业,当时“米铺多过银行”,一条村总有数间米铺,生意兴旺,由天光忙到天黑。“当时铺头有五、六个员工都做唔停,分工仔细,有伙头、收银、送货、及专门沟米的师傅,现在我就一脚踢负责所有工作。”店铺还是有太太德嫂一起看店,儿女闲时亦会帮忙,让德哥安心出门送米。
变回家庭事业,德哥看得淡然。眼见同行的老店逐间结业、老朋友逐渐退休,他也坦言能做多久便多久,没有意欲叫儿女继承店铺。“咁辛苦,边个想做?我只是过不了百无聊赖的退休生活,既然有力做,便继续为街坊卖米。”
身为米铺老板,当然对米的质素相当严格,不过德哥却表示,有时顾客对米的要求及熟悉程度比他还高。“熟客一望就知包米靓唔靓,煮出来的饭香与软熟度是否参差,连沟米份量有些微不同,也会吃得出来。”店铺有几十名熟客,德哥把他们的口味记得一清二楚,“有人喜欢软熟的、有人却喜欢具咬口的,正是一样米养百样人。”
不过,无论任何国家的米也好,德哥表明一定要混合新旧米才煮得好吃。“新米较为黏身软熟,饭香扑鼻,但只是煮新米,整碗饭就会太湿,混一些上季出产的旧米,口感就刚好。”沟米的标准,还要看时节。“春天湿气重,会沟多些旧米,冬天干燥,便放多些新米,平衡饭粒的软熟程度。”
他拿一把新米及旧米放在竹筛上,教我如何分辨新米旧米。“新米固然香,色泽较明亮饱满,旧米则显淡黄,米香也渐渐挥发变淡。”旧米通常是上一季的出产,一般在三至六个月之间,德哥平常不用送货,便在店内事先把新旧米混合好,准备随时送货。
店后有一部老爷风沙机,每袋米都必须经过风沙机筛选,把沙石、殻牛、碎掉的米粒等筛出来,只留下饱满的米粒放回米袋内售卖。“以前会将坏米拿去喂鸡,不过现在都不准养鸡了,倒在地下喂鸟会变成乱抛垃圾,唯有倒掉。”风沙机会把靓米坏米分成两边,德哥会不断把那一筒坏米重覆倒进风沙机内,不断筛选,直至确保筒内只是砂石及坏米,才会关机。“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费。”
店内还有澳洲、中国及新西兰的米,全都是外国进口,但原来在七、八十年代,成兴泰曾卖过香港米。“以前大埔有稻田,现在元朗都有,不过香港气候不太适合种米,吃出来没有泰国的香,加上米量少,价钱贵,还是决定放弃卖香港米。”
日日卖米,德哥又最爱吃那种米?“年纪大,喜欢软身的,像这种泰国𨗴罗红三喜,又香又饱肚。”差不多每天都要外出送货,体力劳动大,朝早定要吃一碗粥,午餐及晚餐要吃足两碗饭,才够补充体力。他还对煲饭、煲粥等不同煮法有选米心得。“煲粥就要短身的泰国米,容易煮,不会太烂;炒饭就用全旧米,米粒够干身,容易炒起,不会黏镬。”
除了白米,近年德哥还入口不少糙米选择。“现时年轻人怕肥,爱健康,不像我们以前的饭桶餐餐吃白饭,所以入了几款红米、五殻米等选择,要与时并进嘛!”德哥笑着说。
最喜歡東北的大米
熬得糯糯的
米粒融化在米湯中
配上清淡可口的醬菜
裙帶菜 醬黃瓜 醃豇豆
用小小的不鏽鋼湯匙
挖一口粥 配一口小菜
暖胃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