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心中都有一間雜貨店:那些米鋪多過銀行的歲月

香港人要求高,老一輩堅持要從米舖買米,挑選特定口感的米粒、再混合新米舊米,才能煮出一碗碗熱騰騰、令人滿足飽肚的米飯。
風物

走進成興泰糧食舖面,先是一陣淡淡米香,門口擺放幾個木筒及米袋,裝上澳洲、中國、泰國等地靚米,牆上擺放醬油雜貨,貨品種類精簡,一目了然。

老闆王德鑑,人稱德叔,正坐在店後的躺椅上聽收音機。看他帶點倦意,這位73歲的潮洲硬漢,原來才剛騎完單車送貨,把十幾斤米送到旺角幾戶人家。「趁我仲有氣有力,行得走得,當然要繼續送貨,不然那些年老的熟客,怎樣走幾層樓梯扛米回家?」

德叔語氣鏗鏘有力,看上去才60歲左右,雖然身形瘦削,卻手瓜起𦟌,二頭肌的青筋盡現,笑言扛米讓他練得一身鋼條身型,是保持健康的秘訣。

成興泰糧食開業40餘年,德叔從80年代開始繼承父業,當時「米舖多過銀行」,一條村總有數間米舖,生意興旺,由天光忙到天黑。「當時舖頭有五、六個員工都做唔停,分工仔細,有伙頭、收銀、送貨、及專門溝米的師傅,現在我就一腳踢負責所有工作。」店舖還是有太太德嫂一起看店,兒女閒時亦會幫忙,讓德哥安心出門送米。

變回家庭事業,德哥看得淡然。眼見同行的老店逐間結業、老朋友逐漸退休,他也坦言能做多久便多久,沒有意欲叫兒女繼承店舖。「咁辛苦,邊個想做?我只是過不了百無聊賴的退休生活,既然有力做,便繼續為街坊賣米。」

身為米舖老闆,當然對米的質素相當嚴格,不過德哥卻表示,有時顧客對米的要求及熟悉程度比他還高。「熟客一望就知包米靚唔靚,煮出來的飯香與軟熟度是否參差,連溝米份量有些微不同,也會吃得出來。」店舖有幾十名熟客,德哥把他們的口味記得一清二楚,「有人喜歡軟熟的、有人卻喜歡具咬口的,正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不過,無論任何國家的米也好,德哥表明一定要混合新舊米才煮得好吃。「新米較為黏身軟熟,飯香撲鼻,但只是煮新米,整碗飯就會太濕,混一些上季出產的舊米,口感就剛好。」溝米的標準,還要看時節。「春天濕氣重,會溝多些舊米,冬天乾燥,便放多些新米,平衡飯粒的軟熟程度。」

店內還有澳洲、中國及新西蘭的米,全都是外國進口,但原來在七、八十年代,成興泰曾賣過香港米。
店內還有澳洲、中國及新西蘭的米,全都是外國進口,但原來在七、八十年代,成興泰曾賣過香港米。

他拿一把新米及舊米放在竹篩上,教我如何分辨新米舊米。「新米固然香,色澤較明亮飽滿,舊米則顯淡黃,米香也漸漸揮發變淡。」舊米通常是上一季的出產,一般在三至六個月之間,德哥平常不用送貨,便在店內事先把新舊米混合好,準備隨時送貨。

店後有一部老爺風沙機,每袋米都必須經過風沙機篩選,把沙石、殻牛、碎掉的米粒等篩出來,只留下飽滿的米粒放回米袋内售賣。「以前會將壞米拿去餵雞,不過現在都不准養雞了,倒在地下餵鳥會變成亂抛垃圾,唯有倒掉。」風沙機會把靚米壞米分成兩邊,德哥會不斷把那一筒壞米重覆倒進風沙機內,不斷篩選,直至確保筒內只是砂石及壞米,才會關機。「粒粒皆辛苦,不能浪費。」

店內還有澳洲、中國及新西蘭的米,全都是外國進口,但原來在七、八十年代,成興泰曾賣過香港米。「以前大埔有稻田,現在元朗都有,不過香港氣候不太適合種米,吃出來沒有泰國的香,加上米量少,價錢貴,還是決定放棄賣香港米。」

日日賣米,德哥又最愛吃那種米?「年紀大,喜歡軟身的,像這種泰國𨗴羅紅三喜,又香又飽肚。」差不多每天都要外出送貨,體力勞動大,朝早定要吃一碗粥,午餐及晚餐要吃足兩碗飯,才夠補充體力。他還對煲飯、煲粥等不同煮法有選米心得。「煲粥就要短身的泰國米,容易煮,不會太爛;炒飯就用全舊米,米粒夠乾身,容易炒起,不會黏鑊。」

除了白米,近年德哥還入口不少糙米選擇。「現時年輕人怕肥,愛健康,不像我們以前的飯桶餐餐吃白飯,所以入了幾款紅米、五殻米等選擇,要與時並進嘛!」德哥笑着說。

讀者評論 1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最喜歡東北的大米
    熬得糯糯的
    米粒融化在米湯中
    配上清淡可口的醬菜
    裙帶菜 醬黃瓜 醃豇豆
    用小小的不鏽鋼湯匙
    挖一口粥 配一口小菜
    暖胃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