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法国哲学教育来到台湾,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哲学的力量》选读

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帮学生找到目的的话,就不用push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要往哪里去……
一名法国学生进行哲学科考试。

【编者按】“哲学能做什么?”这个问题相信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哲学作为一种知识,也许无法针对特定领域或就业市场的问题,但哲学却能启动人去思考各项现象背后的秩序与条件,继而养成公民社会中的重要批判精神。

在法国,哲学一直是教育的重点,从幼稚园到大学,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哲学教育。对法国人而言,学习哲学,就是在学习怎样自主地、理性地思考,也是在学习怎样去当一个“人”。

台湾近年开始以法国为榜样,把哲学引进高中教育,在考试主导的教学制度下,另辟蹊径地培养学生思考标准答案以外的可能,探究社会事件背后的肇因与运作逻辑,以及自我表述和持续学习的能力。哲学教育,始于学习发问和有条理地表达想法。

以下节选自《哲学的力量:踏进法国高中哲学教室,想想台湾哲学教育》专访一〈哲学就从“我有个想法,但不知该怎么讲”开始——专访南港高中国际人文实验班林静君老师〉,获开学文化授权刊出。

《哲学的力量:踏进法国高中哲学教室,想想台湾哲学教育》

出版时间:2016年9月

出版社:开学文化

作者:罗惠珍

没有好问题或坏问题,全部都是问题。你的问题也可能是别人的问题,只是他没有提出来而已。不要害怕提问,不懂才需要厘清。

二○一四年夏天,南港高中高一新生注册时,林静君老师放了一段“国际新闻集锦”,请高一新生自我评估到底熟不熟悉这些新闻。这些影片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和好奇,然而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国际事件。

林静君告诉他们:“我们处在一个世界,而你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却那么少,国际人文实验班就是要打开世界的视野,包括社会事件也不该只是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学生们发现新创的国际人文实验班会有许多有趣的课程,例如每周二小时的哲学课。结果一百多位学生报名,林静君不得不以语文能力筛选。

国际人文实验班创立至今已经两年了,林静君担任第一年的班导师,她带的班级今年将升高三。在下一届的班级,她将担任哲学课的助教。国际人文实验班是台湾第一个以法国高中哲学课精神,有系统地上整学年哲学课的班级。林静君畅谈发起实验班的缘由……

起初,我是带班上学生去参加由台湾高中哲学推展学会(PHEDO)举办的公
开讲座,我们上了两堂,一堂关于友谊,另一堂的主题是正义。我看到学生们听完讲座课程后思维有了转变,于是跟校方争取创立每周上两小时的哲学课。学校在详加考量之后,在我的导师班成立国际人文实验班,当然并没有减少一般课程。

国际人文实验班规划高一开人文思想导论,哲学课主题包括:美与丑、得与施、对与错、罪与罚、善与恶、同与异、有与无,自由与责任,还有逻辑学。

高二开小论文写作,高三开人文思想导读,开始有系统地阅读哲学经典。

这堂课的教学有什么不同?

比较其他课程,哲学课的教学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肯定学生是知识的探索者,当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就学生的发言,可以判断他们处在哪个位置,你再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辅助,让他们去探索这个主题,这是平行学习而不是由上而下的给受。对我的学生来讲,我觉得他们得到很大的信心,虽然他们是社区高中的学生,不是台北市排名的高中,却不会因此而自我贬抑。他们也有想法,他们的想法也值得被讨论。

我们应该要更早去打破现行僵化的教育模式和思维逻辑。哲学课的介入可以翻动台湾教育的土壤,我们也不一定是什么哲学课,而是训练思辨的能力,我在研究所念课程与规划,也不是哲学专业。我希望各科老师能把哲学思辨带进来,跟自己的课结合。目前PHEDO 正在讲授政治哲学课程,共分八个讲座,我们可以透过这些讲座理解法国高中生如何讨论政治与哲学,相关科目的老师也可以从这里去思考怎么与自己的科目结合。

至于哲学课,因为邀请大学哲学教授来上课,林静君会随堂观察,课后和学生继续讨论,看他们的笔记。每个主题上完三周后,会有作业,授课老师会出二、三个题目,林静君仔细阅读学生作业,确认思维逻辑而不做评分。

这毕竟是个与过去学习经验完全不同的新课程,学生会有哪些困扰呢?

虽然想法大致一样,但是用口语表达时,一定会有差异,即使是细微差别,你的意见里总会有一些别人没讲到或是没想到的,所以一定要讲。

台湾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会发言。哲学课讨论的时间多,对于发言不踊跃的学生,我私下问,为什么不说话。他们说:“因为我的想法跟他的一样,他
已经讲了,所以我就不用讲了。”

我告诉他们,虽然想法大致一样,但是用口语表达时,一定会有差异,即使是细微差别,你的意见里总会有一些别人没讲到或是没想到的,所以一定要讲。

还有些同学跟得比较慢:“我还在想的时候,大家都在讲了。”慢因为刺激比较少,比较习惯接收,这也比较安全。如果这样的课程提早进行,他们就能经过训练而比较容易进入讨论。

“我有个想法,但不知道怎么讲?”

因为词汇不足难以表达,因此必须阅读,有了阅读的训练,他们的词汇就会增加,用词更精准,有了这个磨练后,他们就会除掉冗词赘字。

另外,台湾的学生不敢跟别人的意见不一样。所以,第一堂课时我告诉他们:“哲学家的任务就是要能说出跟别人不一样的话。”但这不是为反对而反对,你接受别人有跟你不一样的意见,你对事情才可能有进一步了解,才有可能填补知识上的不足。这个观念一开始就要建立,为了让理解的面向更加完整,让逻辑更明确。

我常跟学生说:“你有权利不懂,所以你才来学习。不要担心你是唯一不懂的,不要认为这是显示自己的愚蠢,我认为不懂装懂并非明智的抉择。”

不懂装懂,会让你的知识产生很大的漏洞,没有好问题或坏问题,全部都是问题。你的问题也可能是别人的问题,只是他没有提出来而已。不要害怕提问,不懂才需要厘清。

学生有以行动显现哲学课的启发吗?

学生们学会了“要求”,他们不再把老师当作唯一的“神”。老师有他们的局限,因此,在知识的追求上就不限于学校的老师了。他们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找更多的东西。

受到哲学课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有一次学生来跟我说,他们有一堂课老师教得太少而且实用性较低,他们后来列出了一系列对他们来说具体实用的课程,提供授课老师参考。

学生们学会了“要求”,他们不再把老师当作唯一的“神”。老师有他们的局限,因此,在知识的追求上就不限于学校的老师了。他们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找更多的东西,也许有的老师会觉得不自在,但站在教育的立场,这才是应该的。因为老师不是万能,不应该为了老师的权威而把学生绑在教室里。

这样的实验班除了哲学课程外,其他的课程也得相应以思辨、提问为主,哲学课只是个引子,其他的配套课程应让学生有空间训练思辨的能力。大家看得到这堂哲学课的练习的确培养出学生的能力,如果把这个能力运用到其他课程也能发挥影响力。

林静君是英语老师,她上课的方式也不太一样。

自己的英语课会用小组讨论与辩论的方式进行,教文法时不列表解释,采用不同的句子让学生观察,以看出文法的共通性。英语有英语文化的逻辑,中文有中文的语言逻辑,不同的语言之间表达差异大。当同学发现英语的名词特别多时,就能理解为什么片语那么多,他们就不会觉得背片语好烦。我也会鼓励学生自己去观察时态,让他们去思索曾经发生过的事和未来发生的事,会有什么重要性。渐渐地,他们就不会觉得英语是外星文了。

台湾的孩子很可怜,面对的考试是选择题、是非题、四选一、填充题……

以这种考试主导教学的制度下,孩子就是会期待标准答案,期待得到满分,有个满分在,他就觉得不能被扣分。反观美国教学,绝大部分是以ABC作为评鉴等级,在需要给出分数的测验中,给分数没有上限,美国的教育有加分的思维。台湾则是一种扣分的教学,让孩子动辄得咎,不愿意不小心犯错。

上哲学课的实验班已经有两年了,“第一届”要上高三了,从他们的学习看得出进步吗?家长支持吗?

明显看得出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他们很快能读出重点。若与其他班级的英文课相比,也看得出来人文实验班的学生理解力较高,他们会触类旁通,去思考:“这个是不是和那个有关系?”

实验班的学生比较关心时事,不会接受大众的想法,比较容易看穿大众想法的盲点。他们会去注意社会事件或学校事件背后的肇因或其中所牵扯的角力因素。

家长们都了解实验班是“特色班”而不是资优班。国际人文实验班第一次段考成绩全年级排名第六,中间偏后,后来不断往前进步。因为有很多书要阅读,所以学生学会善用时间,他们的学业成绩进步,不是学科课程多,而是他们已经知道为什么学习。

家长看到孩子的自我要求和努力,都很支持实验班的教学,我们在开家长会时也感受到家长的肯定。还有家长希望我们提供高三人文经典书单。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知道了求学真正的意义后,从高二起读书非常积极,而且自动自发。“我们不但不需要担心他有没有念书,反而还要提醒他适时休息。”家长说。

如果我们能早一点帮学生找到目的的话,就不用push了,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要往哪里去。

本文所属专题“哲学来了!”获2018年亚洲出版业协会SOPA“卓越艺术及文化报道奖”。如果你希望继续看到我们,请支持我们继续认真做新闻,我们需要你。

读者评论 4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哲學對於人生太重要了,不會用是垃圾,會用那是點石成金的魔法。

  2. 但你的那丁點儿想法兩千五百年前早有人想過,還寫成書討論了兩千多年。不先讀書而是從頭來問,效率會不會太低?

  3. 儒家尊師重道的教育下,把老師捧得高高在上,卻嚴重的壓抑了學生的思辨空間。哲學思想教育本身就是要教育學生思辨的能力,國家應該要重視,要從小就開始教育新學生哲學思想,重新雕塑未來國民的思辨能力。